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参与式方法在乡村游园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河北贾口村为例

时间:2024-09-03

杨 恒,耿忠泽,段 昭

(1.河北工程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308;2.邯郸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邯郸 056308)

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设计下乡热潮,各界的设计团体身负不同的责任与态度介入乡村营建[1-2]。不同乡村之间的异质性与利益相关者间的不连续性决定了乡村营建的多元性现实[3]。传统“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多以政府或设计人员为主体,往往不能满足村民、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常出现设计成果与实际需求错位的结果[4]。且在设计过程中极易忽视乡村内生特征,照搬设计经验导致千村一面现象产生。在乡村营建设计中引入参与式方法,以满足各方利益诉求为出发点,综合考虑乡村现状,以此产出能满足乡村异质性与复杂性的设计成果,从而提升游园设计的认同度与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1 参与式方法概述

参与式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在农业、林业、环保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5-13]。其特点是利益相关者能够积极全面地参与活动(项目)的决策、实施、管理和利益分享的全过程[14],通过调查、访谈、分析、排序、展示、记录等工具与技术[15],更加客观、准确、直观地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与当地的现状资料,为制定设计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参与式方法在乡村游园设计过程中可分为准备、调研、分析与设计、成果产出4个阶段[16]。通过前期准备与田野调查获取村民、政府的利益诉求,通过访谈、问卷等工具对设计中的核心问题进行分析,与乡村现状相结合,最终得出各方尊重认可的游园设计方案。

2 参与式方法在贾口村乡村游园设计中的应用

2.1 准备阶段

由4人组成设计小组[17],小组学科结构涵盖园林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经济学。由设计小组召开小组会议,共同制定游园设计工作计划表,总结确定设计原则与参与工具;收集贾口村相关资料,包括县志、村志、专著等文献,对村落现状做出初步评价;对乡村游园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划分,确定利益主体;准备第二阶段所需的调研工具与设备;设计针对利益相关者的调查问卷、访谈大纲、研讨会主题等。

通过第一阶段的准备工作,对贾口村概况进行了归纳总结:河北省邯郸市经济开发区贾口村于明嘉靖年建村,现有人口1 706人,总面积2.8 km2;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产量平均17 250 kg/hm2;工副业有金属加工、水泥预制、环保再生砖、综合养殖等,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冀南村落。对游园利益主体的划分,确定以村民为主体,政府与村民作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设计人员定位为外来介入者,不参与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分析。

2.2 调研阶段

调研阶段采用田野调查、开放式问卷、半结构访谈等方法与工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乡村与基地现状进行调研测绘,二是收集利益相关者诉求,获取乡土知识。具体操作方法为:设计组成员运用测距仪、无人机等仪器对基地现状进行测绘,获得详细数据;随机选取贾口村民(共54名)与基层政府人员(共9人)发放开放式问卷,随机抽取70户村民(共169人)进行半结构访谈,得到利益诉求原始材料;由村民推举的村民代表13人,分别负责固定片区,对片区内村民的相关问题与需求进行汇总;由设计组成员(4 人)、村委代表(5 人)、村民代表(13 人)共同召开研讨大会,将村民与政府的需求与问题进行总结与排序,三方根据现实情况对诉求进行取舍,形成利益诉求完整材料。

2.3 分析与设计阶段

设计小组整合调研阶段获取的数据与材料,运用排序法、内容分析法、图表法对成果进行分析[18],针对利益相关者的问题与诉求确定设计重点,结合相关专业知识,拟定设计方案。根据调研资料整理得知,贾口村常驻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3%,且年龄构成较为平均(图1)。村内老人一般在家务农,青少年与儿童多数就读于附近学校。由于村落临近邯郸开发区与市区,青壮年大多选择就近打工,一般从事教师、文员、技工等工作,村民整体文化水平较高(图2、图3),所以游园设计不仅要考虑各年龄段村民的需求,还要适当增添游园的文化艺术性。经过对资料的筛选,对政府与村民的主要诉求进行排序总结(图4),结合两方意见得出设计重点内容(表1),形成初步设计方案。

图1 村民年龄结构

图2 村民职业结构

图3 村民学历结构

图4 利益相关者诉求排序

表1 利益相关者诉求分析与设计重点

2.4 成果产出阶段

设计小组通过结合上一阶段成果与专业知识,确定设计产出形式。将设计方案进行公示,组织召开方案讨论会,吸纳村委会与村民的修改建议,形成最终设计方案。

图5 吉祥如意园平面示意图

贾口村乡村游园设计以文化传承理念进行定位,尝试延续当地“崇文尚学”的人文精神,在满足文化诉求的前提下,将当地乡土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把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提炼为“如意、吉祥、文昌、山水、四艺、五行”。游园分南北两园(图5),分别为吉祥园与如意园。吉祥园以荷花广场为中心,荷花意象与园内畅谐园寓意“和谐吉祥”,如意园以如意形水池为中心,寓意“万事如意”;游园与文昌塔的选址根据民间八卦定于文昌位,以突出当地 “文昌崇拜”的文化特色;以如意园的瀑流山与如意池寓意“仁山智水”,吉祥园则置枯山水景观与之呼应;设抚琴园、演棋台、书卷石与荷花广场隐喻“琴、棋、书、画”四艺;南北两园一静一动,水为阴,地为阳,取阴阳和谐之意,通过石山、树木、池水、高压线杆、土地意象来隐喻五行。设计人员通过文化元素的具象化表达,使游园带有文化意韵,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南北两园通过动与静的结合,使游与憩在文化意境中和谐统一。吉祥园平面布局多利用几何图形强调静势,如意园则多利用曲线条,通过曲径的延伸为空间增添动感,方便了人们跑步健体与散步游览。在空间营造上借鉴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利用景墙、花架、凉亭、阁、栈桥等小品的组合形成步移景异、互相渗透的空间效果,增强游玩的趣味性。小品的设置注重人性化设计,在花架、树池、廊架等小品上提供了座椅或美人靠,水池边台设计也参照人性化尺度,方便人们闲坐休息。当地村民有演练太极拳的习俗,荷花广场以圆为形,方便村民操练,也暗合太极图意象。广场的一侧还进行了高差设计,可用作集会时的高台。

在树种选择上注重品类与色彩的搭配,以北方乡土树种为主,提升绿植的功能性与观赏性。游园用材注重选用本地乡土材料,文昌塔选择当地石材砌筑,瀑流山的景观叠石、荷花广场的水磨石子都来自冀南太行山区,而对园中景墙的砌筑也选用贾口村自产的红砖,既降低了成本,还能与乡村整体风貌保持统一,保留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3 研究结果

设计组在项目建成后,针对政府与村民对游园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回访,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村委会工作人员(5人)、村民代表(13人)、园内游玩的村民(47人)、随机抽取的70户村民(共183人)的评价意见进行收集。对乡村游园各项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档,回答“满意”与“比较满意”的人数和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即为满意率(表2)。从评价结果来看,村民与政府对乡村游园设计的满意率为96.4%,设计成果较好地满足了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参与式方法在乡村游园设计中取得良好成效。

4 结论

(1)利益共享能保证设计成果的完善度与可持续性。参与式方法为游园设计带来了利益共享,政府与村民的利益与游园息息相关,游园建成后的满意度直接影响村民的使用与政府的政绩,所以把利益相关者诉求反映在设计中能大幅提升设计成果的完善程度,也较为符合人们中后期需求变化的发展。在设计组调研期间,村民与村委会对设计工作投入了极高的热情,提出了各种宝贵意见,这些建议扎根乡土,符合贾口村发展情况与基本特点,对设计成果认同度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2)以村民为主体能产生内生动力。传统“自上而下”的方法往往会给设计成果带来“水土不服”的现象。把村民定位为设计主体,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游园的设计营建,广纳民意,能直接反映村民对设计成果的实际需求。同时,村民的乡土知识与才能可以有效地与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互补,提升村民对设计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使设计方案切实可行。另外,村民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得到认可与表达,由此激发村民产生内生动力,从而提升了设计实践的可持续性。

(3)设计人员以介入者、协调者的身份参与能保证设计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能缓解利益相关者间的矛盾。利益相关者间的矛盾往往是利益分配不均衡导致,原因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出发点不同,其利益诉求与背景存在差异性,容易出现一方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现象。设计人员以协调者的身份,通过参与式方法平衡各方诉求差异,缓解矛盾,从而提升各方对设计成果的满意度。同时,设计人员以介入者的身份不参与利益诉求分析,减少了随意自我的主观意愿,从而保证了设计方案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表2 利益相关者满意度调查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