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到危机底部的抉择:积极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

时间:2024-04-24

张 宁

全球性的金融风暴是危机,也是机遇,对中国企业来说,目前已经具备了加快对外投资的基础条件。充足的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审批政策的便利化、转变外经贸增长方式的根本要求、宏观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外资产价格的剧跌和资金渴求等众多因素都为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危机的发展表现出种种有所企稳的迹象,6月份以来多数国际经济组织预测全球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2009年第2季度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先行指标陆续开始出现好转迹象,全球主要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和印度的指标同期都出现上升。OECD制定的经济复合先行指标已经从3月份的92.7上升到4月份的93.2。另一方面,在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上,回暖迹象也较明显。处于金融风暴中心的美国和欧洲国家的股票市场指数已经从今年2—3月份的最低点到目前,回升幅度已经超过了40%。以石油为代表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已经也有较大涨幅,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由去年底的每桶40美元已升至目前的70多美元。以上种种企稳迹象表明,现在很可能已近进入危机过程的“U”型曲线的底部区域(虽然在底部区域的震荡还可能持续一段时间),这为中国企业加快对外投资提供了良好时机。本文主要总结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五种对外投资的创新模式,并对如何促进中国企业加快对外投资提出了政策建议。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政府主导的国有大型企业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方面十分落后。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发达国家不同,很多项目并非是完全独立意义的企业行为,它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国家主导行为,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力量自发形成的私人部门投资才是最有效率的,而不是政府主导的投资行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很多是国家为了整体经济的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以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提高本国综合实力的结果。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一部分大企业目前已初步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政府行为对企业的影响极大,投资行为具有不成熟、不典型的特征。与之相对比,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很少,开展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落后较多。根据商务部财务司的统计和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共有中小企业4000多万家,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其就业人数占城镇就业的75%,占外贸出口的60%和超过45%的税收收入,创造了全国70%的新增工业产值和55%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经济增长、市场繁荣、扩大就业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在“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方面,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占71%,民营企业仅占29%,其中私营企业只占1.2%。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中央企业占78.5%,地方企业仅占21.5%。说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主要依赖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而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能力还很弱,还不具备成熟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不善于运用国际法律和通行规则维护自身权益,防范和应对各种跨国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弱。

一些企业照搬国内经营模式,不善于处理跨文化融合、管理融合等问题,与当地工会、媒体、社区及非政府组织沟通联络的能力有待加强。部分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没有严格遵守国外的竞争秩序。

积极创新对外投资模式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投资与合作的方式多以国际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为主,现在这些传统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中国对外投资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只有不断总结和创新对外投与合作的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对外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有其不同的特征和路径选择,很难完全套用现有的国际化理论。由于战略目标、市场选择、市场进入方式以及行业选择对跨国经营成败会有重大的影响,所以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和模式的研究是很必要的。企业国际化战略和模式以及对外投资的经济效应和传导机制的研究应成为外经贸领域的新的研究重点之一。研究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的创新需要我们综合现有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结合中国对外投资的实际特点与实际障碍,寻找更深层次的理论联系,形成较全面的框架,对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提出具体可行的思路。在实际操作中,一家企业在不同阶段可以采取不同模式,亦可以同时采取几种模式混合使用。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与合作的模式创新主要包括:

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立自己生产基地,直接建立和推广自己的品牌,绕开关税、配额等壁垒。如海尔在美国,巴基斯坦等国所建立的生产基地。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使用当地的劳动力、原材料等,容易获得东道国政府和消费者的较快接受,但缺点是对投资厂商的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要求较高。

收购国外知名品牌,获得海外销售渠道,提升本企业的知名度。例如TCL收购德国施耐德,法国汤姆逊及阿尔卡特等知名品牌,并把这些品牌与自身企业紧密结合,带动TCL品牌的提升,从而促进了TCL产品的出口。这种模式下要注意解决好与国外管理团队的文化整合,解决跨文化沟通与协调的障碍。

建立海外本土化的研发基地,开发适合当地市场需求和文化认同的产品。

以技术领先优势占领海外市场,实现海外投资效益。深圳华为和中兴是以技术领先开拓国际化经营之路的典型代表。通过建立和开发自己的技术体系,先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后大力发展发达国家市场,实现了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网络的全面国际化。

国内领先企业并购重组跨国公司业务,整合资源,成为全球性公司。例如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并整合其研发团队后,使联想由一家区域性公司成长为全球性公司,其产品的研发网络和品牌知名度向全球范围大大拓展,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美国知名商业杂志因联想并购后创新能力的增强,而将联想列入全球计算机行业排名前三位。

多方位支持中国企业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

制定对外投资的整体战略,全面规划对外投资工作,构建完善的对外投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促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涉及多个政府管理部门,如商务部,发改委、央行、外汇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等,因此需要建立跨部门的领导协调机制。如应成立由国家副总理牵头的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以上部门落实对外投资促进工作,制定对外投资的整体战略,全面规划和指导对外投资工作,还要完善部门间联系机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商会、协会的作用,建设对外投资合作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形成了全国和全球的网络,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高效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如境外安全信息、风险预警,投资环境等方面。

尽快更新和细化《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指导企业实现对外投资合作的领域与方式的升级。

中国现行的《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以及《境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所列条文比较粗泛,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需要对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如对对鼓励类境外投资项目,应由哪些政府部门具体给予哪些相应政策支持条款,应由牵头单位出台规定统一列出,而不应由各部门再根据其职能制定和实施,这样既不便于企业了解掌握,也可能会造成各政府部门问责任衔接时出现空当。另外《境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所列产业也较宽泛,在目前的国际分工格局下,同一产业中各子行业可能差别很大,所以该目录对具体子行业的划分还需要细化,细化的程度可以参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总之,需要通过完善中国的《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和《指导目录》,积极引导企业实现对外投资合作中的行业与领域的升级。

大力扶持名牌企业海外发展。

政府部门要为名牌企业在国外投资建立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提供便利,并在外汇贷款、税收优惠、产品返销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境外加工贸易的各项优惠政策优先用于支持名牌企业。在援外项目中,优先安排名牌企业使用优惠贷款到受援国进行加工,生产和组装,这也有利于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