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 文/张建
警惕企业陷入标准化管理误区
□ 文/张建
莫北/图
近年来,标准化逐渐在质量管理、降本增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助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标准化在推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比如,标准化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或是难以给予具体的量化;标准太多,不切实际,难以做到;标准不详细,仅有目的和结果,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员工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等。解决标准化管理执行瓶颈、强力推进标准化管理,迫在眉睫,“标准化如何落地生根”值得探究。
所谓企业标准化,是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搞好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等各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制定、贯彻实施和管理维护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企业标准化是一切标准化的支柱和基础,搞好企业标准化对于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必须首先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中主要的就是运用标准化这一手段,对企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的各项基础工作进行统一化、规范化。
企业标准化的大量工作是协调工作,只有加强标准化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协调作用,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调查显示,部分企业在建设和实施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碍,不但在短期内看不到标准化管理带来的成效,相反,标准化管理成了企业发展的沉重负担,最终流于形式,甚至被彻底丢弃。可以肯定的是,不是这些企业不适合标准化管理。问题的根源必须深思。
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备受推崇。
标准化管理已经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当无处不在的标准化管理出现问题,不能为企业发展助力时,就必须采取解决方案重塑标准化管理体系。
目前,大多数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由于诸多客观原因,标准化办公室往往挂靠某一职能部门,不独立设置企业标准化专职岗位,专职管理工作主要以兼职人员为主,不可避免地存在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欠缺、理论基础不扎实等问题。
在一些生产经营活动复杂,管理链条点多面广的大型企业,尤其是集团企业中,标准化管理不系统的问题极其突出。表现为各类标准自成一体,没有形成系统的标准化体系。这主要是因为大型企业垂直管理明显,专业划分清晰,导致各专业分头开展标准化管理建设,没有统一的策划和平台,造成各部门标准化管理互不相容。
在有的企业,管理者将标准化的目标定的过高,认为越高越先进。管理者的初衷是积极的,急于针对自身查找到的管理问题建立或完善制度,为下阶段建立标准打基础,认为制度编写好了,问题就解决了,离标准化就接近了。认为标准化是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认为看到自己的不足之余,通过制定高标准的制度,就可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这在无形中加重了部分员工的负担。
管理提升的目标是提升核心竞争力,首要应是解决企业管理中那些羁绊企业健康发展的问题。木桶理论谈到,决定木桶盛装多少水的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相反是最短的那块木板。故标准化只能是致力于将最短的木板不断提高,而不是去拉长最长的木板,标准化不是万能钥匙,也没有办法一起将木板的长度都提高。所以标准不宜定得过高,定在企业平均水平最能发挥效用。标杆的指标未必适合成为企业的标准值。
部分员工在管理实践中,找到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通过到外部寻找标杆企业,和同行交流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在和外部标杆交流过程中,借鉴成功的做法和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找出适合自己企业的解决方案,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是要慎重对待。因为每个企业的发展理念、文化背景是不同的,即便遇到相同的发展难题,也不能简单地将别的企业的现成做法嫁接到自己的公司。
“紧密结合企业管理实际”,这是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调查显示,有些企业在进行体系建设时,采取将其他企业的标准体系进行原版引用或简单复制,造成标准体系结构、标准模块与本企业管理实际偏离,导致业务范围不能全覆盖或超出管理范畴,体系内收纳的标准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不适用。
创新,是标准化的深刻内涵。创新与标准化不是矛盾的对立体,创新是标准化的深刻内涵,两者充分融合,才能产生乘数效应。
标准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复制”,这解决不了问题。它导致项目管理层固守传统思维,认为推进标准化只需按照上级单位的文件制度和要求遵照执行即可,打破固有模式,就是破坏了标准体系,会影响施工生产。因此,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的管理思维、管理手段得不到应用和推广,制约了项目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
还有部分企业,将企业标准化的目标定为取得标准化认证,这样的理解直接导致企业刚开始在推行标准化工作过程中,通过查找问题完善了制度,然后搭建了标准化体系,将制度转化成标准,在最核心最关键的执行落实、监督反馈改进上是不到位的。这仅仅是实现了制度建设的标准化,无法实现管理标准化。执行落实仍然是一切企业管理的核心。
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提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法,是企业常态化的管理工作。要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以确保企业标准化工作稳步、持久的发展应多管齐下。
标准化是通过确定共同的可重复的规则,来简化企业内的步骤进而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是对原有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确定规则固化行为的过程。所以,标准化有两个重要指向,一是为解决问题确定制度标准进行固化,使问题不再出现,得到最终解决;二是对现有的好的做法经验确定制度标准进行固化,使好的经验形成标准,在企业内更广泛地得到运用。
建立和固化定期工作机制,是企业标准化工作开展和推进的有力保障,有利于形成浓厚的标准化工作氛围。要明确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和基本要求,定期开展检查和自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促进企业标准化管理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在管理上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标准化管理机构来统一进行管理。因为企业的标准化活动,不是企业中的某一个部门的独立活动,而是各个部门都要涉及到的一项整体性活动。
要使标准化活动过程和程序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从而确保标准化活动进行的正常有序,应当建立一套标准化管理制度,初步确立企业标准化的工作方针、目标和任务,赋予企业标准化机构的权力和责任,从制度上确保企业标准化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对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
确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确保企业标准的实施。企业标准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执行,才能发挥其作用。标准制订以后,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保证体系,规定考核的内容、作法和要求,同时把经济责任制考核和标准化工作考核融为一体,将各部门及个人执行标准的好坏同经济利益直接挂勾,使标准化管理落实到实处。
企业标准化是一项企业全员参加的工作,要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就必需对企业全员进行标准化培训。使企业全员意识到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标准化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标准化意识和贯彻标准的自觉性。
标准化管理并不是高难的管理理论,关键是企业在具体施行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不好高骛远也不故步自封。另外,创新思维要始终贯彻标准化管理的始终。创新并不仅仅是企业的重要文化内涵,更是企业所有管理方式、方法的灵魂。标准化管理对于有条件参与到国际竞争或是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企业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要认识到问题并努力改进,走出自身特色的标准化道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