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丁 杰,张忠民,王润华
(贵州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2)
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其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其严格的指征。当治疗过程中出现肠壁血供障碍,即绞窄性肠梗阻时,需立即手术探查。尽管绞窄性肠梗阻有一些特殊的症状、体征,但其术前确诊率并不高,很多病人在观察中耽误了治疗时机,发生了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与过去仅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不同,近年来CT检查愈来愈多的应用于肠梗阻的诊断,并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对我院过去3年21例绞窄性肠梗阻及26例单纯性肠梗阻病例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对绞窄性肠梗阻诊断有价值的CT征象。
2006年4月~2009年3月我院共收治绞窄性肠梗阻患者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3~72岁,平均47.3岁。肠粘连16例(其中10例并发肠扭转),肠扭转4例,腹外疝6例,腹内疝5例,肠套叠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21例有术前腹部CT影像资料,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同期26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CT影像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组21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术前行腹部CT扫描,平扫16例,增强5例。对照组26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平扫23例,增强3例。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120kV,220mA,层厚层距 5mm,进床速度15mm/s,视野36cm。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经肘静脉注射100ml,注射速率为2~3ml/s。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读片。
采用SPSS 16.0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CT征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计数资料统计描述。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发现绞窄性肠梗阻的CT影像改变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表1):绞窄肠管、肠系膜及其血管、腹水。来自绞窄肠管的CT影像改变包括:肠壁增厚、靶征、同心圆征、肠壁积气,其在实验组中的敏感性依次为81%、57%、29%和10%,特异性为69%、96%、100%、100%。肠系膜及其血管的CT影像改变包括:漩涡征、肠系膜水肿、门静脉气栓,其在实验组中的敏感性为71%、52%、5%,特异性为85%、65%、100%。血性腹水在实验组中的敏感性为43%,特异性为100%。实验组5例增强CT扫描均表现为肠壁弱强化或不强化,而对照组无肠管强化异常现象。
绞窄性肠梗阻是在肠梗阻的基础上并发肠壁血运障碍,多由肠系膜血管受压、血栓或栓塞引起[1]。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很高,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及手术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目前,国外对于绞窄性肠梗阻的CT诊断已经有了较大进展[2],国内也开始有所报道[3-4]。笔者通过分析过去3年我院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CT影像,总结出有价值的CT征象,以资探讨。
绞窄性肠梗阻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因此也会引起一些影像学改变,这些影像改变主要来自于发生绞窄的肠管、对应肠系膜及其血管、腹水等,多数绞窄性肠梗阻病人通过CT平扫即能确诊。为了更深入、系统的分析绞窄性肠梗阻的CT征象,我们结合其病理生理特点作如下描述。
表1 实验组及对照组的CT影像改变(平扫)
绞窄肠管的CT影像改变包括肠壁增厚、靶征、同心圆征、肠壁积气。①肠壁增厚、靶征:肠绞窄后,肠系膜静脉回流障碍致毛细血管滤过压增加、肠系膜动脉血供障碍致肠壁组织坏死感染、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等因素均可造成肠壁水肿增厚,CT影像可见发生绞窄肠管比周围肠管明显增厚,小肠增厚>3mm为异常。由于黏膜下层富含脂肪组织,肠壁水肿以黏膜下层为著,而黏膜层、肌层及浆膜层水肿相对较轻,故CT影像显示多层环状改变,形似多个靶环,称为“靶征”(图1,2)。本研究中靶征对于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敏感性为57%,特异性为96%,仅1例肠套叠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表现出靶征,特异性较高。另外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炎症可表现出靶征,本研究中未出现该类病例。②同心圆征:肠梗阻发生血供障碍后,组织细胞缺氧,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血性渗出液不仅渗入腹腔,成为血性腹水,同时也渗入肠腔,造成肠腔内出血,使肠腔内CT值增高,与增厚水肿的肠壁低密度形成对比,呈同心圆状,称同心圆征(图2)。本研究中同心圆征对于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敏感性为29%,特异性为100%。此征象文献报道较少,笔者认为其往往提示肠腔内血性渗出,结合肠梗阻的病史,基本可以确诊。同心圆征多提示病情很重或病程较晚,因为我们在术中发现肠绞窄刚发生时,肠腔内血性渗出并不多。③肠壁积气及门静脉气栓:正常有生机的肠管不会发生肠壁积气。当肠管缺血坏死后,肠壁脆弱失去韧性,黏膜物理屏障功能不复存在,而梗阻肠管内往往大量积气,肠腔内气体高压很容易穿破脆弱肠壁,形成肠壁积气(图3)。甚至随肠系膜静脉回流至门脉系统,形成门静脉气栓。本研究中肠壁积气的敏感性为10%,特异性为100%。
肠系膜及其血管的CT影像改变包括漩涡征、肠系膜水肿、门静脉气栓。①漩涡征:多发生于肠扭转导致的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后扭转肠袢及其系膜绕某一固定点旋转,系膜静脉回流受阻扩张,肠系膜连同其扩张的血管纠集扭曲形成漩涡状,称“漩涡征”。而扭转肠管形成一扩张闭袢,呈“C”形或“U”形(图4)。本研究中漩涡征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85%,有4例为肠扭转但未发展到肠绞窄的患者表现出漩涡征。②肠系膜水肿:肠系膜静脉回流障碍、低胶体渗透压及肠系膜坏死同样可导致肠系膜水肿增厚,CT影像表现为梗阻肠袢对应的系膜增厚、密度增高、边缘模糊(图2)。其特异性并不高,很多慢性肠梗阻的患者也会有此征象。
绞窄性肠梗阻大多伴有血性腹水,反之,出现血性腹水的肠梗阻提示肠管已经绞窄坏死。临床上常通过诊断性腹腔穿刺获得血性腹水证据,其实CT影像同样可以获得依据。一般腹水的CT值在10~20HU之间,当超过25HU,应考虑为血性腹水(图2)[5]。本研究敏感性仅为43%,考虑与绞窄性肠梗阻刚发生时,血性腹水范围局限,或为淡血性腹水CT值增高不明显有关。
CT增强扫描除能发现平扫可能出现的征象外,还可能发现以下特异性征象。①肠壁强化异常:生理情况下,肠壁增强均匀。而当梗阻肠管发生动脉血供障碍时,动脉血不能顺利地经肠系膜动脉到达肠壁,表现为肠壁不强化或弱强化(图3)。本研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但本研究中增强CT样本有限。②肠系膜上动脉、静脉血栓:肠系膜上动脉、静脉血栓继发绞窄性肠梗阻常有报道[6],我院过去3年有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并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但无术前CT影像资料。
综上所述,靶征、同心圆征、肠壁积气、漩涡征、血性腹水、肠壁强化异常为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征象。CT对于术前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作为外科医生把握手术指征的一项重要依据,在病程早期做出正确判断,把握手术时机。
[1]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16.
[2]Assenza M,Ricci G,Macciucca Mde V,et al.Comparison among preoperative single-slice CT and multi-slice CT in simple,closed loop and strangulating bowel obstruction[J].Hepatogastro Enterol,2007,54(79):2017-2023.
[3]杨文洁,江浩,陈克敏.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CT诊断[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0):1005-1008.
[4]李文华,曹庆选,杨世峰.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及其血管改变的CT 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81-85.
[5]Frager D.Intestinal obstruction role of CT[J].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2002,31(3):777-799.
[6]Shinodholimath VV,Gupta A,Chumber S,et al.Mesenteric and portal vein thrombosis presenting as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J].Trop Gastroenterol,2003,24(4):211-2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