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蓝色硅谷”的功能定位、发展模式及创新措施研究

时间:2024-09-03

韩立民,周海霞

(1.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003;2.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硅谷(Silicon Valley)地处美国加州北部旧金山湾以南地区。早期硅谷以硅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著称,随着生物医药、通讯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摇篮,现在作为专有名词泛指高科技研发及产业集聚的区域。“蓝色硅谷”是指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及产业聚集区。

1 中国蓝色硅谷建设的战略意义

1.1 是锻造蓝色创新高地,抢占蓝色制高点的战略需求

在陆域资源、能源和空间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海洋逐渐成为集聚要素、产业资源的空间载体,蓝色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代表了世界发展趋势和方向。制订或调整国家海洋战略,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深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成为沿海国家的共同选择,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蓝色革命”浪潮席卷全球。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海洋资源和权益竞争,中国作为海洋大国,锻造蓝色创新高地,建设中国蓝色硅谷,是在全球新一轮竞争中抢占蓝色制高点的重大战略需求。

1.2 是沿海地区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引擎

“转方式、调结构”是提升中国沿海开发水平、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沿海地区尤其是沿海城市转方式、调结构,实施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战略,应以蓝色经济为引领,以“蓝色硅谷”为引擎,突出海洋高端新兴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和临港临海产业的集聚发展,以点带面、形成特色,带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推动蓝色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加快形成创新优势,打造中国海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3 是加快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

园区经济是地域化和产业簇群集中化的有机结合,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蓝色硅谷”将是沿海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集聚地,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发源地。通过“蓝色硅谷”建设,集聚世界一流海洋科技研发机构和人才,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和创新提供平台,将进一步带动中国海洋科技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不断在海洋基础科学、近海和深海应用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维护和争取国家海洋战略权益。

2 中国蓝色硅谷的区位选择

“蓝色硅谷”的选址应依托于沿海地区的海洋科技力量,即海洋经济发达、海洋优势产业集聚、海洋科研院所及海洋高科技人才集中的沿海地区,其备选城市有天津、上海、青岛、厦门和广州。

2.1 天津

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2009年天津市海洋生产总值2 158.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7%,所占比例居全国之首[1]。海洋优势产业集中,滨海旅游区、临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中心渔港、造修船基地、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海洋现代服务业等海洋产业和海洋项目发展势头好,海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海洋科研力量雄厚,天津拥有隶属于国际海洋局的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以及河北海洋资源利用研究院、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

2.2 上海

2009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4 204.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7.9%[1]。上海拥有上海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海洋科研实力较强。

2.3 青岛

青岛市海洋科研实力雄厚,聚集了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北方基地青岛分基地、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青岛海水鱼工厂化养殖产业化基地等十余家海洋科研、教育和产业化基地。其中,建设中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项目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七的海洋科研机构,将成为中国海洋领域最主要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国内外优秀科学家汇聚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基地。

2.4 厦门

厦门市海洋经济已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临海工业、港口航运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渔业四大产业为主体的海洋经济体系,并拥有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等海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

2.5 广州

2010年,广州市主要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1 250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12.4%[2]。广州拥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海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

在什么地方建设蓝色硅谷,要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海洋科教力量分布、海洋高技术产业聚集和港口航运优势等。上述五个沿海城市在海洋优势产业和区域特点上各有特色,中国蓝色硅谷的具体选址应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并加以论证,如德尔菲法、专家评分法等。

3 中国蓝色硅谷建设的对策措施

3.1 蓝色硅谷的功能定位

继美国“硅谷”之后,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很多成功的“硅谷”模式,如日本筑波科学城、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等。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形成和发展受所在地区位因素的支撑和制约,其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因此其功能定位各有不同。中国蓝色硅谷应定位于以下功能:

3.1.1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引擎

蓝色硅谷应具有指引、促进和带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蓝色硅谷要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大力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培育壮大海洋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海洋科技成果孵化区和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园区建设,推动海洋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引领全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

3.1.2 国际海洋科技研发中心

以蓝色硅谷为洼地,聚集一批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高地,使之成为国际海洋高端人才聚集中心;以蓝色硅谷为平台,加快集聚海洋科研机构、海洋研发中心,使之成为全国海洋科研院所聚集中心;以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海洋科技孵化器为核心,以人才、资本、研发、教育、中介服务等资源为依托,通过海洋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方式,在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前沿研究方面实现新突破,构筑国际海洋科技研发中心。

3.1.3 蓝色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以蓝色硅谷为主要驱动力,积极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优势产业,夯实海洋经济发展基础;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若干个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链条完整的海洋高端产业聚集区。全面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提升海洋产业结构能级,加快实现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蓝色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新的增长极。

3.1.4 海洋经济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

海洋经济区体制创新先行区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海洋资源的作用,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海洋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对垄断性的海洋产业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一般竞争性的海洋产业,让市场选择投资者,在市场竞争中实行优胜劣汰。三是营造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海洋投资环境。在市场准入、审批办照、待遇、服务等方面,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快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把政府管理海洋经济的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营造有竞争力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上来。

3.2 发展模式

打造蓝色硅谷,应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定位、民间运营”的运作模式。中国蓝色硅谷应该是以地方政府为重要牵动力,发挥引导作用,制定蓝色硅谷的宏伟蓝图。以公共技术支撑环境、融资服务支撑环境和科技中介支撑环境为基础,构建一体化的服务共享平台,并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政策和环境方面的支持,保证蓝色硅谷建设顺利推进。

打造蓝色硅谷,应遵循“政府导向——科研协作——产业互动——生产加工——产品营销”的运作流程。健全组织协调机构,完善政策体系,把握蓝色硅谷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主攻方向,积极寻求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协助,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与科研教育机构共建实验室、实验基地,对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海洋高科技成果。进一步完善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搭建面向全国的科技信息发布平台,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研、产、供、销”一体化的机制,密切各环节的联系,形成完整的价值链条,达到在整个过程中衔接有序、利益共享。

3.3 创新措施

3.3.1 文化理念创新:塑造自由、平等、宽容的蓝色文化

文化创新是蓝色硅谷建设的源泉。海洋文化中崇尚力量的品格,崇尚自由的天性,其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其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开创意识,都比内陆文化更富有开放性、兼容性、冒险性、开拓性和进取精神。塑造独特的蓝色文化,以文化创新带动蓝色硅谷的建设和运营。一要营造“科技创新,蓝色为先”的文化氛围。深入开展“蓝色文化”研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蓝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二要倡导“酷爱自由,追求平等”的工作理念。实行弹性工作制度,降低年龄、工作经验及户籍等条件的限制,模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界限,倡导企业内部“人人平等”的观念。三要树立“敢于冒险,乐于分享”的创业精神。重点扶持科研人员、产业技术人员、大学生和留学生带头创业,激发创业人员的冒险精神,创造有利于海洋高技术企业的生存环境。

3.3.2 管理模式创新:探索复合型蓝色硅谷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创新是蓝色硅谷建设和运营的基础。发展的阶段不同,蓝色硅谷所采取的管理模式也不同。

启动建设阶段(5年):由政府主导,相关市区政府联合组建蓝色硅谷管理委员会,统筹蓝色硅谷的规划建设。政府应对蓝色硅谷的基础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以刺激当地的需求;在营造政策软环境方面,通过制订税收、金融、土地、规划、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推动蓝色硅谷发展;在建设驱动蓝色硅谷的研究机构上,通过加强企业界与科研教育机构合作形成强有力的力量。

后期运营阶段(5~10年):逐步采用市场化运营,坚持以市场为主体,通过市场需求变化拉动蓝色硅谷科技创新与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积极探索“小机构,大服务”、“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设立精干的管理机构,明确各种机构的职责。

3.3.3 投融资体制创新: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

充裕的资金是蓝色硅谷建设的基本保障。逐步建立“财政扶持、企业主体、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蓝色硅谷发展投融资机制,以投融资体制创新加快蓝色硅谷建设。

“蓝色经济发展基金”要对“蓝色硅谷”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投资需求给予倾斜;引导社会资金和民营投融资机构建立股份制的海洋科技创业投资基金;通过政府补贴或担保等形式,建立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积极与国际知名风险投资巨头建立合作关系,吸引国外风险投资机构来华设立分支机构,为科技含量高、成长性高、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海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创立蓝色天使基金,为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股权基金等方式为企业搭建资本融资桥梁。发挥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孵化出更多的创投基金、阳光私募基金。

3.3.4 激励机制创新:构筑完善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蓝色硅谷建设的催化剂。应逐步构建多层次、全方面、立体式的激励机制,以激励机制创新推动蓝色硅谷建设和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整合财政科技资金,设立“蓝色硅谷”科技创新专项,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海洋科技立项制度。完善选人用人激励机制。遵循“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职位聘用”的原则,通过机构改革,完善选人用人机制,造就具有强烈创新观念、适应蓝色硅谷建设与发展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尝试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机制。建立人力资本产权激励体制,鼓励以知识产权入股或通过知识产权抵押贷款进行创业。健全人力资本产权市场流通机制,提升人力资本产权的市场化运作水平,激发人力资本产权市场活力。

3.3.5 研发体系创新:构建“四位一体”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扶持和发展涉海中小企业,提升涉海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涉海企业加强创新基地建设,建立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研发机构。改革科技计划管理,支持参与国家和地方高新技术研发项目,引导创新要素向海洋类企业集聚。二是完善海洋知识创新体系。以高科技海洋产业建设项目为载体,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纽带,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海洋科技创新基地运行机制,培植和形成高水平、资源共享、人才集聚的海洋基础科学及其前沿领域创新基地。三是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加强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建立一体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竞争性、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网络系统。四是以涉海型大学为主要依托,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鼓励海洋类高校开展“以应用导向为主”的科研,为蓝色硅谷建设输送技术人才。

3.3.6 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打造蓝色硅谷产学研创新联盟

产、学、研既是蓝色硅谷创新体系的基础要素,又是蓝色硅谷创新体系结构的核心。蓝色硅谷海洋创新体系的本质特征是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其主要构成主体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等。通过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集聚各种创新要素于企业,既是基于蓝色硅谷建设的现实考虑,也是顺应世界海洋产业技术创新趋势、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战略选择。即从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各自战略诉求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下,按照“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和合作共赢”的原则,以海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等为接点,有效链接涉海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联合建设海洋产学研创新联盟。

3.3.7 人才交流创新:搭建高水平的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搭建国际海洋高端人才交流合作平台,为蓝色硅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定期举办蓝色经济国际高端人才项目洽谈会,建立“高层次海洋人才创业中心”,创立中国“人才特区”,将蓝色硅谷打造成中国海洋科技人才聚集地。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开放式海洋科技交流与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构建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研究机构或网络化研发平台,促进跨国界、跨地区的人才交流。

3.3.8 合作模式创新:建立开放型蓝色硅谷合作模式

开放、合作与竞争是蓝色硅谷的基本特征。积极拓宽国际合作视野,提升合作交流层次,使蓝色硅谷在开放、合作与竞争中不断跃上新的层次。

制定蓝色硅谷国际合作计划。积极探索开放式海洋科技创新硅谷与产业发展模式,建立面向世界的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平台。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与国内外海洋科技与产业开发硅谷和相关机构紧密合作,尝试建立双边或多边的海洋科技与产业合作机制,加快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领域的国际化进程。提高蓝色硅谷科技合作层次,支持高等院校与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院校、联合实验室和研究所,主动邀请国际知名海洋科学家来华交流,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1]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2]凤凰网.强化“大海洋”战略发展“大海洋”经济[EB/OL].(2011-07-26).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7/26/7936941_0.shtml.

[3]王爱香,张童阳.“中国蓝色硅谷”研究[J].东方论坛,2011(3):122-125.

[4]姜秉国,韩立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5):92-96.

[5]王 辉.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政策瞭望,2007(7):44-46.

[6]王德禄,赵慕兰.硅谷的产学研合作[J].中国高新区,2009(8):77-79.

[7]董洁林.硅谷成功最大的秘诀[J].世界有色金属,2010(3):7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