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全育人” 视阈下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时间:2024-09-03

黄顺杨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纪检监察处,福建 龙岩 364021)

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强调: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必须推进 “立德树人” 这一教育理念的落实,坚定不移地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路线,推动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工作高效进展。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2]。在 “三全育人” 视阈下开展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强化学生廉洁意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的正确理念;养成廉洁习惯,为他们今后踏入社会,能时刻保持清醒的意识,勇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 “三有” 时代新人。

一、 “三全育人” 视阈下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契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正处在剧烈变革时期,传统与现代观念碰撞冲突,东西方文化交融对抗,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而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3]。处于人生成长过程承上启下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定型,正处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总的来说,大学生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部分学生是非判断能力、自我控制力以及抵御腐蚀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极易受社会一些不良现象影响,重功利轻视奋斗,越来越关切现实和自身利益,在日常生活中把享乐尤其是感官享乐作为一种 “主义” 去诠释人生的全部意义;缺乏应有的爱心和诚信,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对他人的道义责任等。作为准社会成员的大学生,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精神滋养。开展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有利于他们看清腐败的根源和危害,明确自身的责任,自觉抵制腐败思想的侵蚀,形成崇尚廉洁等基本的核心价值观,遏制自身行为偏离社会角色的要求。

(二)廉洁意识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高校担负着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重要使命,它不仅体现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中,更体现在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上。作为培育大学生 “崇廉敬德” 廉洁品质的主要形式,廉洁意识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的有效实现,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廉洁认知能力,培养廉洁心态,树立廉洁信念,提高廉洁素养,养成廉洁习惯,还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和教学相长,从而促进高校校风、学风、教风的转变,建立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营造廉洁的校园环境。

(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反复强调,反腐败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政治素质、廉洁意识很大程度上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因此,高校要把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渗透到 “三全育人” 全过程,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弘扬 “以廉为荣、以贪为耻” 的精神,养成崇廉敬德的价值观 “思想立廉、行动践廉” ,真正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二、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各高校在 “筑牢教育基础,创新教育形式,提升教育实效” 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廉洁意识教育工作思路,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起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的廉洁理念。当前,干部腐败主体 “年轻化” 倾向日益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因此,高校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形势依然严峻,客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高校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一)廉洁意识教育认知不够,缺乏针对性

目前,部分高校对廉洁意识教育的认知不够,依旧存在重智育而轻廉洁意识教育的情况,没有将学生廉洁意识教育纳入到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难免出现 “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的现象。与此同时,没有专门的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教材或辅导资料,在开展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时,大多数高校只是在思政教育时简单地融入一些廉洁意识教育内容,或只是简单罗列一些廉政故事,或只是开展一些讲座、报告会、文件学习,或是完全套用公务人员廉政教育内容,而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更谈不上从理性层面加以剖析引导,形式多于内容,廉洁意识教育缺乏针对性。

(二)廉洁意识教育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引导

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教学主要形式是传统的灌输教育,一般是通过说理和讨论等形式,缺乏创新引导,未能以生动、有趣、直观的方法和理性思考辨析的思维,未能让他们对廉洁的认知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层面,未能让他们在体验和感悟中得到启迪,未能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这种 “走形式,走过场” “不走心” 的廉洁意识教育浮于表面,如 “隔岸观火” “隔靴搔痒” ,一定程度上让大学生产生厌烦、排斥廉洁意识教育的负面心理,未能有效帮助大学生 “常怀律己之心,绷紧律己之弦” ,增强面对腐败问题时的 “免疫力” ,甚至可能会进而导致他们对当前弘扬的廉洁文化缺乏认同感。

(三)廉洁意识教育机制欠缺,缺乏教育监督

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高校内部出现的腐败问题(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私设 “小金库” 、滥发私分钱物等经济类腐败,招生、考试、收费等活动中的行业类腐败,抄袭剽窃、弄虚作假、沽名钓誉获取学术职称或学术荣誉的学术类腐败)的影响,学生群体 “微腐败” 现象也在校园滋生,如考试舞弊、论文抄袭作假、学生干部贿选拉选票、挪用会费班费、毕业就业诚信缺失、骗取或恶意拖欠国家助学金和助学贷款、部分学生价值观扭曲等现象。当前,部分高校还没构建起完善的廉洁意识教育长效机制,事后教育监督缺位;针对不廉洁行为的监督及惩罚制度的不完善,高校校园内出现的不廉洁行为得不到全面的监督和及时的教育,导致廉洁意识教育成果难以巩固。

三、 “三全育人” 下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路径

高校应利用好各项资源,落实好 “三全育人” 的育人机制,坚持育人为本,积极利用校内外的廉洁意识教育资源,完善学校廉洁意识教育教学制度,合理安排各项廉洁教育课程,强化学生廉洁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廉洁价值取向。大学生应逐步养成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警自律的良好品质,为步入社会成为 “职业人” 后能自觉做到廉洁从业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构建大学生廉洁教育领导组织机制,为 “三全育人” 提供坚实保障

高校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应从管理、服务、育人方面入手,着实将 “三全育人” 的核心思想,即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融入领导组织保障机制中,细化每个部门组织之间的责任,协调沟通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落实相应经费,保障学生廉洁教育能有效地进行;完善学生廉洁意识教育实施保障的相关制度,如建立和完善奖助学金评选制度、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学生社团组织经费管理制度、学生道德修养评分考核制度以及监督申诉举报制度等,从而发挥领导组织机制的高效性。

(二)坚持全员育 “廉” ,建立教师表率与学生自我教育联合机制

高校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一方面,高校教育者(包括各级党政干部、思政工作者)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用实际行动为全校师生廉洁意识教育作表率。作为高校教师更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自身的廉洁意识,秉承严谨的治学风气,要结合教学与实践,结合学生以后可能从事的职业、行业将廉洁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廉洁价值取向和良好的职业习惯。大学生应培育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守廉洁防线,做一个以廉为荣,廉洁自律的学生,为高校校园打造一个风气至清、纪律至明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廉洁意识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要以生为本,强化自我教育,坚持廉洁价值引导和自我教育构建的统一。这就要求廉洁意识教育的开展要遵循德育规律,科学、系统地开展,根据 “畏廉” “敬廉” “崇廉” 不同层次,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方式和内容开展。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廉洁教育,着重加强诚实守信教育和法制教育,对高年级学生侧重加强职业道德和廉洁从政方面的教育[3],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人格。

(三)坚持全程育 “廉” ,完善大学生的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协同机制

“廉洁意识教育是一种改变人们价值观或文化理念的反腐败战略,由于价值或文化变迁具有长期性、缓慢性的特点,使得廉洁教育必然是个长期的战略,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按照廉洁教育的规律,予以全程的关注,使教育成效能够得以持续提升”[4]。廉洁意识教育作为一种过程性教育,高校要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特点,完善相关教学制度,不断健全廉洁意识教育教学体系,将廉洁意识教育纳入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分层次、分阶段不断推进廉洁意识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要改进教学方法,用生动的实例不断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大学生的廉洁意识,确保每个阶段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高校要将廉洁意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将廉洁意识教育纳入实践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和学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顶岗实习、暑期 “三下乡” 、社会志愿服务,以及深入农村、社区、法院、纪检等调查、访谈等),不断丰富廉洁意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廉洁教育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四)坚持全方位育 “廉” ,形成廉洁文化育人机制

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载体,加强舆论阵地建设。一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 “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作用的同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的廉洁意识教育育人功能,寓廉洁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让所有课程都担负好廉洁意识教育育人职责,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二是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在校园公共区域设立廉洁标识牌、张贴宣传廉洁文化标语、播放典型腐败案例警示录等,警醒学生,做到居安思危、自我反省、吸取腐败案例的教训,以案为鉴,守住底线,坚决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这不仅起着引导学生要做一个 “明白人” “干净人” 的作用,还传递着高校崇尚廉洁的一个精神风貌,让清正廉洁之风始终伴随着每位大学生的未来之路,诠释了校园廉洁文化,展现了一个大学良好的管理水平[5]。三是筑建网络虚拟社区教育阵地。网络的发展衍生的多个载体是大家不可缺少的信息获取渠道之一,例如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平台。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的特点,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轻而易举地接受新闻、时讯[6]。高校应鼓励学校团学组织组建网络信息服务队,在网络虚拟社区筑建教育阵地;利用网络传播途径,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去传播廉洁意识,如通过学校官方公众号、官方微博、QQ群等途径,按时推送中国当下的反腐倡廉热点,配合一些有意义的廉洁故事、名言来对热点进行分析;在各二级学院进行宣传、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阅读,深入学习廉洁精神,把廉洁当成一种修为,自觉做到廉洁自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