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即兴演奏对我国青少年钢琴教育的深远影响

时间:2024-09-03

苏美娟

一、我国青少年钢琴教育现状

自钢琴引入以来,我国的钢琴演奏及相关教学都在不断发展与创新。尤其是20世纪50 年代周广仁先生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后,我国一度掀起了“钢琴热”的风潮,琴童数量随之迅猛增长,钢琴演奏的水平也得到了飞跃式发展。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中国选手越来越多,其指导教师多为中国教师,这说明我们已不再是单纯的“小学生”,而是逐渐有了独立见解、逐渐走向成熟。①在钢琴演奏领域,尽管“钢琴热”的现象为我们培养“金字塔尖”提供了可能,但我国青少年钢琴教育领域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在培养方式、培养目标、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表达,以及我们的评价体系、课程设定等方面,均反映出我国钢琴教育存在重技轻艺、内涵不足、急功近利、盲目追求成果等问题,甚至仍有人将钢琴当作锻炼智力的工具。一味地追求演奏技巧使得大批琴童除了可以机械地演奏少量的钢琴作品外,其综合素养和个人能力都没有得到提高。他们当中虽然不乏具备高超演奏技巧者,但是普遍缺乏对音乐的情感反应,无法感受和体会音乐的美感。有些学生对音乐中的节奏仅仅是一种机械的反应,感受不到节奏的流动感和表现力;缺少对音乐文化深入的体会和理解,更缺乏通过钢琴来表达情感、表达自我的动力。此外,音乐理论与实际音响、音乐感受相分离,技术的练习与艺术的表现相割裂等,均为我国青少年钢琴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即兴演奏的教学方式

在钢琴教学环节,即兴演奏是一种重要但长期被人们忽视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概念学习的工具,其目的是用自由的演奏方式发展音乐才能,为演奏者提供一个自我表达的机会,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曾指出,即兴演奏考验的是大脑指令和肌肉解释之间协调配合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感觉、想象和记忆能力来充分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②

(一)即兴演奏的历史溯源

在漫长的西方音乐发展史中,钢琴音乐的创作、传播、演奏均不同程度受到了社会环境、创作思潮和创作风格的影响。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钢琴作品本身就包含了即兴的成分,键盘手可以在演奏中将一个或多个对位声音添加到原作中,即兴修饰旋律。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通常还是多才多艺的钢琴家,如海顿、莫扎特等,他们在公众面前即兴演奏华彩乐段、引子和装饰性乐段等,以展示他们高超的即兴表演技巧。到了19 世纪,钢琴家同样用即兴表演来取悦观众。

进入浪漫主义时期,为了强调技术并完善剧目,作曲家在创作时开始追求完整化和精细化,这使得即兴内容逐渐减少。自20 世纪初以来,钢琴家致力于研究风格的准确性、发展演奏技巧、探索鲜为人知的音响效果,即兴演奏因此逐渐衰落。与此同时,作曲家和演奏家的职责几乎完全分离,这使得作曲家不再是作品内容的传播者,而是需要通过演奏家的二度创作呈现给观众。至此,即兴演奏逐渐变为“冷门”,不再是表达钢琴音乐的重要手段。

在当代钢琴教育中,即兴演奏仍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发展音乐理解的媒介。演奏者可以通过即兴演奏来表达情感,而且即兴表演能力的增强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演奏者的音乐才能。笔者认为,即兴演奏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在一定的规律下可以表现出更多的自由和创意,这是值得我们推广和运用的。

(二)即兴演奏的教学方式

即兴演奏不同于即兴伴奏,它不是为特定的旋律进行伴奏,而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演奏方式,能够给予演奏者充分发挥潜能的平台,有助于演奏者表达思想和情感。在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升华,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促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实现理解性学习这一目标。

在即兴演奏的教学环节,教师的作用不是为学生提供模板,而是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反应。达尔克罗兹是这方面的先驱,他创作了一系列颇有启发性的即兴演奏训练,其中包括节奏、旋律、直觉思维等。

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因为“它在时间连续中承载着表演者的信息”。脱离节奏,任何旋律或和声都无法形成完整的音乐。达尔克罗兹曾指出:“节奏是音乐性的源泉,节奏的缺乏是由于精神力量和身体力量之间缺乏平衡,也就是说协调性的缺乏,他把节奏运动作为激发学生智力、情感和想象力的一种手段来发展音乐性。”③运动的心理画面与身体的表现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节奏感可以为将来的音乐创作奠定基础。

在即兴创作的旋律音阶方面,达尔克罗兹一直鼓励学生不要一直在大调上进行即兴创作,以防止他们成为全音阶的“奴隶”。如果学生能够接触不同音阶调式的声音,并尽早运用它们进行即兴创作,那么即使他们对调式不感兴趣,也能加深对这些音阶调式的理解,从而像运用大调和小调一样自如地运用不同音阶调式进行创作。

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地强调直觉思维的培养,使内在感知和概念具体化。因为大多数人坚信客观的知识是建立新知识的重要依据和保证,这使得直觉作为一种可能的教学方法被长期忽视,钢琴课程俨然成为对经典的再现和复制。事实上,从敏锐的感受、丰富的假设、勇敢的挑战到尝试性的结论,都是音乐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尤其在钢琴教学和即兴演奏领域。

(三)即兴演奏的教学要求

即兴演奏不同于识谱演奏,它是在乐谱的部分段落上进行填充和完善,不仅需要演奏者充分理解原有音乐,更需要熟练掌握音乐语言。主要包括对和声和配器的了解、对曲式结构的安排,以及对音乐内涵的表达,这些都需要演奏者具有较高的综合音乐能力。

音乐家迈克尔·马克曾指出,综合音乐学是“对音乐的跨学科研究,其中理论、历史、听觉和表演技能是相互关联的,以发展真正理解音乐所必需的洞察力”④。换言之,综合音乐学是一种强调将所有音乐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即用理解来学习音乐,而即兴演奏是实现理解性学习这一目标的合理工具。因为即兴演奏是一种创造性的表演形式,要求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并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音乐家拉比诺夫认为,即兴创作是获得音乐词汇之外的一个步骤,因为即兴创作可以创造性地运用音乐词汇。史蒂文·迈克尔·吉布森支持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性活动,他认为:“促进音乐理解有序发展的创造性体验应该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过程。”⑤

“乐器是演奏者的延伸;它只是复制和放大演奏者的思想和身体。”⑥因此,钢琴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音乐技能和理解力,而获得这种能力的最佳途径是积极参与歌唱、演奏、创作和即兴创作。

三、即兴演奏的深远意义

即兴演奏对音乐素养有一定的要求,我们可以在青少年钢琴教学中进行尝试。其中,技术能力并不是即兴演奏的先决条件,它是一种创造性的体验活动,许多吸引人和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均可运用于初级阶段,可见难度和复杂性并不是即兴演奏的必要因素。因此,在青少年的即兴演奏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即兴演奏,这种教学方式将对钢琴教育产生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促进注意力集中,提升听觉和视觉阅读技能

即兴演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听觉能力及思考运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倾听演奏的过程中,时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不断思考后续将要呈现的内容,学会同时处理好几件事,以及在行动中思考。在即兴演奏中,学生须具备在聆听音乐时获得关键音乐元素,以及即时处理音乐的能力,这就要求他们要养成即时寻找音乐灵感并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习惯。达尔克罗兹曾说过:“即兴创作的功能是发展决策和解释的快速性,不费吹灰之力地集中精力,立即构思计划,并在感觉的灵魂、想象,协调的大脑,解释的手指、手臂和呼吸之间建立直接的沟通;所有这些都要感谢对神经系统的教育,它把所有特定的感官在时间、能量和空间上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是听觉、肌肉还是构造能力。”⑦

(二)鼓励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

即兴表演为学生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提供了机会,随之产生的满足感有利于他们建立信心。当学生可以通过自由表达想法来取悦自己,而不是通过解读分数来取悦教师时,会给他们带来满足感。此外,在快速处理高亢情绪的同时,如果能够保持头脑冷静并做出正确的决定,是令人满意且振奋的。在即兴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很重要,并且他们可以通过即兴演奏,学会创作音乐的技巧,获得聆听和分析音乐的能力,以及懂得如何在不同场合表演,这将极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三)激发想象力

青少年学习者的想象力极具创造性,尽管他们的经验并不多,但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想法,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模式创造出丰富的原创内容。在钢琴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引导并满足他们的想法,将会充分调动起他们对于即兴演奏的兴趣。李埃文斯曾说过,大多数学生不会把音乐作为一种职业,因此,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必须是传授学生可以用来丰富和愉悦身心的基本音乐工具,即兴演奏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如果学生可以学会运用自己的音乐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通过即兴演奏,他们的学习将变得更有趣,理解也变得更加丰富。

(四)发展全面的音乐才能

综合音乐素质这一概念提出后,人们逐渐形成共识:课程的教学不应该是孤立和分离的,钢琴学习者应该了解所有音乐科目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分析音乐、组织音乐的声音,以及表演音乐的能力。⑧以往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往往很少注意培养学生对旋律过程的认识。大多数钢琴学习者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早已掌握了旋律句法的原则,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将即兴演奏纳入教学,通过科学的引导促使学生发展综合、全面的音乐才能,为学生之后的专业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即兴演奏对于青少年的钢琴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广大钢琴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重视,从而使学习者的综合音乐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注 释

① 魏廷格《中国钢琴艺术30 年回顾—略谈成果与缺失》,《钢琴艺术》2008 年第10 期。

② Abramson, R.M. (1980). Dalcroze-based improvisation,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66(5), pp.62-68.

③ Joseph, A.S. (1983). A Dalcroze Eurhythmics Approach to Music Learning in Kindergarten Through Rhythmic Movement, Ear-Training and Improvisation(p.15).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④ Mark, Michael L. (1986). 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NY: Schirmer Books, p.189.

⑤ Gibson, S.M. A Comparison of Music and Multiple Arts Experi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aint Louis, MO: Washington University.

⑥ Grunow, R.F., Gordon, E.E., Azzara, C.D.&Martin, M.E.(2002).

Jump Right In: The Instrumental Series, Parent’s Guide. Chicago, IL: GIA Publication, Inc., p.2.

⑦ Jaques-Dalcroze, E., Rothwell, F. (1932). Rhythmics and Pianoforte Improvisation, Music and Letters, 13, p. 371.

⑧〔美〕哈罗德·艾伯利斯等著,刘沛、任恺译《音乐教育原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年版,第337 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