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张天华,李东炎,翟小虎,李 静
(1.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农业服务中心,河南 濮阳 457162;2.河南省濮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濮阳 457100;3.河南省濮阳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濮阳 457100)
濮阳县地处于河南省东北部,经过党中央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濮阳县在扶贫攻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2019 年正式退出扶贫县开发行列。小麦是濮阳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了全县种植总面积的30%以上,是全县的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由于地理环境以及人为因素,小麦生长中会出现产量低、发生病虫草害等问题,严重影响小麦高产。要大力推广优质小麦高产栽培以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从而达到减少损失和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业增产的目的。
(1)选种
品种选择首先要充分考虑小麦种植区域的地理环境因素,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如土壤较肥沃区域,在品种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抗倒伏因素,尽量选择抗倒伏性较好的品种。濮阳县主要种植品种有濮麦8062、周麦18、周麦22 等,都是半冬性、高产且多抗的优质小麦品种。其中,濮麦8062 比周麦18 成熟期略早一些。
(2)播前处理
播种期要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以提高种子发芽速度。一般选择晴天,将麦种均匀摊放在席子上,不可直接摊放在柏油路面或水泥晒场,防止温度过高烫伤种子,厚度以10~15 cm 为宜。白天需经常翻动,夜间要把种子堆起盖好,一般连晒2~3 天即可。晾晒后整体发芽率通常可提高15%~17%,为小麦良好生长奠定基础[1]。
施肥一般分为底肥和追肥。底肥一般在旋耕前撒施在地表,随旋耕与土壤搅拌均匀,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为种子发芽以及良好生长供应充足养分。科学应用底肥可以有效提高小麦植株自身的抗性,越冬小麦尤其明显,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越冬麦苗的死亡率,而且还能够大大提升小麦成穗率,进而提高小麦质量与产量。种植肥一般在小麦出苗后撒在小麦田中,以确保小麦后期健壮生长。
濮阳县农业基础设施较好,农业生态环境适合冬小麦生长,土壤类型主要为潮土和褐土,是河南省冬小麦优质高产区。磷肥可一次性施入做底肥,每亩6.5~10.5 kg。钾肥也可一次性施入做底肥,每亩7.5~10.0 kg。氮肥一般建议50%~60%做底肥,40%~50%做追肥。一般每亩基施氮肥7.5~11.5 kg,返青期至拔节期追施9~11 kg。氮肥追施时期视苗情综合调整,一般麦田返青期、壮苗麦田拔节中后期、旺长麦田拔节后期结合灌水追施。
小麦生长中需要充足的水分,缺水则会导致植株干枯死亡,要根据种植区域的水分供给情况做好水分管理。小麦各生长阶段的需水量不同,一般呈现出“冬高、春低”的特点。“冬高”是指播种至返青前,应保持土壤水分充足,最低应保持在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5%;“春低”即从返青至成熟期,土壤水分可保持在较低水平,一般控制在最大持水量的75%。此外,底墒水也十分重要,充足的底墒水不仅仅可以保证小麦的发芽率,而且对于根系生长也有促进作用。
(1)越冬前管理
冬季前种植的小麦,生根、发芽、分蘖等环节都会在冬季完成,做好越冬前的田间管理非常重要,尤其需重视小麦分蘖阶段[2]。小麦出苗后全面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移栽或补种。为了有效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可定期喷洒多效唑水溶液,生长不佳的麦苗还可喷施生命素。
(2)灌浆期至成熟期管理
小麦灌浆期至成熟期是小麦生长中非常重要的时期。要科学施肥、合理追肥,满足小麦生长中的养分需求。此时小麦根系的吸收能力变弱,最好采取叶面追肥方式,可延长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作用,防病、抗倒,减轻干热风的危害。一般叶面喷洒0.4%磷酸二氢钾和2%~3%尿素混合液,每7 天喷1 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其他活性肥。此阶段小麦的需水量较大,可配合灌水每亩追施尿素3~5 kg。
灌浆期至成熟期是小麦蚜虫、白粉病、吸浆虫等病虫害的高发期,可用2.5%联苯菊酯水乳剂80 mL+8%磷酸二氢钾100 g+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0 mL,喷施防治,争取早发现、早治理。
生物防治具有成本低、无污染、效果好等优点,需结合种植地气候合理防控。如小麦蚜虫病害,可以应用其天敌生物瓢虫进行防控,可有效缩小发生范围与规模。需要注意的是,生物技术应用要求较高、专业性较强,推广使用中要确保小麦田间的生态平衡性。
春季日照、水分充足,而且土壤生长环境较好,是小麦的关键生长季节[3]。要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合理喷洒农药,确保小麦病虫草害早发现、早处理。避免由于防治不及时对小麦后期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尤其应重视灌浆期管理,避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
化学防治主要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对小麦病虫草害进行有效控制,需根据使用说明严格控制农药用量与应用方法,避免农药超标问题。同时严格遵守施药安全间隔期,避免频繁施药造成用药剂量过大造成的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此外还可能出现药害,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小麦种植中需应用高产栽培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优化调整栽培管理与防治技术,确保实现优质小麦的高质高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