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李 想(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舆情监测处)
4月新闻舆情总量12.6万余条,较3月减少19.3%;微博总量42.5万余条,较3月减少11.5%。总体看,《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颁布引发高度评价,舆论认为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也备受瞩目,中国减贫实践吸引全球目光。4月,春耕生产进入关键期,其中的新气象、新趋势是报道热点,“绿色”“科技”“高质量”成为高频词。政府部门在耕地保护、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农村改厕问题摸排整改、涉农问题环保督查等方面不断加码,相关的政策部署、保障举措以及整改推进工作受到高度关注。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的向好态势广受肯定,各地在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善治中的积极实践被大量宣传。此外,部分地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农村厕所改造“面子工程”问题被集中关注,“河北邯郸菜农1300斤菠菜卖了15元”引发舆论对畅通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的思考。
新浪微博中,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招致一边倒式的反对,海洋渔业和海产品受到的影响引发热议。陕西洛南扶贫造假、河南永城农厕改造成“摆设”,形成阅读量过亿次的微话题。“高校科研美食pk赛”被热烈围观,网民纷纷为各地农业院校自主研发的特色美食点赞。微信中,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相关的政策举措、法治保障是关注重点。
4月“三农”新闻舆情走势图
4月“三农”微博舆情走势图
4月热点新闻Top10
4月热点微博Top10
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法,同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随后予以客观报道和亮点解读,引发各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截至5月6日15时,相关舆情总量23160篇(条),新浪微博设立的“乡村振兴促进法6月1日施行”“法律如何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等7个微话题阅读量总计3812万次,农视网“中国三农发布”在快手、微博等新媒体矩阵号发布的相关视频点击量1059.8万次。舆论发出积极评价,认为这是中国第一部直接以“乡村振兴”命名的法律,是“三农”领域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为未来30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从关注内容看,热点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乡村振兴促进法聚焦突破“三农”重点难点问题。乡村振兴促进法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规定了一整套法律制度和系统化的扶持措施,其中在农民权益、粮食安全、农田保护、乡村建设、农村土地等方面的细化条款备受瞩目。舆论认为,乡村振兴促进法立足解决主要矛盾,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确保各地在落实过程中不松懈、不变调、不走样,也有利于解决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的痛点、堵点,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
2.乡村振兴促进法注重明确政府职责。乡村振兴促进法专章规定监督检查制度,提出“实施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并针对实践中个别地方政府滥用权力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做出了严格的实体性限制和程序性限制。对此,有舆论表示,法律全文中“政府应当”的表述出现了51次,都是为政府设定的法定义务,监督检查制度也是法律强制性和约束力的重要体现,表明乡村振兴促进法更注重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
3.法律落地实施有待进一步细化。为扎实做好乡村振兴促进法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提出从五个方面确保法律全面有效实施。对此,中国新闻网等媒体以《农业农村部:扎实做好学习宣传贯彻,确保乡村振兴促进法全面有效实施》《农业农村部:强化制度建设 完善乡村振兴法律规范体系》等为题发文报道。同时,河南、北京、甘肃、广西、福建等地陆续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和各项政策,加速推进乡村振兴落地,《经济参考报》对此汇总报道。舆论认为,乡村振兴促进法是一个指导性的、大的法律框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过程中,各地的推进速度、标准体系等情况各不相同,进一步落实还需通过条例、地方法规、实施办法等进一步深化。
4月,春播春管进入关键时期。各地稳面积、稳产量,调品种、优结构,创新技术、提升服务,其中的新气象广泛吸引舆论目光。新闻媒体就此发出了“春耕扫描”“春耕见闻”“春耕探行”等大量报道,“绿色”“科技”“高质量”成为高频词。《人民日报》指出,政策到位、良种良法、新技术下田、智能农机提质扩面,让优质特色唱主角,让农民种粮心劲足,高质量春耕为全年粮食丰收打牢基础。新华社指出,绿色环保是春耕底色,“黑科技”是春耕生产新趋势,展露出中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的“硬核”力量。《经济参考报》指出,在国家关注种业发展、多地生猪存栏量稳步增加进而带动饲料价格上涨等“利好”因素的驱动下,各地农民对水稻、春玉米为代表的粮食作物的种植积极性有所增加,但生产成本上升仍是春耕隐忧,还应持续做好农业生产保障。
4月,耕地保护话题是关注重点。其中,部分地区违法占用、毁坏耕地问题接连曝出。舆论追问“粮食生产‘命根子’如何保”,呼吁警惕对耕地的侵占和破坏,加强土地督察,及时依法治理。同时,耕地保护相关的保障举措也被高度关注。下旬,国务院会议通过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强化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管理保护。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自然资源部推动建立“田长制”压实耕地保护属地监管责任,并对全国20个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突出地区督查约谈。对此,有舆论说,“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成为政策高频词,“长牙齿”的措施密集出台,耕地保护的地位被提高到史无前例的地步。还有舆论说,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各地要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和生态改善,用科技和制度共同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此外,生猪育种也被关注。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中国本地猪的市场占有率已经由上世纪的90%以上降至目前的2%。对此,农业农村部在“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做出回应,并介绍了新一轮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新华社等媒体予以广泛发文,“种猪供给立足国内有保障”“近十年年均进口种猪不到1万头”“将实施大规模主导品种联合育种”等信息被积极传播。
4月20日,农业农村部就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受到舆论积极关注。《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媒体以文字实录、数读、图解等方式对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梳理,总结概括了“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乡村建设统筹推进”等要点,“总体向好”“运行良好”等成为传播重点。会上发布的“今年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11332亿元,同比增长8.1%”等数据也被高度关注。人民网指出,8.1%是“三农”工作一季度的矫健步履,为做好全年“三农”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三农”高质量发展的诠释,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越来越稳,同时也提醒“三农”工作还有众多艰巨繁重的任务,还要全力推进,接续奋斗。
4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保障举措和积极实践亮点纷呈。其中,乡村产业发展广受关注。农业农村部推介55条春季精品线路和176个精品景点,上榜地区借机以图片、视频形式热情宣传,引发网民积极互动。各地不断探索“以村兴旅”,通过红色记忆、绿色山水、趣味农事、浪漫花海等打造的特色乡村游,得到舆论肯定。《人民日报》点赞“乡村旅游好光景”,称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品牌示范效应逐渐显现,乡村旅游成为消费热点。徐闻菠萝、柳州螺蛳粉等特色产业也频登新浪微博热搜榜,出现了多个阅读量过亿次的微话题。舆论称,舌尖美食有作为,一花一木能致富,各地乡村产业特色生长,特有未来。同时,乡村治理也是报道热点。农业农村部印发意见,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对此,《经济参考报》等媒体归纳介绍了意见的“五个方面”“15项举措”,称农业农村部以解决农业农村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加快推动重点领域立法进度。安徽、湖北、上海等地乡村治理中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一户一票”选举村庄理事会、村务公开“线上”办等,引发媒体报道。媒体指出,各地的创新探索和特色举措,有效提高了乡村善治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半月谈》还建议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重视对农村日常纠纷的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避免为暴力案件的突然爆发埋下隐患。此外,农业农村部在安徽小岗村召开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暨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工作会议,农村改革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也由此成为关注热点。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指出,农村改革再深化,乡村振兴添活力,新阶段农村改革将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撑和动力源泉。
4月6日,国新办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引发国内外舆论积极关注。截至4月30日,相关舆情总量10.5万篇(条),新浪微博相关微话题阅读量共计超过9亿次,美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德国、西班牙等国媒体纷纷刊文,国外网民也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留言。新华社称,中国减贫白皮书吸引全球目光。从关注内容看,中国减贫实践受到聚焦。白皮书从五个方面对中国减贫事业进行全景式反映,“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8元”等数据在各媒体平台大量传播,“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人民日报》等国内舆论指出,这份白皮书展示了中国在推动减贫上的勇气、远见、责任和担当,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最好写照,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最好答卷。国际舆论认为,中国减贫实践对全球减贫进程意义重大,其中的宝贵经验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此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也是关注热点。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强调的“把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好,让务农种粮的农民有钱赚”,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强调的“在西部地区设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强调的“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等,被媒体广泛援引。舆论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中国将回归新的起跑线。
4月,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保障持续加码。农业农村部召开视频会,并联合财政部等9部门出台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宁夏、重庆、安徽等地也相继发布实施意见和发展要点,加快促进当地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提升。对此,媒体予以持续关注和汇总报道,称各地各部门把脱贫县、脱贫村作为乡村产业发力点,打出政策“组合拳”,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再添新动能。同时,各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探索试点也被关注,河北重点打造12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甘肃加快构建“7+X”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覆盖体系、四川创建一批“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示范区等有益实践引发积极宣传。舆论表示,产业扶贫让脱贫村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的跨越,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各地已经行动起来,脱贫户发展产业的精气神正持续调动,脱贫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正积极稳步推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