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应用的研究

时间:2024-04-24

郑有钢

【摘 要】当前科研事业单位面临着资金使用规范监督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多重压力,一方面既要让科研资金的使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另一方面在市场成果转化进程中具有资金回报的效益性。这样的情形下就要求与时俱进的增强财务内部控制,在保证资金安全不违反财经政策法规的情况下实现科研效果以及科研效益。

【关键词】科研;财务;内控;单位;应用

一、财务内控的内涵

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在于保证科研生产经营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进而提高科研生产经营效率,促进实现本单位科研发展战略。总的来说,财务内控在科研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预防各类问题出现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因此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并且加以运用是当前科研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工作。

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

科研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随着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必须适应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发展需要,只有进一步的发现总结问题并加以改进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战略发展目标。通过总结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实际情况与内控管理过程中结合的比较少;财务内控在实际应用中宣贯不够;参与设计、实施和维护的人员组成不恰当,没有全员参与;与战略发展需求联系不紧密。

1.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应用原则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不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和地方政府扶持,还需要多方位的对外争取科研资金,这样在环境下,科研事业单位就必须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必须貫穿决策、执行以及监督的全过程,覆盖所有业务和相关事项,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控制,做到没有空白点。

(2)重要性原则。财务内控须注重高风险和中央业务事项,并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不存在重大缺陷。比如:近来“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就要求有更严格的财务报销管理控制制度。

(3)适应性原则。财务内控应当与本单位科研规模、业务层次、市场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国家政策法规和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加以调整。

(4)全员参与及实用性原则。财务内控的制定应从上到下,每一个控制节点都应含纳,所有员工都在此参与范围内,没有控制外的个体且具有实用性。

(5)成本效益原则。科研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财务内控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已合理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对成本效益原则的需要从单位整体利益出发,在应用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取舍实施相应控制。

2.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应用措施

财务内控应用应根据财务内控原则和单位所处的经济风险环境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常见的是以下几方面:

(1)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在很多财务事项中,有些岗位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及舞弊行为,又可能具有掩盖其错误的岗位。所以在财务内控中要将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等分离。前面提到的全员参与原则就是要求所有的业务岗位和管理岗位都纳入内控中,只有全员参与才能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在此基础上达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这是财务内控应用的首要问题。结合科研事业单位实际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存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固定资产、销售、成本费用、预算、合同、采购和资金岗位的不相容控制分离。

(2)授权审批控制。科研事业单位是国家批准设立的,从资产到员工均得到国家的支持,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建立授权审批体系。授权审批一般有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资金使用、采购、费用报销等进行区分,但可以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权限、范围、责任和程序,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对于重大财务经济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单位主要负责人也不能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这样才会真正做到有效的财务内控防范监督作用。

(3)财务预算控制。财务内控具有成本效益原则,预算正是其最好的体现。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是一定时期内资本、经营和财务等各方面收入、支出、现金流的总体计划。预算的内容涵盖了科研事业单位科研运作各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单位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比较、分析内部各部门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其未完成预算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在财务内控中,预算编制不论采用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的方法,其决策权都应在管理最高层,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指挥、决策以及协调。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的主要环节有:确定目标;确定程序和标准;编制和审定预算;预算指标下达;责任人落实;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预算差异的分析和调整;预算业绩的考核和奖励。

(4)财务内控制度。财务内控制度是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是财务内控实现的基础。在财务内控制度制定之前,首先要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责任意识。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以后,单位负责人要真正确立起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并要通过宣贯和动员,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对于财务内控制度的相关规范和条例进行学习,同时将每一项规定具体落实到相应的工作部门,以提高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在内部控制中要明确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通过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内部控制的作用。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制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必须与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相符合,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从而更好的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从根本上保证科研事业单位科学研究、科技经营和科技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必须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融入到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中去,保证内控管理制度制定不偏离国家政策方向,为达到科研事业单位战略发展目标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平.如何建立财务内控机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02).

[2]李微.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决定管理成果[J].现代经济信息,2010,(02).

[3]赵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方法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