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素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

时间:2024-09-03

吴建功,王涛生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部,湖南长沙 410205)

高素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

吴建功,王涛生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部,湖南长沙 410205)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的有关问题,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改进、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等。

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培养方案;教学改革

一、科学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的核心问题。经过广泛认真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认为本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目标定位应该是: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各地,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要求,培养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胜任涉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国际经贸人才。本专业应以国际商务、跨国经营为培养方向力求办出特色,突出实务教学和职业考证,努力在外经贸人才培养方式上探索新路径,打造具有优势的涉外品牌专业,争取在湖南省同类专业中排名进入前列,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能运用定量与定性的方法分析和研究国际经济贸易问题;(3)了解WTO框架下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和体制;(4)了解中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和法规;(5)了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经济状况与外贸政策;(6)了解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发展动态;(7)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涉外经济贸易工作。据此,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即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分析和国际商务实务操作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开展国际经济贸易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认准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后,应力争科学地确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本专业人才应该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状况,熟悉本国和主要贸易国家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能熟练地运用外语与现代信息技术从事涉外经济贸易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按照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有关规定,本专业在对人才需求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于2005年、2008年进行了两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建立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改革了部分教学内容,增强了专业和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了较为详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适当调整。在培养计划中,我们根据“厚基础、高素质、宽口径”的原则,设置了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并利用学校相关专业资源优势,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办学模式,确保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方案中设置的主要课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符合专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

针对本专业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学改革的“十六字方针”,即全员参与、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综合协调。改革的中心内容是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改革的主线是贯彻专业能力加综合素质加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改革的落脚点是培养富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国际经贸人才。

三、精心设计课程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是高等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为切实加强本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深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确立了改革和建设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即:优化基础、充实内容、强化技能、注重实践。

根据这一基本思路,我们通过对外贸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技能进行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将国际贸易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确定为三大能力系统,18种能力模块,76种能力要素,同时,结合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及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兼顾考虑学生知识能力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精心构建了“一个主体、”“两个强调、”“三个突破”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综合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地确定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选修课、通识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通过课程体系的整合优化,充分体现培养目标、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本专业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制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规划,规划执行情况良好,目前已基本实现课程改革与建设规划中的任务要求。

注重多学科交叉,精心培养复合型、综合型国际经贸人才。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涵盖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金融学(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管理学(管理学基础、国际市场营销学)、法学(国际商法、国际投资法)、会计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原理)等学科,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交融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充实了学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底蕴,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

重视构建以国际贸易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国际贸易学科课程体系。通过持续的探索、努力,我们建立起了以《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群,以《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单证实务》、《国际结算》、《海关通关实务》为代表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以《国际贸易电子仿真模拟》、《国际贸易案例研讨》、《国际商务专题研究》《国际商务场景综合实训》、《毕业实习与毕业调查》为代表的国际贸易实训课程群,形成了理论课程群、实务课程群、实训课程群互相支撑、紧密融合的国际贸易课程体系。为使教学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我们主持编写了上述课程群中的大部分教材,编写了实训、实习指导方案和实施计划。富有成效的课程体系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发展。

本专业有从专业实际出发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教改研究项目,有鼓励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政策和措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根据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师资情况,在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学分分布、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讨,使专业课程体系更加合理化、更具科学性。

四、探索实施优良教学的方式方法

围绕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这一教学中心,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两个全面推行”、“两个部分试行”的教学方法改革。“两个全面推行”的教学改革,一是要求所有班级必须全部推行案例教学法,二是所有班级必须全部推行知识传授与技能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法。“一个部分试行”的教学改革是指在部分班级试行双语教学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尝试启发式教学法,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独立分析思考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环境。

遵循现代教育规律,普遍实行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立足于培养学生对复杂国际经济贸易问题的分析、驾御能力,全面推广案例教学法。

根据国际贸易实务应用的涉外性特点,推广普及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双语课教师用英语讲授相关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技能,在课堂上形成比较浓厚的国际贸易英语氛围。学校通过政策鼓励、师资培养、国际合作等众多途径推进双语教学工作,鼓励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双语教学。本专业现已有国际商务专题研究、国际贸易实务等五门课程成功地开出了双语课,双语教学有了良好的开端。

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们不断探索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大多数授课教师基本掌握了多媒体教学技术,能自行开发设计教学课件。

五、将实践教学作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

本专业改革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精心安排和组织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设计)、毕业实习(实习)、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等环节的教学,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的目的。我们注重强化学生的国际商务操作能力,在实训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

本专业重视国际贸易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立有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中心,由系主任兼任实践教学中心主任。我们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精心搭建了课堂训练平台、实验室平台、场景综合实训平台与社会实践实习平台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了包括课堂技能实训、实验室电子仿真模拟、场景综合实训、专业调查报告、专业方向见习与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了包括案例剖析、国际商务专题研讨、外贸市场调查、外贸立项可行性分析、国际商务英文谈判、国际贸易风险防范对策探讨、进出口贸易全流程模拟操作等项目的多方位训练和演练。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设计合理,并能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实施。我们按照外贸行业岗位群的需要分模块、分层次地实施操作技能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问题,实现了专业教育与就业岗位工作的相互对接。我们强化校内平台的实训地位和强度,有效地缓解了单纯依靠校外基地实习实训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并弥补了其不足。

按照教学计划,本专业安排了课堂技能实训、实验室电子仿真模拟、场景综合实训、专业调查报告、专业方向见习与实习、毕业实习等充足的教学实践环节.我们制定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实训实习大纲》,定期开展实习检查,切实保证实习效果。

为使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训练更接近国际商务的实际,让学生进行接近实战状态下的演练,我校投资建立了进出口贸易电子仿真模拟实验室、国际商务场景实训中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校内实验、实训、实习基地较为完善,容量较大。校外实习基地比较稳定。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设施比较完备,实训、实习场地基本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六、建设德才兼备的专业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这些年来,我们一方面积极引进教授、副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已有的师资。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本专业的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均得到较大程度的优化。本专业基本上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老、中、青相结合,结构优化、教风优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在的国际经济贸易系一直十分重视本学科的工作,充分利用本系高职称教师多的优势,发动广大教师紧紧围绕《国际贸易学》省级重点学科和《国际贸易实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进行科研攻关。全体教师都能积极参加学术和教学研究活动。本系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在教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七、注重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本专业教学实行学部、系、教研室三级管理制度。各级管理部门均设置了教学管理岗位,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通力协作,共同管理。本专业已经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新任教师试讲、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反馈等教学管理制度。在三级教学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良好。

认真执行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于教学管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努力做好本专业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在学校督导团和系部各级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本专业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得到了深入的落实,从而使得教学具有较高的质量。

为了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走向规划化制度化运行的良性发展轨道,我们除了严格执行学校的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外,还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

经过多年的建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经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估制度,并且严格按照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师业务管理。系和教研室两级组织能够根据教学管理制度正常开展活动。我们充分发挥教学评估的检测与诊断、反馈与改进等作用,成效显著。

八、发挥精品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精品课程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人才培养中的一项基础工程做好做实,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以至整个专业建设,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经过师生的努力,2003年10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评为校首批精品课程。2007年6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基础会计》等三门课程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对于精品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认识是:

首先,以人才培养目标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方向。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造就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的高级应用型国际经济贸易人才。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我们该如何建设、从哪些方面建设精品课程。根据此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确定《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是:(1)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为导向;(2)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使命;(3)通过一系列精品课程建设举措,提高整个专业教学的育人质量。

其次,以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课程建设的根本检验标准。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高低、效果的优劣最终要用人才培养质量来衡量。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为人才培养服务的理念,不弄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注重课程建设的实效和实绩,以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养成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宗旨。

再次,增强精品课程建设的辐射效应。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注重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课程群建设,促进全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点,我们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理论课程群、实务课程群、技能课程群等三个课程群,这三个课程群构成了专业知识与能力教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实务课程群在课程体系中起着联通专业理论课程群和技能课程群的作用。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正是实务课程群的核心课程。建设好了该课程无疑会带动实务课程群建设,提升实务课程群的教学水平。而建设好实务课程群对技能课程群的教学、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精品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动性,在抓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积极进行全方位的专业课程建设,增强精品课程建设的辐射效应,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建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1]王克春,冯军,任志宇.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探索[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3).

[2]王学武.国际贸易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

[3]龚新.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6).

[4]寻舸.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5,(3).

2009-12-29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08]263号);湖南省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湘教通[2007] 186号)

吴建功(1964-),男,湖南永州人,教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