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肝肾亏虚型慢性腰痛临床观察

时间:2024-09-03

王嘉嘉,田向东,黎展文,文永海,钟潇羽,庞金海,周一庆,廖信祥*

(1.广西玉林市中医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

慢性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是指腰背部、腰骶部、腰臀部区域出现的以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病程超过3个月的综合征[1-2],具有病痛绵绵、迁延难愈、发作反复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腰痛病”的范畴[3],腰为肾之府,腰痛多与肝肾亏虚有关,先天肾精不足,或后天过劳、久病、年老体衰、房室不节等原因均可导致肾气亏虚,由于肝肾同源,肾精不足则无法与肝血相互滋养化生,无力濡养腰脊,长期如此,腰府筋脉失养而出现CLBP[4]。银质针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特点,可起到通经脉之闭阻、行脏腑之气血、温肾以助阳的功效。密集型布针方式能有效地将热传导到病变的深层肌肉、筋膜、骨膜,使病变区域温度升高,从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无菌性炎症因子的吸收、解除肌肉疼痛痉挛以及修复软组织慢性损伤[5-6]。本研究观察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肝肾亏虚型慢性腰痛的效果,并与普通针刺疗法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作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广西玉林市中医医院推拿科二区住院治疗的80例肝肾亏虚型慢性腰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6~79(45.40±3.29)岁,病程6~29(14.17±5.12)个月。试验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33~82(45.22±3.23)岁;病程2~36(12.05±6.21)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最新腰腿疼诊断治疗学》[7]中CLBP的诊断标准,症状:下背部、腰骶部和臀部区域疼痛或肌紧张,腰部活动功能障碍,病情缠绵不愈且时间达3个月以上。体格检查:椎旁肌外缘有压痛点,神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X线、CT和MRI等检查多无特异性表现,实验室及骨密度检查无明显异常。

1.2.2 中医辨证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中肝肾亏虚型腰痛病诊断标准:反复腰痛不适,痛势绵绵,腰膝酸软乏力,劳累则加重,休息后得缓,腰肌痿软且不振,潮热盗汗、眩晕耳鸣、咽干、颧红、失眠多梦,舌红苔少、脉细数。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病程≥3个月;③年龄30~70岁;④治疗期间未接受其他治疗;⑤自愿参加,知情同意并签名。

1.4 排除标准①既往有严重外伤史;②局部皮肤有破损、过敏或感染性疾病者;③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或有手术指征者;④正在使用抗凝药物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⑤合并心脑血管严重病变、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恶性肿瘤或不配合治疗者等。

1.5 治疗方法两组均予口服六味地黄汤治疗。六味地黄汤组成:熟地黄15 g,牡丹皮10 g,泽泻10 g,山茱萸12 g,茯苓10 g,山药12 g。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两次温服,连续服用两周。

1.5.1 试验组联合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操作如下。①定位及标记: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根据患者症状及压痛点,在下背部、腰骶部和臀部压痛明显区域的一侧或两侧,棘突旁开0.5~3.0 cm处,定位2~6排,每排5~10个定点,每个定位点间距0.5~1.5 cm,通常选择20~60个定点。确定治疗区域及其数量后,将其充分暴露并用定位笔进行标记。②消毒铺巾:以治疗区域为中心向周围15 cm用碘伏消毒3遍,将0.9%氯化钠注射液与1%利多卡因注射液按照1∶1的比例进行稀释,对进针点进行皮下浸润麻醉,形成小皮丘,利多卡因注射液总量不超过5 ml。③针刺:严格按照《银质针治疗技术规范》[9]进行操作,在标记处进针,形成密集型布针方式。手执银质针垂直快速刺入皮丘,继续直刺或斜刺进针,使得银质针到达病变区域的深层肌肉、筋膜、骨膜以获得针感。在针与针之间用棉垫进行覆盖并固定,避免艾灰落下烫伤皮肤。④艾炷导热治疗:分别在每个针尾处装上半径约1 cm、长2~4 cm的艾炷,点燃艾炷,询问患者是否出现灼烧痛感,温度以患者自觉腰部深处有温热感为宜,若温度过高及时使用0.9%生理盐水向银质针针身喷洒以降低温度;艾炷燃尽后除去艾灰,待针身冷却约10~15 min即可出针。⑤针口处理:出针后用棉垫加压按压针口5 min,随即用碘伏对针口进行消毒,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嘱患者两天内避免针口沾水,连续2 d予针口消毒换药。银质针导热疗法每周1次,共治疗两次。

1.5.2 对照组联合普通针刺疗法治疗。以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规划教材《针灸推拿学》[10]为参考,选取双侧膈俞、脾俞、肾俞、大肠俞、委中、足三里、承山、三阴交穴,用补法针刺上述穴位,如将针徐徐刺入、重插轻提、轻捻慢转等,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两周。

1.6 观察指标①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1]。采用VAS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判,分值为0~10分,由低到高代表疼痛的程度递增,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痛感越强。②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2]。从患者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主观症状及膀胱功能四个方面对患者的腰椎功能进行评分,分值为0~29分,得分越高说明腰椎功能改善状况越佳。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2个月对以上指标进行观察比较。

1.7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制定。显效:腰部累胀痛、僵硬感完全消失,活动轻松自如,可进行正常活动。有效:腰部累胀痛、僵硬感较前减轻,腰部活动范围较治疗前改善。无效:腰部累胀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行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疼痛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2个月,两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②P<0.05

组 别试验组对照组n 40 40治疗前6.50±0.87 6.48±0.93治疗后4.33±0.86①②5.14±1.01①治疗后1个月3.74±0.79①②4.19±0.87①治疗后2个月2.05±0.85①②2.83±0.81①

2.3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2个月,两组JOA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②P<0.05

组 别试验组对照组n 40 40治疗前9.20±2.38 9.70±2.15治疗后15.65±3.23①②12.67±1.90①治疗后1个月17.18±2.84①②15.43±1.92①治疗后2个月20.65±2.71①②17.93±1.95①

3 讨论

CLBP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源性腰痛、腰背肌筋膜炎等[14-15],其根本病因为腰部深层肌肉及其附着点的筋膜或骨膜,因长期乳酸堆积或缺氧未能及时纠正而产生的一系列慢性损伤性炎症,多与久坐、久站或受寒后的局部肌肉、韧带、软组织痉挛有关,疼痛可随劳累过度或天气转变而加重,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调整,肌纤维会逐渐变性、撕裂,甚至形成粘连、瘢痕或纤维条索。据现代研究统计,本病发病率占成人总数的13%[16],男性高于女性,其中伴有中、重度慢性疼痛的占1/3[17],且呈年轻化趋势,给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带来诸多不便,降低了生活质量。因此,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CLBP的最终目的。

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常予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及阿片类药物,适用于急性期,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故不建议长期使用。因CLBP影像学检查多无特异性表现,故手术治疗风险较高、代价较大。由此可见,选择中医保守治疗是治疗CLBP最佳方案[3]。传统中医疗法如推拿、针刺、热敷、中药辨证口服中药等都是目前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但对于治疗CLBP此类顽固性疾病来说,效果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如何选择一种更优的治疗方案是我们需探讨的重点。

中医学认为CLBP病位在肾,病性属虚,肾精亏虚则肾气不充,气虚无力行血致腰部血行瘀滞,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从而出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肝肾同源,肾精亏虚不能与肝血相互化生滋养,腰府筋脉失养,元气亏虚,从而出现腰膝酸软无力、痛势绵绵[18]。本病根本病因在于肾精亏虚、肾气虚衰,治疗当滋肾阴、补肾虚。六味地黄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是滋补肝肾、强筋壮骨、填精益髓的经典方,组方严谨,六药合用三补三泻配伍得当,以补为主,补中有泄,为通补开合、相辅相成之经典方,对肝肾亏虚型的CLBP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六味地黄汤具有改善骨代谢、促进骨形成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佳[19],联合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CLBP更能发挥二者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功效。普通针刺疗法对松解痉挛的肌肉、韧带、软组织有一定的作用,选取膈俞、脾俞、肾俞、大肠俞、委中、足三里、承山、三阴交穴进行针刺治疗,不仅能够滋阴补肾,亦能调节气血运行,但对消除深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及顽固性炎症有一定的难度。

银质针疗法具有传统松解深部软组织粘连的功效,是现代临床上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研究方向[20],可以起到“以针代刀”的治疗效果,在治疗CLBP及顽固性痛症方面疗效显著。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治疗主要是通过将银质针刺入经络,直达病灶深层肌肉或其附着点骨膜,以针代刀松解和剥离周围粘连的肌腱、肌肉、韧带、筋膜等,达到止痛致松的效果,不仅可以改善软组织局部缺氧状态使挛缩的肌肉得到放松,还能通过激发腰部的经络腧穴,起到活血行血、通络止痛、平衡阴阳的功效,调节脏腑经络平衡、濡养且强壮筋骨[21],同时与艾炷温经散寒、祛风通络的作用有效结合,艾炷燃烧时产生的温热通过银质针导入经络腧穴,起到驱散患者体内的寒气、温肾而助阳的独特疗效。银质针其含银量高达85%以上,可充分发挥银离子优良的导热性能,与艾炷燃烧的产生热量相结合,使病灶区域的血流量较平时增加15~20倍,更好地发挥局部的热效应。密集型的布针方式,在患者的病变区域留下较多的腔隙,而腔隙内可充满新鲜血液甚至出现血管化,打破原有病态平衡重建微循环状态,进而使患者病变区域内的供血量成倍增加,使患者病变区域的血液循环得到进一步改善,改变局部原有的物质代谢方式,加速局部炎症因子、致痛介质及沉积代谢产物的排泄和吸收[22]。深度达骨面的进针方式并密集布针起到一定的减压作用,使患者病变区域的软组织出现明显松弛和解除痉挛,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还能够使患者得以维持神经稳态效应[23]。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能够有助于血管再生和血液循环增加,增加病灶局部血液的供应,使患者的肌肉痉挛、缺氧的状况得到改善,促进病变部位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提高肌体对疼痛的耐受能力[24-26],有助于促进患者病变部位的新陈代谢,加快其炎症吸收,以达到长期缓解疼痛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后,两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试验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两组疗法均能有效改善CLBP的临床症状和功能障碍,但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对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效果更优。综上所述,联合运用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及六味地黄汤治疗肝肾亏虚型CLBP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