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内蒙丰镇话惯常评价副词“老该”

时间:2024-09-03

闫梦月 董继和

(1.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2.内蒙古丰镇市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丰镇012100)

内蒙丰镇话惯常评价副词“老该”

闫梦月1董继和2

(1.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2.内蒙古丰镇市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丰镇012100)

内蒙古丰镇话有个粘着副词“老该”,表示谓语是个惯常情状的同时,在句子里还有[+应该]或[-应该]的评价意义。文章刻画了其肯定、否定评价意义取值的句法与语义条件,并着力从语法化视角解释了“老该”的语法性质与内部结构以及肯定形式与否定意义不对称的成因等。

丰镇话;老该;惯常评价

内蒙古丰镇话属晋语“张呼”片的方言点。其中有个高频副词“老该”,放在句子的谓语VP前做状语,表示VP是惯常情状,语义相当于普通话“老VP”等;另一方面还有说话人对“老VP”的道义评价,表示“老VP,是应该或不该的”,即其语形与意义有不对称的表现。

有限的调查显示:普通话、古汉语及其他方言中没有见到类似丰镇话的副词“老该”,并且现有语法化或词汇化论著中也没见到类似事实或现象,如Heine&Kuteva(2002[2007])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其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刻画“老该”的语法特性,[+应该]或[-不该]评价义取值的句法与语义条件;二是从语法化的视角出发考察“老该”的词汇化、语义语法特性的形成等,以之说明“老该”的结构与语法性质、形式与意义不对称的成因等。文章用例一律取自于丰镇市孟家营村的老派用法(年龄>50岁)。

一、“老该”的特性及意义取值的条件

(一)“老该”的性质。“老该”一般出现在陈述句的谓语前面做状语,但偶尔也可以出现在反问句里,分别如:

(1)那人老该和颜悦色的。

(2)都是奶奶的人啦,那咋还老该去妈家哩(都是当奶奶的人了,怎么还老回娘家呢?)

“老该”具有粘着性,不能独用,语义与语法功能与该方言的“老”相当。丰镇话的“老”与普通话的“老”相当,也是个粘着副词。请比较例(3)的答句b1与b2:

(3)a.管兀估计你也老想孙子哩哇吧?

b1.*(那还用说哩,)老。∣b2.(那还用说哩,)老想家代词“人家”哩呢。

这说明词内成分“该”的动词性已经丧失,因为丰镇话里的“该”也与普通话的一样,是自由的。如例(4)b所示:

(4)a.去眊眊探望(他i)不?

b.该。家i那会儿以前对咱们也不赖不错。

可见“老该”的性质是与“老”相当的粘着副词。但结构上它却是个状中组合式,属向心结构。这样的话,其语法性质应是与“该”保持一致才对。另一方面按照组合序列,“老该”词义应该是“老是应该”,但事实并非如此,如例(1)的“那人老该和颜悦色”是“那人老是和颜悦色的,该如此”。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老该”的性质、词义跟其内部的语法组配成分的不对称呢?

(二)“老该”评价意义取值的句法语义条件。当“老该”出现在肯定形式VP前且VP语义是消极的,那么其评价义的取值为[-应该]。相应地句子的意义是[老VP,是不该的]。如:

(5)a.他那个孙子老该迟到,爬场鬼。(他孙子(上学)老迟到,没出息的东西。)

b.老该忘子(读[z□?])相当于表完成体完成体“了1吃药,活得不成个人啦。(老忘记了吃药,活得不像个人了。)

(6)a.那脸老该黑的,就像谁该子他啦。(那脸老是黑的,就像谁差了他多少钱)。

b.肚行儿老该麻杂圪揉的,咋啦。(肚子老难受,也不知道怎么了。)

例子下标注释的是句义,“老该”的评价义不做注释(下文亦此)。例(5)“迟到”与“忘子吃药”是消极行为,a、b分别表示“不该老迟到”“不该老忘记吃药”。例(6)的“黑”与“麻杂圪揉”是消极形容词,相应的a、b意义是“不该老是黑的”“不该老是麻杂圪揉的”。可见“老该”在消极谓词前的评价跟其肯定形式是不对称的,并且否定的对象不在句子语义层面。为表达方便,将其记做“老该1”。

当出现在语义积极的肯定谓语前面,评价义是[+应该],句子意义是表示[老VP,是应该的]。其形式与意义是对称的,记做“老该2”。例如:

(7)a.老妈说,你三哥那孩子可是个好的儿,家老该是九十多。(婶母跟你说,你三哥的孩子是个好孩子,人家考试老是九十多分。)

b.你可没白养活孙子,回动老该是一圪蛋。(你可没白抚养孙子,回来看你时老带一大堆东西。)

(8)a.你叔叔那个三女子不管多会儿见子人,也老该是人理但道的。(你叔叔的三女儿不管何时,看见了人,老是有礼貌的。)

b.倒竟儿是新打的(炕),老该是热乎乎的。(毕竟是新砌的(炕),老是热乎乎的。)

例(7)的“九十多分”“一圪蛋”是积极义谓语,a、b意义是[老考九十多分,应该]、[老带一大堆,应该]。(8)的谓语也是两个积极义形容词,其a、b意义是[老人理但道,应该]、[热乎乎的,应该]。值得指出的是“老该2”的评价色彩不及“老该1”显著强烈。

当“老该”出现在否定形式的谓语前时,若这个形式的谓语语义是消极的,那么它的评价是[-应该];反之则是[+应该]。这两种情况的“老该”分别是“老该1”与“老该2”。如:

(9)a.原根儿连说话也老该不让人,这几年好啦。(原来他连说话也老不让人,这几年不错。)

b.老该不好好儿种地,(在城行儿)能圪踅出个啥。(老不认真种地,城里能转悠出个什么?)

(10)a.那干部说顿话,老该不是五王八猴的。(这个干部(跟人)说话时,老不粗野。)

b.这回骡子可买好啦,老该不是踢飞尥打的。(这回骡子可买好了,老不是那踢飞尥打的。)

例(9)的谓语“不让人”“不好好儿种地”是消极的,“老该”的意义是[-应该]。例(10)谓语“不是五王八猴的”“不是踢飞尥打的”是积极的,因此“老该”意义是[+应该]。

当“老该”修饰的VP语义呈中性时,其评价是[-应该]的还是[+应该]的,则取决于说话人的主观观念或看法。例如:

(11)a.都是奶奶的人啦,咋还老该去妈家。(都是当奶奶的人了,怎么还老回娘家?)

b.寡得倒会说嘴,老该不去她妈家看看。(倒会说,老不去她妈家看看。)

“去妈家”语义中性。a中说话人认为当奶奶的人老回娘家是消极的,因此“老该”取值[-应该];b中则认为女儿老回娘家是积极的,因而取值[+应该]。值得指出的是中性谓语前面的“老该”,其语义语法功能在新派的用法(指年龄≤50)里已经基本等值于该方言里的副词“老”了。例如:

(12)少蒸上一节子哇,老该吃不了。(少蒸上一屉馒头吧,老吃不完。)

此例的“吃不了”是中性的,“老该”就是表示惯常行为。这说明词内成分“该”在跨代使用中已经进一步语法化了,向形态音位发展了。

总之“老该”评价义的取值是由VP的语义特征决定的。换言之,其[-应该][+应该]意义静态地看可解释为是VP语义特征转移上去的或者说是“老该”的组合义,因为任何一个VP在说话人的道义观念里总有个“不该”或“该”的表现。但这仅是个必要条件而绝对不是充分的,因为并非任何一个表肯定的语法实体都会在消极环境中获得否定意义的。更何况这也无法回答“老该”并存的[-应该]与[+应该],究竟哪个是基元义;还有就是无法解释向心结构“老该”,为何语法性质和“老”一致而不是“该”。在缺乏历时语料佐证的情况下,本文试图在共时平面从“句法”与“篇章”分析入手予以考察。“老该”虽然是“词”,但是词是可以从句法甚至篇章的视角进行语法分析的,相关的理论及事实依据见薛宏武(2011,2012a,b)。

二、“老该”不对称性的形成——性质与结构,肯定与否定评价义

(一)“老该”的形成。再观察例(1)。根据萧国政(1991)、Hopper&Traugott(1993:201-202)及Shir(2007:1),它可用“问—答”式对话链进行信息分解或提取:

如果将(1)a与b的两个答句“乙”进行整合,就可形成如下一个句子:

(1)c.s1那人j老和颜悦色的,s2(ej)(和颜悦色)应该。

s1叙述了一个惯常情状,s2是对它的断言评说。该断言评说的内容属于说话人预设性的道义观念,如“人在容色表现上应该和颜悦色”。语义关系上s2从属s1,二者不在同一层次上。即例(1)是用单句形式表达了一个复合句的内容,是个复杂句。Givón(1990:970)曾指出复杂断言结构是由语篇里的命题或预设融合来的,且会语法化为一个紧密构式。特别是当两个事件、状态的语义或语用联系密切时,语法编码时就更容易融合。Givón(1990:826,834-835)若例(1)c看做一个篇章句,那么在句法经济驱动下是可融合的,操作过程、手段与依据如下:

ⅰ、取消句际停顿,提升s2,删去e及重复的“和颜悦色”,形成[那人老和颜悦色应该]

“该”可分布在“老”之前或之后。若在“老”前面,那么是[那人应该老是和颜悦色],这显然不切合(1)c的句义,因此只能选择在后者:

ⅱ、将“应该”嵌入“老”后,形成[那人老该和颜悦色]

操作ⅱ与说话人预设[人在容色上应该和颜悦色]基本一致,也相对更符合语法单位编码时的“邻接像似”原则——功能、概念或认知上越接近的语法实体,时空上越易置于同一编码层;功能算子在时空编码层上和它最相关的概念单位紧密地放置在一起。(转引自Givón,1990:970)尽管“该”与“老”都是功能算子,但“该”与“和颜悦色”同属动词,功能更接近。

可见例(1)是由(1)c跨句语法化而来的。s2从属s1,即s2不具有独立性(independent);语法化时它是嵌在(embedded)s1里的。观察Hopper&Traugott(1993:178)提出的跨句语法化单向连续性描述:

例(1)处于该链条最右端,语法化程度高。这样看“老该”是跨句语法化形成的结构体。那么它又是如何词汇化的呢?

(二)“老该”的词汇化及其语法效应

1.语法动因。“老该”是主观化结构,这是其词汇化的一个重要动因。主观化目标之一是指示态度,包括增加所言的信息量,为听话人识解出更多的信息,追求礼貌及给予解释选择的社会需求(转引自薛宏武2012b)。“该”是认识情态动词,是主观的,反映了说话人在例(1)中的态度,也给例(1)增加了道义上的肯定评价,还表示了说话人对“那人”行为状态的“礼貌”(这一点见下文3.3节)。高频是引发实体语法化的另一重要动因(Hopper&Traugott 1993:126-130),“老”与“该”都是高频词,“老该”理属如此,在高频使用中走向词汇化是必然的。

2.语法机制。如例(1),“老该”线性上共享一个语调曲拱(intonational contour),二者已被双音韵律紧密地打包为词了。在主观化及高频使用的作用下,跨层连用的“老该”可由[老[该[和颜悦色]]]重新分析为[老该[和颜悦色]]。“老”与“该”之间边界的消失即意味着“老该”完成了词汇化。

(三)“老该”否定评价义与语法特性的形成

上文从语篇视角考察“老该”的形成时,是以VP为积极义的句子进行的。其重要的理据之一是Brown&Levinson(1978:56-311)提出的“礼貌原则”——评价人的社会行为时,好的,要积极充分;反之,则要委婉。例(1)“那人老和颜悦色”是积极的社会状态表现,“该”就是从道义情态上给予的充分肯定。理据之二是:语形上分析,“老该”的意义基元也是表肯定评价。另一方面,根据Croft(2003:223)语法形式的过去与现在没有本质不同。这也意味着“老该”的基元意义在跨时传递中是不变的。若变化,则可清晰地解释为语言学特征在跨时空发展中的出现了错误或失败。(Kroch,2000:699)词汇化后的“老该”,所以发展出否定评价义,正是由最初在积极谓语前面的语境拓展到消极谓语前引发的。分布环境变化即属于广义时空变化的一种表现。例如:

(12)看看这灯,一到黑张天黑老该红星星儿似的。(看这灯,一到天黑老是昏暗的。)

(13)他老该也不顺顺儿说句话。(他总是不顺着说句话。)

当“老该”拓展分布到“红星星儿”“不顺顺儿说句话”等消极谓语前,特别是这种分布呈高频状态下时,消极谓语的否定性语义特征自然会弥散到(percolated)“老该”上,久之,必会使其获得否定评价义。当然这一意义的现实化还离不开语用推理,如(12)谓语是消极情状,“老该”一定不是表达“应该老红星星似的”,而是反话。基于词,受话人可推理出它一定表达的是“不该”。Hopper&Traugott(1993:78-84)指出语用推理既是听话人获取主观义的重要环节,也是主观义的凝固过程,更是实体主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老该”的否定评价义是在肯定义上经时间、句法语义与语用推理综合作用产生的,其主观性更高。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语法实体在语法化之初,都会出现主观性增强的语法效应,特别是经重新调整(realignment)机制作用,使得“老该2”的评价义就更加显著了。这就解释了§2.2.2提及的“老该2”评价色彩强于“老该1”的原因。

(四)“老该”的进一步语法化

在2.2.4节曾提到中性谓语前的“老该”在新派用法里的评价功能基本不存在了,其语义语法功能就相当于“老”。这是它在历时发展中进一步语法化的表现,其直接动因是受普通话的影响。新派从小到大的教育、进城务工以及受大众传媒等影响,“老该”越来越向普通话“老”靠拢。此外,该方言内部的“老”也能一定程度取代它的评价功能。请比较:

(14)a.老该一个儿,再拾掇上一个哇,你才才50岁点儿人。(老独身,再娶上一个吧,你才50岁。)

b.老一个儿,再拾掇上一个哇,你才才50岁点儿人。(老独身一人,再娶上一个吧,你才50岁。)

二者差异在于:a从道义说明“你”不该老独身,属于认识情态。相比较b仅叙述了一个惯常情状,是命题情态。当然b也含有不该如此之意味(implied meaning),但这是“老”的语气功能及整个句子赋予的。总的看“老该”受普通话及与其自身相关的“老”作用,评价义在不断地虚化。至于“该”会不会成为一个形态音位,仅是个时间问题。

综观“老该”的语法化过程,可以看到“老”一直是句义、结构义及词义的中心,而“该”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这不仅是其结构上呈现出“前正后偏”的原因,当然也是其唯状、粘着特性形成的内在原因。

三、结语

普通话与古汉语副词的语义与语法功能研究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方言中的副词类表现、特征及个性等如何,则在发掘与研究上给予的关注不够。本文通过晋语内蒙丰镇话的惯常评价副词“老该”表现出的不对称——语法性质与内在结构,否定与肯定语法意义并存,说明方言中的副词发掘与研究对于认识汉语的不对称表达及否定范畴具有重要的事实意义。[11]

[1]萧国政.汉语语法事实发掘与理论探索[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2]薛宏武,闫梦月.“有请”语法化及“有”作为主观表达词缀的形成机制[J].汉语学报,2011,(2).

[3]薛宏武,闫梦月.论古汉语专名“有M”结构及其“有”性质[J].古汉语研究,2012,(2).

[4]薛宏武.“有着”语义语法功能的形成及其“着”的问题[J].汉语学习,2012,(5).

[5]Brown,P.&Levinson,S.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ed.By E.Good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6]Croft,W.Typology and Universal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7]Givón,T.Syntax:A Functional Typological Introduction(vol.Ⅱ).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1990.

[8]Heine,Bernd&Tania Kuteva.World Lexicon of Grammaticaliz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9]Hopper,Paul.J.&Traugott,E.C.语法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0]Palmer,F.R.Mood and Modality(2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11]初春玲.国内多模态话语研究动态述评[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6).

Adverb“laogai”with Evaluation Meaning in Fengzhen Dialect

Yan Mengyue1Dong Jihe2
(College of Liberal Arts,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 Fengzhe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inner-Mongolia 012000,China)

The bound adverb“laogai”(老该)in Fengzhen dialect of inner Mongolia has two basic functions,one is to indicate a habitual modality of sentence predicate,the other is a subjective one which indicates evaluation meanings[±ought to].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constraints on its options between positive and depreciated meanings.Furthermo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ticalization,the paper explains characteristics,word formation of it and motivations which cause asymmetry meaning distinctions between its 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forms.

Fengzhen dialect;“laogai”(老该);habitual modality of evaluation

H17

A

1673—0429(2015)05—0074—05

[责任编辑:左福生]

2015-09-05

闫梦月(1979—),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文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董继和(1972—),男,汉族,内蒙丰镇人,内蒙古丰镇市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