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略论担保企业的内部控制

时间:2024-04-24

朱 炜

摘要:担保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担保风险。加强和完善我国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防范风险,加强内部控制担保公司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一、担保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1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内部会计控制是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心,它是指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是能够保证担保业务的记录正确,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及时反映的系统和制度。它涵盖了担保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业务及相关岗位。内部控制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2对于担保企业的意义

担保公司是在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它在企业与银行间架起了桥梁,为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拓宽了渠道。随着新公司法的实施,个人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为合法机构,这预示着担保行业的业务量将持续增加。在这一背景下,该类机构能否通过改善其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来控制自身的风险,实现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将直接决定自身的绩效水平和未来发展态势。研究内部控制,对于改善我国担保机构内部控制现状,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客户的合法权益以及保证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防范和控制风险是担保公司安身立命之本。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

二、担保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1,过度依赖低效率的反担保措施

为了防范和化解风险,担保公司需要对申请担保的企业的风险水平进行有效的判断。在实际担保业务操作过程中,担保公司往往把落实反担保措施作为担保发放的前提条件。只有企业能够提供一定价值以上的抵押物,担保公司才会受理该项业务,且根据其抵押物的价值确定担保额度。事实上,相对于银行而言,担保机构显然属于“弱势群体”,反担保措施并未起到实质上的作用。这是因为,担保公司所能得到的反担保抵质押物不是没有明晰的产权权属证书,就是属于根本卖不起价的固定资产,即使企业拥有优质的可抵质押资产,也早已被银行“抓走了”。所以,通过反担保措施建立起的安全防线是非常不稳固的。此外,对反担保措施的这种过高要求还会使得一部分具有潜力的优秀中小企业被拒之门外,造成担保公司潜力客户的流失,并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不能促进担保公司自身的良性发展。

2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亟待提升

直至目前,许多公司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企业信用风险识别系统,或者虽已建立,但相对粗糙,尚不具备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进行风险识别的细分性功能。这直接导致大多数担保公司不能有效进行项目初审,错误地接受了风险较大的客户,也有可能拒绝潜在的优质客户。这样一来,项目初审成为形同虚设的环节,没有起到识别风险的第一道关卡的作用。

3重业务承接,轻保后监管

对于担保公司而言,事前的调查固然很重要,但事后的跟踪监管更为重要,因为企业的形势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果我们对已办理不能进行有效的事后跟踪监管,待企业风险已经产生了,再去想补救措施,就为时已晚。因此,笔者以为,任何担保公司都必须把保后监管工作当成一项重要的事项来抓,要有专人负责,且将每次监管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公司领导,及时研究对策。诚然,担保公司实际所面临的风险远不止这些,这具体应与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行业本身情况、普遍的诚信水平以及担保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等结合起来进行判断。

4过度依赖项目经理的经验和职业判断,容易导致操作风险

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大部分担保公司尚未积累起充分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少数相对成立较早、项目较多的公司虽积累了一定的历史数据,但针对这些历史数据及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及验证工作尚未进行。鉴于“评级打分”法易于操作的特点,目前多数担保公司在实务操作中采用这一方法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该方法实质上是一种专家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主观判断的方法,难以量化和标准化,担保公司所宜称的定性和定t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实质上更多的体现为定性的判断。这种方法难以对多个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只有在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验证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信用评级方法并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够规范项目经理的分析内容与评价标准,从而增强项目风险分析结果的可信度与可。

三、担保企业改进内部控制的举措

1建立健全组织规划控制

担保公司应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规范的领导体制与决策程序,注意控制担保决策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要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建立一套科学的规章和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程序。内部组织机构之间要建立相互制衡机制,同时具有良好的外部约束和相互牵制机制。要根据业务经营的程序进行岗位设置,要重点防范道德风险,要建立监事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并保持其权限的独立性。要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加强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

2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担保业是高风险行业,人力资源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以及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忠诚、向心力和创造力是担保公司兴旺发达的活力和强大推动力所在。因此,应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保证应聘人员符合招聘要求;制定员工工作规范,用以引导考核员工行为;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其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加强和考核奖惩力度;对重要岗位员工应建立职业信用保险机制,如签订信用承诺书,保荐人推荐或办理商业信用保险,工作岗位轮换,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工作岗位轮换,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错弊情况。同时也可以挖掘职工的潜在能力;提高工资与福利待遇,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增强凝聚力。

3落实内部控制关键点

内部控制流程应针对担保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控制措施:明确会计岗位职责划分,严禁需要相互监督的岗位由一人独自操作全过程;独立建账,独立核算,担保会计核算独立于公司会计核算;建立凭证制度,正确记载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建立账务组织和账务处理体系,正确设置会计账簿,有效控制会计记账程序;建立复核制度,防止会计差错的产生;建立严格的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制度;制订完善的会计档案保管和财务交接箭;度等等。此外,还应明确授权的责任和建立经济业务授权审批的程序。对于担保业务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四个关键的审批要点:一是在担保业务发生之前,担保业务经过审批;二是非经正当审批,不得签订担保合同;三是担保责任、担保标准、担保条件等必须经过审核批准;四是为被担保企业履行债务支付垫付款项必须经过审批。

4推行岗位不兼容制度,适当的职责分离

适当的职责分离是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不相容职务应分别由不同的职员担任,这些职员之间就形成了内部牵制。舞弊行为只有在几个职员相互勾结的前提下才可能得逞,如果职员各尽其职,舞弊的可能性将会很小。担保业务应适当分离的职务主要包括:一是受理担保业务申请的人员不能同时是负责最后核准担保业务的人员,担保标准和条件必须同时获得业务管理部门,专门追踪和分析被担保企业信用情况的部门(如会计部门下的担保业务小组)的批准;二是负责调查了解被担保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的人员必须同审批担保业务的人员分离,三是拟订担保合同人员不能同时担任担保合同的复核工作,四是担保责任的记账人员不能同时成为担保合同的核实人员;五是担保合同的订立人员不能同时负责履行担保责任垫付款项的支付工作;六是审核履行担保责任垫付款项的人员应同付款的人员分离,七是记录垫付款项的人员不能同时担任付款业务;八是审核履行担保责任、支付垫付款项的人员必须同负责从被担保企业收回垫付款项的人员分离,以保证担保业务按照政策规定的标准、条件等进行。

5注重发挥内部审计稽核的监控职能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能有效地独立评价—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因此,应设立独立的稽核部门,直接对公司董事会负责,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公司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采取不事先通知或随机查询的方式,重点多是权限的控制和执行情况,制度建设是否完备。财务制度和会计规则是否有效执行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