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 文/杨昌陶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置辩
□ 文/杨昌陶
梦溪/图
目前有一种把国有企业改革简单化的倾向,认为发展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就解决了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其实不然,对国有企业来说绝对不是一混就灵,就能完全解决国有企业的所有问题。纵观国有企业发展的历程,混合所有制经济比比皆是,已有很多的实践经验。但是,在以往改革中许多实现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企业也并没有完全解决好国有企业的市场经济观念滞后、国有企业定位不准、产权责任不清、现代企业制度不到位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等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只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将是一场系统性的全面改革。在改革中必须统筹考虑,整体推进,把解决好以下问题作为改革的根本目的。
国有企业改革,历来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要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就要对国有企业准确定位。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因为是国有,而承担了大量该政府承担而未承担的责任,承担了超出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无限责任,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也是以上下级式的行政模式管理人财物,国有企业自身也愿意以政府的角色出现。因此,导致了国有企业既不是政府而又有政府的影子,是企业又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的规律去运作而背负了许多超出企业职责的责任。造成国有企业政企不分、定位不准,既不是政府,也不是市场化的企业。这样的后果,致使国有企业与政府混在一起,国有企业的发展很多时候体现着政府政策的影响,有失市场公平竞争,就是国有企业贡献再大,也会引来民营企业和社会的不满。
国有企业的定位,首先应该是独立的企业,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要通过改革逐步甩掉历史上国家所赋予的沉重包袱,全面走向市场,通过市场竞争,真正做到自负盈亏、优胜劣汰。对政府而言,要全面放开对国有企业的直接管理,从管企业向管资产转变,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政府发挥监管作用。去掉不该企业承担而仍背负着的一切责任。其次,有了准确的定位,国有企业才能轻装上阵,真正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提升发展质量、提高企业效益,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再次,作为国有企业只有更好的发展,实现高质量的效益,在充分履行好经济责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体现出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
国有企业顾名思义其产权为国家所有,国家所有就是全民所有。但是,全民所有它不是某一个人或几个人所有,资产所有权不明确,也就是所有权虚化。这是影响国有企业一系列管理问题的根本所在。这个产权的责任怎么落实,全民是一个群体,群体是无法承担某一个具体实体的具体责任,因此,也就变成了谁都负责谁都不负责了。问题是,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占相当大的比重,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无论是以资金的形式还是以实物的形式存在,既然存在,就得有人掌管,有人经营,就存在掌管的责任和经营的责任。
从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但是,国有企业产权责任始终不明确,落实不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些要求,为国有企业加强产权管理指明了方向。
在具体改革中,国有资产的责任不落实到个体头上,不具体化,就不可能避免资产的流失和异化。因此,国有资产所有权责任必须要明确到个体头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国有资产的责任可以制定法律做出明确规定,由政府最高领导代表国家(或全民),依法签定委托书的方式,将一个企业的资产明确委托一个人,在一定期限内,负起对资产的全面责任,确定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和相关指标,同时赋予相应的权利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将委托的资产数量、保值增值目标、考核评价结果向全民公示。真正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责权利相统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国有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首先,要建立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有资产委托责任人要全面承担起股东的责任,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改变以往资产经营责任不到位的问题。这种相互制约的机制,有利于明确企业产权和经营管理责任,否则,就势必形成自己给自己打分的自圆其说体系,这显然于企业的发展不利。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格局下,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壮大必须依赖于专门的经营管理人才,经理人职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过去国有企业的经理,大都是上级主管部门行政命令的,没有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其职务和薪酬更多的是政治上的意义,没有具体的经济意义,是传统的官僚体制的一部分。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经营管理人员,毫无疑问只能以市场的方式产生。因此,落实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应当落实资产经营责任,从落实企业经理人的聘用和奖惩制度入手,应当彻底抛弃行政命令的方式,制定具体的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的考核标准,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必须注意的是,落实企业资产经营责任要严格依照相关法规,制定相关的议事制度(工作制度),既要保障企业所有者权益不受损害,又要保证企业经营者拥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
第三,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职工,传统意义上讲,他是企业的主人,理论上不是纯粹的雇工,还有所有者的成分在里面(尽管这种权利是虚拟的),问题并不在于他们拥有这样的双重身份,问题在于这种双重身份带来的职责和权利相互交织在一起,模糊不清。于是,企业的用工和薪酬自主权力受到传统体制和观念上的制约。用工和薪酬权力不到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自主性能的发挥,也势必阻碍企业的发展,影响企业管理效能的提高。因此,必须彻底改革传统的国有企业的劳动用工和薪酬制度,使企业职工实现从“企业人”到“自然人”身份的彻底转变。
第四,要废除过去的一些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制度和管理方式,建立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充满活力的、极大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企业运行体制和机制。
梦溪/图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来,中央全力加快推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减少政府审批事项,不断加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在变、市场在变,如果国有企业跟不上环境的变化,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停留在吃传统优势的老本上,不去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许多弊端,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不按市场需求管理运营企业,不真正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迟早也会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作为传统的国有企业必须要加快自身的改革,既要培养企业员工市场竞争的意识、发展危机的意识,培育内部市场机制,苦练内功,又要增强外部市场竞争的能力。必须适应以市场为导向决策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经营企业,必须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参与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提高发展质量。让国有企业既能保持住传统优势,又能在市场竞争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的问题,都是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关键问题,也是困扰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问题。因此,充分说明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靠单一的改革某一方面已不能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改革的道路充满了艰难,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准确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坚持从国有企业的实际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兼顾,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推进改革,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成功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公司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