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徐 胜,赵艳香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
当前,世界各国都因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负面影响而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蓝色经济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竞争发展的前沿阵地。现阶段也是中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海洋产业发展迅速,要有效进入并和平利用空间,切实加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深入研究海洋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协调机理,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海洋产业所面临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洋产业也称海洋开发产业,即人们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所进行的各类生产和服务活动[1]。
海洋产业一般可分为以下5个方面:1)直接从海洋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2)直接从海洋获取的产品的一次加工生产和服务;3)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的产品的生产和服务;4)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5)与海洋密切相关的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和管理[2]。
海洋第一产业主要是海洋渔业,同时它又是传统的海洋产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等,其中海洋油气业作为新兴海洋产业之一正在快速发展;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
全国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已经由2001年的9 518.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8 439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应由2001年的8.68%增长到2010年的9.7%。海洋经济三次结构不断优化。主要海洋产业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8%,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22 370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6 069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2 067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8 114亿元,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8 258亿元,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47∶48。2010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 350万人,其中新增就业80万人[3]。
图1 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情况Fig.1 National Gross Ocean Product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即海洋渔业近年来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但所占比例正逐渐变小。这说明,第二、三产业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更大一些,这主要得益于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以海洋环境技术、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通用工程技术为主,包含20多个技术领域的海洋高新技术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计划的支持下,海洋科学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缩短了与海洋技术先进国家的差距。相信在新兴海洋产业政策支持的影响下,第二、三产业在未来五年的增长速度将会明显提高。
表1 海洋产业产值及占比Tab.1 Marine industry output value and proportions
2.1.1 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建立在灰色系统理论基础之上,是对某一变化系统的发展态势进行的量化分析。它可充分利用已有的白化信息,减少误差,比其他分析方法更能够准确地反映各因素间的联系。但是,在传统计算过程中所用的一成不变的分辨系数会使结果出现误差,故本文采用了动态的分辨系数。以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为母序列,子序列分别为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在研究时只进行单序列关联分析,即只计算母序列与各子序列之间的关系,而子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并未进行计算。
关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2.1.2 步骤
对初值化之后的矩阵按列求均值,即得均值:
令
若λt=0,即有一列绝对差值全部为0,这时ξ(t)与ρ的取值无关;若λt<1/3,则观测数据有部分数据波动较大,所以取ρ=1.5 λt来减小分辨系数对关联系数的支配作用;若1/3<λt<1/2,则观测数据比较平稳,可取ρ=2 λt;若1/2<λt,则观测数据更平稳,可取ρ∈(0.8,1](此种情况,本文计算中均取0.9)。关联度是关联系数的平均值,其表达式为:
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关联度仅反映某一时段内各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适宜做静态分析。但由于不同时段内各因素间的关联关系不尽相同,本文还采用了动态关联度分析法,即把不同时段计算的关联度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用它可以分析系统内因素之间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关系,这样可为宏观决策与控制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2.2.1 静态分析
通过公式(1)~(3),利用2001年—2010年全国主要海洋产值数据,计算得出的海洋经济总产值与海洋三次产业的关联系数(见表3)。
表2 全国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关联系数Tab.2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national marine first,second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从表3可以看出,海洋第二、第三产业与海洋经济总产值的关联系数变化相对平稳。关联系数大都保持在0.7以上,而第一产业与海洋经济总产值的关联系数则较低,进一步说明海洋第一产业作为传统的海洋产业已经失去了其以往在海洋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海洋第二产业的关联系数还有个别低于0.7,不过也趋向于稳定;海洋第三产业与海洋经济总产值的关联系数比第二产业有少许的波动,2002年是0.701 3,2007达到了0.936 6,不过综合近几年的关联系数,已经趋向于稳定,逐渐占据了在海洋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2.2 动态分析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利用2001年—2010年全国主要海洋产值,采用级差变换对原始数据预处理,分辨系数取0.5,建立2001年—2010年中国海洋产业关联动态矩阵,揭示不同时间段内,海洋各产业相对于全国海洋产业增加值的关联动态以及各海洋产业相对优势的动态变化。
从表4可以看到,三次产业的动态关联序为γ03>γ02>γ01,海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海洋经济总产值的动态关联度均高于0.7,明显高于动态关联度最大值(0.507 9)的海洋第一产业。这说明海洋第二产业、海洋第三产业在近几年发展较快;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洋三次产业与海洋经济总产值的动态关联度的差距在缩小。
表3 全国海洋三次产业的动态关联度矩阵Tab.3 Dynamic correlation matrix of the national marine three industries
在第二产业中,海洋盐业作为传统海洋产业,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而海洋油气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海洋产业,目前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下面以这两个产业为例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数据见图2。
图2 第二产业海洋产业增加值Fig.2 Added value of the second marine industry
从图2可以看出,2001年—2009年海洋油气业的增加值要远远高于海洋盐业增加值,并且在2001年—2008年期间,海洋油气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在2008年—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速度有些下滑,但总体说来。海洋第二产业中,海洋油气业的发展占据着主导地位,海洋油气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海洋产业,在海洋第二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以及增长速度越来越高,这正说明了海洋第二产业中,新兴海洋产业的地位日益重要。
图3 第三产业海洋产业增加值Fig.3 Added value of the tertiary marine industry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01年—2009年海洋旅游业总体呈现出平稳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在近两年,其增长速度明显超出了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增长速度,滨海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海洋产业,在海洋第三产业中越来越占据着主导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布局将进一步向滨海地区集聚,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加深,国家利益的扩张使海洋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十二五”时期是中国海洋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虽然近几年中国海洋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海洋产业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尚存在规模不大、新兴产业起步晚、发展缓慢、高科技含量低、清洁生产水平低、污染严重等问题。
3.2.1 海洋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较低,传统海洋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一些新兴海洋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为技术含量高、研发周期长、风险较高的产业,难以吸引大量、连续的资金,严重制约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因各产业发展特点、水平、市场成熟度、政策扶持力度等差别,导致了各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个性问题。
3.2.2 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相对落后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水利用业等领域缺乏创新技术引领能力和高附加值创造力。例如海洋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在5年左右;海水淡化技术、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等与先进国家差距10~15年以上。另外,中国虽然已成为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大国,但在设计方面与欧美存在较大差距。
3.2.3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海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仍然较弱,特别是在人才储备、科技水平和生产规模上,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尚不适应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
3.2.4 海洋管理工作缺乏统筹
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突出,海洋经济总体实力不强、规模不大、产业层次不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偏低,海洋调查和勘探程度较低。
随着海洋开发事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海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日益显现。由于人们对新兴海洋产业的演进趋势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缺乏相关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兴海洋产业的更快发展。新兴海洋产业要实现规模化发展,并成为支柱产业,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科学调整实践中的各项措施,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中国主要新兴海洋产业虽然已具备向规模化发展的条件,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障碍因素。这些因素制约了新兴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认识的局限性、产业自身增长点等等。根据对海洋各产业技术进步、产业贡献、产业关联等方面的分析,海洋油气、海洋化工、海洋船舶、滨海旅游、及海洋生物工程以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应作为战略性产业加以对待,给予各方面的扶持。在产业门类上,应选择若干产业或产品作为重点,在财政、技术、金融以及贸易保护政策上予以扶持,使其得到较快发展;在技术开发、推广应用、产业化运作等各个环节上合理配置资源,促成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要素的协同运行,提高海洋高新技术,加快规模化发展;消除障碍因素,培植长远增长点。
完善现有的管理规章,设计海洋环境资源管理新方案,并且要调整好海洋环境资源资产中的各种关系,切实解决影响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存在的问题。通过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做到资源利用的有序、有度和有偿原则,确保资源合理利用及增值。为了合理配置资源,防止各种复杂关系的干扰和冲突,必须健全海洋综合管理体制,理顺管理权限,维护良好的发展秩序,这样才能使中国海洋产业更好的发展。
海洋产业结构政策既要促进结构合理化,又要促进高级化。由于海洋经济的关联性、海洋开发的风险性,客观上要求在海洋开发上三次产业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而求得较高的结构效率,在加快海洋产业结构转换的同时,使海洋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迈进,提高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转换就成为海洋产业结构政策的基本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改变海洋产业结构层次低的局面,建设高级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体系。只有改变资金投入平均使用的做法,把有限的资金投到最需要的新兴产业上去,投到关系到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上去,才能使海洋产业结构在动态发展中优化,在优化中升级、提高。最终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要以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现代化为目标。
要取得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的集聚效益,同时促进经济增长,需要政府制定布局规划和干预产业空间分布。海洋产业布局政策主要涉及区域发展重点的选择和产业集中发展战略的制定这两个方面。在区域发展重点选择上,应该实施有差别的区域政策,使重点区域的发展环境突显出相对优势。沿海的一些城市要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建立科研、开发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的一条龙机制,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阵地。另外,在产业集中发展的选择上,要建立产业园区、开发区来实现产业发展的突破,推动海洋产业发展上规模、上台阶。众多新兴海洋产业如能形成规模,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空间的一体化也就成为可能。因此,实施陆海一体化发展,统筹考虑各种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综合效益,加强区域间、行业间的海洋资源开发协调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选择陆海一体化战略并进行一体化的相关规划,是加快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取得具有更高经济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政策选择。
[1] 崔木花,崔彬,左文喆.我国海洋资源、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资源与产业,2006(2):1-2.
[2] 徐质斌,牛福增.海洋经济学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 国家海洋局.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Z].2011.
[4] 楼东,谷树忠,钟赛香.中国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05,27(5):20-26.
[5] 中国海洋年鉴编纂委员会.2007中国海洋年鉴 [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6] 孔令丞,谢家平.产业依存的灰关联评估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3.
[7] 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9.
[8] 孙瑛,殷克东,张燕歌.海洋产业结构动态优化调整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4):84-89.
[9] 东亚斌,张小龙.灰色关联度分辨系数的确定及其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08(3):121-125.
[10] 吴凯,卢布.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系统分析与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367-370.
[11] 韩增林,狄乾斌,刘锴.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07-111.
[12] 裘文进.上海二、三产业的相关分析及对策 [J].上海综合经济,1997(2):2-3.
[13] 赵兴武.努力推进辽宁省海洋与渔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J].辽宁经济,2009(1):22-23.
[14] 张红智,张静.论我国的海洋产业结构及其优化 [J].海洋科学进展,2005,23(2):243-247.
[15] 代晓松.辽宁省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129-134.
[16] 张颖辉,可娜.辽宁省海洋经济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1):95-101.
[17] 吴凯,卢布,杨瑞珍,等.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6):55-58.
[18] 郭庆祝,苏德利.发挥大连海洋优势做强临港产业集群[J].港口经济,2006(4):33-35.
[19] 景跃军.美国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趋势变动分析 [J].东北亚论坛,2006(1):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