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社会责任重如山

时间:2024-09-03

■ 文/本刊记者 天星

社会责任重如山

■ 文/本刊记者 天星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考摆在了企业面前。未来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如何协调?增长和民生如何平衡?国强与民富如何相向而行?已经成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大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和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发生了战略层面的联系。中国将从社会层面完成一次历史性的跨越:从国强到民富。在这个历史使命面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就显得更加重要。

紧扣中国经济脉搏,关注世界经济发展态势,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也从当初的时髦名词发展到今天深入人心的普遍实践。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条件。

社会责任浪潮方兴未艾

众所周知,社会由公民组成,企业是市场主体。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社会协调相互关系、处理利益相关者诉求的一套成熟方法,社会责任在中国践行科学发展、构筑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只有每个主体都不忘忧患,胸怀责任,才有助于实现宏观发展方式从量到质的转变。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也不断显露。环境破坏、资源瓶颈、劳资冲突、海外围堵……人们开始思考,“后危机”时代,原有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能否持续;在世界经济再平衡过程中,继续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将面临怎样的阻力?

对此,“十二五”规划纲要提供了破解之道,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开了从“增长”到“发展”、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型大幕。

中国的社会经济领域正在萌发一场深刻变革,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面临变化与挑战。

企业社会责任如何践行才能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助力?企业社会责任在新形势下究竟面临着怎样的继承与发展?在“从增长到发展”的起步之际,企业正在进行“方式转变与企业责任”的思考与实践。

过去十年,社会责任浪潮在中国方兴未艾,中国企业经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也交了一份如何做一个合格“企业公民”的考卷。由此,中国企业开始追求以责任的力量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们深信,在新形势下,企业社会责任一定能成为“强国”与“富民”的有效结合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力量,在中国经济成长与社会进步势不可挡的进程中茁壮成长。

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的进程中,需要更加实实在在地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

现在很多企业都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内容和新的任务,也是企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因此,我们应该明确企业社会责任在转型背景下的目标和重点。国有企业要真正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转变发展方式,就必须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做强做大”中去,这样企业才能更有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作用。

劳资关系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劳资关系的稳定与和谐是中国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的基础。保障劳动者权益,理顺劳资利益分配关系将对社会关系与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中国处于转型社会的后期,尤其是体制转型正在路上,也处在一个矛盾相对的多发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即“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不仅指投资方在投资中获得利益最大化,还包括政府、社会、公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包容性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与社会责任高度契合的重要理念。

现在劳动关系出现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大家熟悉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南海本田的山猫式罢工,追溯到2008年金融风暴前的通钢事件、林钢事件,无论是国企、民企、外企、港资企业或台资企业,都出现了这种类似的极端负面的事例。这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处理不好就可能演变成一种趋向性的问题,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对此,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王玉普撰文指出,企业劳动关系能否和谐,企业经营者一方责任重大。自觉依法经营、规范用工,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关注企业生产,也要关心职工生活和心理健康。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等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使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有尊严地劳动和生活。

央企正在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

中央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骨干和中坚,是公有制经济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中央企业在市场主体层面体现国家意志,发挥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率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为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新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中央企业充分认识提升社会责任工作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密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制度,努力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际上,联合国于2000年正式启动了“全球契约”计划。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4年启动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的制定工作,全球约120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400多名专家参与该标准的制定工作。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制订社会责任生产守则,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全球性趋势愈发明显。

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公司法》第五条明确要求“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履行社会责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近年来,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也提出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和提案。可以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对企业的殷切期望和广泛要求,是改革开放发展到当前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国资委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积极推进中央企业模范履行社会责任。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中远集团等一批中央企业公开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但从整体看,中央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涵、方式和方法也有待规范。在这种背景下,国资委从2006年开始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20多万字的《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国资委又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并于2008年初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目标、主要内容和措施。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央企业不断加大社会责任管理力度,将社会责任融入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不仅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履行了环境责任,还在海外业务中树立了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并且积极吸纳就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参与扶贫助教和慈善捐助等公益事业,在重大自然灾害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顶梁柱作用。

在2009年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会议上,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提出了抓教育、抓机构、抓规划、抓责任、抓重点、抓发布、抓交流、抓特色等八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几年来,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要求,切实落实《指导意见》,统一思想,积极行动,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央企业在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为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加强社会责任沟通。截至2010年12月底,52家中央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一些中央企业还发布了国别报告,中钢集团发布了可持续发展非洲报告、澳洲报告,中国石油2008年与2009年相继发布了《中国石油在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石油在苏丹》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2009年)”显示,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遥遥领先。

国资委组建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委员会”,对央企的社会责任报告予以评级,以促进中国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我国大型石油石化企业走在履责前列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始终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以人为本、回馈社会等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作为中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和供应商,中国石油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认真履行经济、政治和社会三大责任,致力于追求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者的平衡发展,努力以更安全、更环保和更高效的方式开展生产运营,持续为社会提供能源,创造人类美好生活。

中国石油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把企业做大做强,才能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矛盾,才能为构建和谐稳定环境奠定物质基础;只有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和谐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保持企业内外部和谐稳定,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这些理念在本质上就是履行社会责任,进而推动可持续发展。

世界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国石油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方针,追求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的目标,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生产型企业。

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中国石油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用工管理制度体系。不论在国内,还是在海外业务合作区,对不同国籍、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员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注重促进当地居民、女性和少数民族就业,普遍建立了工会组织,以及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广泛听取员工意见,努力为员工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广阔的舞台。

企业财富源于社会,理当回馈社会惠及民生。中国石油积极关注民生,支持教育事业,参与社区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石油将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工作之一。2002年至今的十年间,中国石油先后在新疆、西藏、河南、青海和重庆五省市自治区11个县区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组织实施了基础设施、安居工程、医疗卫生、科技教育、产业开发和救灾济困六大民生工程,累计投资1.67亿元,援建项目372项次,先后获得“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定点扶贫先进单位”、“2010年度中国扶贫杰出企业奖”等荣誉。

中国石化积极探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路径,丰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2010年5月6日,中国石化在京举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基地”揭牌仪式。这是我国首家院企合作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基地,将对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多年来,中国石化秉承“发展企业、贡献国家、回报股东、服务社会、造福员工”的企业宗旨,始终坚持企业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的有机统一,按照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生存环境负责的总要求,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全面提升中国石化的品牌价值,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企业形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国石化履行社会责任的努力,获得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2006年,荣获“中国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2007年,在中国慈善排行榜中,位居十大慈善企业榜首;2008年,被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评为“全球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2009和2010年,被授予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杰出企业奖。

2011年1月9日,中国海油荣获“2010最具责任感企业”奖。在这个光荣称号的背后,充盈着中国海油履责报国、施爱民生的光辉足迹。

近年来,中国海油在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过程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落实节能减排、参与社会公益、履行国际公民义务等方面获得了公众与专家的广泛认可。

自觉履行气候责任,将节能减排作为企业重要工作。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中,中国海油率先在中央企业中开发建设节能减排管理信息系统,积极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等相关组织和协会。在社会公益方面,截至2010年底,中国海油分别投入3.525亿元和1.55亿元,支持援川项目和援藏工作。

在国际合作中,中国海油坚持“合作双赢”的企业理念,主动履行国际公民义务,追求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赢,尊重合作国家的法律和宗教道德,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注重回馈当地社会,发展长期合作关系。

责任编辑 由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