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音准训练—合唱之本(下)

时间:2024-09-03

阎宝林

2.任意音程构唱

音准训练大体可分为两大内容:其一是横向音准,其二是纵向音准。无论纵与横,音准的训练都是由简到繁,然后由繁到简才能被自如地运用。比如,任意构唱各类旋律音程是横向音准训练的初级目的,而纵向音准训练则是在横向音准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

(1)音程构唱五法

如果说音阶训练是逐个音级对音准加以要求的话,那么相隔若干音级进行的音程构唱则是对音准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它对拥有标准音高的各声部团员找寻任意调性的主音和推算进拍音高具有决定性的价值。

① 音阶推类法:运用此法的前提是唱好自然音阶。无论以何种速度、力度进行,在没有任何音高的提示下,就能够准确把握纯八度以内的自然音阶的音准。

② 搭桥跳跃法:此法适用于音数较多的音程,不需要按照音阶依次类推,而是将较远的音程分解为若干较近的音程进行构唱。

③ 八度翻越法:对于更远的音程、复音程的构唱则需要通过八度翻越法达到迅速完成的目的。如,由d2音向下构唱大六度、大七度音程时,首先八度翻越至d1音,然后向上构唱小三度、小二度音程即可。

④ 半音还原法:对于很多团员来说,变化音的构唱相对比较棘手。如果能够准确地唱好半音阶的话,所有变化音都可通过还原半音,在自然音阶中完成构唱,其区别不过是向上或向下推出半音罢了,即通过自然音级的半音升、降帮助找到变化音。

⑤ 等音替换法:将含有变化音的音程替换为没有变化音的等音程,我们称之为等音替换法。如,从标准音a1推至♭E 大调主音♭e1,可以用音数相同的b1音至f1音进行替换。

以上五法使用时,尽量以无声的内心活动为主,或将音量控制至最小,发声的目的只是将最后推算出的结果与参照音先后演唱即可,可根据个人掌握的娴熟程度,逐步加快练习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分别进行任意旋律音程的构唱练习。

(2)音程灵活构唱

① 界定区域的灵活构唱

如将纯八度划分为不同的范围,在该范围内进行灵活构唱。下面以大三度内的各种音程构唱为例:

谱例11

此法还可在四度至八度的各个音程内进行灵活构唱,其界定的区域可随意而为。

② 互相倾听的声部构唱

声部之间相互倾听的半音阶构唱训练,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练习。

第一阶段:扩张音程构唱。即利用已掌握的上行半音阶的练习,上行构唱各个音程,或以此构唱下行各个音程。

谱例12

第二阶段:集体快速构唱。当上行、下行音程构唱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可适度加速练习,这对于五度以上大跳音程构唱能力的加强与巩固比较有益。为了方便构唱,可将f1音确定为固定的中心参照音,并快速由此音向上或向下进行音程构唱。

第三阶段:声部互换构唱。做该练习时,第一遍男声演唱保持音f1,女声由此音进行构唱;第二遍互换练习。演唱参照音f1声部的团员,在稳住自身音高的同时,应仔细倾听构唱声部的音准与自己的内心听觉是否吻合,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听辨能力。

谱例13

第四阶段:声部交替构唱。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构唱音程的声部再分出高、低两个声部分别构唱。第一遍按照谱例14 所示进行构唱,第二遍由S、A 声部演唱保持音f1,T、B 声部分别向上、向下进行构唱。

谱例14

在以上四个阶段的练习中不难发现,依据半音阶的排序,各个声部进行交错音程构唱时,依然有矩可循。既然是任意音程的构唱,就应该打破任何音阶排序的规律,随意指定音程进行构唱。

第五阶段:任意音程构唱。任意音程构唱是在前四个阶段熟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谱例15

“八秒”合唱团经常采用的“猜谜语”练习就是任意音程的构唱训练,具体方法如下:方法一,集体唱出标准音a1,指挥者唱出纯八度以内的任意某音,指定某位团员唱出与该音音高相符的唱名。方法二,集体唱出标准音a1,指挥者在钢琴上任意弹出某音,团员按照座位顺序依次在三秒钟内迅速唱出唱名,没有演唱或演唱有误的团员,立即轮到下一位,直至有团员回答正确才可结束。一轮过后,演唱有误的团员再练习一遍,每位团员最多可拥有三轮练习的机会。方法三,集体唱出标准音a1,以男、女或高、低音为一个声部分两组练习,指挥者左、右手分别向团员做出音高不同的柯尔文手势,两组按照指挥手势同时唱出唱名。方法四,以S、A、T、B 四人为一组,同时唱出标准音a1,前一位以柯尔文手势将音高传递给下一位,下一位唱出唱名,每次给出的音尽量不重复前面已给过的音高,依次进行任意音程的构唱练习。

每位声部长可指派本声部的某位团员或指挥者随意抽查,以激活大家的竞争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团员只有精力高度集中,才能迅速而灵活地完成音程构唱,这也为下一环节的音组训练提供了便捷条件。

四、从音组到和声

(一)音组的判断与构唱

音组构唱是指无节奏的旋律音程的连续构唱,一般三至七音为一组,这一训练内容对横向音高的判断和构唱具有积极的作用。该练习通常以和弦分解式、扩张式、内缩式、保持音式(上保持、下保持、中心保持)等方式进行,一般分为模唱与唱出唱名两个阶段。

1.相近音组敏锐判断

在钢琴迅速弹奏两个相似的音组后,集体听辨,并请个别团员尽快回答其中哪些音不同,并独立模唱或随钢琴模唱。

2.分解和弦音组训练

以级进、模进手法组成的两个相近音组,通过分解和弦进行比较分辨,这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3.扩张与内缩的音组

(二)和弦的判断与构唱

和弦的构唱训练是在和弦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才能实施的。首先,对和弦常识的熟悉程度直接决定着训练的效果,一般以三和弦、七和弦等不同类别进行判断与构唱。

“八秒”合唱团通常采取以下手段进行训练:

1.固定单音的和弦构唱

将某一音分别作为根音、三音、五音或七音,向上或向下构出不同性质的原位和弦。如,将a1音分别作为大三、小三、增三、减三等三和弦的根音、三音、五音进行分声部构唱,并分别以SATB、TBSA、ABTS为序进行训练。

谱例16

将a1音作为大小七、小七、大七、减小七、减七等七和弦中的根音、三音、五音、七音进行分声部构唱,并分别以SATBS、TBSAT、ABSTA、BSTAB 为序进行训练。

谱例17

2.不同单音的和弦构唱

以不同单音作为根音、三音、五音或七音,向上或向下进行不同性质的原位或转位七和弦的构唱。声部的安排,以谱例18 所示。谱例中单音构成的和弦对于初级合唱团队而言相对较难,因此平时的训练可以由浅入难、由简入繁。

谱例18

3.不同和弦的多声部构唱

以声部为单位构唱不同性质的和弦,并相互倾听,构唱出谱例中的和弦后继续保持,并倾听下一声部构唱出另一性质的和弦,依次循环。以三和弦构唱为例:

谱例19

4.和弦转位的多声部构唱

团员构唱出不同性质的和弦后,以B、A、T、S为序分别进行原位或转位七和弦的分解构唱训练。如,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的原位与转位的构唱训练等。

从纵向上看,各个声部的结合总是以一定的和弦构成和声的走向,因此合唱音准应指向和弦,只有个体在音程构唱和调式音级的各种关系中做出积极的努力,才能最终准确融入和弦中。音准训练到了和弦构唱的环节,就要认真考虑纵向各音的谐和关系,不仅如此,一旦进入具有调式调性的和声连接环节,还要考虑横向的和声走向及每个和弦的功能性质。每个和弦都具有基本与交替两种功能,前者支持基本调性主和弦的单一调式功能,体现为基本调中主和弦与巩固其中心地位的属、下属功能和弦之间的各种和声进行;后者则是在同一音列和弦的范围内(不增减升降号),将正格进行与变格进行的原理运用到其他各级和弦上,形成临时的主、属与下属功能,也就是所谓的同音列调式交替。即使同一个音,在不同性质的和弦中,因其功能的作用不同,音准的倾向感也会发生变化。

(三)和声连接的多样

通常意义上,合唱音准训练的和声进行环节,就是指调性音乐中和弦在一定和声范围内的连接,它是和声横向运动状态的表现,表明和弦之间的功能关系与彼此的色彩对比。因为具有明确或模糊调性的双重功能,它也是初级团员迅速建立调式调性意识的强化手段。“八秒”合唱团在集训时,每条和声连接的练习由5—15 个和弦组成为宜,根据团员的接受能力安排和声节奏的疏密,常有三个不同阶段的训练:

1.普及(基础性和声连接的音准训练)

谱例20

2.提高(具有一定音准能力后的和声连接音准训练)

谱例21

通过此类和声连接训练,使团员体会和声在音乐结构中所体现的问与答的句感。

3.复杂(具有离调性质的和声连接)

谱例22

各种纵向和弦的横向连接,是以音响动态化落实于我们的民族合唱作品中的,因此,进行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连接训练,是对不同的和声思维轨迹的最好记录。在我国诸多民族合唱作品中,五声纵合化和声通常具有一定的纵向结构规律。当然,作曲者有意酌情安排纵向结构的组成也不乏其例,有时在调式音列的控制下,也会由对位化的声部线条或层面偶然结合构成。

谱例23

20 世纪现代音乐类型和流派繁多,相应的合唱创作手法更是别出心裁、异彩纷呈。比如五声性序列合唱,是将音乐的各项参数按照一定的数学规律排列,组合成一种序列,再按此规定在全曲中重复编排其序列变化所创作的合唱形式。序列合唱的作曲技法摒弃了传统合唱的各种结构因素,如主题、乐句、乐段、音乐逻辑等,是20 世纪中后期西方重要的作曲技法之一。相对而言,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歌中不乏五声性旋律,如何将其与近现代和声技法相结合,值得我们持久、深入的研究。如果说五声性集合具有的三种形态—五音集合(0,2,4,7,9)、三音集合(0,2,5)(0,2,4)、四音集合(0,2,5,7)(0,3,5,8)(0,2,4,7)为我们的合唱五声性序列提供了创作的参数,那么将这种排列组合的序列纳入平时的音准训练中,就是对五声性序列合唱的具体落实和前期储备。

五、从培养到表现

尽管影响音准的因素多至十八类,那么抛开技术层面的专业因素,“八秒”合唱团中即使具有固定音高能力的“铁耳”团员,也不乏失误之时。分析发现,这种失误总是与情绪和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心理素质培养和情绪波动的调配是在音准训练中指挥者应自觉投入的“诗外之功”。

(一)纵向思维的心理培养

当音准训练达到一定程度时,培养纵向思维就成为一种更高级的要求,即在出色完成自身声部演唱的同时,还能了解其他声部的各种状况及彼此的关系。比如本声部在唱延长音时,应关注其他声部的旋律呈示,以及与本声部单一长音之间所形成的不同和声效果。判断何时担当、何时谦让、何时衬托,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团员自身专业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同时锻炼着每个合唱个体的纵向思维习惯。

(二)纵向思维的感性培养

很多团队一接触和声连接就觉得困难,其实大可不必。有了纵向思维的心理培养,再将这种思维通过立体的音响感性地表达出来应该是大家急切希望的事情,那么如何进行这种多声部感性的培养呢?其实可以结合作品局部的和声接连,从简入手。当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再以固定唱名法进行移调训练,就会适应包含各种变化音的不同唱名的移位性和声连接的训练。

(三)音准到位的谐和表达

1.两种谐和的表现

在合唱作品中,每个独立声部在横向旋律进行时,其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一般称之为部分谐和;声部之间在纵向上产生的整体音效所构成的谐和一般称之为整体谐和。这两种谐和是缺一不可的。

2.相互关系与作用

部分谐和与整体谐和会因合唱作品的内容所需发挥各自的作用,两者时而独立存在,时而相互依存。当作品表现需要某个声部的个性突显时,部分谐和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合唱强调总体音效统一时,整体谐和则会更加彰显;在整体谐和时,横向各音的音准保证及倾向,必须依附于声部之间的纵向关系。这种彼此依存又彼此矛盾的现象是由作品的内容决定的。整体谐和的前提是必须具备部分谐和的能力,而部分谐和的产生是实现整体谐和的基础。

音准的训练需要从长计议,有时不能简单地局限在音准的追求上,诸如柯尔文手势、半音阶,各类音程的构唱、听辨抽查与抢答,以及由简入繁的和声连接等方法应贯穿其间。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将复杂的音准训练结合重音转移进行乐感化表现,也可结合气息、力度、速度、节奏、节拍、音色及肢体动态变化,使训练具有情绪复合的趣味特征。这些可以自如地运用于练声中,既能丰富单调的练声,又能多样性、具体化地实现训练目的。

(四)不同情形的音准表现

处在不同情形下,合唱个体会在不同程度上发生音准失常。诸如不了解的非传统创作手法而难以适应演唱的起声和用声的变化,甚至训练安排的合理性都会对音准的表现产生影响,只有分析出问题的根源,才能做到正确的心理疏导,进而使音准表现发挥正常。

1.非传统创作的音准表现

现当代合唱中各类非传统性的创作手法,对合唱表现的音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常规的无伴奏、固定音高、整体谐和的要求之外,在现当代的合唱创作中还涉及各种调式调性模糊及无调性、泛调性、多调性的作品,此外还涉及口技、声势等特殊手法,这些都要求训练更有针对性、更多样化。

有些多调性合唱作品的非传统性特征体现在两个以上不同的调性,通过不同的声部时而独立地呈现,时而又结合着呈现。多调性合唱的调性关系越远,造成不谐和的效果就越强烈,而训练的关键在于声部各自的调性是否稳固。比如“八秒”合唱团在排演《靖西·田野对歌》时,根据作品的音准要求,进行了以下训练:同一调式的多调性平行音准训练;高音区的半音阶训练;熟练地掌控自身声部的调性,将不同于该声部调性的其他声部加入进行干扰,只有调性极其稳定,声部之间鲜明的调性对比和特有的结合声效才能准确显现;体能消耗到一定程度后,演唱高强度段落,保证音准到位的强化训练。

以谱例24 的训练为例,对于三个不同调性的声部,首先应注意第三声部调号的特殊性,其每个音都与另外两个声部的调性抗衡;其次各声部要单独练习,以稳固各自调性的独立性;最后针对作品中调性不同的具体小节产生的增四度、减五度音程,进行单独训练。

谱例24

当声部中的每位团员都能够熟练把握这些不协和音程,并适应各自声部的旋律性展现时,才能真正步入作品排练环节,准确体现出声部之间彼此的调性对比。

2.科学用声有益音准表现

(1)起声:既要想好音高、音量、音色,又要做好相应器官的准备状态,以横膈膜富有弹性的“挤压”和恰如其分的气流冲击声带而发声。此外,还要与指挥手势同呼吸,整齐而富有弹性地起声。

(2)弱声:弱声的音准训练比强声更加讲究。我们常说的直声、半声、轻声和抑制声都属于弱声范畴。其一,直声相对而言更适宜弱声演唱,因无波动,有益于音准的控制和声部间的谐振产生。其二,半声是一种真假结合的弱声唱法,既有真声的饱满度,又有假声的穿透力,音准的保证在于始终保持高位集中的面罩共鸣。其三,最弱的轻声常以松弛的哼鸣开启训练,它要求口腔打开得更加积极,以避免“紧”“挤”而导致音准偏离。

3.理调整后的音准表现

(1)时间调整:音准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每个人的听力疲劳期平均在20 分钟左右,只要稍做休息或置身安静环境一段时间,听觉就会逐渐恢复原状。“八秒”合唱团集训时的音准听觉训练分为集体听辨个别回答、每位必答、集体构唱、多声部音阶对位、和声连接训练等环节,每一环节的时间控制严密,整个训练时间一般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平时排练中会适时穿插与作品相关的音准训练,由指挥进行排练总结,这样既达到休息的目的,又及时总结了排练的要点。在排练中,还可穿插对翳风穴、听会穴、听宫穴、肾俞穴等重要穴位的按摩与弹敲,这也有利于缓解听力疲劳。

(2)情绪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音准会有所改善,而情绪变化使音准出现反常却是不可控的,往往出乎意料,所以不可忽视对个别团员情绪的疏导。只有落实了从个体局部到声部的音准,整个团队的音准才会获得稳步提升。

音准的训练正因为牵制的因素太多,所以允许量化的反复。合唱在和声上的矛盾、解决、再矛盾、再解决的手法,正是推动作品发展的重要动力;在音准方面的波动、稳定、再波动、再稳定的反复,正是提高团队水准的重要过程,它不是驴拉磨式机械重复,而是螺旋式地呈现总体的上升趋势。音准的训练要善于激活团员快速反应、良性竞争的意识,使能力较弱者始终充满希望,能力较强者依然发现不足,到一定阶段时,指挥会发现团员合唱音准的能力其实远比演唱技能更为重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