时间:2024-09-03
缪重明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112)
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学,就业指导课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功能和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学生的 “择业、就业和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的规划和管理能力上,即帮助学生获得充分合理就业的能力。标准是毕业生选择职业既符合个人需求也符合社会需要,体现个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
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的专业课程,积极倡导 “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功能和教学目标都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上。高职生就业指导课虽然属于文化课性质的公共课程,但究其教学目标与毕业生职场求职的紧密联系,使得毕业生在职场求职过程中是否顺利成为了该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因而就业指导课应该与其他专业课程一样,积极借鉴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其具有明显的 “实践”特点。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教学内容涉及 “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就业准备与求职技巧”、“职业适应与工作礼仪”、“劳动安全与职业保障”、“个人创业与经营管理”等七大块 “学习领域”。从表面上看,这些教学内容似乎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实践已经证明:“传统的讲授讲解式教学并不能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巧、方法和职业生涯的有效管理”。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的考虑课程内容和特殊授课对象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由此,笔者认为:高职生的就业指导课并不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传授型课程,而是理论性较低的实践型课程。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教学目标中,其中有一点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职业观,获得就业能力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就意味着就业指导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否则,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建设无从谈起,因为就业指导课存在着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习热情相对较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在帮助学生就业的教学目标上效果不明显,连一般的课堂效果都难以保证。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其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 “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发展成为 “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其基本环节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任务)、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交流展示、评价反馈及总结提升等六个阶段。
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本身的优势以及高职生就业指导课的特点,在高职生就业指导课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着重要的价值所在。
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打破了教师满堂灌的局面,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性实践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任务实现过程中,教师主要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自主阅读相关材料或相互交流、讨论或寻求教师指点来一一解决。任务的顺利完成与成果展示,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就业指导课的应用过程中经常采用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比如分组训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观点辩论、职场模拟、情景再现、职业价值拍卖等等,这些教学形式的共同点是学生始终围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学生在组长和组员的共同配合下,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均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同时,该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这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即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
过多的理论化教学,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出现教条化和统一化的现象,使就业指导课丧失了个性化特征,从而很难帮助学生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而就业指导课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充分且合理的就业,从而达到人职匹配。要达到此项目标,其前提是学生要有科学的自我定位,清楚地认识自我和发现自我。任务驱动法的新型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思考、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和评价自我的机会,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有个很重要的观点是:教师不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及完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仅仅是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素材。这就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由创作留有充分的余地,学生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方法就会多样化,没有雷同。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教师要求掌握的内容和方法,而且在很多操作细节上还能举一反三、灵活多变、自由发挥,真正实现教师 “授人以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次教学和弹性教学。
职业目标是高职生求学的重要导向,但个人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定位并不是别人设定的,更不是学校强加的,而是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明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各种任务的实现,尤其在交流展示、评价反馈和总结提高阶段,让学生分享别人成功的秘诀,借鉴别人失败的经验的同时,不断反思自我、总结自我,逐步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定位。
任务设计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务设计的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必须来源于发生在学生身边鲜活的实例,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亲和力,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务上来。例如,在 “职业理想和职业生涯”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场 “三年、十年和十五年后的我”这样一场游戏,让学生畅想自己在职场的发展前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杜绝任务目标简单化、理想化、片面化等问题,既要强调职业理想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分析,也要注重职业观和就业观的说明与引导,同时也要提醒学生为实现职业目标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和方法途径。
提出任务后,教师先不要急于讲解,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将任务进行分解,分解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发现任务中已学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任务中也会有一些隐性的新知识,这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提出来,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逐步求解的过程中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环节,我们可以设计某场职业价值拍卖会,让学生将各种择业因子进行竞拍并说明竞拍理由。在这里,我们只提供几个诸如薪金高低、企业规模、企业区域等 “拍品”。当然,随着任务的逐步细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思考还有哪些自己期望的拍品,可以让学生自主添加新的 “拍品”进行拍卖,这就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通过思考逐步积累个人经验,从而实现了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纠正择业的误区,明确自己的职业选择顺序,杜绝盲目就业等问题,这种形式的课堂效果显然比传统的理论讲解要好得多。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完成一个个的任务。例如 “就业准备与求职技巧”教学中,就可以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来实现 “1+1>2”的教学效果。这里,我们设计的任务是 “模拟面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通常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要求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小组设定一名组长,负责统筹、协调、甚至是指导工作;在小组成员中,学生自主选举一位同学担任面试者的角色,然后其他同学共同为他 “出谋划策”。这里包括求职自荐书的设计制作、心理的疏导、问题的预测以及形象礼仪等细节的管理等。面试者可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初次模拟,并由组员进行点评和 “包装”,最后参加统一的面试。当然,面试官通常除了教师之外,还可以邀请班主任、辅导员或者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在模拟面试现场,其他组员自然是面试者的 “亲友团”,他们的成果由面试者进行展示,同时接受面试官及其他小组成员的点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亲身体验、交流展示和互相评价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 “学习的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足,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每个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交流展示,大家讨论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任务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当学生完成所布置的任务时对学生的作品给予正确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竞争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上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对将来的就业抱以更大的自信心。任务评价可以在全班进行,实践中发现学生其实相当在意自己所做的作品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的反应,当学生得知自己的作品将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评析时,学生往往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去完成,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这种竞争意识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 “老师要学生学”到 “学生主动要学”所收到的教学效果差别是明显的。同时,对学生所做作品的合理评价也让学生有一个能互交流,取长补短的机会。教师对结果的评价要客观、科学,并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当中,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对那些付出了努力,但效果不太好的学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鼓励。例如,在 “求职自荐书”的教学环节,我们可以将该教学内容设计成 “比赛”的形式,并注明评分的标准——包括封面封底设计、审美标准、客观性标准、科学性标准和创新性标准等——对学生制作的个人简历进行评比。在任务评价阶段,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评,接着学生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点评的形式,使得学生对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有个科学合理的认识和评价,并在今后的实践应用上予以完善和提高。
此外,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应用上,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关怀,不要将任务等同于练习,杜绝任务层次不清晰、任务目标片面化、任务组内伪合作、任务评价不科学等问题,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高职生就业指导课有机融合,真正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和价值。更强调 “授人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法需要融合课程特点、行业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导,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地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让高职生就业指导课真正 “物有所用”。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仅要 “授之以鱼”,
[1]黄牡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参与式教学法运用的探讨[J].职业时空,2011,(4):147-148.
[2]田雷.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文教资料,2011,(3):239-240.
[3]李斌.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8,(16):88.
[4]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7):4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