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人力资源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4-24

李栋辉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审计发展历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入力资源审计的四种应用模式,进而对四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文章在分析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审计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人力资源审计的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审计;应用模式;对策

一、人力资源审计发展历程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逐渐加深了人力资源是企业或组织机构的核心资源这一观点的认识。与此同时,公共部门机构膨胀和人员增加所导致的人力资源相关费用的攀升和受托责任的深化,这使得人力资源审计在国外公共部门和企业组织中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Easteal,1992)。人力资源审计对企业绩效和价值创造的影响和作用也由此得到了全新的诠释。

人力资源审计的早期形式为人事审计。人事审计主要关注对人事政策、程序和实践的分析和评价,其目的是评价企业人事管理的效果。随着程序、制度等作用的下降、管理文化的兴起以及企业对绩效目标的重视,人事管理开始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在人事审计强调人事活动和程序合法合规性的基础上,人力资源审计开始着重审查人力资源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其对实现绩效目标的影响。

二、人力资源审计应用模式的比较分析

按照人力资源审计的概念框架所界定的受托责任主体和审计评判标准来划分,现有的人力资源审计大致可以分为合法性审计、制度审计、价值导向审计和绩效审计四种。实践中具体的人力资源审计形式可以看成是基于这几种模式在不同方向上进行的拓展。以下将分别阐释这四种审计应用模式的原理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

1合法性审计

合法性审计具有较为长久的历史渊源,是人力资源审计的基础。其产生的直接动因在于雇佣关系中的法律风险。因此其关注的焦点是企业是否遵循了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最终目的在于为企业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降低和避免因雇佣关系不当而产生法律风险。

2制度审计

制度审计主要关注现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充分性及其执行程度,试图通过审查人力资源管理内部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来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企业绩效和价值的影响。典型的制度审计程序为:识别内部控制制度参数和管理目标,检查现行制度,并确定相关控制目标。制度审计的优点在于,它关注制度的设计和整合,有助于促进管理的公平性。

3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是指通过定量或定性分析,审查和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绩效,并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绩效改善的审计过程。通常采用一种依赖定性分析、将顾客的主观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顾客满意度审计方法。这种审计方法强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企业其他部门的服务作用,从投入、产出和满足顾客需要等角度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其基本理念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都能够被理解为投入、产出和顾客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顾客对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参与。长远来看,绩效审计已成为人力资源审计的发展趋势。

4价值导向审计

价值导向审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企业的特定价值目标服务的,通过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期望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计划。这种审计没有全面考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程序及其内容,在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善上缺乏系统性。另外,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是多样化的,从中选取特定的价值目标需要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撑,而这种审计在确定价值目标时往往以企业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在理论论证方面显得不充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因此很难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三、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审计面临的障碍

1对人力资源审计的战略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

我国人口众多,长期以来一直视为一种负担,从宏观来说,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特别是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的重要战略资源,而我国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利用还不够充分,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法规、政策设计或执行不力,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和严重浪费。从微观人力资源审计来说,现在大多数的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战略执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只能通过管理政策和策略间接作用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对组织绩效的贡献难以度量,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更侧重的是如何控制成本,而非能否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创造。这种结果导致管理者关注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而非效率、效果对人力资源审计也就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作出评价的依据,所以务必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适当性。人力资源审计搜集审计证据的方法比较单一,通常以调查问卷为主,通过调查取证获取有关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制定的程序,采取的政策,以及从雇员的招募、测试、甄选、配置,新雇员的上岗引导与培训、管理人员的开发,工作绩效评价、工资报酬、福利、雇员的安全与健康等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评价。这些数据的渠道大多来自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如人员招募、人事档案建立与保管、组织培训等活动都是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完成,缺乏来自第三者的证据支持。

3审计评价缺乏科学的指标和尺度

人力资源审计主要是对企业人力资本配置和投资情况,以及企业人力资源使用效益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用货币量化的并不多,非财务信息在人力资源审计中占很大比例。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不同,人力资源的确认和评估要以知识为基础,比物质资源的确认和评估复杂;人力资源的载体是人,它要受社会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类别的人才估价模式又有所区别,所以很难规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存在标准的不确定性,就难以实现人力资源审计的规范化,难以明确审计人的责任与风险,审计的发展势必受到影响。

四、进一步发展完善人力资源审计的对策

1确立以合法性审计为基础、以绩效审计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审计模式

在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审计并没有受到理论界的足够重视,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审计发展的一个缺憾。国内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报表是人力资源审计的基础,然而,人力资源审计是否应当以这种会计计量为依据是值得商榷的。2003年加拿大和英国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人力资本计量信息报告的关键在于,向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有关人力资本运用经济性和效率性,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战略支持的信息。因此,人力资源审计应当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管理和企业绩效改善所起的作用,而不是提供人力资本价值方面的信息。开展以合法性审计为基础、以绩效审计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审计,应当是一种符合我国企业和政府部门客观需要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发展政府绩效审计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客观要求。

那么,要实现人力资源绩效审计,就必须有适当的指标体

系。人力资源绩效指标的开发应当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员工三个层面上进行,科学的绩效指标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的人力资源顾客和不同的评价层次,确立不同的绩效指标内容。指标开发的方法既有基于传统投入产出模型的规范分析,也有实证检验。Brown(1999)认为,通常用来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的指标(如离职率、受教育水平、培训参与率、计划目标完成度等)实际上并不能测度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和绩效。Brown提出了一个包括工作年限、职位水平、绩效等级和所负责的任务或职位的数量及种类四项内容的人力资本简单计量指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复杂模型。

2制定适当的人力资源审计指标

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依存理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扩张及其活动领域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构性回应(Jacoby,1983;Kochan;Cappelli,1984)。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人力资源审计指标的多样性。不同的人力资源顾客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不同的期望,因此要求的标准也不同。从影响因素来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绩效审计并不存在硬性指标。因此,人力资源审计指标具有开放性、多维性、可塑性等特征。从内容看,审计指标可以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可以是计划目标、历史或先进的绩效基准,也可以是人力资源顾客(利益相关者)的主观期望。在实际中,审计指标应当根据具体的审计目的和内容来确定,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协商来确定或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指标体系。

3完善创新人力资源审计制度

要实现我国人力资源审计的重心从报表审计向绩效审计的转变,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制度安排,以确保以绩效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审计能够顺畅运作。

首先,从外部环境上讲,国家应通过一定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来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价值观和理念,如颁布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操作指南,为人力资源的计划、招募、培训、绩效管理等实务制定原则,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绩效的提高。

其次,人力资源审计制度应当能够从审计授权、项目运作控制以及审计后续执行三个阶段上确保人力资源审计的顺利实施。传统财务绩效审计在项目控制上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这些制度应当成为建立人力资源审计项目控制制度的基础。

最后,与传统审计确保公共受托责任控制的目标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目标至少在绩效改善和最低标准两个方面进行了延伸,涉及大量的组织管理、绩效管理、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源审计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已成为人力资源审计项目控制制度的核心环节,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应当确保先进、科学的审计方法能够得到采用,审计人员能够得到有效整合,审计信息能够得到通畅交流,以及能够适当地利用外部专家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