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同时期康复护理在手外伤术后手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时间:2024-09-03

宋富云

(贵州水矿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骨一科,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手外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损伤,可导致血管、肌腱、神经及骨关节等多方面的损伤[1]。外伤严重或者处理不当时,可能导致手活动功能障碍及一系列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近几年,手外伤康复治疗是手外伤术后功能恢复的一个研究热点,但在术后康复治疗时机方面看法不一。2017年1月-12月,我科对58例手外伤患者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时机,比较不同时期康复护理对手外伤术后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科收治的手外伤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均具有完整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31例;年龄 20~65岁,平均(38.6±7.6)岁。根据康复护理的时间段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后1~3个月)和对照组(术后4~6个月)。对照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22~65岁,平均(39.2±6.8)岁。病程 1~9 d,平均(2.1±3.6)d。疾病类型:砸伤12例,肌腱断裂伤9例,撕脱伤5例,断肢再植3例。观察组29例,其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20~63 岁,平均(36.7±7.0)岁,病程为 1~8 d,平均(2.7±3.4)d。疾病类型:砸伤11例,肌腱断裂伤10例,撕脱伤4例,断肢再植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⑴符合手外伤诊断;⑵年龄20~65岁;⑶自愿参加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⑷本试验研究向医院伦理委员会申请并获得批准[2]。

1.3 排除标准

⑴年龄>65岁或<20岁患者;⑵患有严重心、脑、肾等严重系统性疾病,合并部位损伤,影响患者康复治疗;⑶不能按照治疗方案完成康复治疗者。

1.4 护理方法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予同样的康复治疗方案和延伸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手外伤术后1~3个月开始实施,对照组在手外伤术后4~6个月开始实施。

康复治疗措施:⑴运动康复训练:手外伤术后对患者手部关节进行功能训练,包括功能指导、主动运动、被动运动、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关节松动术及牵拉训练等,有助于改善术后手部的整体功能,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肌肉耐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痉挛,缓解疼痛,指导患者进行灵活性和协调性的训练,并给予外力加压措施以促进水肿消退;⑵矫形处理:为防止手外伤患者术后出现畸形,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应用矫形辅助器具,包括静止手部矫形器、自助矫形器等;⑶物理治疗:采用热敷、红光、艾灸等物理治疗措施,起到镇痛、减轻肿胀、软化瘢痕等作用;⑷水疗:给予天然温泉水浸泡,能够缓解水肿、松解关节、增大关节活动度;⑸技能培训:多进行键盘操作练习,以提高术后手部的灵活性,为重新回归社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康复治疗的时间设定为每天3~5 h,每周4~5 d,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时间。

延伸护理措施:⑴健康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手部损伤的相关基础知识,使其认识到康复治疗在手外伤术后恢复中的重要性,提高对康复的认知水平,积极参与康复治疗训练;⑵心理干预指导: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建立联系,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整心态,并适当给予心理疏导,避免患者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⑶疼痛干预措施:手外伤术后及康复过程中经常出现疼痛,属于正常现象,不用过度紧张,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如果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应查明原因,及时给予镇痛药物治疗;同时指导患者学习缓解疼痛的技巧,自我放松,提高疼痛阈值;⑷手部体位摆放:在手外伤术后恢复过程中,患者手部应经常处于功能位,多采用小枕头、矫形器具辅助,可有效避免关节肿胀、僵硬;存在手肿胀患者,嘱其将患肢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缓解软组织水肿,防止患肢体位过低而加重肿胀;⑸患肢的观察:对于断肢再植术患者,需要密切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5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

在治疗时、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手关节主动活动度进行评价,包括患侧和健侧近、远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活动度,总主动活动度为一侧手关节所有关节活动度的总和。疗效评价标准:优:手部关节活动功能正常,患侧与健侧手总主动活动度一致;良:患侧手总主动活动度≥健侧的70%;可:健侧的50%≤总主动活动度<健侧的70%;差:总主动活动度<健侧的5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s),两组间比较运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手关节总主动活动度相比较,χ2=1.483,P=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手关节主动总活动度的比较(n,%)

治疗后,观察组手关节总主动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85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治疗后手关节主动总活动度的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手外伤术后恢复,早期(术后1~3个月)康复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其恢复的优良率与规范、合理的护理方案及延伸护理措施关系密切。在制定康复护理方案时,注重患者的运动锻炼指导,运动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手运动功能,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手部机体的耐力、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并增加灵活性和协调性[3]。在矫形治疗过程中,采用辅助器具防止肌肉痉挛和手部畸形;物理治疗采用减轻水肿、镇痛、软化瘢痕的措施,可有效缓解手部麻木、疼痛等症状[4];采用水疗的方式,可以松解手部关节、减轻肿胀[5];通过手部灵活性训练,为回归社会、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6]。

在本研究中,采用延伸护理治疗措施,包括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干预指导、疼痛干预措施、手部体位摆放及手部情况观察等措施。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学习手部骨折损伤的相关基础治疗和护理知识,使其了解康复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提高对手外伤术后康复治疗的认知水平,积极参与和配合术后康复训练[7]。心理干预方面,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联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适时给予心理疏导,调整患者的心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8]。正确的体位摆放有助于血液回流,改善手部软组织水肿,防止关节挛缩、僵硬畸形等不良反应发生,可用小枕头将患肢抬高,稍高于心脏水平面,防止患肢长时间处于卧位下侧而导致水肿[9]。对于断肢再植患者,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手部血液循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止不良事件发生[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时,手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手关节主动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手外伤术后手功能恢复中,早期康复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促进术后手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所以,临床医护人员对早期康复治疗应十分重视。

综上所述,对于手外伤术后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护理,有助于术后手功能的恢复,最大限度地获得康复的时机,减少外伤带来的损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