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吴菲菲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一些企业停产、裁员,原有的招聘计划纷纷搁浅,这些影响深深地波及到大学生就业。据了解,虽然目前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但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情况却不逊于往年。因此,回首大学扩招10年,借经济危机这一契机浅析目前高职生的就业优势。
关键词:经济危机;高职教育;就业
高等职业教育起始于1978—1998年,发展于1999—2003,壮大于2003年以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1999年我国实施大学扩招政策以来,高等院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招生人数急剧增加,这满足了国民对高等教育日益增加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也出现了高等教育需求与市场供给的失衡等一系列矛盾,大学生就业难等社会问题日渐凸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一些企业停产、裁员,原有的招聘计划纷纷搁浅,这些影响深深地波及到大学生就业。据了解,虽然目前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但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情况却不逊于往年。因此,回首大学扩招10年,借经济危机这一契机浅析高职生就业优势所在,实属必要。
近些年来中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力度很大,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致使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很大。借着这股春风,中国高职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高职教育生源和教学资源也有了质的飞跃,中国高职教育迎来了事业的春天。今年高职毕业生就业受到经融危机的影响的确比往年有所下降,但总体就业并不差,一些应用型专业的毕业生“吃香”依旧,不少学生已经签好了就业合同或者有的去实习的准单位。甚至好过不少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笔者分析,最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期望值不一样,高职院校学生定位就是上生产第一线,务实的追求也让他们的就业相对更容易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直接接轨,以及“订单式培养”占了很大的便宜。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课程改革以提高内涵建设,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走出校园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去,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让学生带着一种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去完成学习任务,要求新一代的职教工作者,既要培养“学以致用”型的 “蓝领”,也要注重开发这些未来“蓝领”的内在潜力。
我们知道“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企业是非常现实的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很多只能够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经济危机下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
由此可见,一些企业认为经济危机也是转机,在这个转机的过程中,良莠不齐的企业进行了自然而然的优胜劣汰,使得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以后的发展会更加规范。而高职生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高职生毕业后,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能力。
高职院校通常会要求学生毕业后,既有高等教育的学历,同时又有岗位技能证书和相关技能,这样毕业以后马上可以上岗。学校还会按照用人单位要求,实行“订单培养”,则大大缩短了岗位适应的时间,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调查发现,不少企业有着这样的心态。某企业一位招聘人员表示,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的人员构成效率要求更高,学历并不是第一考虑的因素,实用的技术型人才是首选。毕竟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办学特色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高职生的文凭虽然没有什么优势,但因为动手能力强,所以在用人市场上还是很受欢迎。作为高职毕业生,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调整预期。先生存下来,然后再去寻求更好的发展。国家目前正在积极地扩大内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学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还是应该根据国家的大趋势选择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研究生、本科毕业生相比,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但普遍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就业心态更为理性,对自己就业预期较为合理,高能成,低能就。从这个方面来说,高职院校毕业生比普通高校本科生“耐寒”。
下面就解决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给出一点意见:
1.高职院校要加强对高职生求职择业的指导。学校应关注生源出口,关注毕业生就业。要广泛深入宣传就业政策法规和就业信息,积极开设求职择业指导选修课;
2.加强对高职生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择业观,保持良好心态,掌握求职心理与艺术,更好地就业。要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帮助高职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时,及时解除心理冲突,迅速消除心理误区,有效排除心理障碍,从而能以积极心态面对求职择业。
3.在校期间即教育学生能够理智的评价自己,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有正确而客观的评价,从而有利于自我定位,从入校伊始就可以合理设计未来的人生目标。
4.根据专业办学特色引进竞争机制,引导学生坚定信念,结合自身特点,自我设计,自我包装,自我推销,自我实现,勇敢地面对社会、面对挫折。
5.家庭也要关心和引导子女求职择业,注意减轻他们的求职压力,与孩子们做到心理沟通,并与学校相互配合。
总之,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高职生如果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社会环境,弄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正确地选择职业,也就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必将对高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陶书中 黄君录: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5).
[2]陈亚玲:对高职教育三个基本理论问题的再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35).
[3]夏祖浩:浅谈大学生就业能力标准与竞争优势(中国教育报),2006,(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