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邵彦慧 陈文成 王永涛
摘要:汉高祖刘邦起于布衣,在数十年之间灭掉其他起于乱世的大小诸侯王,成就了大汉王朝四百年,这其中有许多值得现代人思考的东西。刘邦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他的用人之道.本文笔者从入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分析一下刘邦的用人之道。
关键词:刘邦。人力资源管理;用人之道
一、引言
秦朝末年,佞臣赵高弄权,秦二世昏庸残暴,弄得民不聊生,沉重的徭役、赋役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逼得人们不得不反。先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开启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反抗暴政的先河,后有各路英雄豪杰起兵响应,刘邦就起于此時,大小几十路反王经过数十年混战,最后仅剩下刘邦、项羽两路。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死里逃生后便拉开了与楚霸王的历史大战。经过数年的角逐,刘邦在“垓下之战”逼得项羽自刎乌江,从此天下成为刘氏的囊中之物,大汉王朝得以建立。
大汉王朝建立以后,刘邦并未高枕无忧,古语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江山打下来了,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不易,江山打下来了,下面要做的就是巩固刘氏江山。如何巩固江山?首先要做的就是消灭掉那些拥兵自重的异性诸侯,这些异性诸侯王大都手握重兵,割据一方,像战将韩信之流,对刘氏天下构成了严重威胁。纵观刘邦一生,真可谓“戎马一生”,打天下保天下的一系列成功之中无不蕴含着他高超的用人技巧。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里更要说的是得人才者得天下。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有一批在很多方面才能都优于自己的顶尖人才围绕在自己的周围,刘邦却做到了。《史记?高祖本纪》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日:“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日:“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日:‘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司马迁的这段精彩的描写,精辟地概括了刘邦的驭人之道。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在某些方面可以不如部下,但只要他能够发现下属的才能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他就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刘邦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能做开国皇帝。刘邦的很多用人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下面笔者将从中挑选几点具体论述。
二、刘邦的用人之道中体现的现代人力资源思想
1.量才适用,因材制宜
在群雄争霸的年代,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得民心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从而就拥有了充足的兵源,冷兵器时代军队的数量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不是绝对因素)。在被称为西方的孙子兵法的,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军队少将,卡尔?菲利普?戈特弗里德?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也肯定了军队数量对战争胜负的重要作用。得人才,就是能找到一大批能够独挡一面,能统御军队,能出谋划策的王佐之臣,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足见优秀的军事人才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在楚汉争霸过程中,刘邦为何最后打败项羽,成就大汉百年基业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刘邦有高超的驭人才能,而项羽虽有万钧神力,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他终究是匹夫一个,莽夫耳。正如汉高祖自己所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由这段话足见人才之重要。下面来对刘邦的用人之道加以分析。
量才适用,因材制宜,这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纵观古代帝王,试问能做到这一点的有几个,而刘邦就是那为数不多能够做到的古代帝王之一。上文中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的原因时,他对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人杰适才适用可谓发挥到了极致。张良善出谋划策就让他做总参谋长,专门负责为刘邦出谋划策,萧何善于做后勤工作,就让他专门负责为军队供应粮草、兵器等战略物资,并负责后方的经济建设,韩信乃军事奇才,可谓百战百胜,就让其做三军总司令,率军为刘邦征伐各路诸侯。同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也是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有些人才在开拓市场方面有卓越才能,就应让他去做市场开拓方面的工作,有的人善于做研究就应该把他安排到企业的研发部门……如果把善于做市场开拓的人才安排到产品研发的岗位,而把善于做研究的人安排到市场营销的职位上去……就是对人才的浪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焉能不败?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汇“复合型人才”,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不是所有的人才都能成为复合型人才。“学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其擅长的方面,而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应该如刘邦那样量才适用,发挥各种人才的专长。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的重视分工一样,如果把刘邦打天下看作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的话,那么张良、萧何和韩信就可以是看作操作各个工序的技术工人,只有让他们合理分工,有序合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2.赏罚分明,有效激励
刘邦开始时是泗水亭长,他本身也带有一点江湖侠客的习气,对功臣的封赏从来都是大手笔的,这就与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项羽每次对部下进行封赏,总是婆婆妈妈,很舍不得,结果刘邦的将领都肯为之效死命,而项羽的属下很容易临阵倒戈,投靠刘邦。司马光用“匹夫之勇”、“夫人之志”来评价项羽,一点都不为过。刘邦确有其过人之处,而各将领大臣的功过他自是心中清楚,《史记》上是这么记载的:汉五年,既杀项羽,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赞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日:“:“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日:“诸君知猎乎?”日:“知之。”“知猎狗乎?”日:“知之。”高帝日:“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君臣皆莫敢言。”刘邦的这段话虽然听起来让人感觉不太顺耳,但确实精辟,这说明他对部下的功劳大小、应受何封赏都了如指掌,用人努力资源管理有关术语数也就是,领导者能对下属实行有效地绩效管理,领导者能对下属对组织的贡献大小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根据下属对组织贡献的大小对下属进行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并不一定非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要懂得把握不下的需求。
3.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不受世俗偏见,把各路人才都拿回其麾下,为其效力
刘邦用人可谓不拘一格,不管你是降将,还是有缺点或着曾经犯过错误之人,只要你有某一方面的才能,刘邦都可以委以重任,史记中记载说张良是“盗嫂之徒”,刘邦不会轻易听信他人的闲话,仍委张良以重任,张良确有经天纬地之才,确实是王佐之才,张良最终成为为大汉建立的三个最重要的开国功臣(另两个为萧何与韩信)之一,这种气魄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在刘邦的麾下有秦朝的降将也有项羽的降将,刘邦都委以重任,割地封侯,赏赐颇丰,项羽没这种气魄,这也是项羽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分析,刘邦这些举措对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何启示呢?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那个企业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并且能让这些人才充分展现他们的才能,这个企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用人要唯才是举,但目前的中国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现实是企业大都采用家族式管理,用人唯亲是举,主要管理岗位要么安排自己的亲信,要么安排自己的亲朋,这样做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学学刘邦的用人气魄,当然德才兼备的人才最好,但有时候某些非常出色的人才可能道德上有一点点瑕疵,高明的企业老总会不拘小节大胆启用这些人才。
三、结论
刘邦的高明的用人之道不止这些,笔者只是从几个小的方面发表了一些个人观点,如果要深入研究研究刘邦的用人之道笔者建议大家研究一下司马迁的《史记》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面关于刘邦和项羽的篇章,要研究刘邦的用人之道必须同时对比研究项羽的用人之道。《史记?高祖本纪》和项《史记?羽本纪》写的相当精彩,人面对人物的心里刻画相当透彻。刘邦、项羽两人的用人之道有天壤之别,具体需要大家仔细研读一下相关文献。笔者以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很有必要研究一下中国古代的一些典籍,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这对企业管理者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有很大帮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