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问题研究*

时间:2024-09-03

张全真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提 要 本文通过对20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留学生毕业论文初、终稿的文本对比,结合102位该专业留学生的相关调研访谈,从毕业论文修改的微观角度对论文的内容、结构、语言、格式等进行对比,讨论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及教师指导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而提出教师在留学生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其论文结构的完整、语言的规范及格式等问题。

相对于课程学习、教学实践来说,毕业论文写作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以下简称“汉硕”)留学生培养过程中较为困难的环节。汉硕留学生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存在哪些实际困难?汉硕留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汉硕留学生毕业论文的语言标准是否应该等同于中国学生?这些都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

关于汉硕毕业论文写作,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以往研究多集中于选题、研究方法等角度,而专门针对留学生的研究并不太多。马燕华(2010)、周国鹃(2014)、亓海峰(2015,2016)等曾统计分析汉硕毕业论文的选题;张幼冬(2017)和孙伟、董淑慧(2017)从选题及研究方法等角度将中外学生毕业论文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周小兵(2017a,2017b)从毕业论文写作的角度,着重讨论了汉硕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的方法及问题。这些研究都对指导汉硕留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研究可以涉及选题研究、写作方法研究及评价标准研究等多个方面。本文选取N 大学20 位汉硕留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初稿和终稿1150 余万字,从论文的内容、结构、语言、格式的修改等微观角度进行对比,然后结合对102 位汉硕留学生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访谈结果,分析汉硕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引出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N 大学汉硕留学生毕业论文相关情况

N 大学的汉硕学制为2 年,研究生院规定的硕士学制上限为4 年。自招生以来,有十余位汉硕留学生放弃硕士学位的申请,其中大部分学生已修完或基本修完课程学分,影响其获得学位的因素主要是难以完成毕业论文写作。这说明毕业论文写作事实上成为汉硕留学生培养的瓶颈之一。图1、图2 分别为 N 大学 2011 年至 2019 年 104 位已获得汉硕学位的留学生的实际学习年限统计。

图1 N 大学2011—2019 年汉硕留学生实际学习年限统计

图2 N 大学2011—2019 年汉硕留学生实际学习年限比例

获得汉硕学位的104 位留学生一般用1 年的时间完成课程学习和毕业实习,其中只有66 位汉硕留学生在2 年内按时申请并获得硕士学位,25 位用了3 年的时间,13 位用了4 年的时间,延迟毕业多因论文写作困难。这些数据间接反映出,对汉硕留学生来说,毕业论文写作是影响其能否按时获得学位的关键。

2 年学制对汉硕留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很大的挑战。下面是N 大学毕业论文管理流程表中的时间节点:

第二学期(第5 周起):毕业论文指导课

第二学期(第10 周起):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第三学期(10 月初):毕业论文开题

第四学期(2 月末):毕业论文一稿

第四学期(3 月末):毕业论文盲审稿(本文所指“初稿”)

第四学期(4 月末):毕业论文答辩稿

第四学期(5 月初):毕业论文答辩(本文所指“终稿”)

汉硕留学生毕业论文延期,一般是由于他们不能在规定的时间节点按时向导师提交一稿,又或是因为盲审稿不合格。在汉硕留学生培养过程中,由于汉硕留学生自身的学能限制,2016 年后,很多指导教师建议汉硕留学生在3 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导致2017 年只有2 位汉硕留学生按时毕业。汉硕留学生之间互相影响,所以不同年度选择2 年和3 年毕业的学生呈现出明显的年级差异。从学生的角度看,近年来,2 年或3 年毕业往往是学生自主选择,延期毕业的学生往往呈现出论文写作中遇到困难的倾向。

从我们收集到的2018 和2019 年度汉硕留学生毕业论文的初稿和终稿文本来看,最后一个月对论文进行集中修改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本文将收集到的20 位汉硕留学生的初稿和终稿字数进行了对比,初稿和终稿字数增删情况如图3 所示。

图3 中11 号、17 号是学习时长为3 年的学生,12 号、19 号是学习时长为4 年的学生。从提交初稿到完成终稿跨度约为30 天时间,论文初稿字数平均为34,871 字,终稿字数平均为41,025 字,字数基本呈大幅增加的趋势。但也有5 位学生的终稿较初稿来说字数有所减少,其中或是学习时长为4 年的学生,或是选择文化类选题的学生。一般来说,2 年学制对汉硕留学生论文写作的挑战很大,大部分学生都是用1 年完成课程学习和毕业实习,剩下的时间用来写论文,如果当年10 月初开题,到第二年3 月末交初稿,学生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从初稿完成到终稿定稿的这段时间则是对毕业论文进行密集修改的时期,修改的内容往往集中反映出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非常值得研究。

20 位汉硕留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20 位汉硕留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情况

从图4 可以看到,选择语法教学选题的学生最多,包括语法对比2 位,语法习得2 位,语法偏误分析3 位;其次是词汇教学和文化类选题,其中词汇教学选题包括词汇对比研究2 位,词汇习得研究1 位;文化类选题包括文化教学、文化适应和文化对比,共3 位学生;汉字教学选题2 位,包括汉字习得研究1 位,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 位;教材研究选题2 位,主要是国外教材研究。除此之外,还有学习策略选题1 位、写作研究选题1 位、教学调查报告选题1 位。

二、N 大学汉硕留学生毕业论文修改分析

周小兵(2017a,2017b)在讨论汉硕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修改时,曾引用毕业论文终稿对初稿的修改的用例进行对照,说明汉硕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应注意参考文献、注释等问题。这种方法对我们的研究颇有启发。通过对20 位汉硕留学生初稿 687,439 字,终稿 820,514 字,合计 1,507,953 字的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汉硕留学生毕业论文终稿相较于初稿,从内容、结构、语言、引文及参考文献、摘要及附录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对大幅度的调整。论文集中修改的部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硕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内容的增删

从初稿到终稿,20 位学生中有15 位的字数有所增加,5 位字数小幅度减少。初稿平均字数34,871 字,终稿平均字数41,025 字,总体呈增加趋势。提交初稿时,5 位学生的论文没有中文摘要,10 位学生的论文没有英文摘要,3 位学生的论文未生成目录,5 位学生的论文没有关键词。从论文内容增加的幅度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增加了部分图表及相关描述、分析、解释的内容(如5 号、7 号);

(2)补充或完善了各章小结(如1 号、5 号);

(3)补充或完善了文章的结论(如1 号、2 号、8 号、10 号);

(4)补充或修订了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如1号、3 号、5 号、6 号、7 号、8 号、9 号);

(5)增加了参考文献(如5 号、6 号、7 号);

(6)增加了本国语言的例句翻译(如1 号);

(7)增加了其他内容,例如教学建议、引言、结论、后记等(如16 号、20 号)。

据统计,1 号、2 号、5 号、8 号、10 号学生在1 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论文增加字数1 万字以上。其中8 号学生的初稿中仅对中埃情态补语进行了对比分析,终稿才加入偏误调查分析的主体内容,所以文字增加近2 万字。

我们对20 位学生初、终稿的中文摘要、关键词、目录、参考文献、附录等差异较大的项目进行了统计,见表1。

表1 20 位汉硕留学生论文初、终稿相关内容增删对比表

通过对比可见,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摘要往往会被学生忽视,有5 位学生提交的初稿中没有中文摘要;在7 位提交中文摘要的学生中,有5 位没有英文摘要;从初稿到终稿,有10 位学生增加了中文摘要的内容,有5 位学生删减了中文摘要的内容。这说明了摘要作为论文写作最后完成的部分,也是一个难点。从语言上看,有些不够详细,有些过于冗长,还有些不符合摘要的结构。从字数来看,不同论文对字数的要求相去甚远。1500 字的论文摘要字数规定是否适合汉硕留学生?汉硕留学生论文摘要究竟多少字合适?体例上是否要像书稿一样按章节来写?这些都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在提交的论文中,有3 位学生提交的初稿没有目录,有目录的学生中,有3 位没有标页码,1 位手动输入,表明学生对word 软件的相关功能不够熟悉。另外,有5 位学生的初稿没有关键词,个别学生所拟的关键词还值得商榷。

参考文献作为论文重要的组成部分,有3 位学生的论文初稿中并未出现参考文献,这也反映出他们初稿写作的仓促,有1 位学生的终稿中仍存在论文中引用而参考文献中未列出的现象。还有的学生为了追求参考文献的数量,在论文中罗列了大量与论文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的参考文献。

关于附录,有2 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但初稿中并未列出附录。另外,一些过长的图表到底是放在正文中还是附录中,也是颇值得讨论的问题。

删除一些冗余或不合适内容的情况不仅出现在整体论文字数变少的学生的论文中,也出现在字数增多的学生的论文中,如2 号学生将绪论中“本文结构及主要内容”部分删除;12 号学生将前人研究中大量的例证删除,移到后文具体问题的讨论处进行引用。

(二)结构的调整

20 位学生中,很多学生在论文修改的过程中调整了论文个别章节的结构。如:

2 号学生将“汉语趋向补语和波兰语动词及动词前缀研究现状”,从原来的第一章调到了“绪论”部分;

5 号学生在调查问卷设计后增加了“问卷结果及同形词异同分析”一章,把原来的“3.3.2 结果分析”并入第四章,并在“4.3 小结”中增加了“韩汉同形词异同分析”约1270 字的内容;

13 号学生将“马来西亚教育概况”从第五章“总结”部分移至“绪论”部分;

14 号学生将文献综述进行了重新分类,减少了本体研究的综述,增加了汉语教学的内容;

15 号学生将初稿中第二章“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中的“研究现状”调整到第一章“绪论”部分;

17 号学生将第一章“威尼斯大学与贝加莫大学汉语教学情况”分为“威尼斯大学汉语教学情况”和“贝加莫大学汉语教学情况”两个部分,并增加了对比;

10 号学生对论文章节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详见表2。

表2 10 号学生论文结构调整

论文结构的调整及细节的增加都反映出研究的深化。

(三)语言的修改和润色

对比初稿和终稿,有5 位学生的论文初稿语言面貌还不错,终稿未对语言进行较大幅度修改。6位学生的初稿完成前应该是在汉语母语者的帮助下进行了全面的语言加工和完善,论文语言面貌超出了本人的实际语言表达水平。

其他9 位学生中,有7 位学生从初稿到终稿对语言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如:

★每一位汉语学习者想用正确的一口流利的汉语,因此跟每个汉语学习者一样,阿塞拜疆学习者也有回避使用“着”的倾向。(1 号,初稿P20)

每一位汉语学习者都想说一口正确且流利的汉语,因此跟每个汉语学习者一样,阿塞拜疆学习者也有回避使用“着”的倾向。(1 号,终稿P57)

★现代汉语趋向补语是汉语语法中的一个特点。由于印欧语言没有趋向补语这个语法结构,并且汉语趋向补语类型多样、语义很丰富、用法很复杂,因而它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就汉语趋向补语的研究硕果累累,然而此研究大多是单向研究,即汉语本体研究——对这一语法结构的形式和语义进行分析。(2 号,初稿P2)

现代汉语趋向补语是汉语语法中的一个特点。由于有些印欧语言没有趋向补语这个语法点,并且汉语趋向补语种类多样、语义丰富、用法复杂,故它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关于汉语趋向补语的研究硕果累累,然而此研究大多是单向研究——对这一语法结构的形式和语义进行分析。(2 号,终稿P9)

1 号作者终稿“想说一口正确且流利的汉语”比初稿“想用正确的一口流利的汉语”的表述要好;而2 号作者的修改有些是好的,比如去掉程度副词“很”,“就”改为“关于”等,但将“语法结构”改为“语法点”,将“因而”改为“故”,并不是恰当的修改。

★笔者在搜索相关的论文时发现,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史、马来西亚独中教育及华小教材等是较热门的研究题材,而与马来西亚国小华语教育、课程标准及教材等相关的研究论文却是屈指可数。(13号,初稿P15)

笔者在搜索相关的论文时发现,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史、马来西亚独中教育与华小教材等是研究课题的首选,而与马来西亚国小华语教育、课程标准及教材等相关的研究论文却是寥寥无几。(13号,终稿P19)

★笔者先是透过大量资料的收集和阅读,整理出一个明确的脉络。(20 号,初稿摘要)

笔者先是通过大量资料的收集和阅读,整理出一个明确的脉络。(20 号,终稿摘要)

★韩国政府树立以后,韩国教育部随着时代潮流继续改订并公布教育过程。(16 号,初稿P17)

韩国政府成立以来,韩国教育部因时代而异继续改订并公布教育课程。(16 号,终稿P19)

13 号在终稿修改中注意了语言色彩的适配,将“屈指可数”改为“寥寥无几”,20 号则将“透过”改为“通过”,16 号将“树立”改为“成立”,都属于比较恰当的修改。

20 位学生中,还有个别学生未对终稿中的语言偏误进行修改。如:

★本文的目标就把情态补语问题突显出了,并帮助学习者更了解情态补语和程度补语之间的区别,而能够分得清。(8 号,初稿P8/终稿P6)

★首先我们都知道情态补语和程度补语存在了很多争议,而且到现在很多人也分不出来,虽然后来许多研究中就把情态补语和程度补语做了区分。(8 号,初稿P10/终稿P8)

对于这样的表述,是否需要进行修改,成为值得讨论的问题。

除此之外,很多学生对各级标题进行了文字表述方面的修改。如2 号学生将“本文的研究意义”改为“研究意义”,小标题“汉语趋向动词及趋向动词系统”改为“汉语趋向动词”。5 号学生将“调查设计”改为“问卷设计”,“教学对策”改为“韩汉同形词的教学对策”。除此之外,个别表述进行的修改如:5 号学生将“从上表”改为“从表14”,“读音及意义关联度高的”改为“同一个多音字意义关联正确度高的”。但终稿中还有一些错别字,如“映像”(影响)、“曾强”(增强)等,还是需要学生认真对待。

(四)格式的修改

论文格式的修改和调整无论对留学生还是中国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在论文的修改过程中,有些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因本国文字与汉字书写方向不同,造成排版困难。如8 号埃及学生的论文,大量的从右到左的阿拉伯文与从左到右的汉字造成其排版困难。

此外,论文格式的修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引文格式的修改;②参考文献格式的修改;③文章注释格式的修改;④标点符号的修改;⑤文章章节标题的修改;⑥图、表格式的修改。

这些内容在大部分学生的论文中都有所涉及,因为是论文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此处不一一列举。

此外,格式修改有时是因为不同专业的指导教师给学生的指导不同。如有些文学专业、史学专业背景的导师不主张学生采用“吕叔湘(1980)”这样的语言学文章常用的注释格式。因此13 号学生从初稿到终稿,将所有的格式都改成了人文学科常用的脚注形式。

三、从访谈看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难点

我们对来自29 个不同国家、在我国17 所大学就读的102 名汉硕留学生进行采访2,访谈主要围绕“毕业论文写作中主要面临的困难”展开,请学生谈谈“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困难”“选题、查资料和写作哪个更难”“你希望导师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等几个主要问题。

(一)论文选题困难

(1)未写过毕业论文,缺乏选题经验。访谈中,约30.4%的学生在本科时没有写过毕业论文。这些学生主要来自韩国、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阿根廷、喀麦隆、刚果(布)等国家,同时,他们还存在着写作方面的困难。

(2)自己找不到感兴趣的点。

(3)很多选题已经被别人写过,缺少独特性和创新点(韩国学生居多)。

(4)对导师建议的选题不感兴趣。

被采访对象大都意识到选题的重要性,一位苏丹的学生认为 “选题就像领养孩子,领养对了可以走得很远,领养错了很麻烦”3。

(二)论文写作困难

(1)语言困难,尤其是口语与书面语的问题(约占52.9%)。

(2)研究方面遇到问题,如:调查问卷不好设计,访谈不顺利,数据分析软件运用不熟练,缺乏创新点,阅读英文文献或中国文言文、繁体字文献有障碍等(约占19.6%)。

(3)第一次写论文,缺乏论文写作经验和技巧(约占10.8%)。

(4)中外思维方式有差异,给写作带来困扰(约占4.9%)。

学生突出强调了语言方面的困难,也肯定了毕业论文写作对语言水平提高的帮助。“我一开始在写作(中)就是语言方面的困难,因为论文写作是书面语的,写作有气氛(语体)的要求,肯定要达到。但是我(写)过以后就慢慢习惯了,还提高了我的汉语水平,所以可以说写论文的那个过程对我的写作能力的培养还是帮助很大的。”(12 号)

(三)查资料遇到的困难

访谈中有33.3%的学生表示在查阅参考文献时遇到各种困难。有5 位学生表示,相比论文选题和论文写作,“查资料最困难”。困难主要表现为:

(1)对文献检索平台特别是数字资源不太熟悉。

(2)以前的研究或本国相关方面的研究较少,资料稀缺。

(3)网络资源调查困难。

(4)中、外文文献阅读困难。

(5)对参考文献质量和参考价值的评估缺乏经验。

很多留学生由于中、英文水平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在查资料时遇到很多困难。“我研究查资料也是很难。我们的汉语水平不是那么高,英语也不好,所以看英语书的时候会遇到困难。”(6号)

(四)对导师的期待

(1)写作过程:全方位的指导,随时为自己提供帮助(16.7%)。

(2)论文选题:导师可以提供论文选题(1.0%)。

(3)论文结构:提供论文写作框架(1.0%)。

(4)提供资料:提供参考文献,帮助查找资料(6.9%)。

(5)论文修改:仔细阅读学生的论文,提供修改意见(25.5%);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2.0%);安排中国学生帮忙检查论文中的语法错误(2.0%)。

(6)情感态度:多多见面沟通(2.0%);和导师成为朋友,希望关系更亲近一些(2.0%);更明确和直接地指导学生(1.0%);降低对留学生的要求(1.0%)。

(7)师生互选:晚一点选导师(希望在充分了解之后再进行选择,2.0%);早一点选导师(希望尽早获得帮助,1.0%)。

关于导师的作用,除了2 位学生表示希望自己独立完成论文,不需要导师过多参与外,其余100位学生都肯定了导师的作用。有一位韩国学生的表述是“导师,希望他像导航一样领着我”(5 号)。调查中,学生充分肯定了导师的工作:“我觉得我对导师没有什么要求,因为我的导师真的挺好的,我每次找他,他都会很耐心地帮助我。”(11 号)学生对导师的要求侧面反映出导师所做的工作已经很到位。“我就是可以告诉大家,就是说最重要的是导师给我指对的研究方向,还有帮助我安排论文的结构,导师帮我提高了研究能力。”(12 号)

上述访谈意见的汇总可以作为我们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参考。

四、值得思考的问题

问题一:导师应该给学生修改论文的语言吗?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修改学生论文的语言?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导师专业背景不同。我们随机采访了部分导师在指导学生中采取的做法,大部分中文背景的导师会认为修改学生论文中的错别字、病句及标点符号是导师的任务。外语背景的几位导师则认为应该对学生的语言采取包容的态度,因为中介语的语言部分体现了学生学术的真实性,自己所担负的指导任务是研究方向、方法和结构上的把握,学生应该自己负责语言问题。

由于导师的指导方式、方法和对学生中介语容忍程度的不同,目前呈现出来的汉硕留学生毕业论文面貌及语言修改程度存在差异。采访中,学生普遍认为导师应该帮学生修改语言和表达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导师也是这么做的。但也有个别学生的期望和导师的做法不够匹配,由于导师要求比较宽松,没有把语言的修改作为重要的内容。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导师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修改学生的语言?目前很多导师的做法是让自己指导的中国学生帮留学生修改论文的语言,也有留学生自己请中国人修改论文的语言。导师指派中国学生介入是否合适?目前这一代中国学生的维权意识很强,有些学生会拒绝或采取敷衍的态度。修改学生的语言到底是不是导师的责任,目前在导师中并未达成共识。

问题二:导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论文写作的能力?

学生的问题,归根到底除了研究能力外,最突出的还是语言问题,研究能力受到语言的制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在实践中给予学生指导的具体做法可以包括:提供论文写作指导课或系列讲座,开设论文选题小组讨论课等。

就本研究及调查来看,从导师分配到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论文结构把握、论文细节修改、时间节点把握,乃至情感关怀鼓励等方面都对师生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

附注

1 这里的“初稿”指的是3 月末4 月初提交的盲审稿,“终稿”指的是5 月初提交的答辩稿。

2 访谈提纲由笔者设计,102 位留学生访谈由笔者和南京大学肖宏伟、爱依姗(阿塞拜疆)、宁静(吉尔吉斯斯坦)、文逸雅(泰国),北京大学陈烁,吉林外国语学院孙楠等同学进行。在此谨向为本次研究提供帮助的吉林大学岳辉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高育花老师,南开大学董淑慧老师,苏州大学王建军老师,武汉大学萧红老师、张延成老师,安徽师范大学崔达送老师,北京大学魏一璞老师,南京师范大学车淑娅老师,南京大学陈志红老师、陈晓燕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3 引用来自访谈录音转写,未进行修改,下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