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横向联盟 纵向提升 立体交互——探寻音乐学科有效教研模式新路径

时间:2024-09-03

李秀军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站在区域角度,充分利用教研活动的平台,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及教学技能,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提升教师及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教研员在教学研究中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改革教研模式已是迫在眉睫。

“横向联盟 纵向提高 立体交互”教研模式的提出,是笔者基于多年来对所在市区教研方式改革实践的总结性概括。在确立这个教研模式主题之初,笔者一直在思考,该如何界定“横向”与 “纵向”的关系,及“横纵交互”的概念呢?几番思考,历经磨合,又在实践中验证其有效性后,总结阐述如下。

一、学段教材的横向“联盟”

多年来,基于所在市区的教师分布情况及人员现状,在教研活动形式上,我们一直采用小学、初中、高中集体教研的活动模式,目的是为了让教师系统地了解自己手中的教材,明确此时学生的基础,要为彼时学生的发展做哪些积淀。横向地、系统地了解教材,不局限于各自的学段,而是要做到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教材内容的全面了解。在新一轮“课改”后,针对次第更新的教材,我们有指向性地开展了系统的教材研读培训活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十二册教材,分别由十二位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到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联系,从教学方法的选择再到拓展教学资源、素材的链接等角度,面向全区全学段教师做了深入解读。一方面,教师们在为大家解读教材的准备过程中,需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教材、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搜索资源,在个人研究能力和知识积累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另一方面,全学段教师在聆听解析的过程中,对各学段的教学内容有了全面的认识,个人在日常教学中对教法和知识点的梳理有了衔接性的思考和借鉴,很多资源可以共享。

在了解各学段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入培训的第二阶段—走进课堂。我们所有的教学研究课,均采用全学段教师参与的形式,在感受不同学段课堂实践的过程中,思考、对比后再针对自己所处学段的学生现状,研究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将教学做成“横向联盟”,知前瞻后,全面把握课程标准、教材、学情三者之间的关系,做教学中的“明白人”。

在立足学校范围的研究初见成效后,音乐学科又再次拓宽横向研究的领域,与幼儿园联手,将幼儿园音乐教学如何与小学初始阶段的音乐学科教学进行有效衔接,提到方案中来。在学习了《市教委关于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后,与幼教教研员进行探讨,了解幼儿园在音乐领域如何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思路也逐渐明朗起来。在幼、小衔接的问题上,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了幼儿园及小学初始阶段的音乐教师们的困惑。现摘录部分内容: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以激发幼儿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兴趣为主,在感受与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用美术或形体等独特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小学音乐活动的呈现方式有哪些?是如何实现的?在这一方面我们如何做好与小学的衔接?” “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目标大致由认知、情感、技能三部分组成,对技能方面的要求,幼儿园明显要低于小学阶段,我想问一下我们将采取何种措施为幼儿进一步适应和实现高难度目标打下基础?” “如今,中小学音乐教育有句很流行的话—音乐课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有哪些妙招能让音乐课堂气氛收放自如?”……面对这些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困惑,大家一起静下心来为孩子们的发展做进一步研究,在疑惑与争辩中寻找突破口,努力把培养、提高幼、小、初及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做成精致的系统工程。

二、教师个人发展的纵向提升

关于主题中的“纵向”,笔者将其界定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方面。纵观每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能够借助区级教研平台得到提升,是我们改革教研模式的初心,而依托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的提高,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落脚点。基于此,我们提出了“音乐学科教师综合能力、学科素养提升系列工程”,利用教研时间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如声乐、钢琴、第二乐器、舞蹈等。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会持续发现并挖掘教师的潜能,充分扩大其“使用”价值,鼓励每位教师依据自身特长,在学校组建社团,最终将教师技能转化为学生技能,并以参加各类赛事为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学习与竞争中不断提高。

针对课堂教学,我们在教研活动中采取先说课后上课的顺序,即在上课之前,先由授课教师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理念、设计意图等阐释清楚。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听课者厘清本节课授课教师要讲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以备听课时更好地理解教学环节中的设计意图;二是为了锻炼授课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总结能力等,这些都是优质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细节。另外,我们还采取问题式备课方式,将备课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难点由授课教师打印出来,在课前分发给大家,让听课教师们有针对性地带着解决问题的任务去听课,目的性更强。而课后的研讨、点评,更是提高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关键。赞其足、说其不足,发现课堂上的亮点,是否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回答备课教师课前的提问,提出更好的教学建议,等等,将众人的智慧融入一节课中,之后再次研课、反思。

教师们在这样的磨炼中,课堂教学水平得以稳步而扎实地提高。另外,教师们的即兴点评呈现出了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水平及教学理论水平,这样的教研方式不仅能提高其评、说能力,对教师未来的发展更会起到助推作用。同时,这也是教研员全面了解教师专业能力和理论储备的良好途径。

总结近年来的成绩,部级优质课、市级双优课大赛、市级微课大赛、市级特色课程微课大赛等频传佳绩……教研理念的更新、教研模式的转变,在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技能、学科核心素养的纵向发展方面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三、教研方式的立体交互

在本区域教研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又尝试将范围进一步扩大,由多个区域组成学区进行联合教研,使“家庭成员”更加“立体化”。我们会在每个学期开展不同主题的学区联动教研活动,各区域在联动教研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区联动教研模式的尝试,是将一个资源发展成多个资源,一份经验辐射成多份经验,一位教师带动一群教师成长,一个区域携手多个区域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提高音乐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前提,以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带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整体水平的提升为落脚点,从而做一名实实在在的艺术传递者,这是教研模式改革的最终期待。

另外,作为一种新鲜的尝试,与其他学科教研员之间的跨学科教研,对本学科教研工作质量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以教研员们在工作中最关心的话题为出发点,抛出问题,以各抒己见的活动形式,梳理、整理并思考、解决各类在教研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各学科教研员的理念、思路、方法,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在观摩各学科教研员带来的优秀课片段的过程中,也借鉴了其他学科授课教师很多值得学习的设计思路,之后再应用于音乐教研、教学中,使学科教研工作进入了另一个意义上的立体交互模式。不同学科教研员之间的跨学科教研,为教研员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提升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教研员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成全、成就对方,前者成全着后者的未来,后者成就着前者的价值。如何用过去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他们更好地面对明天的未来是每一位教研员、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我们的眼界、我们的教育情怀,让我们面对这些“未来”迫不及待地想去做点什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横向联盟 纵向提升 立体交互”教研模式的改革,正是我们多年来学思结合做研究的成果。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做点儿事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