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质量关系对工程项目组织从安全事件中学习的影响:韧性安全文化的中介作用

时间:2024-09-03

林陵娜,程赛男,强苏明

(苏州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E-mail:chengsainan2021@126.com)

建筑行业被认为是高度变化且有一定风险的,工程项目建设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技术复杂及不确定性等特点[1],使得项目中安全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一直处于偏高水平。此外,“隐藏”在死亡事故背后的大量轻伤事故也应得到高度重视,海因希里安全法则中指出在1 起严重事故(死亡或重伤类事故)后,大约有29 起轻微事故(轻伤或停工类事故等)和300 起未遂事故(Near Missing)。事故发生是不幸的,但其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来源,如何利用已有学习经验提升工程建设绩效已成为重要思考命题[2]。通过从事件中学习,知识被应用并嵌入到工作环境中,以防止未来事件的发生[3]。

此前对238 起重大事故的分析[4]表明,95%的事件都是某种形式的组织因素导致,82%的事件与技术因素(设备故障、程序不完善)有关,57%的事件与人为因素(认知功能)直接相关。关于事故因果关系的范围也逐渐发生焦点的转移,从技术故障转向人为错误,后来又转向了组织因素(如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等)[4-5]。传统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方法是通过制定安全政策、计划、程序和流程来制度化管理,这不容易适应不可避免的变化及安全风险[6]。工程项目安全绩效的提升急需制定预见性和主动性的安全管理方法,而韧性工程理论赋予组织通过预测、识别、响应和学习迅速在混乱中维持动态稳定的能力,可用来解决传统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方法的局限性[1]。从事件中学习(Learning From Incident,LFI)是个体—团队—组织—跨组织的社会动态过程。工程项目组织多元化、临时性等特征凸显了组织间关系管理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组织间关系管理对多主体的学习行为有重大影响。高质量关系体现了工程项目合作创新水平,同时也是多主体协作式学习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本文探讨高质量关系、韧性安全文化、LFI 间的作用机理,即高质量关系如何影响组织的韧性安全文化从而促使LFI,检验韧性安全文化的中介作用,从而为组织LFI 的有效开展与创新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1 理论基础与假设

1.1 从事件中学习

本文中的事件定义为意外的、与人们的愿望和意志相反的,具有负面结果系统状态的发生,包括事故、前兆事件和未遂事件等[7]。LFI 是指组织从过去的事件中获得有用的经验和理解,并将其转化为预防未来事件的实践行为[8]。在以往研究中,LFI的主题也有不同的目的和重点,包括学习过程的逐步模型[7]、建立衡量LFI 学习质量的工具[3]、识别LFI 的条件[5],考虑学习的瓶颈或为什么组织不能有效学习,失败学习的结果,以及如何避免从事件中学习失败。尽管建立系统的学习过程,许多组织也未能有效地从安全事件学习,主要存在以下障碍:报告的事件描述不充分、事件调查和分析浅显、选择错误的干预计划或实施措施、缺乏有效的LFI和经验共享等[9]。所有的事件,无论结果如何,都是潜在的学习机会,如果可以从事件中获得经验教训,并在组织内储存和共享,以预防未来事件的发生,那么最初的事件即会使组织受益。

1.2 韧性安全文化和LFI

韧性在许多文献中被定义和使用,包括面对逆境时的积极调整[10],从破坏性事件中的恢复[11]等,显示了他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吸引力。Trinh 等[12]将韧性工程原则纳入安全文化的概念,并将韧性安全文化定义为“组织的心理、行为和情境能力,以预测、监控、响应和学习,管理安全风险,创建安全组织”。其中心理韧性表示组织间应对变化和风险的反应能力,分析和制定应对举措的能力;行为韧性指组织已建立的行为和惯例,使组织能充分利用资源并识别风险;情境韧性是组织关系、可利用资源的结合,为快速采取行动提供基础保障。在建筑业中,韧性安全文化理论多作为超安全施工组织的理论基础,无论项目的复杂程度与条件如何变化,均能保持高安全性能[13]。

工程组织建立韧性安全文化有利于提升LFI 的有效性,保证组织对于任何干扰事件的反应,从而持续改善安全表现。在具有较高韧性安全文化水平的建设项目中,组织成员对于安全事件或未遂事件的承受能力和适应性也相对较高,他们可以抱着反思性思维提出错误报告、寻求反馈和解决措施。在此过程中,工程项目组织的韧性安全文化可以促进LFI 活动的开展。基于这一推理,提出以下假设:

H1:韧性安全文化与组织LFI 呈正相关关系;

H1a:心理韧性与组织LFI 呈正相关关系;

H1b:行为韧性与组织LFI 呈正相关关系;

H1c:情境韧性与组织LFI 呈正相关关系。

1.3 高质量关系和韧性安全文化

工程项目涉及利益相关者众多,各个利益相关者间的冲突、犹豫不决和协调不充分等会成为工程项目的严重阻碍[14]。组织LFI 的关系基础是一个有待充分探索的理论和经验视角。学习是一个涉及主体间人际活动的过程,也是主体间互动和交换的动态行为过程[15]。平衡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建立共同参与、协同完成的高质量组织关系已成为热点内容。本文利用高质量关系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建立韧性安全文化的关系基础。高质量关系的建立意味着更频繁的交流和情感依赖,形成适宜探讨错误的安全氛围[15]。具有高质量关系特征的组织失败报告率往往高于低质量关系的组织。组织关系质量与失败学习、事故学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Florence 等[16]使用信任、共享信息、收益等维度来测量项目组织间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质量;Mostafa 等[17]基于案例分析提出项目中关系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承诺、信任、绩效满意度、合作等。本文将用共同愿景、信任、共享知识作为高质量关系的三大表现。其中共同愿景是指组织成员对于未来前景达成一致目标,是形成高质量关系的重要前提。在工程项目中,组织建立共同的愿景可以提升组织凝聚力,增强学习意愿。信任作为关系治理的核心要素[18],也是组织建立一个高质量关系网络的关键。在安全事件发生时,信任有利于减少组织的磨合时间,有效落实解决方案。共享知识机制能够实现组织参与方间知识交流更自由[16],工程项目的临时性使得组织学习低效,因此组织间信息整合与共享对于项目成功交付具有重要影响[19],能促进组织LFI,提升组织的适应性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高质量关系可以通过提供情境来增强韧性[20],情境整合(Contextual Integration)强调对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的综合利用,为此组织将可利用资源结合,使得组织成员参与到LFI 来,通过提供明确信息,提高成员间的互动交流程度,营造积极开放的组织环境,这种高质量的组织关系有利于增强组织对不安全情境的有效应对[21]。组织间互动关系过程促进了信息共享、学习过程和问题的适应性解决方案的开发,这是一个良性倾向,促进组织韧性安全文化的发展。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2:高质量关系与组织LFI 呈正相关关系。

H2a:共同愿景与组织LFI 呈正相关关系;

H2b:信任与组织LFI 呈正相关关系;

H2c:共享知识与组织LFI 呈正相关关系。

1.4 韧性安全文化的中介作用

组织间的关系质量是提高安全绩效和组织氛围的基础。高质量关系对于如何通过减少组织对于报告事件的恐惧或害怕责备等情绪从而支持LFI 具有正向影响。高质量关系能够促进韧性安全文化发展,继而也有助于LFI。韧性的动态本质是组织和环境间的互动。当安全事件发生时,高质量关系提高了组织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实现了知识共享和有序协调,增强韧性组织的安全文化,这种韧性安全文化作为实现组织学习的一个有希望的概念,促进安全实践,努力实现具有成本效益的安全管理,组织学习和持续改进。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韧性安全文化在高质量关系与LFI 之间起中介作用;

H3a:心理韧性在高质量关系与LFI 之间起中介作用;

H3b:情境韧性在高质量关系与LFI 之间起中介作用;

H3c:行为韧性在高质量关系与LFI 之间起中介作用。

高质量关系、韧性安全文化及从安全事件中学习间关系的假设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高质量关系、韧性安全文化及从安全事件中学习间关系的假设模型

2 研究方法

2.1 概念测量

共同愿景和共享知识借鉴Gittell等[15]研究设计的测量题项,信任借鉴Pinto 等[22]研究设计的测量题项,韧性安全文化借鉴Feng 等[23]研究设计的测量量表,从安全事件中学习借鉴Littlejohn 等[3]研究设计的学习阶段测量量表。

本文采用Likert5 点量表法(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测量高质量关系、韧性安全文化及从安全事件中学习3 个变量。采用SPSS 25.0与AMOS 26.0 作为数据分析工具。

2.2 数据收集与基本信息

本文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建设工程项目组织,涉及的项目利益相关者包括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共发放问卷250 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171 份,占总发放问卷数量的68.4%。上述171 个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描述

2.3 样本数据相关的质量分析

在信度检测环节,高质量关系、韧性安全文化及从安全事件中学习3 个维度的Cronbach's α 值分别为0.917、0.948 和0.924,均大于0.9,表明问卷信度较高。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各量表的组合信度分别为0.765、0.833 和0.814,均属于较理想的数值内。AVE 值分别为0.526、0.625 和0.424,处于0.5 附近,表明聚敛效度达到可接受标准。进一步地,如表2 所示,通过计算得AVE 平方根均大于因素间相关系数,说明区分效度较好。

表2 整体测量量表的区分效度检验

利用AMOS 26.0 检验关键变量(共同愿景、信任、共享知识、心理韧性、情境韧性、行为韧性和从安全事件中学习)之间的拟合程度,结果显示x2/df=1.304(小于2),RMSEA=0.042(小于0.05),GFI=0.940,AGFI=0.909,CFI=0.981,TLI=0.975,均大于0.9,拟合效果较好,即本文提出的假设模型是可接受的。

3 研究结果

3.1 相关效应检验

从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可知,共同愿景与心理韧性(β=0.276,P<0.01),情境韧性(β=0.282,P<0.01),行为韧性(β=0.359,P<0.01)及LFI(β=0.424,P<0.01)均显著正相关;信任与心理韧性(β=0.487,P<0.01),情境韧性(β=0.392,P<0.01),行为韧性(β=0.469,P<0.01)及LFI(β=0.640,P<0.01)均显著正相关;共享知识与心理韧性(β=0.322,P<0.01),情境韧性(β=0.292,P<0.01),行为韧性(β=0.225,P<0.01)及LFI(β=0.377,P<0.01)均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与LFI 显著正相关(β=0.586,P<0.01),情境韧性与LFI 显著正相关(β=0.541,P<0.01),行为韧性与LFI 显著正相关(β=0.583,P<0.01),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小于0.7,表明两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3.2 回归效应检验

3.2.1 直接效应

如表3 所示,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工作年限、企业性质及职务后,共同愿景与LFI(β=0.291,P<0.01)、心理韧性(β=0.271,P<0.01)、情境韧性(β=0.264,P<0.01)、行为韧性(β=0.358,P<0.01)显著正相关;信任与LFI(β=0.386,P<0.01)、心理韧性(β=0.424,P<0.01)、情境韧性(β=0.387,P<0.01)、行为韧性(β=0.460,P<0.01)显著正相关;共享知识与LFI(β=0.241,P<0.01)、心理韧性(β=0.243,P<0.01)、情境韧性(β=0.286,P<0.01)、行为韧性(β=0.194,P<0.05)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与LFI 显著正相关(β=0.364,P<0.01);情境韧性与LFI 显著正相关(β=0.264,P<0.01);行为韧性与LFI 显著正相关(β=0.301,P<0.01)。因此,H1a、H1b、H1c、H2a、H2b 和H2c 均得到支持。

表3 变量的直接效应回归分析结果

3.2.2 中介效应

在直接效应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当心理韧性、情境韧性和行为韧性介入时,共同愿景(同理,信任和共享知识)与LFI 的关系变化。在控制变量条件下(模型1),当完全不考虑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时(模型2),共同愿景与LFI 呈显著正相关(β=0.291,P<0.01);而由表4 可知,当引入心理韧性后(模型20),共同愿景与LFI 的相关系数明显降低(β=0.207,P<0.01),且R2和F 值也发生显著变化(ΔR2=0.359;ΔF=46.036,P<0.001)。说明心理韧性是共同愿景和LFI 的中介变量,起到部分中介作用(β=-0.084,P<0.01)。在控制变量条件下(模型1),当完全不考虑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时(模型3),信任与LFI 呈显著正相关(β=0.386,P<0.01);而当引入心理韧性后(模型21),信任与LFI 的相关系数明显降低(β=0.298,P<0.01)。说明心理韧性在信任和LFI 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β=-0.088,P<0.01)。在控制变量条件下(模型1),当完全不考虑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时(模型4),共享知识与LFI 呈显著正相关(β=0.241,P<0.01);而当引入心理韧性后(模型22),共享知识与LFI 的相关系数明显降低(β=0.163,P<0.01)。说明心理韧性在共享知识和LFI 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β=-0.078,P<0.01)。因此,H3a 得到支持。

表4 变量的中介效应回归分析结果

同理,可验证情境韧性、行为韧性在高质量关系(共同愿景、信任和共享知识)和LFI 间的作用:情境韧性在共同愿景和LFI 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057,P<0.01);情境韧性在信任和LFI 起部分中介作用(β=-0.049,P<0.01);情境韧性在共享知识和LFI 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062,P<0.01)。行为韧性在共同愿景和LFI 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088,P<0.01);行为韧性在信任和LFI 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072,P<0.01);行为韧性在共享知识和LFI 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052,P<0.01)。因此,H3b、H3c 得到支持。

4 结果与讨论

(1)直接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高质量关系的三大表征即共同愿景、信任和共享知识与韧性安全文化、LFI 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韧性安全文化对组织LFI 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质量关系通过达成统一的目标愿景、相互信任和知识资源共享的方式,降低组织冲突的风险,增强组织LFI 水平。发展韧性安全文化有助于组织监测和应对外部变化,促进LFI 以提高应对未来事件的能力。

(2)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韧性安全文化在高质量关系与LFI 中起中介作用。组织间的高质量关系形成适宜探讨事件的安全氛围,促进韧性安全文化发展,有利于组织间知识共享及资源交换,增加组织学习的意愿。其中,心理韧性有助于消除组织认知障碍,缓解组织成员面对失败时的压力和逃避感;在行为韧性高的组织内,组织成员能得到更多信息资源并充分作出行动;情境韧性的特征体现在组织识别和预测安全事件背景的能力,包括组织关系和可利用资源等。

5 结语

本文构建了高质量关系、韧性安全文化对工程项目组织LFI 的作用模型,从关系协调的角度探讨高质量关系对于组织LFI 的作用,基于韧性工程理论和安全文化理论视角,探究组织LFI 新范式。通过实证研究表明韧性安全文化有利于组织成员感受到韧性安全文化氛围,通过事件报告、信息反馈积极参与事件的学习,提高LFI 成效。构建高质量关系,不仅能使组织成员能够更好地协调工作,还使得他们能够利用LFI 的能力,获得知识资源。工程项目管理者应建立韧性管理的理念,提高组织的韧性安全文化水平,事件发生后开展学习和反思,从而实现组织持续的高安全绩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