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工智能×元宇宙:始于当下,同向未来

时间:2024-09-03

■文/钱学胜

元宇宙的高质量应用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协力和赋能,元宇宙也能将人工智能的应用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维度,从而实现人工智能与元宇宙的双向奔赴。

元宇宙(Metaverse),无疑是2022年全球科技领域最火热的名词之一。美国《时代》周刊2022年7月刊发的封面文章《元宇宙将重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确保元宇宙变得更好》列举了这样一组数字:仅2022年上半年,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文件中,元宇宙这个词已经出现了1 100余次,而在2021年仅有260次。

那么,我们更期待元宇宙可以做什么?元宇宙如何引领数字时代的未来趋势?人工智能在元宇宙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在刚刚结束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我们能够为这些问题找到答案。

什么是我们更期待的元宇宙

虽然元宇宙被誉为互联网的终极技术,但是目前在表述更为严谨的学术界,元宇宙尚未拥有公认的明确界定。作为一个创生于20世纪90年代科幻文学作品中的名词,其本身的时代性和文学性给予了外界极大的概念阐释和解读的空间。

因此,在社会传播中,“电子游戏是不是就等于元宇宙”“在线会议是不是就是元宇宙”“元宇宙是不是就要戴上眼罩”这类聚焦形式表象的问题充斥着公共空间,也成为横隔在元宇宙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认知之纱”。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现象本身的积极价值,即公众对元宇宙这一新概念的高度关注,产业对元宇宙新赛道的高度热忱,以及元宇宙本身的趋势意义。其次,我们需要理解公众对数字科技新概念的接受和认同存在一个科普和接纳的周期,一如曾经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从大众传播到大众接受的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以“智联世界 元生无界”为主题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正逢其时。在本届WAIC开幕式上,上海发布了6个元宇宙重大应用场景,涵盖文旅、会展、产业、交通等多个领域,为行业发展树立了参考标杆。在此前,上海于2022年7月28日在全国率先公布了《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其中着重突出“以虚促实”“以虚强实”的价值导向,以及发挥元宇宙的叠加、倍增、放大效应的发展思路。本届WAIC则将上述行动方案以更系统也更直观的方式向外传递,突出元宇宙在上海的“新的入口、新的视野、新的机遇、新的生态”的全景式赋能价值,以及提升实体经济生产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导向。

由此,产业及大众得以更明确地把握上海正在加速推进的元宇宙新赛道发展思路和脉络,从未来网络、智能硬件、终端系统级芯片、元器件、核心软件等多个层次,以及业态升级、模式融合、数字IP等多个维度,共同深入探寻更符合当下期待的元宇宙新赛道发展范式。

双向奔赴的人工智能与元宇宙

元宇宙的高质量应用,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协力和赋能。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已经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众多行业与社会生活的面貌。在元宇宙这一全新的世界维度中,人工智能不仅能使元宇宙的形式更多样、体验更动人,还能使元宇宙本身的产业赋能效应得以更充分地发挥,实现过去未曾实现的创意。此外,元宇宙也能将人工智能的应用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维度,从而实现人工智能与元宇宙的双向奔赴。

这一趋势特征在本届WAIC开幕式演讲内容中显露无遗,与会嘉宾为我们展现了人工智能与元宇宙融合赋能的更多可能。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康思大·特斯迪斯(Kostas Terzidis)是20世纪末最早一批从事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的学者。他在开幕式上介绍了现今在人工智能和虚拟空间结合下可实现的全新创意特征,即设计不需要遵循以往建筑物理规律的创意,譬如线条弯曲的建筑(见图1),而这些反传统的建筑如今并不是不可实现的。在元宇宙空间中,人工智能可以数十亿的规模生成、排列这样的模型,通过穷举一切可能,再选取其中最优方案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的创意模式,也产生出有别传统的创意成果。这意味着在人工智能与元宇宙融合下的建筑艺术领域模式革命的到来。

图1 元宇宙中由不同类型线条构成的建筑

无独有偶,实时3D互动内容创作和运营平台Unity的首席执行官里约翰·里奇蒂洛(John Riccitiello)从底层工具层面角度,介绍了采用虚拟空间中的合成数据为真实世界增加特殊用例、特殊情况和特殊事件的新思路。例如,使用合成数据模拟特殊交通环境中的特殊交通事件。这些人为“合成”出的特殊用例,将为人工智能训练算法提供关键性的帮助,使算法能够有效应对那些概率微小但破坏极大的事件。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合成数据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合成空间是虚拟空间,合成结果也是为了更好的人工智能,由此形成了一个人工智能与元宇宙融合应用的逻辑闭环。

在应用层,作为这一轮“Meta”概念的首倡者,2021年刚刚更名的Meta公司的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幼莓带来了Meta公司对元宇宙的理解。这种理解远远不只是他们的著名头戴设备Quest 2,而是试图使人们在网络中获得更加沉浸的体验,也让人们使用网络的时间更有意义。她以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为例,讲述了Meta Spark技术帮助全球企业用更便捷、更有创造力的方式基于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展示品牌的故事。此外,基于更强的智能算法,远程办公和在线协作也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见图2)。从本质来看,这都是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借由元宇宙空间形式创造的生产经营效率与用户体验的双重提升。

图2 在元宇宙中远程办公和在线协作

在基础设施领域,高通公司带来从网联设备角度的诠释,让人们发现元宇宙与人工智能对边缘算力、网络传输以及隐私保护有如双生子一般的需求特征。在大飞机、载人航天、深空探索等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人工智能与元宇宙的融合赋能更大大降低了试验成本,加速了研发进程。

正如本届WAIC开幕式上菲尔兹奖得主、清华大学教授丘成桐所说,数学与人工智能的关系——诚然人工智能依赖于数学,但数学家也在期待人工智能为数学作出更多的贡献。人工智能创造出了更好的元宇宙,同时元宇宙也为人工智能创造了更大的想象和可供作为的空间。

同向未来的人工智能与元宇宙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的元宇宙概念是一系列不同维度视角融合的产物,主要来自技术创新视角(出发点:技术集成的创新周期)、下一阶段互联网的视角(出发点:原生流量的瓶颈和个体体验的升级)、商业视角(出发点:市场热点的需要)等。这一形态格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类比早先人工智能兴起时不同流派的不同路径。作为一项从底层物理基础到上层应用都囊括其中,由多种数字技术和数字工具在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复杂组合,元宇宙相较于人工智能,显然存在更多元的目标和更大可供争议的空间。

在过往的几年中,人工智能在经历了一个烈火烹油的火热周期后,进入回归价值本元而后重新再出发的完整历程。在不远的将来,元宇宙也势必经历这样一个从概念驱动到需求驱动的淬火过程,以实现向虚和向实的融合、市场和政府的磨合、规范与发展的平衡。归根结底,新赛道的价值需要扎根于提升经济生产效率以及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上。只有创造市场价值,方能验证赛道价值。概念风靡能带来更多的赛道参与者,而最终形成的宏大、良性的生态系统则更依赖于去芜存菁、正本溯源。

无论如何,我们都正在有幸见证一场足以影响未来的全新系统性变革的发生。如同大数据之于传统社会调研方法,近期越来越热的“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即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上面所列举的在本届WAIC所呈现的、由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携手创造的、发生于具体领域点和线的突破,都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未来正在形成,包括硬核新科技、产业新集群、超级新场景和敏捷新治理。

我们有理由对此充满信心,满怀期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