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非智力因素与女大学生创造力培养*

时间:2024-09-03

乔惠芳,杨艳萍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非智力因素与女大学生创造力培养*

乔惠芳,杨艳萍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女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在影响女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诸多因素中,非智力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和关键的因素,它在女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中具有动力作用、稳定作用和补充作用等作用。因此,我们要从非智力因素的兴趣、人格、情感、意志等的培养入手,提高女大学生的非智力水平和创造力水平。

非智力因素;女大学生;创造力培养

一、非智力因素与创造力的含义

在人的学习和成才过程中,始终有两种因素在发挥作用,一种是人的智力因素,另一种是人的非智力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非智力因素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心理过程中的情感和意志,个性中的的个性心理倾向(动机、兴趣、需要、信念、态度、价值观等)和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气质等)以及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观念、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等);从狭义上讲,是指直接影响和制约智力因素发展的意向性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性格和意志等成分[1]。我们一般从狭义上来研究非智力因素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

与非智力因素相对应,创造力属于智力因素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智力品质,是智力的最高表现形式。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2]。从非智力因素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作为非智力因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都对创造力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影响。

二、女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特殊性

女性的基本素质与男性相比无论是历史文化造成的还是生理性的,都是有差异的。但是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不是质的高下差别,而是构成类型各有特色[3]。一般而言,女性适宜从事精细的工作;女性擅长形象思维,感情丰富,善解人意,处世周密,公共交际能力较强。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女大学生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在非智力理论的指导下培养女大学生创造力的切入点和着眼点。

首先,女大学生学习动机上的特点。“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动机是各种行为、活动的直接动力,是创造活动获得成功的关键[4]。正确的动机是使创造活动朝向正确方向的保证。总体来说,女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比较端正的,她们学习就是为了个人素质的提高和找个好工作,但是为了找个好老公、嫁个好人家的也占很大的比例,部分女大学生持“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点。

其次,女大学生在意志力方面的特点。由于生理和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向来给人以柔弱、娇小的形象。这就使得女大学生在意志的持久性、坚韧性方面稍有落后。在面对艰巨的任务和持久的活动时,她们比较容易退缩。对于新事物更是不敢轻易尝试。

再次,女大学生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由于生理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女大学生的性格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温柔、贤惠、善解人意、情感丰富……这些特征使得女大学生在创造能力上具有自己优势的一面,即女大学生比较擅长形象思维,在创造的想象力、表达力上女生比男生更有优势。但是,也正是由于女大学生的这些特点,使得女大学生在批判思维能力、冒险性等方面明白不如男生。

三、非智力因素在女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

我国学者对知名的女科学家进行调查,分析她们成功的因素,分析表明,她们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过人的观察力以外,还都具有选定目标坚定不移、勇往直前、敢于突破常规以及对事物强烈的兴趣、无休止的好奇心等非智力因素。由此可知,非智力因素对于女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力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对女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的动力作用是指非智力因素能够直接转化为女大学生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激发女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及广泛的兴趣是一种强有力的内部动机,同时,对人的创造活动具有推动作用。好奇心与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其包括创造力性思维在内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前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5]。兴趣可以使人注意力集中,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创造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创造力的提高。

其次,对女大学生的创造活动进行定向、引导。期定向和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集中性、兴趣、情感等进行引导以及排除干扰,促进人的创造活动的进行上。

(二)稳定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女大学生创造力的稳定作用是指在进行创造活动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或者由于主观、客观的原因,有时会出现困倦、松懈、情绪低落、不思进取等现象,这时非智力因素就可以起作用了。非智力因素的这种稳定作用,能够使人们改变自己的思想,控制自己的行为,增强或削弱自己的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非智力因素的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就是意志、恒心,体现在能使人战胜困难、坚持不懈,最终达到目标。

意志是人们进行创造的一个重要激发因素。它能够使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自觉地运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进行活动,顽强地同困难做斗争。任何人进行创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阻力以及受到行为目标的强烈刺激,尤其是在具有变革性的创造活动中,目的和方向性就表现的异常强烈、鲜明,存在着巨大的障碍和风险需要去克服,没有坚强的意志力进行调节,创造性活动就难以维持下去,或者其活动就会变得紊乱、无序。因此,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激发创造性的重要因素,是维持创造性行为的“精神能源”[6]。

(三)补充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活动的补充作用是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具有补偿和弥补作用。这主要体现在良好的性格对激发女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活动的作用上。良好的性格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重要的心理保障。

勤奋是人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勤奋使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与操作能力得到经常的锻炼和运用,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增强[7]。良好的性格对人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巨大的作用。具有非凡的智力和创造性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的通常认识”[8]。因为性格对个性的其他部分具有影响和渗透作用,它改变气质的消极部分,强化积极部分。性格是决定一个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的标志。良好的性格对创造性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使人集中精力,不断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四、以非智力因素为突破口,提高女大学生的创造力

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从总体上看,男女智力大致相当,男女智力只是在结构上有差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智力因素大体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女大学生是知识女性群体中最具生命活力、最有朝气的一部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但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与男性相比,女性的创造力并不是很强。究其原因,除了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及其所营造的环境的影响以外,女性自身非智力因素水平不高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培养女大学生的创造力,就要以女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突破口。

(一)激发女大学生创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从总体上看,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泛的。但就个体而言,存在着兴趣中心易转移的缺点。好奇心易受情绪干扰,常因生活中的难题、学习上的阻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的影响,导致情绪低落、好奇心减弱等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在高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开展各种符合女大学生成才和发展的各种活动。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以讲座和团体辅导为主要形式的专题心理辅导活动。以环境和社会适应性、意志品质与人际关系、情绪管理与恋爱心理、创新与创造品质、事业发展与择业心理等方面为主要内容对女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辅导。其次,要开展各项课外活动,在学生中成立兴趣小组,开展经常性的体育、艺术、文学、美容、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女大学生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培养她们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三是,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文娱活动,给她们提供一个可以交流和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她们在活动和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感受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巩固其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从而让她们以十足的信心去进行创造和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二)塑造女大学生的创造人格

在理论界有不少学者或专家对中外女科学家成功的因素进行分析,在她们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她们成功的因素中,个人品质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塑造创造性格中,首先要养成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创造打开知识之门;其次要提高女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高校教育要帮助女大学生认识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和能力,扬长避短。要以成功女性的例子教育她们,让她们从传统观念的阴影中解脱出来,确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生态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成为社会主体人,完善自己的主体人格,尤其要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立足点,只有自信,才能有创造力,才能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工作。

(三)培养女大学生健康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很强的易受性、敏感性,需要得到很好的引导和发挥。首先,要引导学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的情绪、情感中处于统领地位,一个有正确人生观的人,总能在其个性中更多地表现出积极性、稳定性和创造性。只有在正确的“三观”的指导下,女大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她们的创造活动也才能走向正确的轨道。其次,帮助女大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感情,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保持积极的良好的心境,以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健康的人格,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磨练女大学生的创造意志

坚强的创造意志在女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创造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其中必然伴随着困难与失败。缺乏足够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意志是阻碍女大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坚强的意志是进行创造活动所必须的品质。坚强的意志,持久的毅力可以使人摆脱来自各方面的干扰,维持智力活动,顺利完成任务。实验表明,女大学生在学习上往往能刻苦勤奋,专心用功,大多责任感强,认真踏实,耐心较好。但是这些良好的品质有时会伴随一些不良品质,如缺乏进取心,不思创新和变革等。因此,高校教育应不断地给学生一定难度的任务和活动,引导她们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磨炼毅力。只有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会在创造的道路上不怕艰难险阻,直至到达成功的彼岸。

[1]曾志伟.论非智力因素与研究生创造力的培养[J].南华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13.

[2]王延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影响[J].理论界,2006, (4):83.

[3]支果.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0,(5):20.

[4]赵艳红.女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2009, (4):48.

[5]张朝栋.略论非智力因素培养[J].理论界,2006,(4):114.

[6]徐冠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我国妇女的科技素质[N].中国妇女报,2005-03-04.

[7]陈清岚.女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及培养初论[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45.

[8]李明良.创新教育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2,(12):81.

[9]辛立翔.试论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创新型大学生中的作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9-80.

2010-03-15

乔惠芳(1985-),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