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陈 涛 司 思
采访浙江基业集团的董事长陆基灯是在一次朋友聚会的间隙。这位被朋友们称为“路灯”的大个子,有着北方汉子的块头,却是地道的东阳人。没有采访提纲,我们的谈话就在一杯龙井的清吞中慢慢展开。
人再苦再累,只要有那么一点点成就感的支撑,就可以把所有的苦和累都抛掉。
陆基灯出生于有“百工之乡”之称的东阳市,那时父辈们多外出打工。和许多父母一样,他们希望孩子能有一门手艺,这样将来不用为生计发愁。高中毕业后,陆基灯就到了金华。当时他的父亲在金华一建筑公司工作,但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学建筑,在他父亲看来,做个汽车修理工比建筑工人要好多了,起码不会晒太阳,所以他就去学修车了。一年下来,摸爬滚打在油腻的车身下,尽管是不用晒太阳了,但感觉很不是滋味。那时很茫然,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刚好那时候身边有朋友做化纤布的生意,当时金华是全国最大的化纤市场,陆基灯也隐约觉察到了化纤市场的商机,认为这是个机会。于是就跟父亲借了些钱,决定去广州进化纤布拉回来卖。
由于是第一次坐火车去广州,身上还带着几万块钱,于是他就买了身军装和一双运动鞋,装成是打工者的样子。那时的火车票很难买,没有座位就只能睡在别人的座位下面,连转个身都困难,但即使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仍然会因为能“抢占”到这样一个小小位置而高兴。化纤布拉到金华后,他发现这种布在金华卖利润很低,如果到外地,价格几乎可以翻几倍。于是他就背着布,坐火车上北京了。在北京卖布的日子,让他体会到了做生意的不容易。不单要头脑灵活,更是一种体力的较量,你要比城管的车跑得还要快才能不被抓住,因为一旦被抓住的话布就要被没收。
那段日子很苦,但也有苦中作乐的时候。他会随身带着一把口琴,常常在晚上坐火车的时候,一个人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吹口琴。悠扬的琴声飞扬,他的心思也会飘得很远。如今已经成为基业集团董事长的他,回想起那个时候他会会心地一笑,他说现在想来那时挺傻的,但仔细回味觉得有这样一段经历是值得珍惜的。
2 7岁在江西卖布的一个冬天的夜晚,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那时正是快过年的时候,傍晚时分天上下起了雪,看着街上的人们匆匆赶回家里团聚,自己一个人置身在异地他乡,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他觉得一个男人,在街上卖布,实在是没有什么大志。那时陆基灯心中有了做实业的想法。因为东阳市的绣花很有名,他想办一个绣花厂,因为他认为跑市场自己完全没有问题。过年的时候他就跟父亲谈了自己的想法,父亲对他说:“你的思路太简单,你还没有成家,你出去跑市场了,厂子谁来管!”后来这一办厂计划就搁浅了,但陆基灯做大事的志气没有被磨灭。
有很长一段时间,陆基灯都在思考自己到底该做些什么。最后,他毅然决定投身建筑行业。一开始父亲是坚决反对的,因此作为包工头的儿子,他并没有沾
日本刊记者陈涛司思到父亲的光。他走进了父亲的建筑队,从小工做起,从拌沙和挑砖做起,那是极为艰苦的劳动,这膀大腰圆的小伙子肩膀也很快磨出了水泡,母亲心疼得掉眼泪。当然,父亲这样做,无非是想让他知难而退。
但他咬紧牙关没有退缩,跟着老师傅学习砌墙。老师傅砌一堵墙,自己就砌一堵墙,别人中年休息,他也不停下来。他始终认为别人能做好的,自己也一定能做好。有一次粉刷墙的时候,装石灰水的桶从架子上掉下来,石灰水溅进眼睛,差点造成失明。母亲都被吓哭了,事后问他“你以后还做建筑工吗?”他倔强地点头,没有退缩。
就是凭着这样一股韧劲,陆基灯开始慢慢地做到了组长,再到项目经理。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懂,就去买书学习,去向别人讨教。当他自己经手的第一个成形的洗手间盖起来的时候,那种喜悦,不是赚了多少钱能代替的。他说:“人再苦再累,只要有那么一点点成就感的支撑,就可以把所有的苦和累都抛掉。”
成功只是一个目标,而不是满足的理由。如果你认为自己成功了,那是企业最危险的时候。
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激活了两大要素市场:一是以土地批租合法化所形成的土地市场,二是以股市为核心的资本市场。随后,国家对经济进行了宏观调控。1994年的时候,陆基灯在中央党校参加培训,了解到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他感觉到这是做事的时候了,回金华后,成立了金华市基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从纯粹的民营经济角度来说,当时的基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金华市建筑业首家真正意义上的民营建筑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奋斗,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以建筑、房地产为主导,集贸易、软件、设备租赁、物业管理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集团拥有浙江基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基业房地产有限公司、山东基业房地产有限公司、浙江基业贸易有限公司、金华市基业通译软件有限公司、金华市华通设备租赁有限公司、金华市安信物业有限公司7家子公司,并收购重组了总承包国家一级资质的山东莱芜建工集团。
基业集团的口号是“基业长青从我做起”,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因为在陆基灯看来,公司的发展有许多因素,但核心是员工。如果以前没有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基业就不会有今天;同样基业面临困难的时候,依靠的也是基业的每一位员工。他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却有完美的团队。”当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做起为基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那么基业的团队就是一个完美的团队。这个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制度的约束,自己更不能例外。他的公司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如果开会迟到,那么就在那里站一分钟,所有人都停下来等着你。若有60个人在等你,你浪费的将是一个小时。做为公司董事长的他,也曾经在众目睽睽下被“罚站”过。
2005年是集团成立十周年,回味这其中的苦辣酸甜,陆基灯坦言自己并不是做了企业十年的老总,而是做了企业十年的保姆。现在他开始把权力放给他的管理团队,实行责任制,他认为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关于企业的管理,他也在不断地摸索。并且他十分清醒地知道,没有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可以复制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他每天也在读书,看到国外的许多先进理念,但是如果照搬,那就行不通了。就像你一定要把一个奔驰车的马达装在拖拉机里一样,只会适得其反。他说:“企业的发展,可持续性最重要。必须在可持续的基础上推进,而不能一蹴而就。成功只是一个目标,而不是满足的理由。如果你认为自己成功了,那是企业最危险的时候。”做企业,永远是一只脚踏在成功的路上,另一只脚踏在失败的路上。
在自己卖布的那段日子,陆基灯曾怀疑过自己是否适合做商人,因为心比较软,有时看到一些年纪大的老人来买布,他干脆就送给老人家。那时候还是小本买卖,那样做显然是不行的。许多年后,陆基灯已经认同了自己作为一个商人的身份。也正因为这种身份的认同,他更明确了这种身份背后的责任。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西北贫困山区看到那些无法上学的孩子时,毅然决定拿出钱来在那里建了几所希望小学。在他看来,企业是社会的一份子,就有责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注弱势群体,是理所当然的,做这些事情也是发自内心的。所以,他也就觉得没有必要跟媒体讲这些,反而会被误会,认为是作秀,那就违背了自己当初做事的意愿。
在被记者问到当不开心的时候怎么化解时,他说他通常会开车去海边,关掉手机,在那里安静地住上几天,沉淀下来思考一些事情。他觉得人在不开心的时候应该去看看海,你会感觉到大海胸怀的宽阔;在最得意的时候应该去乘飞机,从高空鸟瞰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当受到挫折的时候应该去看看沙漠里的小草,它们是那样顽强。我不知道沙漠里的小草他有没有去看过,但前两者他都一定经历了。
有人认为了0年代的浙商比60年代的整体素质更高,初生牛犊不十白虎,但他们初创期经历太顺,可能会让他们犯更大的错误。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七十年代出生的陆基灯总是谨记:“做企业,永远是一只脚踏在成功的路上,另一只脚踏在失败的路上。”
我们的采访之后,时钟已经指向了凌晨,这位被称为“路灯”的大个子丝毫没有倦意,驱车载着我们穿过金华热闹的夜市。车里播放着淡淡的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这是70年代很多人最爱的歌手,陆基灯也不例外。他告诉我们,金华的夜市十分繁荣,要到东方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商人们才会恋恋不舍地散去。或许,像陆基灯这样的浙商们在生意场上永远不会散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