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悟空传》到《大圣归来》看孙悟空性格特点的变迁

时间:2024-09-03

魏梦茹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近年来随着电影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的发达,很多经典小说作品都被多家影视公司购得版权,不是在拍摄的过程中,就是在即将影视化的路上,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也不例外。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系列在20世纪90年代一度十分火爆,近年来又出现了一部可圈可点的大圣题材的电影作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它的成功呼吁着更多精良国产动漫作品的出现。和电影《大圣归来》相比,今何在的《悟空传》同样也是《西游记》的同人作品,《悟空传》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塑造人物,《大圣归来》则是从视觉图像表达的层面建构形象。虽然两者不具备完全的可比性,但他们塑造的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在某一层面上是可以相比较的,两者构成相互比照、相互阐释的关系,将两部作品中的孙悟空性格特点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孙悟空形象的性格特点从《悟空传》到《大圣归来》中发生的变化,有助于探寻其背后的深层内涵和价值意义。

一、孙悟空性格特点的差异

(一)暖男化

小说《悟空传》讲的是一个反抗传统、挑战权威的故事,它的主题和通常的言情小说并不一致,但是它沿用了电影《大话西游》的爱情背景,孙悟空在小说中也有和紫霞仙子的感情线。在《悟空传》中,悟空在爱情上面没有表现得十分睿智,对待感情并不开窍,与紫霞的相处过程中处处表露出一个“直男”应有的特质,不会聊天,不懂对方想法和心思,更不会哄她开心。对其他人,无论是师傅、猪八戒还是沙僧他们,悟空时常以泼皮无赖、心直口快的形象出现,更不可能会有暖男气质的展现。而在电影《大圣归来》中,孙悟空出场时对一直追问他的江流儿也表现得极度不耐烦,甚至故意吐露错误的信息,和《悟空传》中的悟空似乎没有太大区别,但是电影还未过半,观众就能明显感知到悟空的形象逐渐暖男化了。即便他觉得江流儿是个累赘,关键时刻仍然没有放弃他,凭借自身的聪明机警察觉出山妖的存在,不动声色地让江流儿快快入睡,主动承担起保护他的责任,把身边的危险扛在自己肩上,面对各种险境,总是第一时间确保江流儿的安全,许多观众朋友在观影之后都表示这个大圣给人的感觉很温暖。虽然嘴上没有吐露什么,但是悟空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身的暖男特征。《西游记》中经典的孙悟空形象活泼好动,抓耳挠腮,肢体语言贴合猴子这种动物的本体符号特点,在这两部延伸出的作品中,悟空的形象都注入了更多人性特征,多了几分人格魅力。

(二)平凡化

《悟空传》写成于今何在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年,在这个尴尬的人生结点上,今何在重新创造了一组西天取经的人物群像,师徒四人不仅仅为西天而生,从他们身上读者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对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群体来说,今何用笔触点燃的是一颗心,一颗不愿安于现状不时骚动的心。悟空选择坚持战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看似难以理解,实则人们或多或少地从孙悟空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1]。今何在赋予了师徒四人更多的人类情感,描写了他们奋起反抗的过程和结果,虽然结局未能如愿,但《悟空传》成功唤醒了当代青年内心强烈的自我意识。与《悟空传》相比较,电影《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更像是一个经受不起失败和挫折的弱者,江流儿第一次见到孙悟空的时候崇拜之情溢于言表,但悟空的神态动作行为并没有几分曾经大闹天宫的影子。五百年的压迫,饱尝孤独与辛酸,残酷现实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机缘巧合下得救,但束缚仍未解除。他想力所能及地保护别人,小小山妖也能将他无情碾压,没有信念能继续支持悟空继续昂首挺胸,消极颓废取代积极进取成为他内心的主导精神,直到最后一刻危急关头,爱感化并点燃了他,这一刻虽然有些许迟,但大圣终究归来,重新肩负起过去的使命。《大圣归来》里的孙悟空不再拥有英雄主义的浓烈色彩,几百年的磨炼使他成为一个受挫的普通人,这里的悟空未必能像《悟空传》里的悟空那样可以引起狂热的个人崇拜,但生活中遍布的都是形形色色的普通人,这样的人物离现实领域更加接近,与观众也拉近了距离,人们能在故事中寻求到心理安慰。

二、区别背后的原因

(一)故事主题的不同

小说《悟空传》写于新世纪到来之际,世纪之交的世界是热血沸腾的,中国的青年也一样躁动不安,潜意识中人们总是会对下一个一千年的初始有些没有缘由的期冀。这部作品不仅为悟空重新创造了一个传奇,也暗含着今何在当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心的读者从文字的背后也能体味到作者作为一个充满勇气与梦想的年轻人面对残酷现实无力还手的无奈之感。当年轻人还处在象牙塔体制创造的保护网时,他们总是热血澎湃,朝气蓬勃,对不遥远的未来抱有许多幻想,认为自己能在社会漩涡中屹立不倒,闯出一番天地,但一离开学校的庇护,他们就面临着时代环境迫不及待的打压。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的巨大差距,以及面临的众多选择与诱惑,都让当代青年无所适从,产生一种如影随形的孤独和不被人理解的寂寞感[2]。在《悟空传》中,反抗、挑战权威是小说的主要主题,作者将天庭众神塑造成卑鄙自私、贪生怕死的形象,而悟空毕生的努力都是在反抗这些人。盘点国产的动画电影关乎西游记题材的作品,20世纪50年代的《大闹天宫》塑造了一个经久不衰的大圣形象,几代人的成长剪影中都有它的出场。在这部作品之后,关于孙悟空的动画电影却并未掀起波澜,再也没有到达同样的高度,国产动画电影日渐式微,悟空在等待着另一个动画里程碑式形象的出现。制作方经过艰辛的前期筹备和精心制作,才有了3D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诞生,它讲述的是孙悟空历劫的故事,励志性强。动画电影想要取得好的口碑效应,故事内容与特效技术二者缺一不可,《大圣归来》的故事情节逻辑合理,但情节简单,线索单一,不足以称为一个十分优秀的剧本。可需要强调的是,动画电影里特效带来的视觉效果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带给观众酣畅淋漓的图像刺激与视觉享受便是这部电影制作方的重要目的。创作者试图用动画技术塑造新形象,以匠人的态度制作精益求精的动画场景,致力于让观众产生全新的国产动漫观感,唤醒民众心中消解已久的东方神韵,给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予以人文精神的推力。

(二)时代背景的差异:影视行业的飞速发展和国产动漫的再度崛起

神话传说作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由此改编的影视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加之不同年代、不同成长背景的创作者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对于故事的解读,使得它不断地被以不一样的方式诠释与改编[3]。《悟空传》在世纪之交横空出世,小说写于网络文学发展的萌芽时期。青年人对新事物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总是高于其他人群,同样在上个世纪末期,他们也是最早接触到网络并意识到网络便利的一批人。《悟空传》的成功离不开网络提供的新的文学形式,它的出现同样也进一步促进了网络文学的全面发展。网络文学初期的萌芽阶段,所包含的读者群体通常都是年轻人。小说中的悟空像是一个独胆英雄,故事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十分符合年轻人的胃口,形式的与众不同、小说内容的别具一格吸引着他们去阅读这部小说。在网络文学的萌芽阶段,写手们秉持的是吾手写吾心的创作态度,初期的网络文学是一个草根丛生、民间狂欢的无边界场域,人们在这里用文字抒发情感,宣泄爱欲,是一种纯粹的无功利的个人行为,今何在写《悟空传》单纯是为了个人情感能够在匿名的网络空间得到表达,并非试图获得某些实际的物质利益。如今数码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速度之快超出人们想象,影视行业也抓住这些科学技术上的便捷并试图将其运用到电影和影视剧中。近年来出现了更多类型、题材的影视作品,播放渠道也产生很多变化,从单纯的线下转换为线上平台、各大卫视双管齐下。国产动画电影最近几年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时期,近些年《秦时明月》《画江湖之不良人》等动漫作品的出现已经提供给大众重拾文化自信的可能,电影制作方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口碑与票房,必须在拍摄制作过程中下足功夫,一味延续传统形式、技术低劣、粗制滥造的低龄化电影无法通过观众的考验,制作方本身的利润也无法得到保障。

(三)广大群众的心理需求

每一个作家在写一部作品时实际上也创造了一个预想读者群体,这一效应在网络文学诞生以后发挥到淋漓尽致,预想读者的存在被提升至一个从未有过的地位。例如金宇澄的作品《繁花》在网站上连载更新期间,金宇澄每天都会仔细观看网友们的读后感,采用一些合理的建议,看完以后边写边改。作家本人也说《繁花》的诞生,就是读者一遍遍“批改”的考卷[4]。读者批评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文学领域内,现如今影视行业也十分重视观众评价,有意迎合观众、市场的喜好,这种伪读者批评机制可以让他们及时收到回馈信息。但影视行业是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它的最终目的始终是金盆钵满,作为电影的制作方,他们在拍摄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受众群体的喜好放在首位,充分考虑观众的兴趣倾向。影视业具有高度商业性,这在如今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商业时代是无可厚非的,制作方在产出影视作品的同时必然需要考虑盈亏问题,如何有效满足广大群众的心理诉求是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女性群体在观众中占有很大比例,因为她们的钟情,每年仍然会出现一些火爆的同类型题材的言情剧,温柔多情的暖男人势必受广大女性观众追捧。与过去相比,国产动画的受众不仅仅是儿童,现在的动画电影观影人群中占更大比例的是年轻人,这种境遇下适当迎合青年人的胃口是有必要的。《大圣归来》制作方仔细研究近年来的热播剧,分析里面的人物形象特点,酌情提取其中一些元素,对塑造悟空这个角色大为有益。片方意识到这一事实的同时把故事打造成一个励志的侠客传奇,悟空不仅是个暖男,他还完成了从前本我的归来,在黑恶势力的压迫下历劫并最终经受住了考验。这种励志故事青年群体会喜欢,对动画电影的另一重要受众儿童而言,则具有励志意义和颇高的教育意味。

三、人物性格创新的意义

(一)求新求变,满足大众的审美口味

自周星驰的作品《大话西游》系列问世以来,今何在的小说《悟空传》又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在网络上发表以后赢得了众多网民的追捧,直到近年来仍然十分火爆,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有兴趣的观众在观影以后还会再回归到原著作品中来,小说的热度只增不减。一部经典的作品可以创造出一批经典的人物角色,这些形象在群众眼中逐渐成为固定化的模式,类似京剧中的脸谱化人物,然而死板僵化的角色并不能长久吸引观众目光,对于经典形象的影视化,社会民众也有着求新求变的诉求,《大话西游》正是一个清晰直观的佐证。2015年《大圣归来》上映同期有好几部万众瞩目的电影,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电影上映初期票房成绩就已十分喜人,在三天时间里取得了9520万元票房,并以单日4000万打破了国产动画片的单日票房纪录,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接近十亿。这一成绩的取得除了与电影本身制作精良有诚意以外,更重要的是广大影迷朋友的自发宣传和推广,大圣形象的颠覆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喜爱。电影的大获全胜也说明了将观众的审美需求充分融入电影制作过程的重要性。

(二)弘扬传统文化,引发经典作品解读浪潮

优秀的文学作品经过时间长河的洗礼不会被人遗忘,相反,经典的作品历久弥新,可以说一部好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个社会特定时期的缩影。文学经典是基于长久的艺术积累所形成的价值规范,这些作品出现在不同时代,隐含着的也是不同时期的文化密码,在阅读这些名著的同时,读者可以从中对国人的文化观、历史观、人生观等思想层面的本质特点有更加透彻深刻的认识,其展现出的人文伦理处世精神使人受益良多。但以经济利益为第一要义的当今时代深深影响了处在其中的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少的人明白经典的益处,民众蜂拥进入网络时代的汪洋大海,以通俗易懂的段子代替艰深晦涩的名著读本,用感觉快适的情感体验取缔人生哲理的习得。文学网民以快捷的技术操作游弋于虚拟的快乐世界,他们不会去刻意追求经典性与精致性,所要做的只是如何更充分地展示自己和被人欣赏,所诉求的也是自况而非自律,所追求的更是“当下”和直观,而不是经典、深度与意义[5]。这是一个传统的经典名著日渐式微,山野草根席卷网络文学时代。经典作品体现出浓厚的中国精神,在现如今外来思潮的冲击中,我们正需要弘扬传统文化、发扬这股精神以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维持社会的繁荣稳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文学软实力的增强有助于国家向外辐射中国特色,占据一定的国际话语权。自20世纪80年代影视业兴起以来,对《西游记》的改编翻拍层出不穷,在《大圣归来》之前,国产动画已有《大闹天宫》这一改编并影视化的案例,相比之下,《大圣归来》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实践证明,这次创新是非常成功的,有益于经典作品的再度解读,激励着其他有志之士从经典作品中挖掘新意。

(三)推动国产动画电影发展

这部国产动漫在2015年的夏天上映便引起了比炎炎夏日还要狂热的轰动。可以说《大圣归来》是近年来国产动漫的里程碑,100%中国制造、好莱坞式3D场面、良心佳作票房和口碑双丰收,打破中国动漫停滞的局面。在习惯了日本的审美风格和美国的英雄主义以后,以中国的传奇人物为代表的齐天大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又出现在观众的眼中。导演田晓鹏在采访中表示:“动画是做给成人看的。”[6]在以往大多数人的眼中,国产动画电影的受众应该仅仅是儿童,即便《大圣归来》制作组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全新版本,广电总局审片期间给电影的定位依然是儿童片。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央文件发布,公开表示中国影视动画的制片对象是少年儿童[7]。例如早期同题材国产动画《大闹天宫》创作受众就是儿童。中国的动画历史源远流长,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动画种类繁多,艺术性强,制作水平也远远高于同期的日本和美国等国家。但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国产动画电影步入了低谷期,萎靡不振,市场上充斥的几乎都是外国的动漫作品,制作精良的特效场面很受青少年的喜爱,相比之下,国产动画表现出明显的不足。然而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不俗成绩向社会证明动漫电影不是儿童专刊,而是面向多个年龄阶层,它的出现也给予国产电影制作方很大的信心,有助于制作方挖掘中华文化传统元素,在制作上下足马力,力图给观众展现一部又一部精良的国产动画电影。以动画为媒介,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助国人重拾文化自信,是每一代中国动画人的梦想[8]。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最终累计票房突破50亿元,跃居中国电影票房影史第二;《姜子牙》更是国内第一部将姜子牙形象搬上大荧幕的动画电影。近年来许多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清晰地告诉观众一个事实:国产动漫的崛起时刻已经到来。

四、结语

对于经典名著的改编创新来说,在不同作者的笔下会产生不同的版本。《悟空传》是一本成功的网络小说,今何在在《西游记》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不仅在网络平台成功宣泄了个人内心的孤独苦闷,也引发大量网民读者的情感共鸣。《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架构在小说原著的基础上,凭借已有故事元素、经验的综合,同样进行了新的拓展和演绎,口碑良好,反响热烈。两部作品在各自领域内大获全胜,这些尝试有力证明在传统经典作品之上的创新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人们可以在经典中植入新的质素,展现全新的突破,其牵引出来的价值不可估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