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郭轶伦,周 赟,杨 晋,林清霞
(贵州省毕节市林业局,贵州 毕节 551700)
开展乡村绿化美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1]。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之年。为有效通过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10 个示范县、100 个示范乡镇、1000 个示范村的“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目标,并明确生态宜居中森林覆盖率达60%、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的要求。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十百千工程”,毕节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12 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和130 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旨在全市选择有一定基础且特色鲜明的乡村开展示范创建工作,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推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通过调查,全市12 个示范乡镇中,森林覆盖率59%以上有5 个,占41.7%;54%~59%有2 个,占16.7%;54%以下有5 个,占41.7%。最高的大方县星宿乡81.13%,最低的赫章县平山镇20.24%。
全市130 个示范村中,森林覆盖率59%以上有43 个,占33.1%;58%~59% 有5 个,占3.8%;57%~58% 有4 个,占3.1%;56%~57% 有6 个,占4.6%;56% 以下有72 个,占55.4%。最高的纳雍县沙包镇安乐村80.43%,最低的大方县理化乡果木村3.98%。
全市12 个示范乡镇中,村庄绿化覆盖率29%以上有10 个,占83.3%;24%~29% 有1 个,占8.3%;24% 以下有1 个,占8.3%。最高的纳雍县厍东关乡70.0%,最低的赫章县平山镇18.78%。
全市130 个示范村中,村庄绿化覆盖率29% 以上有103个,占79.2%;28%~29% 有4 个,占3.1%;27%~28%有1 个,占0.8%;26%~27%有1 个,占0.8%;25%~26%有3 个,占2.3%;24%~25%有1 个,占0.8%;24%以下有17 个,占13.1%。最高的赫章县平山镇江南社区81.65%,最低的黔西县林泉镇海子社区13.22%。
毕节市地处喀斯特山区,地域辽阔,森林资源基础薄弱,2018 年全市森林覆盖率54.19%,与全省57%相比,相差近3%。由于全市面积大,森林覆盖率每增加1%需新造林40 余万亩。为缩小差距,全市每年新造林均在百万亩以上,但与其他市州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示范乡镇森林覆盖率相差较大
示范乡镇森林覆盖率59%以上有5 个,54%以下有5 个,处于中间的2 个,呈两头高中间低分布态势,说明森林覆盖率水平参差不齐。最高的大方县星宿乡与最低的赫章县平山镇相比,相差约60.89%,原因是星宿乡境内油杉河一带保留了大面积原始次生林,而平山镇虽紧邻平山国有林场,但不属乡镇统计范围。
(2)示范村森林覆盖率分布不均
从130 个示范村森林覆盖率来看,59%以上有43 个,56%以下有72 个,处于中间的15 个,说明达标的不多,跨度大,分布不均。最高的纳雍县沙包镇安乐村与最低的大方县理化乡果木村相比,相差约76%。有产业支撑的村覆盖率较高,安乐村立足实际,将布朗李作为全村主要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农户种植积极性高,对森林覆盖率贡献巨大。
(1)示范乡镇村庄绿化覆盖率整体基本达标
从示范乡镇的村庄绿化覆盖率来看,29%以上有10 个,29%以下有2 个,说明基本达标,个别乡镇需加快建设进度。最高的纳雍县厍东关乡与最低的赫章县平山镇相比,相差约51%。因为厍东关乡是玛瑙红樱桃的发源地,在全乡范围大面积种植,农户房前屋后均有栽种;而平山镇30 户以上村寨均分布在326 国道两侧,房前屋后多是良田好土,林业未得到农户认可,发展积极性不高。
(2)示范村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布不均
从130 个示范村村庄绿化覆盖率来看,29%以上有103 个,24%以下有17 个,处于中间的10 个。最高的赫章县平山镇江南社区与最低的黔西县林泉镇海子社区相比,相差约68%。同样,有产业支撑的村覆盖率较高。平山镇江南社区是“中国樱桃之乡”的核心区,农户发展樱桃的积极性较高,房前屋后均栽种;而林泉镇海子社区地势平缓,村庄周围均是良田好土,农户以传统种植业为主。
根据《贵州省市县党委和政府推进振兴乡村战略的实绩考核暂行办法》和《毕节市乡村振兴示范工程考核方案》要求,森林覆盖率和村庄绿化覆盖率均是重要考核指标,并进行了量化,即示范县乡村森林覆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得1 分,每高于或低于一个百分点的,分别加或减0.5 分,加减以2 分为基础;示范县乡村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得2 分,每高于或低于一个百分点的加或减0.5 分,加减以3 分为基础。鉴于全市“两率”在全省均靠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要达到考核指标,难度较大。
乡村振兴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难点在产业。乡村振兴要一手抓生态、一手抓产业,建设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两大体系,完善林业政策和人才支持,积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森林面积提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1)大规模绿化
借助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储备林等工程实施,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争取林业项目投资向示范乡村,特别是“两率”较低的乡村倾斜,全面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
(2)抓实生态修复
认真组织摸清示范乡村裸露山体、矿山、采石采砂场、异地扶贫搬迁符合政策的承包地等生态脆弱地区范围,争取生态修复项目资金支持,全面实施复绿工程。
(3)加强森林抚育
对现有中幼林、低质低效林、过熟林等,按照森林经营规划,科学采取抚育措施,调整林中树种结构,提升森林质量。
(4)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扎实推行“林长制”,将森林资源保护纳入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制范畴,对天然林和生态红线区、重点生态区等特殊区域实行封山育林,严禁或限制采伐、开垦、采石采砂等行为。用好、用活各类护林员,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加强森林灾害监测防治,持续推进“六个严禁”“绿盾行动”等专项活动,维护森林资源安全。
按照国家、省、市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要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乡村绿化美化。
(1)保护乡村自然生态
结合古村落、古建筑、名胜古迹等保护,加强对古树名木、景观林的保护,促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全面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2]。发挥生态护林员的巡护作用,抓好林草火源监管和重大病虫害灾情报告,及时组织除治,减少灾害损失。
(2)增加乡村生态绿化量
因地制宜利用边角地、空闲地、撂荒地、拆违地等,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庭院绿化活动,建设环村林、护路林、护岸林、风景林、游憩林、康养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
(3)提升乡村绿化质量
科学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坚持以水定绿、适地适树,积极推广使用良种壮苗开展乡村绿化。加强后期管护,确保建设成效。对生长不良、防护功能低下的退化防护林进行修复改造,补植乡土珍贵树种,促进天然更新,进一步优化森林结构,培育健康稳定的多功能林,使人民亲近森林、感知森林、享受森林。
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半分不松,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纵观示范乡村的“两率”,较高的均有林业产业支撑。示范乡村要将乡村绿化美化与林业产业发展统筹结合,因地制宜培育林业产业品牌,提升林业产业品质,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林业产业振兴,实现林业产业富民。
结合地方实际,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珍贵树种。培养用材林、干鲜果、中药材、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推广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药、林禽、林蜂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林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3]。积极开展国家森林乡村和省森林乡镇、森林村寨、森林人家创建工作,按时申报评审,建成更多的国家森林乡村和省级森林乡镇、森林村寨、森林人家。
以森林覆盖率60%、村庄绿化覆盖率30%以上为目标,找差距、选产业、争项目,扎实推进工作。
(1)示范引领推绿化
结合村寨周围现有绿化项目,实行景观树、经果树、生态树等多树种配置;对村寨周边目及一面坡宜林地、坡耕地、摞荒地进行全面绿化美化,提高林木覆盖度,形成集防护、经济、景观功能于一体的护村林。对村寨房前屋后可绿化地块采取丛状、点状或零星种植的方式,见缝插绿[4],发展庭院经济,打造绿化美化示范村。
(2)政策鼓励促绿化
在考核办法制定中,建议因地制宜。毕节市是典型的山区,人多地少,村民多居住在相对平缓、交通方便的地段,受地域影响,房前屋后多是可耕种的良田好土,大多属基本农田保护范围,用于植树造林难度较大,以全省平均值为评价标准有失偏颇。因此,对“两率”的考核,建议以年度增加值,既每年新增加的覆盖率为考核依据,鼓励开展绿化美化工作,或以上一级的平均水平为基础,如考核市州以省为基础,县乡以市州为基础,给予高于平均水平的加分、低的减分,更为科学。
(3)项目支撑强绿化
建议省市在林业项目投资中划拨一定的资金对乡村绿化美化进行奖补,指导县区将林业项目向覆盖率低的示范乡村倾斜。同时,县区制定预算,划拨一定资金扶持“两率”低的示范乡村,用于乡村绿化美化,激励乡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