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李曼红
(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
实践教学能力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李曼红
(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迫切需要高职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调研。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就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强化教师培训、建立创业机制、制定有力措施、通过课程体系及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促进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实践教学;双师型;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教师。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即:“双师素质教师是指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 (2)近些年有两年以上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些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些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双师素质”的提法不仅丰富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赋予了“双师型”教师新的更具高职师资特征的时代内涵,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要求高职教师具有专题研究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与技术开发能力。“双师型”涵盖的能力与素质还包括行业职业道德、行业职业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协调交往能力以及革新创造能力等等。“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从能力与素质的角度主要体现自如下几方面:一是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二是双师型教师必须凸显一定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目前,我国执教师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未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因此很难培养出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符合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实践教学能力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目的是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建立教师终身学习观念,通过参加技能鉴定,获取一定等级的专业资格证书,以提升实践技能。
因此,建立一支实践教学能力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的关键。对“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培养的原则、途径,应确立以满足专业现状与发展和教师个体现状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长线专业和重点专业师资培养为核心,以职业道德和教师基本素质培养为前提,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校内校外、校企双元为培养途径,以企业实践、送高校进修、校本培训或教师自学为基本方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强化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培训,使之尽快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1.让教师到实践中锻炼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必须安排在编专业课教师到企业第一线进行进行专业实践训练。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应到企业见习一年以上,其他教师则应要求每五年去企业轮训半年以上,或利用假期开展行业、专业社会调查。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会”、“熟”、“精”、“专”四个层次的要求:“会”基本掌握相关技能,会实际操作;“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能熟练操作;“精”能精通所教专业课相应的职业技能;“专”拥有一项以上高水平专业技能。
2.加强对教师的资格培养
在实施培养步骤时,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基本配齐专业教师,使得教师明确一个相对清晰的专业方向;
第二阶段,通过多渠道培训,促使专业课教师能胜任2门及以上专业课和一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工作;
第三阶段,专业教师取得相应行业的专业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能胜任相匹配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工作;
第四阶段,专业教师能胜任课程改革,开发课程模块,编写教材,能承担行业员工培训、企业生产指导工作,成为专业建设的高端人才、核心人物。
在具体培养做法时,采用“校企双元”方式:即派出去,请进来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经常指派教师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市场调查与分析、技术攻关,教师对市场有直接了解,改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滞后,同时,请来自企业的人员将其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带进学校介绍给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教师和企业人员之间的优势互补。
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或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等;加强国家高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
3.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养
立足于市场,结合地方的支柱产业或经济特色,面向企业一线,以强调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理论教学服从于实践教学的模式,将知识教育、能力训练、素质修养等方面有机结合,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时要和企业需要接轨,尽可能做到结合企业的生产标准,同时采集企业生产一线的数据融入实践教学;通过学校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锻炼教师的研发能力;鼓励教师对外开展各种类型的专业技术开发和服务。
(二)制定有力措施
必要的措施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与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只有措施得力,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成长的保障机制。
从用人机制、投入机制、物质保障机制改革入手,建立学校“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良性机制,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改革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
拓展“双师型”教师的选用与培养渠道,在人事制度上,坚持:
一在待遇上坚持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职晋级、评先选优;
三是给予有利条件,依托大中型企业以及高等院校,在校外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或培训基地接受相关培训。
2.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校内基地
在校内,建立实训中心、计算机应用实训中心等实验实训场所,配备齐全、先进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为专业教师提供较好的教学实践、研究平台;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将收集到的企业、行业相关信息或教育教学信息,提供给教师实习。
3.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力度
从各方筹集资金,建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保证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进修培训的时间和经费。
应侧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职业发展。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研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等转化科研成果,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在引导青年教师重视理论与实践进修的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发挥双师型教师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帮助具有双师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富起来。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就业拓宽了道路,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参加实践锻炼、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创造了条件。通过校企合作,可使教师了解企业先进的管理制度、用人机制和生产工艺。充分利用产学合作的契机,直接从生产一线获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实践,从事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将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带给企业,加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这样的双赢是学校和企业都期盼的。“双师型”教师是办好高职院校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加强高职教育与企业的合作,以学校为主阵地,充分借助行业、企业等资源,构筑“双师型”教师培养网络,密切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办出高职教育特色。
通过加强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教育部对高职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有具体要求,即要求优秀学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合格学校要达到50%以上。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高职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为适应新形势下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必须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第一线进行进行专业实践训练。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应到企业见习一年以上,其他教师则应要求每五年去企业轮训半年以上,或利用假期开展行业、专业社会调查。使教师队伍在总体上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职业院校的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通过国内外培训,加快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欧美国家职业教育十分发达,有许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学习借鉴。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结合、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读交替都是校企合作的典范。可选派教师出国考察、研修、进修、培训,也可聘请外籍教师担任教学工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先进的课程与教材、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管理经验等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培训层次与质量,提高教师的外向型素质。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能讲课又能指导实训操作,“教师像师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品牌专业,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1]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Z].
[2]黄洛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5,(8).
[3]傅经章.江苏省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职教通讯,2003,(8).
[4]王伟.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10).
2009-12-29
2009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改课题(ZJYB2009009)
李曼红(1968-),女,湖南长沙人,讲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