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会长 王早生
2019年9月19日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深化改革 促进监理行业健康发展》。为什么我要讲改革这个主题呢?因为建设监理创新发展交流会今天在深圳举办,而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监理行业发展30周年。40周年也好,30周年也好,热热闹闹的庆祝活动过去以后,我们是不是就停滞不前了?我们的改革是不是就到头了?我认为不是。相反,近两年来,中国改革的步伐在加快,各方面改革的力度在加大,“改革”这面旗帜没有丢,也不能丢。“改革”一词,更符合我们渐进式的逻辑。如果叫“革命”,有点像推倒重来的意味;如果叫“改变”,好像又有点力度不够,所以我们叫做“改革”。总而言之,国家在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监理行业当然也不能例外。
接下来,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监理行业的改革:一是强调改革的重要性;二是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三是监理企业要主动作为,积极投身改革;四是要“补短板、扩规模、强基础、树正气”,打造一支过硬的监理队伍。
第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是***总书记讲的,当然不是专门对我们监理行业讲的,而是对全国各行各业讲的。但是我认为这句话对我们监理行业有极强的针对性。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监理行业30年走过来的第一步就是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监理行业。所以,不忘初心,对于监理而言,就是不要忘记改革。其次国家要求高质量发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强调:“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回顾历史,当年在中国极具影响的“家庭联产承包”改革,看上去好像也没什么高深的理论,不就是由原来的生产队一起去干活变成各家各户去干活吗?还是这些人,还是这样的耕作方式,但是结果却大不一样,在全国农村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一定要吸取来自基层、来自一线、来自群众的首创。像深圳就有很多好的首创,效果很好,总结出来,加以推广,进而形成制度,达到中央深改委要求的系统集成。
第二,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毛主席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建筑业是传统的行业,可谓是“百年老店”“千年老店”,历经数千年还在不断地改革、不断地研究问题。而监理行业仅有31年的历史,又处在当今发展迅速的年代,所以各方面都存在基础薄弱的问题。从从业人数来讲,建筑业5500万人,设计行业450万人,监理是100多万人。监理队伍虽然数量少,但却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少数”。对一些问题我们要梳理清楚,比如建设单位存在缺乏对监理的认知、恶意压价、授权不充分等问题;监理行业自身存在信息化水平低、人员素质不高、技术装备不足、履职尽责不到位等问题。关于信息化管理中的BIM技术的应用,在监理行业才刚刚起步,甚至有些企业还没有起步。目前有一些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都很高,而我们作为监督管理施工企业的队伍,技术和管理水平却落后于施工企业,怎么能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呢?这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当然,在社会环境方面,还存在行业诚信体系不完善、技术标准基础薄弱、法治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所以我们改革一定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很重要,短期目标也不能忽视。通过短期目标的实现,最后实现长远目标。
第三,监理企业要主动作为,积极投身改革。我们不要以为改革就是政府的事、领导的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人人有责。包括现在法制建设、扫黑除恶都在改善市场环境,相信大家一定有所体会。过去在监理的项目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时不敢向甲方、政府报告。不报告是失职,出了问题要承担责任,甚至要负刑事责任;向甲方、政府报告后施工单位有意见,有时甲方也不愿意影响工期。如果真正脑子清醒的话,宁愿如实报告得罪人,也不要因未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负刑事责任。这才是尽职尽责。我们要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不要沉湎于抱怨。
中央一直对监理高度重视。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再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都直接谈到监理的重要性。前不久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提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主要是对各级政府提要求,但对于我们监理也有启示,监理主要是事中监管。国务院这个文件虽然是对政府部门提出的,对我们监理也是有意义、有指导作用的。我们国家的法律中有12部都涉及监理的条款,不能说国家不重视监理。另外,现在的工程建设相关方中,政府和有关部门处于最上层,要全面监管;建设单位是主体,所以处于主导地位,在具体的工程实施中,还有一系列的服务方,从征地拆迁、招标代理、咨询、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再到监理、检测、造价咨询,等等,我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监理”的重要性,当然其他单位也很重要。提供服务的这些单位现在都有可能通过打通业务链条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或成为项目管理机构,就是我们所说的全过程工程咨询和项目管理。但不论如何改革,监理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所处的状态和工程管理各个主体之间的地位有所不同。希望有能力的监理企业在做好现有业务的基础上转型升级。
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公共工程的“定作人”(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公共工程的甲方),既可以直接对接各个参建单位,也可以通过“工程监察”(类似于内地的“监理”)这种方式运作,多种方式并行。我们过去甲方直接对接多个主体,比较麻烦,所以找专业机构来管,就是项目管理公司。澳门的方式是通过工程监察来做,也可以由甲方直接对接。这两种情况内地现在也都存在。2019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工程监理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制审批试点的通知》。过去申报资质升级申请时,在审材料、辨真伪方面要“斗智斗勇”。有人可能以为这样就能随便申报了,千万不能这样理解。实际上,这更是突出了监理的主体地位。这也是在放开市场、相信市场主体的同时,一定要对自己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而不是让大家误以为可以随便申报。从改革的角度看,如果我们不抓住改革的机会,就有可能永远处于最底层。所以监理要转型升级,必须积极投身改革,主动作为。
第四,监理企业要下功夫“补短板、扩规模、强基础、树正气”。这是监理改革发展的基本要义。一是“补短板”。“补短板”包括多方面的工作,比如我们监理行业的标准规范,其数量还是个位数,而设计施工行业是数以千百计的。一个行业仅凭一张嘴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当然基础是方方面面的,除了行业标准,还有科技创新、BIM等信息化技术、装备技术等。一定要从基础做起。二是 “扩规模”。施工行业5000万人,设计行业500万人;我们监理行业号称100万人。首先我们总数就少;其次,我们平均单个企业的规模也很小,跟施工行业无法比。就拿同样属于咨询产业的设计行业来比较:设计行业平均一家企业是200多人,监理平均一家企业是100多人,设计行业千人以上的企业有615家,监理千人以上的仅有56家。我一直鼓励企业扩大规模。大的企业要有担当,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要对行业发展方向多一些思考。三是“强基础”。这基础包括了企业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说到文化素质,比方说监理的企业文化、特质,我们监理行业应该和国际上的哪个行业对标好呢?香港特别行政区以测量师学会里面的建筑学组为主,但是香港建筑师里面也有做管理的,跟监理也能对得上。那么监理是不是能对应FIDIC的工程师,好像也不能完全画等号,最多是约等于。这些都需要我们研究。我们经常说规划是龙头,设计是灵魂,施工是主体。那监理是什么呢?一句话说不清楚,要解释很长时间。还有就是监理的职能和定位,包括今天讲的深化改革,大家一定不要有误解,不要提到改革就认为是把过去一切推倒重来。比方我们刚才说的,基础不足,理论不足,有薄弱我们要去补,那是深化完善,而绝不是推倒重来。比方说我们监理定位是“三控两管一协调”,这些是不变的。但是由于新的发展,或者新时代的要求,比如深圳现在搞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我们要把我们的特定需求加进去,形成我们的制度。当然我们还要“树正气”,有正气才有地位。监理有点像工程建设里面的“纪检”。因此,监理工作要做好,没有正气是空话,一定要勇于坚持原则,绝不能搞吃拿卡要败坏行业名声。
同志们,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推动监理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方兴未艾,监理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前不久党中央提出“六稳”,其中就有“稳投资”。稳投资就说明还要搞建设。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推动监理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我相信监理行业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大家振奋精神,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为国家、为社会、为甲方、为项目提供服务和创造价值的同时,我们监理自身的地位也能得以提高,受到社会的尊重。
谢谢大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