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是双RNA 病毒属的重要成员,其超强毒株不仅导致60%以上鸡的死亡率,还可以导致鸡严重的免疫抑制,造成疫苗的免疫失败,同时诱发严重继发感染,对养禽业危害严重。IBDV 感染的第一步是吸附及进入靶细胞,其主要衣壳蛋白VP2决定了病毒的细胞嗜性,而IBDV 进入靶细胞的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明确。
近期有研究团队发表在《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Identification of chicken CD44 as a novel B lymphocyte receptor for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对IBDV 的细胞受体进行了一系列的筛选与鉴定。该团队发现CD44 分子可以促进该病毒吸附靶细胞—B 淋巴细胞,并且可以使IBDV 获得吸附及进入非易感细胞的能力。
该研究以IBDV 超强毒株(vvIBDV)Gx 株及鸡B淋巴细胞系(DT40 细胞)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质谱试验筛选与IBDV 衣壳蛋白VP2 蛋白互作的B 淋巴细胞膜蛋白,结果表明Myosin-9、JAK1、CD44、Lysozyme C、Vimentin 等蛋白可能与VP2 互作,选择western blot 条带最明显的膜蛋白CD44 作为候选分子,通过免疫共沉淀试验进一步证实CD44 胞外区与Gx 株的VP2 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利用Gx 株感染SPF 鸡,发现CD44 在感染早期的宿主靶器官法氏囊中的转录水平相比于PBS 对照组显著上调。此外,相比于心、肝、脾、肺、肾等器官,胸腺及靶器官法氏囊中的CD44 转录水平最高。将DT40 细胞中的CD44 敲低可降低病毒的复制水平,而该细胞中的CD44 过表达则上调病毒复制水平,表明CD44 可以促进IBDV 的复制。
为了确定CD44 在IBDV 复制过程中的作用,该研究通过受体重建试验鉴定CD44 是否为IBDV 的细胞受体:将CD44 真核表达质粒转染vvIBDV 的非易感细胞293T 及DF-1 细胞,再感染vvIBDV Gx 株。通过激光共聚焦试验结果可见Gx 株获得吸附及进入上述两种非易感细胞的能力。将IBDV VP2 亚病毒样颗粒(SVP)与转染CD44 真核表达质粒的293T细胞共孵育,经激光共聚焦试验结果可见SVP 也获得了结合非易感细胞的能力,说明IBDV 可以通过VP2 蛋白结合靶细胞上的CD44 分子。
该研究通过抗体封闭试验及蛋白封闭试验进一步确定CD44 是否为IBDV 的受体,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可溶性CD44 蛋白(去掉跨膜区)及CD44 抗体均可以抑制Gx株对DT40细胞的吸附,且该抑制作用与抗CD44 抗体和CD44 蛋白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进一步说明CD44是IBDV的细胞受体组分。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免疫抑制疾病,被OIE 列为重要家禽疫病之一,自90 年代发现以来,其对养禽业造成了严重损失。该研究证实了CD44 是IBDV 的细胞受体组分,表明该分子在IBDV 早期复制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为阐明IBDV 的致病机制,及其疫苗、药物靶点的筛选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