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超声诊断小儿肝脏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

时间:2024-09-03

王爱珍,张 展,方 玲(西安市儿童医院超声科,陕西 西安 710003)

病例 女,19月,发现腹部包块4 d、腹胀就诊。入院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肾功、心肌酶、电解质、心电图、癌胚抗原均正常,乙肝阴性,甲胎蛋白(AFP)>2 000 ng/L。查体:右腹触及一包块,质硬,肝脏肿大。腹部增强CT:肝内占位性病变,考虑:①肝间叶错构瘤;②血管瘤。超声检查:右侧腹部探及大小约10 cm×8 cm×7 cm的实质性肿块,与肝脏关系密切,仅见部分正常肝右叶及肝左叶组织,包块边界清楚,形态欠规则,内部为不均匀低回声及不规则无回声坏死液化区(图1)。CDFI显示肿块内及周边血流信号(图2,3)。超声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考虑来自间叶组织肿瘤。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肝胚胎性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

讨论 RMS是起源于向横纹肌分化的原始间叶细胞,由不同分化程度的横纹肌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1]。RMS为向横纹肌分化的肿瘤病变,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的间叶组织,包括没有横纹肌成分的组织,这种细胞分布全身,所以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发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基因融合等因素有关。1969年WHO将RMS分为胚胎性、腺泡性、多形性、混合型,其中胚胎性也称儿童型,最常见。胚胎性RMS占RMS的2/3,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平均年龄5岁。好发于头颈部、泌尿生殖及腹膜后。镜下表现为梭形的横纹肌母细胞,具有嗜伊红细胞浆和纵行条纹的小圆细胞组成。原发性肝胚胎性RMS罕见[2],在国内外仅有个案报道。肝胚胎性RMS起病较为隐匿,本例患儿因腹胀、腹部包块、肝脏肿大就诊。本病病程较短,病情发展较快,早期无任何症状,病变性质确定则依赖于病理诊断。超声检查有助于在术前确定病变部位,判定肿瘤的大小、边界、对邻近组织侵犯程度及术后有无肿瘤复发、转移;彩色多普勒可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判断脏器血管走形、是否受压等,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1]刘海峰.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的现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8):930.

[2]王天浩,潘志刚,任正刚.少见类型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9,36(2):221-22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