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助力音乐监测 赋能学生素养—以“成都市成华区艺术(音乐)素养监测行动”为例

时间:2024-09-03

徐 伟、李 嵘

自2015年教育部颁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后,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订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把艺术测评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本文涉及的成都市成华区是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四川省学校艺术区域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区、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并先后两次成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区,且抽样监测效果较好。因此,本文以“成都市成华区艺术(音乐)素养监测行动”为例,多角度介绍该区在推进音乐测评工作中的顶层设计与实践研究,以期对音乐学科区域监测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和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一直走在音乐测评探索与研究的路上。2015年以前,该区的音乐测评还处于起步阶段,由此呈现出了一些问题:一是测评的目标不够明晰,是测音乐知识技能还是测音乐基本素养?是通过测评呈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是通过测评促进学生再学习?二是测评的方式不够多元,传统的测评方式主要是学生参与学习,期末现场演唱或演奏,比较主观随意。三是测评的内容不够优化,传统测评的内容多以表现能力为主,内容比较固化、单一。四是结果的运用不够理想,传统的测评仅是学校和教师的个人行为,没有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的视野,对教育教学的改进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基于此,我们深度解读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认真分析区域音乐学科教育教学现状,从2016年开始逐步探索艺术测评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迄今为止,已经开展过两个层面的艺术测评,真正发挥了艺术测评的优化功能。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推进音乐测评工作。

一、顶层设计,聚焦音乐素养

对中小学生进行音乐测评工作是促进美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必须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可操作的路径。所以,在测评工作开展前,我们聚集多位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做了基于音乐素养的艺术测评顶层设计。

图1 成都市成华区音乐素养监测工作整体架构

如图所示,成华区音乐测评工作的基点是提升音乐素养,具体分为全域监测和专项监测,两种监测方式各有优势。其中,全域监测主要围绕“双基+文化视野+音乐能力”进行,包含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着重体现教与学的过程和结果,展示音乐素养的广度。专项监测则是深入了解师生某一方面的音乐审美,如音乐表现能力监测主要监测学生的演唱、演奏和综合性艺术表演的能力及教师的钢琴伴奏技能。此时,音乐表现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叠加起来就形成了音乐审美,这也是艺术最高形式的表达,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专项监测为学生的未来赋能。

二、三级合力,构建有机联动

音乐测评工作是成华区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具有诊断和解决美育困境的作用,还关系着美育的社会影响和发展。在音乐测评推动过程中,市、区、校三级部门有机联动,形成合力,确保音乐测评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图2 三级部门联动图

(一) 教育局层面的行政推进行动

根据艺术测评工作的实施方案,区教育局联合多个部门组织成立了 “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专项联合督导小组”,对小学、中学(含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进行专项联合督导,责任督学进行随访督导。

督导的内容有:1.各中小学按要求认真自查整改,各中小学校长、分管校长、音乐教师及班主任等均应了解、掌握自查内容。2.督导组要对教师、学生进行随访,了解课表与实际开课是否相符,学校音乐教育课程开设、教师配置、条件保障及学校管理等情况。3.专项督导后,要及时书面反馈检查情况,教育局相关科室、部门要将学校落实整改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事项。

(二)教科院层面的专业支持行动

根据教育局的政策要求,区教科院对各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摸底问诊、找准问题,并通过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如循环教材问题、师资配备问题、课程开齐开足问题、设备质量问题、教学效率问题等。同时,根据各学校的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提供了定制式的问题解决方案,平衡了校际差异。

区教科院还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功能,以研带培,成立核心研究小组,创建各年级分片工作研究群,开展专项专题的教研活动,通过聚焦目标、优化教法、提升能力等方式,来提升音乐教育教学的效能。

(三)学校层面的美育改进行动

音乐监测的基地在中小学校,对象是中小学生,内容是音乐素养,因此学校美育工作的持续和有效推进至关重要。在市、区专家指导下,学校开展初态调研,确定重点突破方向,完成三年实施规划制订工作。同时,整合各方资源,抓住音乐监测倒逼美育工作的契机,从课程教学、教师队伍、特色发展、学校管理等方面分步改进。

三、闭环助推,赋能提质增效

音乐测评是推进音乐教育的重要工具,既是对音乐教育工作阶段性的检测,也是推进下一步教改的依据。成华区音乐素养监测行动打通了艺术教育实施践行者的通道,从构建策略到实践研究再到监测跟进,通过闭环式的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测评工作的顺利实施。

图3 音乐测评行动路径

(一)构建策略

1. 精准帮扶策略

由于成华区各学校地理位置、学校类型、师资生源等差异较大,为了平衡差异、推动各校艺术教育工作稳步发展,我们建立了“精准帮扶”模式,即从设施、设备、学术等层面给有需求的学校以快捷、精准的帮扶。

(1)“跨校援助”模式

我们先了解学校的帮扶需求,然后按照需求分配相关部门和援教团队,进行定点、定期的帮扶。同时通过行政手段,把培养教师队伍与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结合起来。

(2)“定点视导”模式

除了平时常规的进校指导外,区级领导和教研员还定期到校给予支持和帮扶。一方面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难,另一方面监测学生学业水平,保障艺术教育过程性实施。

2.指标导向策略

对于音乐测评而言,测评指标往往举足轻重,它决定着测评的方向、性质、价值、过程和结果。为此,成都市成华区在教育部艺术测评指标框架下,以音乐素养为目标,以“课标”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基点,制订了“成都市成华区中小学艺术(音乐)素养测评指标(试行)”和“成都市成华区中小学艺术(音乐)表现能力专项测评指标(试行)”。

图4 成都市成华区中小学艺术(音乐)表现能力专项测评指标(试行)

“成都市成华区中小学艺术(音乐)素养测评指标(试行)”是全区音乐素养的测评指标。它指向的是“双基+文化视野+音乐能力”三项基本的音乐素养,以统一卷面测评和自主现场测评为主,从学科特点出发,从听觉和艺术实践出发,立体地记录学生的音乐素养程度。而“成都市成华区中小学艺术(音乐)表现能力专项测评指标(试行)”是专项音乐能力的测评指标,它指向的是师生在音乐表现能力上的“教”与“学”,采用班级表演唱的形式,通过骨干到校→现场抽班→视频采样→全面评审的方式实施,把测评和教学环境、教师技能、学生的主体活动结合起来,深入地展现了师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二)实践研究

1.研制教学计划

本文所指的教学计划是超越了传统的学校、学科组和教师个体外的教学计划。由于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尝试把教学内容延伸到了课外,鼓励学校在早会、午会、课间、午餐等时段循环播放音乐作品。为此,我们设计了每日聆听的计划表,把每天需要聆听的作品和聆听要求张贴在教室里,组织学生有效聆听。

2.研读课程知识架构

一线教师身处教学的最前沿,虽然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但由于更关注当下教授的教材内容,因此容易缺乏对学科的宏观认识。为了打通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的边界,帮助音乐教师纵观、把握学科,我们组织了一批活跃在教学一线的骨干音乐教师深度研读教材,讨论并制作了《“人音版”1 — 9年级音乐文本(课程内容)分析双向细目表》和《“人音版”中小学音乐教材知识分布表》。

表1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文本(课程内容)分析双向细目表—分课罗列式(2 单元)

如表1 所示,双向细目表帮助教师深度分析教材,提炼教学知识点,对应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找到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学生认知的目标。同时,通过提炼知识点,凸显了每个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为教学内容的完成度提供标准。

我们借鉴了小学学段教师用书“教科书内容分布表”的逻辑与框架,梳理了“人音版”初中教科书内容分布,打通了义务教育学段间知识点的衔接,让音乐学科知识体系更明晰、更精准。

3.研制全覆盖式教案集

教案集分成上、下两册,通过不同方式呈现。其中,上册以视频形式呈现,下册以文字形式呈现。视频教案涵盖了教材中的知识与技能要点,通过微课的方式呈现突破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在成华教育云平台中学习。文字教案涵盖了教学设计的基本元素,包含了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其中,单元计划包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点、单元教学难点、学困生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措施、单元教学方法、单元课时划分。课时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通过规范教案,使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有标可导、有法可鉴,从而提高每节课的有效性。

(三)监测跟进

1.课后监测

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监测,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完成课后习题和活页习题,并及时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每节课结束时一般采取清唱的方式进行检测,可以以全班清唱、小组接唱和个人清唱等形式完成。同时,要优化学校的教学管理,强化巡课、导课和问课等管理制度,改善教学效益。

2.卷面监测

试卷来源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网络借鉴,第二种是外区借鉴,第三种是区自主设计试卷。

试卷设计任务由区名师、骨干携手完成,他们结合课程标准与教材、教参的相关要求,凸显音乐学科特点,同时以聆听为主,以作品为主线,涵盖了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课程领域。把音乐学科知识点暗藏在题面中,让学生在监测活动中进行二次学习,发挥多渠道进行艺术熏陶的作用。

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成都市成华区先后两次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且抽样效果较好,各项指标均高于省级均值和全国均值。当然,这些成果也促进我们静心思考:一是要建立以“导学和促学”为主的科学质量观;二是要加强“精细化”的艺术教育常规管理:三是要加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方式;四是要着眼于学生艺术素养的综合发展;五是要融入社会资源并提供多元化的音乐体验空间。测评研究无止境,我们将以成都市成华区的音乐监测行动作为起点,建立健全学校音乐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品质赋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