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掌侧入路手术治疗急性月骨周围骨折-脱位

时间:2024-09-03

刘飞,宗吉燕,周良

(宜兴市善卷骨科医院 手足外科,江苏 宜兴 214233)

月骨周围骨折-脱位是腕骨脱位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他类型腕骨脱位少见[1]。月骨周围骨折-脱位属于高能量损伤,治疗不当,后期易发生腕关节不稳定,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我科于2010-2017年共收治急性月骨周围骨折-脱位11例,均为背侧脱位,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月骨周围脱位,固定合并的骨折,修复掌侧关节囊韧带,术中判断腕关节稳定情况,不常规行月骨周围关节内固定,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1例均为男性,年龄20~69岁,平均42.6岁。受伤原因:坠落伤6例,车祸伤3例,下楼梯摔伤1例,重物砸伤1例。均为月骨周围背侧骨折-脱位。合并损伤:桡骨茎突骨折5例,尺骨茎突骨折3例,手舟骨骨折4例,正中神经损伤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8 d,平均3.7 d。

1.2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上肢外展、前臂旋后体位。掌侧“S”形切口,切开腕横韧带,探查正中神经,将正中神经和屈肌腱整体向桡侧或尺侧牵开,显露整个腕管后壁。术中探查桡月关节位置正常,月骨周围脱位,月骨远端及两侧的韧带断裂或合并骨折,清理关节间隙血肿及嵌入的韧带断端,牵引下直接按压月骨复位脱位,合并舟骨骨折者随着月骨复位,舟骨也基本复位,舟骨骨折采用Herbert螺钉固定,桡骨茎突骨折采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尺骨茎突骨折Ⅰ型不做固定,Ⅱ型采用(克氏针或钩钢板)内固定。采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月骨周围关节囊韧带,于腕关节轻度屈曲位进行缝合线打结。关节囊韧带缝合完毕,模拟脱位损伤机制进行应力试验和C型臂X线机透视两种方法来判断腕关节稳定情况。10例稳定,不再行克氏针固定,1例仍存在舟月关节分离,采用两枚克氏针固定舟月关节。

1.3术后处理

术后腕关节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采用石膏托腕关节中立位固定2周后,更换腕关节功能位石膏继续制动2周。术后24 h即开始非固定关节(手指及肩肘关节)活动,4周后拆除石膏行腕关节功能训练。1例克氏针内固定者于术后6周取出内固定物。

1.4随访计划及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第2天、1.5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以上复查腕关节X线片,观察月骨形态、密度、月骨周围关节间隙变化;测量腕关节活动范围及握力情况;观察腕关节疼痛及患者恢复工作情况。末次随访采用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

2 结果

本组11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9~17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X线检查月骨形态正常,腕骨间关节位置良好,合并骨折均愈合,未见月骨坏死迹象。1例术后出现腕部切口疼痛,经过理疗,5个月后症状缓解。1例伴随正中神经损伤,术后1年仍然存在手掌鱼际部及拇指腹侧麻木感。

根据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随访对患肢腕关节的疼痛、功能状态、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四个方面进行评定。所有患者均重返原工作岗位,2例末次随访时仍存在腕关节轻度疼痛,患侧腕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为106.2°,平均握力相当于健侧的87%。最终Mayo腕关节评分:优6例,良4例,可1例。

典型病例:患者 男,56岁,车祸摔伤右腕部,诊断:右侧经桡骨茎突月骨周围骨折-脱位。急诊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采用掌侧切口,术中复位月骨周围脱位,半螺纹空心钉固定桡骨茎突骨折,修复掌侧关节囊韧带,术后石膏托制动4周,拆除石膏后开始功能训练。末次Mayo腕关节评分为优(图1-8)。

3 讨论

图1 术前X线片

图2 术前X线片

图3 术前CT片

图4 修复掌侧韧带

图5 术中X线片

图6 术中X线片

图7 术后12个月X线片

图8 术后12个月X线片

月骨周围骨折-脱位分掌侧脱位和背侧脱位,绝大部分为背侧脱位,掌侧脱位极少见[2];背侧脱位的损伤机制是腕关节强力背伸、尺偏和旋后暴力,导致月骨周围的韧带断裂或骨折[3];损伤按照由桡侧至尺侧的顺序发生,属于进行性月骨周围不稳定的三阶段表现。急性期治疗方案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是受伤后早期、肿胀不明显阶段,复位后存在不稳定,不能可靠的维持腕骨间的解剖和力线关系,且需要较长时间的外固定,后期存在腕关节不稳、腕塌陷、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现多主张手术治疗[1,4]。手术方案包括: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支架外固定、切开复位韧带重建术等[5-8]。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需要较高的闭合复位及穿针技术,术中需反复透视及穿针;由于闭合复位不能修复断裂的韧带,已被证实影响长期疗效[9]。开放手术能够准确复位、修复诸多损伤结构,是获得稳定解剖复位的理想选择。

随着对腕关节功能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关节囊韧带在腕关节稳定中的作用[10-11],靳亮等[12]通过生物力学研究,认为韧带在腕关节背伸稳定和月骨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修复月骨周围韧带能够有效减轻腕关节内应力,对腕关节稳定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因此在治疗上强调修复韧带。腕部韧带包括腕掌侧韧带、背侧韧带和骨间韧带[13]。绝大多数病例采用单切口(掌侧或背侧)入路,因此只能修复一侧的关节囊韧带。应该修复掌侧韧带还是背侧韧带目前存在争议,文献报道多采用背侧入路修复背侧韧带,由于背侧韧带薄而松弛,多需要借助锚钉行韧带重建术[11]。从解剖学上看,腕掌侧韧带在数量上多于背侧韧带,且韧带厚韧,对桡腕关节的稳定及单个腕骨的位置稳定起主要作用[13];Berger[14]也认为,掌侧桡腕韧带复合体有丰富的血供,腕关节损伤中必须进行修复。本组病例我们均采用掌侧入路,修复掌侧关节囊韧带;术中探查掌侧关节囊韧带断裂的平面均在腕中关节和(或)月骨的桡、尺侧缘;掌侧关节囊韧带厚韧,断端两侧均有足够缝合的宽度,采用小圆针、4号丝线能够直接可靠缝合。由于桡骨茎突为桡腕韧带的附着点,我们对桡骨茎突骨折均采用内固定治疗,恢复了桡腕韧带的完整性,增强了掌侧结构的稳定。由于掌侧结构修复可靠,术后功能位制动4周即可开始腕关节康复训练,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腕关节不稳征象,也未出现月骨坏死迹象,提示我们是否因为掌侧入路,修复了掌侧桡腕韧带复合体,可以更快地恢复腕骨血运及韧带愈合。随访中我们也发现,早期正确的功能训练,对腕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起重要作用,在评分良和可的病例中,多存在不能定期来院复诊、对医生的康复指导不能严格执行的问题。

关于手术入路选择,包括:掌侧入路、背侧入路、掌背侧联合入路。文献报道较多的是采用背侧入路,修复腕背侧韧带[6-8]。本文采用掌侧入路的优点:⑴通过切开腕横韧带,可以探查正中神经损伤情况,并做相应的处理;⑵月骨的形态于掌侧极高大,背侧极矮小,于矢状面呈楔形,从掌侧复位更容易[15]。采用掌侧切口,可以牵开正中神经,直接按压月骨掌侧进行复位,减少了对正中神经的继发性损害;⑶腕管后壁,正常解剖位置时比较平整,术中容易判断腕骨复位情况;⑷最重要的是可靠修复了腕掌侧韧带,最大程度恢复了月骨周围的稳定和血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