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同踝关节前路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时间:2024-09-03

钟裕新

(东莞市长安医院 骨科,广东 东莞 523000)

创伤性关节炎又称外伤性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是由创伤引起关节软骨退化变性和继发软骨增生、骨化为主的病变,其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1]。对于早期创伤性踝关节炎采用保守治疗可获得很好的效果,但中晚期治疗主要以手术方法为主[2]。本文主要对创伤性踝关节炎采用不同踝关节前路融合与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诊治的创伤性踝关节炎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4~65岁,平均(35.25±2.35)岁;观察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4~62岁,平均(35.05±2.15)岁。两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症状:踝关节肿胀、疼痛、背伸或跖屈活动度减小,以往患有踝关节内或邻近踝关节骨折或有软组织损伤致关节不稳,经过长期发展而导致的创伤性关节炎。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双重建钢板治疗,麻醉后从踝上10 cm、小腿正中至舟关节垂直水平切开,切开关节囊露出距骨颈,将硬化的骨质清除干净,直至露出正常程度的松质骨,注意骨质保留程度与关节面形态,以保证接触更多骨面。若有明显骨缺损,应取自体骨填塞。自下而上将平整的距骨顶入胫骨,将踝关节定于中立屈曲、外旋5°~10°的后足,向外翻至0°~5°位置,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观察组采用“海鸥”形锁定钢板融合治疗,取健侧卧位,踝关节垫沙袋,背屈方便手术。外侧入路沿腓骨下缘下段以弧形切开,近侧延伸至外踝上8 cm处,牵开腓骨肌,骨膜下从腓骨剥离,踝上6~7 cm将腓骨锯断,下翻,将踝关节裸露出来,纵行切开胫骨骨膜,于胫骨下段外侧面剥离骨膜,清理病灶,切除增生滑膜,将胫骨下和距骨上关节面软骨清除干净,处理植骨面。腓骨内侧凿粗糙,切腓骨、距骨对应软骨,胫骨外侧修整与切断下段腓骨大小相同的骨槽,并自其下段刮除部分小块松质骨。术中尽量纠正原有畸形,腓骨复位后嵌入胫骨和距骨骨槽,加压踝关节上下,胫距关节面紧密接触后,3~5枚钉内交叉固定,松止血带,放引流条,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

1.3 判断标准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根据SF-36生活质量量表为评价标准,评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融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使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1],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可,50分以下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1);两组手术时间、融合时间及出血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两组远期疗效比较,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表3);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χ2=4.5070,表 4)。

表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组别 n 躯体活力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对照组 40 73.26±4.36 74.58±5.14 73.09±4.35 72.18±5.39观察组 40 84.83±3.95a86.15±5.41a83.15±4.36a81.36±5.19a t值 12.4380 9.8058 10.3306 7.7593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融合时间(d) 出血量(mL)对照组 40 60.35±24.26 115.20±7.15 102.15±25.35观察组 40 58.30±27.26 103.36±8.25 98.75±27.25

表3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n)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人体的重量主要压在踝关节上,踝关节在生物学上划分为复杂关节,它具有屈伸功能,同时还能行外展、内收和外翻等动作[3]。水平面上的踝关节相对不太稳定,极易损伤,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由创伤所引起的踝关节炎症,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功能[4]。理论上治疗踝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为踝关节置换,但目前条件不够成熟,踝关节融合治疗仍作为治疗踝关节炎的常用方法,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其也是踝关节置换术失败的最为有效的补救方法[5]。

双重建钢板愈合延迟,可能因术中钢板放置对剥离局部组织刺激,影响局部血运造成。钛合金钢板与人体骨骼弹性接近,可与组织较好相容,与融合端充分接触,促进了融合端的愈合[6,7]。

“海鸥”形锁定钢板板翼形似海鸥翅膀,主体结构为锁定孔结构,应用时更易对钢板远端及侧支进行裁剪,在设计上优于双重建钢板。“海鸥”形锁定钢板的优点:⑴术中以踝关节融合角度为依据对钢板进行合理预弯,调整钢板头部及侧支置钉位置,可有效避免将螺钉置入确定融合处的关节腔;⑵在完成置钉操作后,可对螺钉固定进行多方向调整,从前方包绕距骨,增强融合端固定效果;⑶术中可依据具体接触面积、融合位置及所需融合关节数对钢板进行剪裁或塑形,减轻对非融合关节的损伤,安全性更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得到明显提高,可有效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但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融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没有明显差异,表明不同踝关节前路融合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临床效果均良好,其中“海鸥”形锁定钢板融合治疗比双重建钢板融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考虑其原因:“海鸥”形锁定钢板是以锁定孔结构为主,在手术中可对远端和侧支剪裁并折弯进行塑形,依据患者的踝关节融合度合理预弯,调整钢板角度及侧支钉方向,避免其与关节融合[5,8]。“海鸥”形锁定钢板置钉后行多方向螺钉固定包绕至前方,对距骨增加其固定融合度。此外,其切迹低,能依据融合接触面、位置和需融合关节数塑形与剪裁,避免对非融合关节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海鸥”形锁定钢板与双重建钢板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治疗效果均良好,但“海鸥”形锁定钢板方案的并发症更少,具安全性,且预后生活质量更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