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内蒙古赤峰市日光温室‘台湾长果桑’栽培技术

时间:2024-09-03

王国全,刘淑艳,崔志强,李炳海(.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赤峰 04000;.赤峰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内蒙古赤峰 04000)

果桑又称桑葚、桑仁,是中国第三代新颖果品之一,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等成分,常吃果桑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功效。果桑不仅可以鲜食,亦可加工成饮料、桑果酱等具有营养保健价值的、高品位的大宗系列新颖产品。目前,市场潜力大,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泛。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元宝山区和红山区等旗县区一些采摘园实施了日光温室果桑的错季栽培,作为南方果树品种台湾长果桑经济效益显著,平均产量可达500 kg/667 m2以上,采摘价150~300元/kg,提早了采摘期,满足了人们休闲采摘的需求,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市场潜力大,是城市郊区发展高效农业的好项目。

品种性状

‘台湾长果桑’又被称为超级果桑、紫金蜜桑,是台湾专家将大果桑和其他几种野生长果桑经几次授粉后改良而成的优良品种,赤峰市栽培的苗木为赤峰市农牧局从福建繁苗基地引进。它树形开张,枝条细长,根系发达,生长很旺盛,单叶互生,叶片心型,大小中等,叶柄短粗,叶面光滑微皱,花芽极易形成,且萌芽率较高,仅开雌性花,无花柱,单性结实,单芽果数5~6个,果长为8~12 cm,最长能够达到18 cm,果径1.2 cm,单果重10 g,最大20 g,含糖量20%,成熟的长果桑颜色为紫黑色,鲜甜爽口,口味极好,只要绿色的果开始转粉红色,就可以食用,成熟期在一个月左右[1]。该果有一定硬度,可长途运输,一年可多次结果,采收果实时间长。相比北方品种更喜光喜温,耐酷热,能耐-15~40℃的温度(图1)。

图1 ‘台湾长果桑’生长

选址建园

‘台湾长果桑’在丘陵地区和平原地区都能进行种植,它对土质的要求不严格。但要建立高质高效园区,宜选城市周边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地力肥沃、中性土质、不受污染的地块建造温室进行种植[2]。

种植技术

栽植时间

2月下旬~3月上旬进行定植,温度适宜并且芽未萌发以利于成活。

栽植密度

按选择的树形和品种的特性而定,一般栽种株行距2 m×3 m,大约112棵/667 m2,密度过大,不利于棚内空气流通,会引发落果现象,而且给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密度过小,不能充分利用温室的有效面积,影响单位面积产量。

栽植方式

为防止栽后病虫害发生,特别是栽后由于室内湿度大,极易引起霉变烂根现象,日光温室在栽种果桑前一定要进行彻底消毒,栽植前15~20天,深翻耕地,灌足水,然后高温闷棚15天以上。按南北向挖定植沟,沟的深度为50 cm,宽度为60 cm,而且要在沟的底部铺上一层20~30 cm的农作物茎秆,并覆上10 cm左右的表土。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20 m3和表土混匀后填入,而后将定植沟用挖出的土回填高出15 cm左右,随后浇水,将定植沟沉实修平。栽前修剪根系,按株距挖穴栽植,将根系理顺置于定植穴中央,让它自由的向四周进行伸展填土,轻微上提,栽植深度以超过苗木原土痕2~3 cm为宜,踩实后灌足水,稍干后耙平,铺设滴灌管。

整形修剪

主要树形

疏散分层形

干高一般25~40 cm,全树主枝5~6个,两层主枝错落分布。层间距60~80 cm,层内距20~30 cm。第一层留3个主枝,每主枝留2个侧枝,第一侧枝距主枝基部30~40 cm,第二侧枝距第一侧枝30 cm处,第二层主枝各选1个侧枝。各主枝角度60°~70°为宜,全树高 2~3 m。栽植后30~50 cm处定干,当主枝延长枝头30~50 cm长时摘心,促发分枝。主枝和侧枝上发出的副梢,根据空间大小留20~30 cm摘心,空间较大处的新梢长留,反复摘心3~4次利用副梢整形和培养枝组,并疏除直立枝、竞争枝、并生枝和过密枝,通过拉枝、拿枝等调整枝角和方位,把枝条摆布均匀。小树尽量少疏枝,多留枝叶,以利于幼树生长,增加结果部位,提高前期产量(图2)。

图2 ‘台湾长果桑’休眠期

自然开心型

栽植时从30 cm处定干,在顶端保留5~8个抽生的枝条,将枝条拉枝开角到60°~80°。枝条向四周自然伸展,所抽生枝条均作为结果枝保留,以后每年对枝条基部短截促发新枝。位于温室南侧的植株,受温室高度的影响,保留的枝条可少些,控制株高,位于北侧的植株,适当多留枝条,株高适当高些。

修剪

修剪目的

根据品种的生长特性,获得理想的树形,培育出牢固骨架,能稳定支撑树体,实现丰产、优质、便于管理,使树冠从内到外的枝组配置合理,树冠内、外新梢生长势均衡,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调节养分分配方向,提高果实质量。调节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使树体生长和结果基本平衡,每年结果稳定,避免大小年,长时间地维持桑树的经济寿命。

修剪方法

幼树期采用刻芽、摘心、拉枝等方法培养骨干枝,培养健壮的结果枝组,开张角度扩大树冠,疏截缓放相结合,使树势由旺变为中庸。盛果期通过摘心、短截、疏枝等方法调整好树体结构,改善冠内风光条件,复壮骨干枝长势,维持和复壮结果枝组的生长结果能力。衰老期回缩修剪,在回缩部位,选择长势健壮、方位适宜的留作更新枝,及时摘心并调整好角度。

修剪时期

修剪分冬剪和夏剪。冬剪在落叶后至萌芽前进行,夏剪在生长季节进行。冬剪以控冠和整形为主要目的,根据树形来进行修剪,适当的留好主枝和侧枝,同时要对主、侧枝之间的角度、长势按要求及时调整。短截和回缩结果母枝梢,以及疏除病虫枝、过密枝、细弱枝、背上枝、直立枝。夏剪是按照整形要求,选留好主枝、结果母枝,其余枝条全部疏除,5月上旬采果后立即对选留好的枝全部进行进行重回缩和拉枝开角,7月中下旬待枝条长至80~100 cm时,距枝条基部10~20 cm处短截,促使枝条基部的桑芽萌发,这些芽有些是花芽,具有挂果能力,最终可以形成桑椹,从而使温室内的桑树在9月份又可收果,达到一年两次挂果的目的。

温湿度调控

萌芽期

为保证温室条件下果桑的栽培成功,升温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过急,主要采用揭盖草帘或棉被覆盖物的方式进行调节。每隔2天提高温度3℃,白天温度从7℃逐渐升到15~20℃,最高不超过25℃,夜间温度5~7℃,果桑发芽前,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左右。

开花期

白天温度20~25℃,夜间温度8~10℃,控制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一般掌握在50%左右,主要通过上放风口进行调节温湿度。

坐果期

开始显露果穗时,白天控制温度在22~30℃,最高不超过35℃,夜间温度调整到12~18℃。通过加大昼夜温差,促使桑果内的糖分转化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早上拉开草苫时,首先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排出室内过多的湿气,室内空气相对湿度60%~70%,白天室内温度达35℃以上时,一定注意控制温度必要时放底风强行通风降温,否则果叶易出现烫伤。

成熟期

白天温度保持在26~28℃,夜温保持在15~18℃。在果实由白转红时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0%,不超过50%。湿度过高易引起白果病,湿度过低可导致大量落果(图3)。湿度过大时可通过覆盖地膜和通风降低湿度,温度过高时可打开上下放风口。

图3 ‘台湾长果桑’转色期

肥水管理

基肥

在每年秋季采收完最后一次果后,在定植行中间开深30 cm、宽40 cm的施肥沟,每667 m2施入腐熟的优质农家肥5 m3,并混入复合肥(N-P2O5-K2O:15-15-15)30 kg。

追肥

发芽前追肥应以氮肥为主,每667 m2施用尿素30~40 kg,坐果期每667 m2追施高钾肥(N-P2O5-K2O比例为15-6-35)20 kg,在花期和幼果期,对叶面喷施1次浓度为0.25%的磷酸二氢钾与天然芸苔素混合液,能够提高果桑的含糖量,使果实早熟,让果桑稳产增产。第一次果实采摘后结合重剪,追施高氮型复合肥(N-P2O5-K2O比例为30-10-11)30 kg/667 m2。果桑采用膜下滴管的方式浇水,防止大水漫灌,以保证土壤水分相对的稳定。施肥后应及时进行浇水。在萌芽期、幼果生长期和重剪后,果桑对水分需求敏感,必须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果桑病虫害的防治应在选用抗性砧木嫁接苗木和优质无检疫性病虫害苗木的前提下,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角度出发,以改善设施环境为基础,优先选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提高果实品质,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量;及时准确的预测掌握病虫发生情况,病虫突发或爆发时,可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并要控制好浓度和用量,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以免造成残留,影响果桑的品质。及时摘除已发病的果实和修剪的枯枝落叶,收集后拿出桑园,焚烧并深埋。萌芽前用3 Bé的石硫合剂对枝条及温室进行消毒。开花10%左右时,喷1次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大约7天后进行第2次用药,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定期巡查桑园,观察桑树病虫害发生情况灵活防治。

主要病虫害防治

菌核病

俗称白果病,主要危害桑果。菌核病的高发期为花果期,尤其在光照不足、湿度大、连续高温的环境下易增加发病几率。在果桑开花时,借助风力传播的菌核会侵入到花体,导致果实发病,果桑失去应有的红紫、滋润、光亮状态,果实畸形或大或小、色泽怪异的病果,而且会产生黑色菌核。严重时整枝甚至全株发病,无好果且有臭味,致使桑果失去商品价值。初花期喷1次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天后喷施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褐斑病

感病初期,病斑为褐色,水渍状,呈芝麻粒大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多角形。病斑直径约为2~10 cm,大小不等,边缘为暗褐色,中央淡褐色。在阳光下即可见病斑上环生有白色或微红色的粉质块状分生抱子团。病菌在遇低温多湿条件下,有时腐烂穿孔,中部裂开,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叶片枯黄易脱落。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后再用药一次。

白粉病

在被侵染部位上有白色或灰白色粉状物(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和菌丝),逐渐扩大,并常连成一片,病害发生后期在感病部位表面上形成小黑点。白粉病病菌在寄主植物的表皮层内外分布最多,在被害部位的深层病菌数量很少。与病斑相应处的叶表,则可见到微黄至淡黄褐色的斑块。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主要用于发病前保护,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或21.4%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3000~4000倍液,7~10天喷1次,交替使用,连喷2~3次,对白粉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病毒病

果桑易受病毒侵染出现黄化型病毒病,病症表现为少数枝梢嫩叶皱缩,发黄,叶向反面卷曲,枝梢细弱,叶形瘦小。而后从枝梢嫩叶扩散到全株,逐渐枯死。防治措施可以选择栽培优良抗病品种,强化苗木检疫工作,防治叶蝉等昆虫传染媒介。同时,发现病树立即挖除,消灭传染源,是防治此病的最根本措施。

螨类

为害桑树的叶螨有桑始叶螨、朱砂叶螨、柑桔全爪螨、神泽氏叶螨等6种,在桑树上常混合发生混合为害。以成、若螨吸食叶背汁液,叶背现丝网和脱皮壳及半透明白斑点,后黄枯,严重的呈火烧状,引起落叶。选用2%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或1.8%齐螨素乳油4000倍液,或20%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或30%螨蚜威乳油1500倍液7~10天喷1次,交替使用,连喷1~2次。

桑天牛

成虫对果桑新枝条皮层,常将枝条咬断或将皮层咬成不规则的破伤口,并产卵于枝条下部,幼虫蛀食桑干,甚至深入根部,轻则使树木发育不良,重则造成枯枝甚至全株死亡。如发现桑天牛危害枝干,幼虫可采用蛀孔注药,发现成虫可人工捕捉。将药液注入每头天牛的倒数第二个排粪孔,每孔注入药液3~5 mL,农药使用浓度为20%杀灭菊脂乳油20~30倍液,2.5%溴氰菊脂乳油500~800倍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