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宋 志,赵虹燕
(1.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0031;2.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成都610081)
全要素分析法在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价中的运用
——以云南省大关县黄葛沟泥石流灾害为例*
宋 志1,2,赵虹燕2
(1.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0031;2.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成都610081)
对地质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受灾体价值和受灾体价值损失率为基础开展评价,并提出6类直接经济损失评价因子与计算方法;对间接经济评价提出7类评价因子和计算方法。对历史上云南省大关县黄葛沟泥石流灾害开展了实例研究,得出一次地质灾害的经济损失值较为严重,为后续的减灾防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地质灾害;经济损失;全要素;云南大关县;黄葛沟泥石流
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我国减灾防灾的体系中,政府对突发的地质灾害多考虑其人员伤亡和政治影响,缺乏对一次地质灾害开展科学的经济损失评价,使得政府主导的救灾工作处于应急性和随意性,也使得后续防灾工作缺乏立项基础。地质灾害经济损失是以货币形式反映地质灾害的价值损失的,对于人员伤亡暂不考虑列入经济损失,故经济损失主要是指房屋建筑、工程企业、道路、水电工程、农田、桥梁等受灾体遭破坏后所造成的价值损失[1-3]。
国内外关于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文献较多,陈力[4]等对地质灾害经济影响的现状和预测开展评估,以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破坏损失为主,评价灾害事件的经济损失水平;张梁[3]等对受灾体价值损失核算方法,历史灾害破坏损失评价方法,地质灾害期望损失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了点评估、面评估期望损失评价方法、步骤及分析模型。孙长远[5]等根据地质灾害系统的基本特征,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及层次分析方法对灾害开展评估,以灾强指数、人口损失频密指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频密指数为基础而确定综合灾度值。白建斌[6]通过对洪江市区域上的调查与评估,对2008年底为止,全市发生各类大小的地质灾害共数量、直接经济与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定量分析。侯俊东[7]等在界定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投入产出边界的基础上,构建详细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进而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环境状况、时空特征等诸多因素,构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经济效益的期望值与实际可能值评估模型与方法。以上的研究对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价提供了多种方法与手段,与实际有较好的吻合,但以上研究多运用较为复杂或相关性较差的模型开展研究,且多为区域上的宏观调查评价,缺乏突发性单个地质灾害体的全要素分析,缺乏实际操作性,同时,国内外对于地质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价多以简单的系数法或笼统的定性描述,缺乏定量计算,这难免是地质灾害经济评价中的遗憾。
本文试图对一次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开展经济评价,将地质灾害所能涉及的评价因子(各要素)全面覆盖,使得地质灾害经济评价具有科学和广泛性,为政府对于地质灾害减灾防灾工作提供评价方法和体系。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威胁面广的特点,地质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文明成果、人类生命安全。从时间上,可分为临时应急危害、长期影响危害;从类别上,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从对象上,可分为自然危害和人类危害。
地质灾害的危害主要表现在:①人员伤亡,包括地质灾害发生后人员直接死亡、轻-重伤害以及受灾人群丧失生活信心的伤害;②财产损失,包括个人损失与集体公共财产损失;③房屋建筑损失,地质灾害其强大的破坏力往往能全毁房屋和建筑物,使得建筑物永久失效;④生命线的损失,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造成暂时或永久的损失,生命线包括电力设施、水利通讯设施、道路(公路、铁路等);⑤资源损失,包括土地附着物(农田、耕地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损失;⑥环境损失,包括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⑦其他损失,包括地质灾害应急防治费用等[7]。
对地质灾害的经济损失开展评价,应划分为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指因地质灾害造成人身伤亡和毁坏财产的价值,多表现为实物的直接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多指由于地质灾害发生后,造成的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后续地质灾害防治费用以及其他损失费用。
2.1 直接经济损失
对于地质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应考虑受灾体的价值损失,针对不同的受灾体,其易损性(价值损失率)不尽相同,所以,对受灾体的经济损失分为以受灾体价值为基数,不同的价值损失率核算受灾体值损失。房屋、水利工程、室内财产等绝大多数受灾体,多采用该方法核算直接经济损失[8]。核算的基本公式为:
对地质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全要素应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分为6大类,9个亚类,表现为民用建筑损失、个人与公共财产损失、生命线工程破坏损失、应急性临时救灾资金、土地收益直接损失(表1)。
表1汇总了一次地质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具有通用性和普遍性,对于特殊的地质灾害威胁对象可在第6类“其他”一栏中反映。
2.2 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是地质灾害评价中的热点、难点,最为简便和有效的经济损失评价多为基于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系数法,计算方法为选定某一系数与直接经济损失相乘,得出间接经济损失,但这种方法随意性太大,缺乏科学依据[8]。本文基于课题研究和相关文献提出逐项调查法,分为7个大类,较为全面地覆盖间接经济损失评价因子。
间接经济评价分为人民生活水平损失、生产经营损失、交通运输耗费增额、资源与环境损失、地质灾害防治费用、生命线破坏间接损失、其他7个大类,其中3类细化了亚类,同时将计算方法逐项反映在表上(表2)。
表1 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要素表
表2 地质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要素表
表3 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价全要素调查表 万元
对于间接经济损失评价的逐项调查法,大部分可以按照推荐公式进行直接计算,部分参数还是需要采用经验法或现场估计法,其中,交通运输耗费增额、生命线破坏间接损失采用经验法,可以影响范围、灾害体规模划分进行经验估值。
1997年5月6日2:30左右,云南昭通地区大关县黄葛乡爆发大型泥石流灾害,在短短1 h之内造成39人死亡,85人受伤,毁坏房屋627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这次泥石流袭击的目标均为乡集镇所在地,人口密集区域,不仅造成了大量民房被毁,且乡所在有关部门(黄葛乡派出所)和两乡中学受到严重损坏。灾后调查情况:泥石流爆发1 km直径范围内,213国道行道树(直径10 cm以上)齐腰折断,边坡表层土壤被冲刷,临近溪沟有泥石流迹象。泥石流夹带石头最大10 t以上,泥石流瞬间激发泥浆跳跃高度12 m,乡派出所4层钢筋水泥楼房和数十户民房全部被泥石流冲毁,乡黄葛中学迎泥石流面第一层楼被毁,213国道钢筋水泥桥梁全部冲毁[9]。
根据以上材料,运用全要素分析法开展评价,在开展评价之前应对部分参数进行取值。结合大关县经济发展统计表等相关资料,得出以下参数取值:黄葛镇总人口=21 798人;全县人口密度=201人/km2;受灾区人口密度(城镇集中区,按比例系数法,暂取k=2.5)=201×2.5=502人/km2;受灾区影响人数=502人/km2×0.785 km2=394人;全县集体、社会财产密度=56 771万/1 692 km2=33.6万/km2;影响区集体、社会财产密度(城镇集中区,按比例系数法,暂取k=2.5)=33.6万/km2×2.5=83.9万/km2;影响区集体、社会财产=83.9万/km2×危害面积0.785 km2=65.8万;个人财产=国民生产总值/人数=56 771万元/261 507人=0.22万/人;损失率=1(该灾害体破坏强度大,所到之处房屋全毁,故取1);年耕地收入水平=农业总产值(万元)/耕地面积(km2)=32 736/192.31=170万元/km2;灾后不宜利用土地面积=0.02 km2(根据现场测量);个人与公共财产损失=83.9万/km2×危害面积0.785 km2=65.8万;电力、水利、通讯设施=输电线300 m×0.1万/m=30万;桥梁=50万/座×1座×0.5=25万;道路(公路、铁路)=30万元/km×0.3 km=9万。根据以上参数,开展地质灾害经济损失全要素评价[9-12],调查表见表3。
通过表3,较为全面反映了1997年5月6日大关县黄葛镇黄葛沟泥石流一次造成的经济损失,损失合计为1 575.2万元,为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应引起政府的重视,为下步工作开展后续防治和立项建议提供基础依据。
本文对地质灾害损失开展经济评价,试图将评价的因子全部吸纳,是一种理想化的评价,但在目前研究程度下所涉及的评价因子进行了汇总和研究,称为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价的全要素分析法。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地质灾害经济评价应区分直接和间接经济评价,间接经济评价不适宜简单的比例系数法,而应该开展逐项调查法,使得更具科学性。
(2)对地质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应以受灾体价值和受灾体价值损失率为基础开展评价,并提出6类直接评价,分别为民用建筑损失、个人与公共财产损失、生命线工程破坏损失、应急性临时救灾资金、土地收益直接损失。
(3)间接经济评价提出7类,分别为人民生活水平损失、生产经营损失、交通运输耗费增额、资源与环境损失、地质灾害防治费用、生命线破坏间接损失,其中,大部分评价能定量计算,部分参数采取经验法或现场估算法。
(4)对历史上云南省大关县黄葛沟泥石流灾害开展了实例研究,得出一次地质灾害的经济损失值,较为严重,为后续的减灾防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1] 王志杰.地质灾害预警工程项目多目标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2] 张樑.地质灾害经济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3] 张梁,张业成.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9,10(2):96-102.
[4] 陈力,陈永城.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J].吉林地质,2010,29(3):100-102.
[5] 孙长远,苏传进.地质灾害综合灾度与直接经济损失评估雏议[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6,19(1):88-93.
[6] 白建斌.洪江市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1(5):36-41.
[7] 侯俊东,侯甦予,吕军,等.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经济效益评估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23(2):64-69.
[8] 金晓媚,刘金韬.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系统[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8(3):30-32.
[9] 宗德孝,高必春.1997年5月云南昭通两次大型泥石流灾害及防御对策[J].灾害学,1998,13(2):67-70
[10]李振丽.地质灾害灾情评估进展初探[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6,7(1):91-94.
[11]侯俊东,肖人彬,吕军.地质灾害系统地经济弹性及其结构研究[J].灾害学,2013,28(3):11-15,190.
[12]陈伟,许强.地质灾害可接受风险水平研究[J].灾害学,2012,27(1):23-27.
Application of Total Factor Analysis M ethod in Evaluation of Econom ic Loss Caused by Geological Hazard——Taking Huang Ge gully debris flow in Da Guan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Song Zhi1,2and Zhao Hongyan2
(1.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2.Chengdu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Chengdu 610081,China)
Based on the affected body loss value and affected body value rate,direct economic los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evaluated,and 6 kinds of evaluation factor and calculatingmethod of direct economic loss are put forward.And 7 kinds of evaluation factors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indirect economic evaluation are pointed out. A case study,which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ollowing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is done on Huang Ge gully debris flow in Da Guan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Results show that it is a geologic disaster and caused great economic loss.
geological disaster;economic loss;total factor;Da Guan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Huang Ge gully debris flow
P694;X43
A
1000-811X(2014)03-0040-04
10.3969/j.issn.1000-811X.2014.03.008
宋志,赵虹燕.全要素分析法在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价中的运用——以云南省大关县黄葛沟泥石流灾害为例[J].灾害学,2014,29(3):40-43.[Song Zhi and Zhao Hongyan.Application of Total Factor Analysis Method in Evaluation of Economic Loss Caused by Geological Hazard——Taking Huang Ge gully debris flow in Da Guan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14,29(3):40-43.]
2014-02-25
2014-04-01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乌蒙山区综合地质调查经济效益评估及成果推广应用”(12120113053100)
宋志(1982-),男,四川宣汉人,在职博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研究.
E-mail:35842126@qq.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