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经贸合作的思路与路径研究

时间:2024-09-03

徐丛春,赵 鹏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

引 言

北海作为大西南对外开放的通道,与东盟国家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伴随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北海积极加强与海上东盟国家城市合作,抢抓多区域经济合作新机遇,积极、主动、率先加强与东盟各国特别是与东盟国家港口城市的经济合作,经贸合作发展态势总体良好。2013年,国家领导人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北海市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发挥北海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作用和影响力,加快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将成为北海市新一轮开发开放的重要引擎,推动北海成为面向东盟、服务中南与西南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示范区。

1 北海市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1.1 北海市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发展情况

1.1.1 对外贸易情况

近年来,北海市对东盟的贸易呈现连年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2013年,北海市与东盟贸易额4.92亿美元,同比增长52.82%,占全市外贸总额的18.23%,同比增速远高于全市贸易29.87%的增速,占全市贸易总额的份比连年加大[1];东盟已成为仅次于我国香港的北海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尼、越南、菲律宾是位居前三的主要贸易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包括机电产品、电子信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水海产品、豆粕、皮革制品、农药等,进口的主要商品包括镍矿砂及精矿、木薯干、润滑油基础油、机电产品、柴油、电子信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

1.1.2 利用外资情况

据统计,自1984年至2013年,共有东盟6个国家计83个企业到北海投资,实际利用外资10 500万美元,占北海历年实际利用外资的5.06%,其中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是投资居前三名的国家,占东盟国家在北海市投资项目数的90.24%,实际利用外资的99.98%;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服务业等[1]。

1.1.3 对外投资情况

东盟国家是北海市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据统计,1993年至2013年,北海市共有13个企业走出去到东盟国家投资,投资总额4 632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2 980万美元,占历年来北海市对外投资项目数的48.15%;投资涉及东盟5个国家,主要集中在越南、柬埔寨、老挝三个国家,占到了投资项目数的84.62%,投资总额的73.01%,中方投资额的78.19%;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进出口等[1]。

1.2 有利条件与机遇

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是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背景下提出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思路。血脉相连的历史文化、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区域合作基础和强大的国家政策支持,为北海加快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2.1 悠久的丝路文化历史

自古以来,北海(合浦)就一直发挥着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功能与作用。早在秦汉时期,北海合浦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众多的商船满载“黄金杂缯”从合浦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输往东南亚、西亚乃至非洲,又从沿途各国换回水晶、玛瑙、琥珀饰品等舶来品,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和发展。明清时期,北海是两广及云、贵、川、桂、湘、鄂等省与东南亚及西方国家开展贸易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1876年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成为当时中国与西方贸易往来和文化交融的前沿。1984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对外开放的出海通道和广西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进入二十一世纪,北海是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城市,继续发挥着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作用,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交流取得了新的成效,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在东南亚国家交流演出,引起了民众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北海(合浦)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丰富的丝路历史文化遗存记载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替,见证了中国与东南亚漫长的合作发展历程,为北海加快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

1.2.2 海陆兼备的区位优势

北海处于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和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区,东邻粤港澳,南与海南隔海相望,向内陆可通达西南、中南的广大腹地,向南海可直达东盟各国沿海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同时拥有海港、空港、铁路、高速公路的沿海开放城市。北海至越南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自1996年开通以来,开航达1 500多个班次,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是我国与越南联系的重要纽带。因此,北海既肩负着为腹地区域提供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又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提供深入我国内陆腹地的最佳捷径,是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扩大开放合作、沟通世界的海上门户。

1.2.3 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

北海市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旅游资源丰富。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多年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氧吧”;海洋生态环境条件良好,拥有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是我国少有的能达到一类海水质量标准的近海海域。旅游资源优越,北海银滩被誉为“天下第一滩”,山口红树林是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涠洲岛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北海生态环境资源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最佳投资目的地之一。

1.2.4 面向东盟的良好区域合作基础

(1)经贸合作势头良好。近年来,北海市与东盟经贸合作日益深入,与东盟贸易额占全市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增加,东盟已成为北海第二大贸易伙伴,东盟国家也已成为北海市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此外,东盟国家到北海投资也形成了一定规模。

(2)港口设施逐步完善。北海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5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港口总设计吞吐能力3 100万吨[1],与世界上98个国家和地区的218个港口有贸易往来。保税物流体系日益健全完善,北海出口加工区与钦州保税港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和凭祥综合保税区组合形成了功能日益完善的北部湾保税物流体系,特别是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一期基础和监管设施建成通过国家验收,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

(3)合作平台深入持续。近年来,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与东盟国家经贸洽谈会等合作平台,北海与东盟国家签署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5个,投资总额16 800多万美元[1],项目涉及的国家主要是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项目涉及的领域主要是农产品种植、加工、水产养殖、建材、机械制造业等。同时,北海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已成为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市长论坛的永久会址,在推动北海与东盟国际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5 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多种叠加的政策支持

北海享有沿海开放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边境贸易政策等多种国家优惠政策。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并加快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未来将有更多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出台,包括涉及进出口关税、外商投资、跨境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多种叠加的优惠政策支持,将使北海成为中国开放政策更加富集的经济区域,也必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的投资热点。

1.3 困难和挑战

北海与东盟各国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和合作基础,但北海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水平、投融资能力等方面的相对欠缺,以及东盟部分国家的政治、经济因素,仍是双方合作中面临着的突出问题和主要挑战。

1.3.1 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北海港口及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铁山港目前尚未开通铁路,集疏运方式单一,国内、国际航线的数量少,航道泊位能力不匹配,水转水、水陆换装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同时,高等级公路少,路网通达性和连通度较低,与周边省市的交通不畅通。另外,北海机场尚未开通专门的定期货运航班,货运成本高。

1.3.2 港口开放水平不高

目前,北海口岸开放主要集中在石步岭港,可建泊位能力较少、腹地少、航道浅、进出交通不方便,虽然近年来港口货物逐渐转移到铁山港,但由于铁山港实行的是临时开放,受审批手续、时滞性等影响,口岸开放问题已成为限制北海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1.3.3 融资能力亟待提升

北海市经济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可用财力有限,同时国家、自治区对北海的投入也存在一定限度。另外,北海金融机构数量偏少,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融资渠道较少,难以为北海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持续的资金支撑。

1.3.4 经济结构同质化

北海与东盟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基本处于同一层次,都具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出口产品也大致雷同,这种产业同构性特点加剧了双方的经贸竞争,影响着双方贸易额的快速增长,不利于双方经贸合作的深入拓展。

1.3.5 东盟部分国家经济和政局因素

东盟国家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外投资能力十分有限,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部分东盟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加之个别国家政局持续变化、投资促进政策不明朗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北海企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步伐。

2 北海与东盟国家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合作总体构想

2.1 总体思路和目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北海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作用和影响力,抓住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机遇,利用好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到2020年将达到10 000亿的巨大发展空间,本着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扩大贸易规模,降低贸易成本,提升贸易便利化,发挥北海作为中国对东盟贸易的桥头堡作用,提升北海与东盟的贸易水平,努力把北海打造成为面向东盟、服务中南与西南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示范区。

到2020年,实现与东盟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力争贸易额突破40亿美元,年均增长40%以上;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占比逐步提高;贸易方式进一步创新,双向投资取得新突破;贸易便利化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通行能力逐步提升。

2.2 重点领域

2.2.1 优化贸易结构,培育贸易新增长点

在与东盟合作中要争取把握主动权,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在工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物流业和港口业等多方面合理布局,突出优势。大力支持扩大以机电产品、农产品、成品油等为主的传统双边贸易,加快发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加强市场调研,适应市场变化和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和生产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积极培育新兴市场,拓展贸易领域,巩固和发展北海和东盟的贸易伙伴关系。积极扩大对外贸易规模,逐步增加高新科技产品出口,尽快提升外经外贸在与东盟经济合作中的比重。在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的同时,把握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北海的产业对接。

2.2.2 创新贸易方式,发展投资贸易

把对外贸易和投资有机结合,鼓励有条件、有优势的企业到东盟国家开发特色资源、兴办企业,特别是推动北海电子、机械、建材、塑料等优势行业的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发展。要把握国际产业和资本看好中国和东盟市场的重大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投资开发,加大在机械设备生产、工业园区建设、矿产资源开发、水电、交通运输、零售业、饮食业、生物制药等行业投资力度,积极拓展与东盟各国贸易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努力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基地,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东盟企业来北海投资,采取切实措施为东盟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宽松环境,并努力提高外资利用率,实现互利双赢。

2.2.3 拓展服务贸易体系,提升外贸水平

巩固和扩大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拓展和培育通信、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等现代服务贸易。鼓励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服务贸易企业到境外投资。支持北海市企业到东盟各国发展新的商业业态,鼓励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型外贸向沿线国家拓展业务范围,探索建立海外仓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2.3 发展路径

2.3.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夯实经贸合作物质基础

根据北海市现有工业基础和各种资源要素的分布情况,面向东盟各国的产品和服务需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以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为重点,积极参与和推动桂粤、桂港、桂澳、桂台合作,充分发挥北海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高新区的作用,加强与西南中南地区的产业合作,力争合作共建临海产业园,逐步把北海建设成为西南中南地区走向世界的临海生产基地,特别是设法吸引那些产品适合销往东盟各国的内地企业来北海就近建设出口生产基地,有利于这些企业节约运输成本、提高效益、发展壮大。推动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兼并重组,形成若干个大型跨国企业,扩大规模经济效应;鼓励企业加大投入进行产品研发,开展技术创新,积极培育世界知名品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创新产学研紧密结合方式,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升级步伐,大幅度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3]。

2.3.2 加速推进园区建设,提升加工贸易承接能力

争取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并与东盟各国密切合作,推进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建设,力争北海工业园区、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坚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在区内集聚一批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逐步建成我国西南地区和东盟各国发展加工贸易的重要基地。加快区内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制定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客商大力投资,全面提升园区贸易便利化水平[3]。

2.3.3 加快推进外贸基地公共平台建设,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依托北海市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外贸基地公共服务平台。规划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打造面向东盟、服务中南与西南的集水产品采购交易、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信息集成、保税、远洋捕捞服务、电子交易等于一体的东南亚(国际)水产品生产加工贸易集散中心;以北海市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服务中心为核心,整合全市相关资源,以建设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的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建设工业设计、检测认证、试验试制、技术咨询和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从而促进北海市具有竞争优势的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向国际化发展。

2.3.4 加强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构建与东盟连接的交通体系和城市平台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便捷的出海通道,将节省东盟国家与我国西部地区之间物资运输的费用和时间,促进双方贸易超常规增长。一是加快合浦至湛江铁路、广西沿海高等级公路建设,联通粤港澳地区进入东盟的陆上通道,实现与西南、华中、华南铁路联网。二是加快港口码头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沿海城市港口合作,积极开拓通往东盟国家沿海城市的客货海上航线,打造西南中南地区重要的出海港和更加便捷的出海通道,以适应西南地区进出口物资和跨国旅游业不断增长的需要。三是开辟往返东盟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航线,应抓紧增辟北海与东盟各主要城市的空中航线、大力发展客货空运,使北海机场成为区域性国际机场。通过大通道建设,内联西南、华中各省,外接东南亚国家,为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大规模经贸往来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加快城市建设,打造人文精神,注重生态建设,提升北海的文化品位和优化生态环境。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形象扩大北海在东盟地区的影响力。

2.3.5 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增强聚集能力和辐射效应

发挥区位优势,以建设北海物流园区为重点,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有效整合资源,提升枢纽节点的服务能力,构建物流配送核心网络,优化物流空间布局,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全力打造信息化水平高、辐射范围广、国际竞争力强、多业态融合的北部湾(北海)现代物流枢纽。一是以轻工产品、机械产品、水产、蔗糖、水果、蚕桑、畜牧、林业等商品生产基地为依托,积极筹划建设依托临港工业区的铁山港物流园区、依托老城区和工业园区的中国-东盟(北海)商贸物流中心、依托铁路交通和合浦农产品的合浦物流园区、依托机场航空的北海空港物流中心、依托北海的港口和陆路交通的粮食物流园区,把北海建成北部湾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二是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集团。三是构筑一体化共同市场,充分发挥北海出口加工区的作用,鼓励和吸引西南各省区及东盟国家来北海建设码头仓储设施,开办商贸运输,设立加工出口基地等,共同构建区域性物流平台。四是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建设,建立健全与东盟农产品交易平台,完善物流配套设施与信息服务机制,特别是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和机制,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更好地为货主及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五是加强组织协调工作,推进物流产业的标准化进程。

2.3.6 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和良好平台,扩大与东盟对外贸易规模

充分利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机遇,用足用好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利用近年来日臻成熟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等良好平台,不断扩大北海同东盟各地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物流条件,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供应的需求,扩大东盟国家的热带农林产品、矿产等产品的进口,积极将广西建成东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枢纽。发挥北海口岸优势,促进北海及周边相邻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电子产品、农用机械、陶瓷、海产品加工等优质特色产品向东盟出口,加大支持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出口力度。加快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策划建设北部湾国际贸易展览中心,扶持电子信息、海产品等特色产品扩大出口,积极开拓东盟国家新兴市场[4]。

3 北海与东盟国家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合作政策保障与支撑条件

3.1 加强组织协调

推进北海市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应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的发展模式,政府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为加强综合组织协调,建立由北海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其他有关部门参加的工作协调机制,主要职能是提出促进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合作发展政策,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引导各类资源按照规划合理布局和调整,营造鼓励社会投资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合作体系建设的环境,实现北海市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总体目标。

3.2 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政府支持

加快口岸扩大开放步伐,争取国家尽快批准北海铁山港口岸扩大开放,提高口岸服务水平。在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框架下,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政府的支持,在北海设立集采购交易、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信息集成、保税、远洋捕捞服务、电子交易等于一体的东南亚(国际)水产品生产加工贸易集散中心。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自由贸易港为方向,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对我市改革探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研究制定东盟国家投资北海的相关优惠政策,争取自治区政府给予东盟国家在北海投资企业销往国内的产品视同东盟国家生产产品,免予征收进口产品关税。制定支持和鼓励企业投资开发东盟资源和市场的政策,争取自治区财政优先给予企业技改专项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新产品研发专项资金补助、开拓国际市场展销专项资金补助。

3.3 完善通关和物流体系

进一步实施贸易便利化措施,提高货物、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流动效率,提升国际贸易通行能力。巩固并深入实施“大通关”工程,推动电子口岸建设。规范进出口环节各种费用的收费标准,降低口岸服务环节综合费用和物流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协调解决高速公路收费较高、收费不规范等问题,推动减免高速公路通行费,降低公路运输成本。提高检验检疫效率,降低检验检疫成本,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推行检验检疫绿色通道制度。

3.4 重视国际经贸人才的培育

面向北海与东盟经贸合作发展需要,加大对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和扶持力度,在住房、税收、教育、出入境管理、家属就业、服务设施等方面提供对具备竞争力的人才吸引政策。尊重高端人才劳动成果。对重大科技成果,可以评估作价入股,也可以按照为企业创造的净利润适当折价入股。对于推动经贸合作重大项目建设的招商引资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有吸引力的奖励。

3.5 加强对外宣传推介

应策划多形式、有特色的外宣活动,全面展示北海的各种优势、建设成就和发展潜力。编制风格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制作精美、集礼品与宣传功能于一体的画册、折页、书刊、影片、光盘、实物等外宣品,广泛用于各行业和各领域的对外交流和外事交往活动,并可在机场、火车站、重点涉外宾馆建立播放点和发放点,或直接提供给有兴趣的外宾阅读、带走,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设计制作北海对外形象宣传的电视专题片和广播节目,翻译成东盟国家语言,力争在境外有影响力的媒体播出,增强宣传效果。加强策划、整合力量,努力创作一批以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歌曲、舞蹈、戏曲、小说、诗歌和绘画等文化精品,以文艺形式传播弘扬海丝路文化,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营造良好氛围。

[1]北海市统计局.北海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苏永光.略论21世纪初越南市场的定位与北海市的对越经贸合作[J].东南亚纵横,2002(6):44-45.

[3]蒋和平.新形势下广西一东盟经贸合作的路径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2010(l0):25-29.

[4]黄朝明.新形势新阶段广西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研究[J].改革发展,2013(3),14-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