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统一战线视域下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问题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例

时间:2024-09-03

曾峥,卢建红,盘健,罗月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从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至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落实到具体实施中,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更加强调科技创新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广州-佛山作为大湾区的三大极点之一,两市共同发挥极点带动作用,是国家赋予的发展定位和使命担当,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作为广东省首批建设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处于先进制造业发达的佛山,发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主要功能,搭建平台,以教育、文化交融,吸纳港澳更多青年融入,在实践中面临更多挑战。

一、搭建创新平台,让港澳青年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给予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极大的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比较,面积更大、人口更多、经济增速更高,规模优势更突出,但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均GDP、服务业水平以及世界五百强企业数量等指标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仍存在差距,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快速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处于湾区城市中大学,积极与大湾区港澳高校加强交流合作,包括招收港澳生、每年常规组织学生赴港澳高校交流、积极接收港澳高校、港澳青年团体组织的港澳青年到内地文化之旅交流活动等等。此外,前瞻性搭建平台,促进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以及科技创新。

1.多方合作,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中心,并在香港成功注册“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与创业联盟”。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中心是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指导下,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联合粤港澳三地官方政府及知名机构于2018年3月创设成立,是一个在产业互动、科技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换、落地孵化的共创、共享、共融、共赢的平台。“中心”通过“活动共融”、“人才共通”、“基地共建”、“技术共享”的四共湾区融合新举措,促进了湾区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创业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为三地创新创业青年提供了更加宽松的土壤环境和便捷高效的服务待遇。2019年5月22日,以中心为母体在香港成功注册“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联盟”,开展实质性运作。

2.以“政府推动、高校主导、企业支撑、市场化运作”为理念,成立佛山全球创新技术应用转化中心(香港分中心)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技术应用转化中心。佛山全球创新技术应用转化中心香港分中心是由禅城区经促局、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协会、佛山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佛山艺臻科技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联合共建。自今年2月成立以来,积极联络香港、澳门高校及科研机构,对接高端科技项目与佛山产业的合作。

3.平台搭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机遇,港澳青年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与创业联盟、佛山全球创新技术应用转化中心(香港分中心)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技术应用转化中心搭建后,为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贡献佛科实践。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与创业联盟成立以来,积极开拓,已落实16个港澳项目在珠海、佛山等湾区城市落地,涉及智能数据库、信息科技与服务和文化创意服务平台等,有港澳青年35人参与。佛山全球创新技术应用转化中心(香港分中心)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技术应用转化中心,以应用研究和科技创新为核心目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模式提升传统产业。运用“互联网+”“区块链+”等核心技术,开展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产学研技术合作,考察可转化技术12项,可穿戴心电图实时检测、人工智能虚拟家居设计、健康智能家居、云端健康管理系统、超硬纳米蓝宝石镀膜、人脸表情识别尖端人工智能物联网系统技术等6个项目已对接佛山相关产业园区及行业企业,落地投产后首年年产值可达1.6亿以上。

二、平台运作及港澳青年主动融入存在的问题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湾区城市大学应运而生努力搭建的平台,有利于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但目前,从港澳青年投入参与度来看,积极性还不够高,面还不够广,从对平台负责人访谈以及有关问卷调研可见,港澳青年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难点:

1.历史文化因素影响部分港澳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感。粤港澳三地之间有天然的地缘相近、语言相通及岭南文化同源等特殊的关系, 但由于发展背景不同,不同社会制度、教育体制、价值观念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 三地青年文化价值观存在着差异。香港、澳门分别在英国、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港澳形成了多元的移民文化,香港、澳门回归后,由于港澳的国际地位、经济地位、对内地的依附程度等方面的不同,造成港澳居民在对待自身归属问题上的态度也不同。据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和明汇智库的联合调查, 发现在粤香港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感偏向正面, 包括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并且能够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1]。澳门回归后,社会治理步入正轨,内地开放到澳门旅游以及惠澳措施的施行使澳门经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部分澳门民众的国家认同感较高[2]。但香港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情况极为复杂,香港近几年通识教育对于一个国家观教育的缺失,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不到位,使得部分香港青年国民身份认同淡化,本土意识强烈,少数香港青年的负向思想动向不利于香港青年整体对国家的认识,更是成为阻碍有志到内地发展的香港青年的思想舆论力量,形成部分香港青年拥有自身优越感,不愿主动投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

2.香港和澳门经济地位、产业发展结构的差异影响了港澳青年对于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的选择。澳门服务业、旅游业的发达,澳门高等教育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位居世界前列,澳门青年在澳门就业比较容易, 也容易形成“小富则安”的思想,不愿选择到粤港澳大湾区拼搏。

3.政策协同上存在着不足。正如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宝剑所言“港澳居民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政策利好正逐步释放。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诸多政策利好正在释放。多项措施已为打破现有制度壁垒、体制束缚作出了有利尝试。包括在内地(大陆)就业的港澳台同胞享有住房公积金待遇以及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等,涉及3项权利,6项基本公共服务以及涉及诸多方面的9项便利[3],这样让港澳青年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致力于将港澳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了一定的政策保障与支撑。但是,从我们对于平台负责人访谈,获知港澳青年在内地创业仍然存在办理证照手续烦琐、福利落实有障碍、从事行业受限的情况,他们认为应该放宽港澳居民在内地创业的业务范畴及工商限制,并能够享受内地同等待遇及政策受惠。

4.资讯缺乏及信息不对称问题。平台建设调研反映,粤港澳创新与创业中心,缺乏省市政府引导的、详细的创新创业咨询平台及创新创业青年服务窗口,他们更多是通过香港政府《施政报告》了解内地的创新创业平台及情况。粤港澳大湾区的相关配套政策尚处在顶层设计的优化实施阶段, 青年群体亦无对大湾区相关信息获取的广阔渠道与资源,同时大湾区各地区提供的信息资源参差不齐, 无法形成信息的有效整合, 导致青年群体对大湾区资源碎片化的初浅认知, 对相关信息缺乏准确了解。比如,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调研提到的“创业投资政策文件繁多、多头管理,失效与生效文件并存于相关宣传网站上,并未清晰注明文件是否仍具效力,缺乏系统性、权威性,导致港青很难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和正确申请相关行政服务。这部分受访者也表示政府的审批和管理部门在回应创业者相关咨询上并不清晰。有受访者表示曾经建议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有政府相关部门、商会和创业者共同参与的座谈会,以让创业者有稳定有效的途径反映创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但因为种种原因,这类座谈会没有常态化举办”[4]。

5.融资难、担保难。内地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更青睐与内地的创新创业项目,而且很难找到担保公司给他们进行担保,港澳青年希望搭建内地金融机构与港澳创业企业的相互了解的平台或桥梁,更希望内地进一步放宽对港澳创新创业青年的贷款和贴息支持。

三、对策与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将成为中国湾区经济的实验者,为中国推行湾区经济,带来新的契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特点,大湾区纲要颁布,明确了定位及实施具体细则。青年是国家的未来, 只有青年一代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湾区发展才能得以长远的人才支撑和保障。通过采取更加坚强有力措施,使港澳青年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港澳青年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以“同心”思想凝聚,是统战视域下的必然趋势。

1.细化与落实《纲要》政策红利,为港澳青年到湾区创业提供配套的政策和优惠措施。广东省将从政府层面,在广东建立一个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基地,在总结前海、南沙、横琴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升创新创业的服务力。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打造12个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此外,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支持和服务,广东省支持本省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香港澳门青年也可以享受。对港澳青年在内地办企业、登记,包括申请税务办理、银行贷款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将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全面梳理港澳青年在内地就业、创新创业涉及到的居住、医疗保障、税务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措施。这样,通过政府层面,构建有利于港澳青年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的政策导向和具体措施。

2.创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机制, 探索建立符合创新规范的跨区域政府管理和协调制度。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便利使用, 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允许各类各级科研项目经费尤其是联合科研项目资助资金在大湾区三地之间转移使用[5]。出台跨境税收平衡的有关政策, 研究高层次创新人才跨境工作的税收问题, 对在内地工作的香港、澳门创新创业人才的个人所得税差额进行补贴, 免除对个人所得税负大为增加的忧虑。探索推行签证方便的香港、澳门、大湾区人才卡, 推动大湾区人才自由流动。

3.构建信息共享平台,让三地青年充分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三地联席会机制,并对形成的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明确三地资讯发布的渠道,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在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知识共享、人才互通、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培育运营等方面需求,久久为功,让粤港澳青年了解,并主动投入。

四、结语

十九大报告提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统战视域下,做好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统一战线历来是党的重要工作法宝,港澳海外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重要组成部分,以致力于港澳长期稳定、繁荣和发展为基础,党中央一直以来予以高度重视,并根据港澳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方式来开展工作。港澳回归前,统战通过广泛宣传、广交朋友、联络感情、安排人士,增强港澳同胞民族荣誉感和历史责任感,促进了港澳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回归。回归之后,进一步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并广泛团结爱国爱港、爱国爱澳的力量,促进港澳回归后顺利平稳和繁荣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如何以多种方式吸引港澳青年主动融入,更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营造良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创新创业氛围,加大多方协同,让更多港澳青年投身建设中,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强认同感,同心同行同向,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