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东省科学院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时间:2024-09-03

喻红玲 汤华娴 黄婉婷 管其坤

2021 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116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1,676 亿元,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明显增大。在政府“钱袋子”越来越重、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让财政资金的使用更有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 年9 月1 日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 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将部门和单位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推动提高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要早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政府执政效率和能力,就必须加强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在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牢固树立绩效意识,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

基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要求,在部门整体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全面展开的背景下,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理应带头响应。广东省科学院(以下简称省科学院)作为省直机关事业单位的一员,深刻认识到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对提高科研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广东省财政厅(以下简称省财政厅)积极贯彻与落实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工作部署下,省科学院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提高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然而,通过对近三年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及部门预算绩效一体化管理机制构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还存在大量急需解决、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分析框架

(一)我国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的历程

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经过近20 年发展,从2001年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向2002 年的“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延伸,再从2009 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到2018 年的“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拓展,目前处于改革创新的深化阶段。自2001 年以来,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性文件相继出台,不仅解决了不同时期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详见图1),而且形成了支撑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依据。

图1 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的政策演变

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是从财政预算项目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开始的,但是,“部门绩效具有整体性,项目评价是举例说明,即使评价了部门的100 个项目,还是无法得知部门整体绩效是好是坏。”《意见》明确提出了建立管理格局全方位、管理工作全过程、管理范围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工作目标,推动了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向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的拓展。

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实现了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的前瞻性、宏观性、完整性,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承上是政府绩效,启下是部门内设机构和下级单位绩效(内部履职绩效、业务活动绩效和政策或重点项目绩效)。这充分说明,提高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是改进政府部门绩效,实现政府透明、高效治理的要求,也是提升财政资金公共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广东省推进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的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在《南方日报》上公开表示:“广东财政历来是全国财政的探路者、先行者。财政改革看广东,现代财政看广东,早就深入人心。”在广东省财政管理改革中,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是两大抓手。

2003 年开始,省财政厅大力推进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并对广州民营科技园4.2 亿元补助资金开展绩效考评,开启了广东省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新篇章。2016 年,广东省选取了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省质监局等六个政府部门作为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试点,通过以部门整体为抓手,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预算绩效管理通过逐步深化、层层递进,由事后绩效评价逐渐延伸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全过程,将一般公共预算扩展至“四本预算”,实现了所有资金全覆盖,同时加快区域协同发展,向市、区、镇的预算部门推广,在全国率先构建起了部门整体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自广东省开展财政预算改革以来,各项措施扎实推进并有效落实,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广东省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走在了全国前列,在2017-2020 年财政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评中连续获得优秀名次。

2021 年6 月,省财政厅以省教育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等十个政府部门作为试点单位,构建部门整体支出核心绩效指标体系,旨在建立“一个部门一套核心指标”的政府绩效管理机制,开始了以绩效为导向的部门整体预算管理方式的实践探索。

(三)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分析框架

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是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以预算项目为载体,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衡量部门和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的实施效果。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是一套闭环的预算与绩效一体化管理机制(见图2),实现了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管的有机融合。

图2 预算绩效一体化机制

实施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即在预算编制环节设立须实现的成果目标;在预算执行中进行运营跟踪和监控管理;在决算环节检验预算的执行进度以及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最后通过绩效评价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将评价结果向预算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反馈。因此,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机制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绩效监管、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四个方面共同组成的循环系统。此外,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也可应用于优化单位预算编制、财政资金安排等方面。

1.绩效目标管理

绩效目标是指财政预算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但在实际绩效目标管理中不仅包含财政性资金,而且纳入了各部门预算管理的全部资金。概括地说,绩效目标是部门预算的编制依据,是预算运行监控的执行条件,也是绩效评价的考核标准。由此可见,部门预算整体绩效目标是部门开展预算整体绩效管理工作的先导,也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为了细化和量化整体绩效目标,需要进一步设计预算绩效指标,以便衡量总体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在设计部门整体预算绩效指标体系时,应覆盖与部门职能相关的整体效能、专项效能的绩效目标,反映部门职能的重要任务,以确保绩效指标的质量。

此外,绩效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事前绩效评估。事前绩效评估是新增专项立项审批、项目延续、调整和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2011 年7 月,财政部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 号)中明确指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完整内容为“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意见》首次将建立事前绩效评估列入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中。通过事前绩效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予以退回,或者修改完善,甚至取缔,解决了决策层面和预算资金安排的正确性问题,因此这一环节是非常必要的。

2.绩效运行监控管理

《意见》提出,各部门要对资金的使用进度和绩效目标的实现效果进行“双监控”,精准跟踪,及时监控,以进一步落实预算绩效监管,提高资金支出效率,并防止绩效目标与预期目标偏离。例如,在财政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开展项目检查,落实监控工作,跟踪经费支出进度情况,分析项目绩效目标是否偏离年度工作任务等。对于存在的问题,应督促单位或项目负责人及时分析原因并加以整改,以确保绩效目标按合同任务书顺利完成。

3.绩效评价管理

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环节,是对部门整体和财政项目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投入成本的产出成绩等开展评价,通过绩效评价指标来衡量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检验预算绩效目标是否达到预期。

绩效评价可采取多种形式,应对照绩效目标和标准,根据不同评价内容的得分和等级进行综合评定。科学的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对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构建的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确保预算评价的客观性、完整性和公正性。一方面,建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科学、客观、合理;另一方面,设置的绩效评价体系内容要全面,应与财政部绩效评价的要求相衔接。

4.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管理

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应及时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总结与归纳,认真分析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将其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资金和改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应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到新一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为单位后续改进预算绩效管理指明方向,也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为部门预算资金的合理分配提供参考;三是要推进绩效评价结果信息依法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四是应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并建立奖惩和追责问责机制。

二、广东省科学院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概况

广东省科学院(以下简称省科学院)成立于1978 年,2015 年重组。重组后的新省科学院形成了涵盖生物与健康、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装备与制造、电子与信息、智库与服务六大创新板块的17个科研机构。本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主要是围绕“聚焦产业发展的应用技术研究,兼顾重大技术应用的基础研究,更好地满足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发展定位,成为广东省聚焦产业创新发展的一支地方战略科技力量,其工作效率与效能主要通过科研绩效得以体现。笔者通过调查与研究,探讨性提出:科研绩效是科研单位从事科研活动所产生的业绩和效率的统称,即内部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运用资源或能力为实现战略目标进行投入所产生的效能。省科学院的科研绩效包括人才队伍建设、支撑性战略性研究能力提升、高端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合作水平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提升等,内部组织分为职能(业务)部门、科研院所、项目团队、研究中心、实验室等。广东省科学院的科研绩效目标体系及组织结构如图3 所示。

图3 广东省科学院科研绩效目标体系及组织结构图

由上图可见,为实现部门整体的科研绩效,省科学院对科研绩效进行了院所两级顶层设计,并按照院属科研单位的不同学科领域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进行分配。各院属科研单位再根据自身特点,将职责和任务目标分解为各项科研绩效并落实到具体岗位。通过汇总各岗位完成的科研绩效,最终体现省科学院的整体绩效。目前,省科学院建成了一支规模逾4000 人的创新人才队伍,近五年累计承担各类纵向项目1741 项,获纵向经费27.29 亿元,获国家级奖励8 项、省部级奖励85 项、社会力量奖励150 项,发表论文6205 篇,获授权专利1862 件。

(一)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的调研情况

笔者采用调查问卷法,对省科学院及院属科研单位的不同管理部门、不同岗位人员进行调查,收集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及建议。

本次收集到的《科研院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机制建设研究调查问卷》共115 份,均为有效问卷。问卷来自应用基础、应用技术、创新服务等三类共12 家院属科研单位,调查的对象主要为科研业务人员和职能管理部门人员。通过分析问卷发现,85%以上的被调查对象已树立了绩效理念,其所在单位为了做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制度建设、预算绩效一体化闭环管理等环节都有相应的措施,并且93.2%的调查对象认为相应的工作促进了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改善。

从制度机制建立方面分析,约42%的被调查单位通过与个人绩效工资、个人岗位晋升或预算资金安排挂钩的途径推动预算评价结果的应用,58%属于“无机制”或“正在建立机制”的阶段。可以看出,单位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如图4 所示。

图4 单位推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途径

此外,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建设方面,有单位提出以下建议:进一步简化经费结构类别;可在后期制度优化的过程中考虑不同部门或团队的性质,有针对性地出台多样化的绩效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大数据获取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进一步优化双监控管理等。

(二)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的机制建设情况

省科学院始终从国家和地方的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出发,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紧跟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步伐,积极探索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的机制建设。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在省财政厅构建的“1+5+N”①以《预算绩效管理办法》为主体,制定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中介规范5 个配套管理办法及绩效评价指引等具体操作规程,形成“1+5+N”体系。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下,省科学院按照预算资金全过程管理的绩效目标要求,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包括财务、资产、科研、政府采购以及部门预算绩效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如提升科研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引进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明确了责任主体、预算调整事项的条件和范围、绩效目标申报、监管、评价工作流程等内容,以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此外,省科学院发挥院机关组织的领导作用,从实际出发自上而下地推动院属科研单位同步开展简政放权工作,建立完善的职责分工和激励约束机制,为研究所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有章可循的制度支撑。

2.加强绩效目标管理

省科学院按照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加强了对绩效目标编报时效性、规范性以及预期成果产出和效果的管理,主要包括部门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事前绩效评估管理和部门预算编制等内容,具体做法如下。

在部门预算绩效目标设定方面,省科学院按照“部门职能-战略任务-核心指标-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体系进行设计。首先,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及任务部署,聚焦省委省政府赋予省科学院的“一个定位、三个目标”①“聚焦产业发展的应用技术研究,兼顾重大技术应用的基础研究,更好地满足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发展定位,“打造广东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产学研合作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组织载体、创新驱动发展的枢纽型高端平台”的三个目标。,设计具体的“部门职能”绩效目标。其次,根据部门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宏观工作计划,对本年度部门及各院属科研单位的预算资金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目标进行预估测算,并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部门整体“战略任务”的绩效目标进行确定。再次,结合部门年度核心工作任务和各院属科研单位的特点,设计能体现职责和职能的重要指标并作为“核心指标”。最后,收集各项基础数据并参照年度部门预算安排的总体情况,从具体工作任务中分解出“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确定财政支出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和内容。

在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方面,省科学院实行“先评审后入库、先入库后安排预算”的预算管理机制。部门的年度预算,除基本支出以外,全部实行省财政厅项目库的入库管理办法,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管理环节,对新增专项资金或新增500 万元及以上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按照省财政厅的有关要求进行事前评估。对评估不符合要求的予以退回完善或者不予入库,符合入库条件的项目要求做好经费的精细化编制,从源头上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后期预算执行的精准性。

在部门预算编制方面,省科学院首先认真部署并动员院属科研单位做好相关学习及准备工作,明确部门预算编制的总体要求、编制资金的范围和主要内容、报送的时间要求等。其次,预算编制实行“增量编制法”、“零基预算法”和“变动预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例如,对于基本事业费拨款支出,采用固化经费增量的编制方法;离退休人员拨款支出按照定员定额的标准,采用变动预算法;对于项目支出则采用零基预算和变动预算法,并以项目任务书的年度相关考核指标为依据,对项目研究的工作量和消耗的成本进行衡量及分析,明确项目支出的内容,编制相应的费用预算,从而合理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3.落实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

省科学院加强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提高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按时完成各项计划任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相应的工作。

(1)搞好政策宣传,提升制度执行力,为预算执行提供保障。通过组织院属科研单位主要领导、项目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省政府及省科学院有关预算执行文件精神,成立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群,设立科研项目资金预算执行管理台账,建立科研项目资金预算执行通报制度,加强财政专项一次性验收等方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明确分工,齐抓共管。为确保项目的年度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能认真落实,省科学院的分管资金按照“部门预算资金-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和“部门主管资金-专项资金”两大类进行预算支出细化,落实院属科研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责任,院属科研单位再进一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求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执行管理的直接责任人,管理好财政资金。

(3)实施信息化“双监控”管理。在广东省“数字政府”财政综合管理平台的支出预警、情况报告等动态管理下,省科学院不断强化预算“双监控”的自我监管,落实财政资金预算执行及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月呈报制度。自2019 年年初,要求院属科研单位每月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严格按要求完成各项任务指标,预算支出达到序时进度要求,以减少资金沉淀,保障项目按时按量完成。

(4)建立约谈机制。省科学院每年对院属科研单位项目目标的计划值和实际值进行匹配比较,按照“谁执行、谁负责”的原则,对偏差较大、实施不好的单位约谈领导,要求进行自查,分析原因,并提出加快预算资金执行的有效措施,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4.实施绩效评价管理

省科学院根据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及《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评价指标,从2017 年开始组织对一般公共预算项目、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项目、部门(单位)整体支出开展绩效自评,并以“政策任务”为单位,对院属科研单位的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实施绩效评价全覆盖。

另外,省科学院依据制定的绩效评价办法,每年通过年度绩效评价和综合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院属科研单位开展绩效自评工作,并根据绩效评价评分情况,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进行全院排序,评分结果为院属科研单位绩效激励、领导班子调整、内部管理等方面提供参考。

目前,省科学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主要有两级指标。一级指标是根据研究所的职责定位设计的评价指标,分为创新环境、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四个方面;二级指标是从人才队伍建设、科创平台建设、专利/标准/论文、科研课题、技术性收入、科学传播活动等13 个方面设计的评价指标,主要突出院属科研单位的工作亮点和成绩。按照要求,院属科研单位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自评和计分后提交佐证材料,并形成《研究所年度运行绩效自评估报告》。研究所认真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为完成省财政厅组织的年度省级财政资金绩效自评工作打下了基础,进一步提高了绩效评价的效果。

经统计分析,省科学院近3 年绩效自评的项目数量、涉及的资金不断增加,自评分数也在不断提高。图5-1 至图5-3 为省科学院开展绩效自评以及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绩效评价的具体情况。

图5 -1 广东省科学院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自评情况

图5 -2 广东省科学院部门开展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情况

图5 -3 省财政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省科学院开展绩效评价情况

5.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近几年,省科学院通过开展绩效自评及引入第三方开展绩效评估工作,不断提高部门资金配置的合理性和使用效益,同时贯彻“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要求,不断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的措施。首先,省科学院组织院属科研单位认真开展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并设立绩效管理奖励专项经费用于奖励绩效考核成绩优秀的科研单位。其次,将新增预算安排与绩效评价及预算执行结果挂钩,并且与单位领导考核挂钩,将所属科研单位的年度绩效目标设定及完成情况作为领导班子能力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院属科研单位通过开展绩效自评,不断总结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加强项目实施绩效和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将项目实施成效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同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省科学院及院属科研单位在年度部门决算公开时一并全面公开绩效自评报告,让社会公众了解部门履职情况、资金使用及任务完成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三、省科学院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成效与问题剖析

(一)主要成效

1.初步形成了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省科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及广东省人民政府部署“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的工作要求,按时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的工作任务,产出数量与目标值基本相符,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形成了一套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机制。

省科学院履行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绩效制度。加强目标管理,将部门绩效管理责任分解到院属科研单位和内设职能机构,通过整体目标与项目目标结合、省科学院目标和院属科研单位目标结合的“两级管理”方式,每年与院属科研单位签订《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书》,细化项目支出结构和内容,对标提高部门整体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落实预算资金支出管理责任,建立健全预算支出管理工作机制;加快项目预算资金执行,推动省科学院一体化管理系统和财务核算系统的建设,强化预算执行定期分析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不断完善预算执行考核激励方法,实现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全过程绩效闭环管理,促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

2.建立有特色的部门核心绩效指标体系

在进一步强化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方面,省科学院以绩效目标导向为基础,把部门总体目标向部门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逐层分解,不断探索建设有特色的部门核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含人才、创新平台、科技奖励、专利/标准/论文、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服务、学术交流与科普、扶贫、管理等10 大项;二级指标51 项,包括新增高层次人才、申报科技创新平台、发表SCI 论文等;三级指标为细化与量化的具体指标,也就是最终的任务。任务目标应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除了“管理”项目的指标外,其余各项均为量化指标,反映预算资金的预期产出和预期效果,确保绩效目标与项目的预算资金相匹配并得以落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绩效管理全员参与意识有待提高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要将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纳入到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管范围中,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使各部门高度融合,进而提升各项管理工作的协调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但是,有的科研人员没有绩效意识,认为预算绩效管理不是自己的工作,只要认真做好科学研究本职工作就可以了,有的甚至认为绩效管理是额外的工作,给项目开展增加了压力。产生这些认识的原因主要在于有些科研人员没有部门整体预算绩效观念,未认识到全员参与对于完成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预算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考核、问责等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2.科研项目的预算绩效指标亟需完善

科研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科研人员的绩效成果具有滞后的特点,例如具有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往往不是马上就能体现或产出的,研究也有可能失败。而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未与绩效的滞后性充分结合,没有相应配套的考核机制,不能对科研人员的绩效成果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从而可能导致绩效评价结果失真。

3.现行财务核算体系下的成本指标可能扭曲绩效评价信息

2019 年12 月,财政部印发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明确了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但未制定科研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具体指引。而科研事业单位的成本信息需求存在多样化,同时科研业务具有特殊性,导致科研成本难以识别与归集。科研经费支出的账务处理一般以费用化为主,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不准确。以上原因可能扭曲绩效评价基础信息,直接影响科研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结果。

四、改进与完善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建立健全制度,推进预算绩效一体化系统建设

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体系,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可遵循依据。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出应遵循“分级分类原则”开展绩效评价,并基于事业单位的不同类型、业务领域、行业特征等,建议制定事业单位分行业、分类别的预算绩效评价办法,明确具体操作细则和质量要求,以便提高绩效评价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应依托“数字财政”平台,进一步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共享,形成信息集中、互联互通的预算与绩效一体化管理系统,使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更加科学、精准、有效。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1.组建预算绩效管理队伍。预算绩效管理具有专业性强、业务领域广、内容丰富庞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切实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各预算单位应组建和培养相关专业队伍,加强学习,深入单位内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及宣贯工作,创造“我要共同参与绩效管理”的环境,强化绩效导向理念,并将其落实到日常业务活动中,进一步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2.建立高端绩效评价人才数据库。为了切实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专业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稳步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建议省财政厅建立高端绩效评价人才数据库(包括党政机关、各预算单位以及第三方机构的相关人员),为预算绩效管理落地生效提供专业的行动指引,联合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向纵深开展。

(三)建立投入型与产出型相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根据政府管控重点的不同,我国现行的预算模式可划分为投入型预算和产出型预算。投入型预算的审批重点是资金使用的合规程度,以支出为预算基础,不关注预算投入取得的结果;产出型预算的审批重点是政府部门的产出效率,以成本为预算基础,加强支出控制以取得成效。基于各科研事业单位的研究内容和经费来源的不同,探索投入与产出相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也是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有效手段。

首先,科研事业单位应与单位内部管理机制相结合,区分不同研究类型的项目建立不同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其次,应按照加快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的要求,遵循“一个单位一套指标体系”的原则,逐步完善和建全个性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设置各部门(科室)人员的具体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指标等。最后,应加强考核实施和结果的应用。年终根据综合评分的办法开展个人绩效考评,单位通过全成本核算和成本效益分析计算个人“投入”与“产出”的数据指标,再结合员工设定的预计绩效目标进行“过程”和“效益”考核,形成最终的员工个人绩效评分,并将结果应用到薪资体系,作为以后年度绩效工资、晋升的依据,真正做到将员工的选拔、任用及绩效工资发放等与绩效评价结果有效衔接。

(四)引入成本会计概念,全面准确反映绩效评价信息

在省财政厅开展2021 年度省级财政资金绩效自评的指标评分表中,单位整体自评“管理效率”下的“运行成本”考核指标反映部门经济支出分类核算情况,包括对运转成本控制的努力程度和效果、核算精准度和合理性等。专项自评下的“成本指标”考核的是项目实施的成本是否按照预算完成,并且与同类项目或市场价格进行对比,判断成本是否在合理范围内。由此可见,预算绩效自评在对成本指标进行考核的同时,也对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现行财务核算体系,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成本”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全部科研活动成本,如办公用房及实验室的使用费、仪器设备的占用费以及水电费等不能正确分摊。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科研事业单位管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划分成本核算对象,确定科研费用归集与分摊的方法,准确分析科研事业单位整体成本的构成及科研项目、科研部门的成本耗费,从而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有效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五、结 语

每一项预算、每一笔资金的背后,都是政策的落实和工作任务的体现,实施部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助力财力统筹,促进部门破除体制与机制的阻碍,将有助于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和整体工作能力。本文通过对广东省科学院整体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提出应建立投入型与产出型相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加强全成本核算,更好地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可为政府部门及其他预算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供借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