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杨希文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场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
杨希文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针对建筑学专业场地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场地作为建筑设计学习的切入点,围绕场地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设想”展开课程教学的思索。提出了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探讨了学生场地设计创新思维、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场地;场地设计;教学内容;改革设想
(一)场地设计的课程设置
场地设计是建筑学专业的限选课程,是一门提升建筑学教育水平的特色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场地设计有一个初步及全面的认识,在掌握一般场地设计的基本原理的同时,具备进行一般场地设计能力。
场地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密切联系着建筑、城市规划、景观、园林及工程学等学科,与设计对象的性质、规模、使用功能、场地自然条件、地理特征及城市规划要求等因素紧密相关。中国于1994年开始实行注册建筑师执业认证制度,而建筑师执业制度的实施,对于现行建筑教育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场地设计的课程设置也是与注册建筑师认证体系接轨。
(二)场地设计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建筑学专业学生了解场地设计的地位与作用,熟悉场地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掌握民用建筑场地设计的方法与相关规范,更重要的是实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培养学生整体性思维,建立场地与环境;场地与建筑;场地与城市;场地与景观园林是相辅相成和相互渗透的整体关系。场地设计既要对场地内的建筑、道路、
绿化等进行全面、合理的布置,也应综合利用环境条件,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
2.培养学生对场地调查与观察的能力,剖析场地、环境、建筑、自然气候和社会等的关系,并做出评价,分析、归纳和总结。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设计的创新能力及设计成果表达能力,
4.通过课题强化场地设计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能延续场地设计基本技能和方法,学会应用资料和相应的技术规范,为学生后续建筑设计课题及今后执业注册建筑师奠定基础。
(一)场地及场地设计的概念
场地从广义上讲是指基地中所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包括建筑物、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观设施以及工程系统,而从狭义上讲场地是指在用地范围内建设项目基地的物质环境。
场地设计是在基地现状条件和满足相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同时在各构成要素中,需要建立一种内在的秩序,将各个部分都纳入其中,而这一制约关系的存在使它们具有内在的秩序性及统一性,从而形成整体场地设计。
(二)收集场地的信息
在场地设计的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场地调查与观察的能力,场地的环境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场地的自然环境:水、土地、气候、植物和环境地理等,地形如:坡度、地势走向、地势起伏等特征;地貌如:场地的表面状况,土壤、岩石、植被、水体等及其各元素的形态和所占比例等方面的情况。
2.场地的人工环境:建成空间环境,包括街道、人行通道、交通及周围建筑、地下建筑、能源供给、市政设施导向和城市及建筑规划和管理等。
3.场地的社会环境:历史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社区环境等。
4.使用者心理,场地环境作为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重要连接,尊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依据不同的需求营造适宜的环境氛围是场地设计中必须注重的基本问题。
建筑设计应该“依附”于场地的各种环境,建筑的形态特征,取决与建筑所依赖生存的环境,建设时尽量少破坏山体、植被,力求保护原有的自然、人工及社会环境,体现场地地方的风土及地域特色,尊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和环境行为,依据不同的需求营造适宜的环境氛围也是场地设计中必须注重的基本问题。
(三)掌握基地的分析方法
基地分析是在客观调查和主观评价的基础上,对基地及其环境的各种因素做出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价,使基地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基地分析属于场地设计的前期规划,分析结果将作用于总体布局,分析的范围可分为:
1.环境要素分析:场地构成要素与场地周围环境的关系。
2.场地条件分析:场地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及规划设计要求。
3.场地功能分析:场地功能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交通组织分析:场地内交通组织及场地内外交通衔接。
5.景观配置分析:绿化植被、场地铺装及照明等等。
6.建筑布局分析:场地内建筑物与场地的关系。
基地从层次上又可分为区位环境、周边环境以及基地环境三个层次。基地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分析、地表植被分析、景观分析、日照分析、气候分析、工程地质等方面的分析,基地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具体且直接的,因此对这些条件的分析是认识场地自然条件的核心,分析结论进行综合叠加,得出分析和评价基地的综合性资料,指导下一步的建筑设计展开。
(四)场地中的建筑与建筑中的场地
场地设计必然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前者是对后者的制约,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
1.场地与建筑设计,根据建筑的性质、规模、组成内容与使用要求并结合场地环境要素,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有关规范与规定进行设计。场地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先行环节,是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和必要条件。
2.场地的交通组织与建筑,场地设计要综合地段的地形条件、规划条件、规范要求,分析周边城市建筑环境、交通环境,处理好建筑总体布局、基地内外的人、车流交通布局,主、次入口的设置,场地停车、绿化环境设计。
3.场地与建筑形态,在场地环境中,建筑物是最重要的组织要素,是建设项目主要功能的集中体现,建筑的组合与安排,主要涉及建筑朝向、建筑间距、布置方式、建筑形式与外部空间组合等因素。
4.场地与环境的空间形态,场地中的任何建筑物和构筑物都应成为场地环境的组成部分,从而创造出和谐的外部空间,构成完整统一又富于变化的有机整体,使建筑与环境相互衬托,达到丰富外部空间的目的。
5.场地景观与建筑,场地的景观对建筑和场地环境及整体风貌成起重要作用,绿地、植被及水体的配置要考虑场地布局的整体结构和建筑组织形态的构成等问题。
(一)场地的公共限制
1.教学内容,场地必须遵守一定的公共限制,限制条件是指场地设计必须遵守的规范、标准、规定和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等。应重点讲授对建筑物布置、消防和场地交通的相关要求,这些内容主要体现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等规范。
2.训练要点,重点和难点在于场地设计前提及依据,场地设计的公共制约因素。通过一些课堂小作业如:场地控线、防火和日照间距等,加深对规范的理解和运用。
(二)场地总平面布局
1.教学内容,总平面布置是场地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场地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主要讲授场地功能分区、建筑布局、交通组织、绿化景观、管线综合等内容。总平面布置是多方案的,应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形成方案的思路与方法,树立全局观念和综合平衡的意识。
2.训练要点,重点和难点:场地布局与空间组织,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并结合建筑设计课程作业进行训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场地内各种要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学习并掌握常用的环境分析技术以及在不同场地上进行建筑布局时的策略。
(三)场地道路及停车场
1.教学内容,道路与停车场是主要内容,应重点讲授交通流线组织以及道路与停车场设计的技术要求,如交通与消防要求、路面宽度、道路纵坡、转弯半径、停车形式、车位尺等。
2.训练要点,人流及车流的交通组织与场地布置,机动车停车场(库)设计。
(四)场地竖向设计
1.教学内容,竖向设计也就是根据地形条件、使用要求和周边环境等,合理确定场地的竖向布置形式、场地平整标高和建筑物室内外地坪标高,地形图知识是竖向设计的基础。
2.训练要点,场地中建筑物、广场与道路的竖向布置与排水,合理利用地形、设计等高线是竖向设计的教学重点。
(五)绿化布置与环境景观设施
1.教学内容,应重点讲授绿地的作用、绿地的种类和特征以及绿化布置和环境景观设施。
2.训练要点,绿化布置与环境景观设施。
(一)场地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
1.讲授与作业练习相结合,教学中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难点,留给学生作业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在布置作业时注意与相应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2.理论课与设计课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运用,将理论讲解结合设计实例进行教学。
3.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案例分析、场地调查,小组长的主导与组员的团队配合,每个成员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体现出小组整体的协调和统一。
4.场地设计与设计课程结合,结合本学期的建筑设计课程,用场地的分析及设计方法进行建筑项目的策划与设计,让学生体会场地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和基础性工作,这种课程互相融合和渗透的教学方式,是对场地设计课教学效果的检验,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反映出的场地问题及时的在场地设计课教学中探讨学习,反过来又促进建筑设计课教学的深入进行。
(二)场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1.场地设计课程的改革不仅是自身的改革,而且还影响到其它相关课程尤其是建筑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将场地设计的理念贯穿在建筑设计的各个课程中,这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建立完整和科学的学科教学体系。
2.场地设计课程最好选择实际的场地环境,更便于学生进行基地踏勘与分析,有利于全面观察真实复杂的场地因素,使学生了解场地设计的全过程及每一个细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进行地形三维可视化方案,应加入模型推敲分析,从场地出发寻找建筑的形式,直观地推敲建筑和场地的相互制约和决定关系。
以场地作为建筑学设计学习的切入点,使学生建立场地和建筑有机相融的设计观,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场地特性的方法,寻求建筑与场地对话的途径,进而使建筑设计的基本问题进一步明晰,也更符合建筑学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专业特点,利于建筑学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1]张建涛.基地环境要素分析与设计表达[J].新建筑,2004,(5).
[2](美)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建工出版社,2000.
[3]张伶伶,等.建筑设计指导丛书——场地设计[M].北京:中建工出版社,2006.
[4]王磊.建筑与场地环境[J].四川建筑,2005,(4).
[5]陈跃中.场地规划设计:缺失的环节[J].建筑学报,2007,(3).
[6]徐岚,等.建筑设计与场地支持——建筑设计方法教学环节[J].建筑与文化,2009,(10).
[7]余翰武,等.建筑学专业设计课课程体系中的软肋——场地设计[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2011-03-15
杨希文(1962-),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