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AI心理咨询”为时尚早

时间:2024-09-03

■ 文 /刘 婷

2019年,由著名精神卫生专家黄悦勤教授主导的中国首次全国成人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项目报告显示,中国任何一种精神障碍(不含阿尔兹海默病)过去12个月患病率为9.32%,约为1.4亿人(不含儿童)。与之相对应的是每百万人只享有2.4个心理咨询师。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AI能否代替咨询师参与心理咨询的讨论甚嚣尘上,一些心理咨询平台甚至已经开始在没有公开的情况下使用AI开展心理咨询。但我认为,“AI心理咨询”为时尚早,这是由心理咨询的治疗特点和AI的发展现状双重原因决定的。

心理咨询有个性化的特点

心理咨询是非常个性化的过程,咨询结果常以来访者的主观感受和咨询师的双向评估来认定。1895年,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所著的《癔症研究》在德国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的正式开端,也意味着由谈话所主导的心理治疗拉开帷幕。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心理咨询形成了精神分析、人本和认知行为三大流派,主要的工作重点分别放在潜意识、自我协调和不合理信念的治疗上。以我主要采用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例,咨询师在获得心理咨询执照的情况下,还需要至少两年的精神分析专业培训,进行不间断的个人分析、个案督导和团体督导。这些系统的训练与培养一名外科医生的流程很类似,不同的是在工作中我们并不是“切除”患者的病灶,而是使来访者察觉和意识到自己痛苦的来源,主动将其“整合”进自己的生命,进而推动心智的发展。随着专业水平的精进,一名成熟的心理咨询师会逐渐发现,工作中专业技术会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一方面是因为这已经成为咨询师的思考方式,另一方面是因为灵活地使用各种技术知识把来访者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是治疗达成的关键。

在心理咨询界有一个不成文的“金科玉律”:一段心理咨询要想真正开始并达成效果,良好的咨询关系和治疗联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关系是一个人被另一个人“看见”生命最深处。这种看见是真实和真诚的,同时不加干扰和评价,力图推动一个人以自己需要的方式成长,自我化解内心冲突。一些成长性的心理咨询通常还会使来访者获得创造力和生命力。但请注意,这些结果在不同来访者之间是无法复制的。没有两个生命是一样的,就像我们找不出两片相同的树叶。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为什么心理咨询的科研报告大多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出现,这一点也呼应了目前社会学质性研究的前沿方法。

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尚处蒙昧

人工智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它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人工智能是否具备人类意识。图灵测试被用来分辨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一个人在不接触对方的情况下,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和对方进行一系列的问答,如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无法根据这些问题判断对方是人还是计算机,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台计算机具有同人相当的智力,即这台计算机是能思考的。

2014年,通过图灵测试的计算机尤金·古斯特曼让人相信它是一个13岁的男孩,即便我们先不考虑其他专业条件,从心智发展年龄来说这显然还达不到一个心理咨询师要求的年龄水平。2018年,图灵奖获得者、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从研究策略上将机器意识分为算法构造策略和仿脑构造策略。很明显人工智能要想成为心理咨询师,仿脑策略似乎更符合个性化和咨询伦理的要求。然而,从目前人类对大脑的认识来看,脑科学在脑成像技术的协助下,我们已经能够得到大脑光学切片图像,知道脑内血流情况和脑内电信号是如何被激活的。但从精细化程度来说,我们目前仍处在对大脑简单分区的阶段,尚不明确大脑各部分具体、准确的反应模式。这一现状决定了人类本身对大脑的认识还处在婴儿阶段,这种认知水平即便通过算法载入人工智能,也会因为数据本身的初级性无法运用到与人工作的层面上。在这一点上美国心理学会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回复,在中长期内人工智能不能服务于心理咨询工作。

现阶段,我们不妨从AI算法的优势中寻找其参与心理健康服务的可能性。例如,如果来访者在心理咨询中出现自伤倾向,保密协议就会被打破,这时利用人工智能抓取危机干预数据既不违反伦理而且效率远高于一对一的咨询师。“AI树洞行动救援团”通过AI抓取社交媒体上有自杀倾向的言论,再由志愿者展开行动,提供援助。截至2020年,该团体阻止了3 289次自杀行为。

心理问题亦是对人类文明的叩问

我们不应忽视,非器质性心理疾病是个人在家庭成长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种种困境和创伤所导致的。这些问题会以心理疾病的形式呈现,但解决方式不能固化在心理咨询一项服务上。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形成了由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职业治疗师和志愿者组成的多学科队伍,从“全人”的角度理解和解决来访者的个人议题、社会参与困境和生命质量问题。虽然这些策略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经常会因效率较低、效果质性化被污名,但我们也要看到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性恋被剔除出了精神疾病诊断手册;儿童情感剥削、性虐待等发展性创伤进入精神疾病诊断目录;在北欧等高福利地区,很多精神疾病康复者会进入受训后的志愿者家庭生活,直到康复。我们不应忘记人类对身心健康的追求也是人类寻求个人权利和自我发展过程。

人类心灵的火光对尚处在蒙昧中的人工智能来说还太陌生,此时提出“AI心理咨询”不仅为时尚早,亦透露出资本嗜血的一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