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罗倩倩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药信息系,湖南长沙410013)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信息查寻行为探究*
罗倩倩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药信息系,湖南长沙410013)
介绍了信息查寻行为的相关概念,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青少年信息查寻行为的特征;并着重对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三种信息查寻行为进行了探讨;针对目前青少年信息查寻行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信息查寻;青少年;网络
如今的互联网已经从技术工具逐渐演变成人类生活的另一度空间,可以说,网络环境下的人类生活是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的共同体,因此,人类的人格也必然受到现实环境与网络环境的共同塑造。这一形势对于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青少年而言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发布的报告称,截至2009年底,中国青少年网民(6岁以上25周岁以下的互联网使用者)规模达1.95亿人,占网民总体的50.7%,同比增长16.8%。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54.5%[1]。
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网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已上升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网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研究不仅对搜索引擎设计和网站建设具有指导价值,而且为开展用户培训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提高网络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那么,青少年作为最主要的网络用户群体,在生活空间从现实延伸到网络的新形势下,其信息查寻行为呈现着一种怎样的趋势呢?其发展有哪些特点?笔者就这些问题做一探讨。
查寻一词被广泛运用于图书馆学、情报学、传播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尽管不同学科对查寻有不同的理解,但基本看法是相同的,即查寻是是指为了满足用户某方面目标的需要而产生的有目的、有意识的信息行为[2]。
网络信息查寻行为是查寻者受心理活动支配在网络上查寻信息,它是查寻者对客观网络信息与其自身主观信息需求的综合反映。具体地说,查寻者意识到查寻目标,产生查寻动机,运用、分析查寻符号并实施查寻,检查查寻结果。若满意则查寻结束,不满意则修正查寻符号,进行下一次查寻,直至满意。
因特网资源已成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面对日益繁杂和海量的网上信息,网络信息查寻为他们在互联网世界遨游、冲浪提供了几乎无可替代的工具和手段,网络信息查寻行为也成为继Email之后青少年第二普遍的行为。青少年处于一个成长特殊阶段,使得他们产生了与其他人不同的信息查寻需求,具有特殊的查寻心理,表现为特别的信息查寻行为。
由于青少年个体的认知特征和性格差异,兴趣和学习习惯不同,生活经历和家庭教育不同,造成了其知识储备不平衡及知识结构的差异[3]。甚至他们查寻的信息内容也会因处于不同学习阶段而产生差异,例如开学之初以图片、动画为主,期末考试之前主要查寻与考试有关的学习资料,毕业之前则更加关注升学信息和考试政策相关信息。再者,青少年对因特网的认识、理解和使用的不同,使得其上网的目的和利用网上信息的种类有所不同,并且容易受到所在群体其他信息查寻用户行为影响,出现相互模仿和相互学习的现象。
青少年群体往往更加关注新颖性强的信息,不论是学业方面的发展动态,还是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他们都要求掌握最新的情况。并且在查寻过程中,其查寻类型也较多样化,例如:①学习因特网技术,掌握因特网的有关知识和操作;②浏览因特网信息,了解国内外新闻和有关信息;③访问因特网的有关站点,阅读网上文学、期刊和报纸;④利用因特网检索学习资料;⑤寻求新的求学途径,联系出国深造、考研和进行远程教育学习;⑨了解人才市场信息;⑦应用E-mail进行通讯和发电了贺卡;@运用BBS或虚拟社区进行问题讨论,或聊天;⑨进行网上娱乐,听音乐、看电影或球赛、玩游戏,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3]。
由于青少年用户不具备相关信息检索技能,虽然能利用一些简单的检索工具,但因检索方法不当,常常不能获得满意的信息,体现出一定的盲目性与无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手段单一,不能从多途径选择检索切人点,如喜欢利用任意词检索,很少用分类、著者和主题词等方式,检索结果量特别大;倾向使用单一检索词汇,只能采用简单的名词作检索词,如计算机、图书馆等;一般只使用简单的查寻策略,不懂得高级检索,特别是布尔逻辑检索、限制性查寻等复杂检索式;检索结果处理能力弱,对结果信息的查看比较粗略,缺乏对网页的相关性判断,面对大量记录无法缩小检索范围[4]。
信息检索是信息用户为满足自身信息需求与信息系统交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检索过程的行为构成方式及其差异,决定着检索行为的差异;检索行为的实施质量,因用户的信息检索素养不同而效果不同;检索行为的实施方式、途径、时间及对象,决定检索行为的质量、效果与成败[5]。
目前,青少年群体所表现出来的检索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查寻信息是较为常规的、普遍的网络信息查寻方式。搜索引擎是提供给用户进行关键词、词组或自然语言查寻的工具,它将各站点按主题内容组织成等级结构,用户可以按照这个目录逐层深入,直至找到所需的信息。例如,百度、Google、Yahoo等,是青少年常用的搜索引擎。③偶然发现或顺“链”而上的查寻方式,即在日常网络浏览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一些有用的信息,这种查寻方式相对于整个网络信息的发展,其查寻功能似乎微不足道[6]。
网络信息浏览已成为一种普遍的信息获取方式。这种方式不需要通过学习就可以随时进行,只要在网页上进行查看和阅读即可获取所需信息。浏览是一种没有明确目标,但有一定目的性的信息查寻行为。青少年查寻者可能在平时已掌握了一些相关信息,在相关信息引导下,通过网上浏览可以进一步延伸信息范围,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从而满足或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其次,青少年用户对某一专题经常性地浏览可以帮助他们全面、深入了解某一事件的进展情况;重要的是,信息浏览常会使青少年用户获得偶然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他们解答一些问题,或受到启发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再者,信息浏览还可以帮助青少年用户明确检索目标。由于多数青少年用户在进行查寻时并没有准确的目标,但他们通过信息的浏览会逐步对信息有全面的了解,从而筛选出一种检索方法或些相关的检索词汇,从而帮助他明确检索的目标;最后,信息浏览可以帮助选择检索资料。网络环境下信息查寻虽然快速,但输出的信息结果往往却是非常庞人的,借助浏览可以有选择性地下载自己所需要的资料[4]。快速性和便捷性是青少年用户对信息查寻的要求。
信息咨询是指信息用户为满足自身信息需求,主动向信息服务主体提出问题、寻求解答的行为。咨询行为又可分为事实咨询行为和书面咨询行为等。咨询能力及咨询行为的实施方式决定咨询行为的效果[5]。由于青少年用户的知识储备不够,要查寻较专业性的信息有一定困难,只能通过信息咨询来获取相关信息。例如,要查寻出国留学的信息,可以到相关中介机构进行面对面咨询,在网络上则可以在相关机构的网页上,与机构的咨询服务人员通过Web聊天来进行交流。图书馆的咨询服务也是个较典型的例子,当读者进入诺大的图书馆时,应该有导读台,当然这个导读为的是方便读者咨询,这也是服务的第一要务。读者需要得到直接简捷而专业的指导和接待,还可以通过电话、传真、Email等方式。
如果青少年缺乏正确导向与强力监督,在电脑或网络的面前,第一反应将是娱乐而不是学习。许多学生在网吧上网都曾无意间浏览过不良内容,甚至部分学生是受到网友的引诱、唆使和协助去寻找不良信息,许多教师对网上不良内容的认知表示“不懂”,而学生对于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认知却远远高于教师。就青少年而言,网络信息查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监督和帮助。从这种意义上讲,将网络资源及信息技术,变成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发现、自主探索的有力工具,应当是学校教育的神圣使命。
青少年从传统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并具有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对知识的探索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这一过程需要依靠学校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由于缺乏相应的监制和法律机构,网上信息良莠不齐,权威性、可信性小,信息黑爆炸时常发生,垃圾信息充斥着整个信息市场环境,也有不少不健康的信息在网上任意散布[3]。青少年正处于人身转变期,心理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网上大量不良信息将有害青少年的心智发育。因此,应加强网上信息立法,加强科学管理,以确保网上信息的质和量,及网上信息环境的健康、有序、有效、公平、公正。
信息化社会中,青少年会越来越多地利用查询技巧和查询工具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一般来说,图书馆目录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找到书目信息的途径。然而,在数字化环境中更多专门为青少年信息查询设计的信息检索工具是非常有必要的。系统设计者要针对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设计适合其信息查询和学习的系统界面,而且要构建青少年的信息查询模型。信息培训者应该捕获青少年使用信息检索系统的动机,通过发展正规的培训项目,并结合信息检索过程的模型,为青少年提供关键的思维技能去解决信息问题,并且把信息检索的感情因素跟信息素养技能结合起来。对青少年信息查询行为的探讨可以加强对青少年如何查询信息空间的理解,有助于研究者开发一个针对青少年学习和认知需要的检索工具及模型[7]。
信息查寻是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青少年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学校教育应当使青少年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让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信息环境中去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完成信息技术教育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学会抵御大众化信息环境负面影响,以转变学生对信息环境的潜在反应意识,也就是说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自己自主学习、终身发展,甚至改善人生的境遇的坚强工具。
一些学者建议要从文献查寻教育入手,来培养青少年的信息查寻能力。然而我们更加关注青少年本身的网络信息查寻行为以及他们的心理活动与过程,了解、分析他们的网络信息查寻心理和行为才是网络信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为改进网络检索设计、提高Web搜索服务提供了依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EB/OL].2010-04.
[2]Wilson T D.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J].Information Science,2000,3(2):49-55.
[3]王良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需求与利用行为调查研究[J].情报科学,2002,20(2):217-221.
[4]肖大成.网络信息查询中的浏览行为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4,23(2):20-21.
[5]张照云.当前我国信息用户的主要信息行为及其发展趋势[J].图书馆学刊,2009,(10):3-6.
[6]阮飞轮.大学生信息检索方法初探[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7]陈成鑫.青少年信息查询行为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32-35.
2011-08-24
罗倩倩(1988-),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