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宋 磊
沛县人民医院 江苏 沛县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医疗健康需求增长,医院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样才能优化资金配置,指导财务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并规避财务风险,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目前,部分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不足,导致财务管理问题,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风险管理是将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其中,全面风险管理是目前风险防控的主要理论,“全面”体现在全过程、全覆盖,包括工作环境、工作目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等内容,这些要素贯穿于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内部控制是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营效率,达到预期目标,采取制约性和调节性的计划、方法、程序。内部控制包含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等环节;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涉及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等要素。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内涵上具有一定的共同之处。
(1)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医院加强内部控制,能够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制度,明确财会问题的处理程序,落实岗位职责,发挥监督职能,保证医院经济活动的合理性。
(2)规范医院经营管理。医院在内部控制过程中,要求各个职能部门明确权责关系,使各项业务环节相互制约。医院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避免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
(3)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医院的运营管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各种运营风险。医院进行内部控制,能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医院的战略发展提供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医院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预算管理模式。但是,部分医院存在“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重视采购环节的资金预算,忽视了经济活动中的资金预算。各职能部门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错误地认为预算编制是财务部门的任务,预算执行与自身没有关系。这就容易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效率低,削弱了风险防控作用,还会提高资金支出成本。因此,医院需要加强预算管理,让全体员工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有效控制预算风险。
部分医院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缺乏精细化的成本管理理念,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不少风险问题。比如,成本管控体系不完善,不仅没有明确职责,而且管控措施没有落实。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管理工作更加烦琐。部分医院没有及时掌握财务部门的运行情况,成本管理流程不合理,降低了运营管理效率。另外,现有的成本管理制度存在滞后性,和医院的实际情况不符,影响了成本管理效果。
医院的固定资产不仅数量大,而且价格昂贵,由于缺少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没有定期开展盘点工作,也没有进行资产抽查,固定资产档案管理机制缺失,容易造成固定资产闲置、浪费、流失,从而引起资产管理风险。
因此,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增强资产管理意识,联合资产、财务、医技、临床、后勤等相关科室,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对资产的采购、使用、维护、处理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加强盘点,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有效防范资产管理风险。
近年来,随着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法规陆续出台,医院逐步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从实际管控效果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典型问题。
内部控制环境是医院进行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经济活动的开展情况。具体来看,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约束作用有限,执行环节流于形式,甚至少数管理人员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2)重视日常业务活动,忽视内部控制工作,没有全面排查内部控制风险点,导致各类风险问题。
(3)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不合理,责任不清晰,岗位设置不合理,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
(4)各部门缺少制约和监督,无法形成内部控制管理合力。
医院经营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居民的保健需求增加,医院规模逐步扩大,服务项目增加,同时蕴含的风险因素也在增多,医疗风险问题常常发生。
(1)医院现有的医疗资源和患者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容易引起纠纷矛盾。
(2)医疗风险的类型多样,隐藏在各项医疗服务过程中,尽管医院采取了一些风险防范措施,但是风险问题时有发生,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
(3)医疗风险具有突发性,事前不可预测,增加了风险防控难度。
医院在运营过程中,采购医疗器械、物品和耗材,是一项基础而又重要的工作。医院物资采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物资采购时,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采购活动的组织和监管难度大,容易造成分工不明确、职责模糊、流程不规范等问题。
(2)医院在选择物资供应商时,对供应商的评估不全面,没有落实信息公开、公平竞争的要求,难以保障物资质量。
(3)在物资合同管理环节,由于合同内容不详细,缺少具体标准,实际执行时存在风险漏洞。
(4)物资采购完成后,后续的储存、领用、回收等环节存在不足,造成物资使用效率不高。
在信息时代,医院和社会之间、医院各科室之间、不同人员之间,都存在大量的信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目前,部分医院的信息沟通不畅,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信息传输方式落后,各部门和各岗位之间的沟通不足,信息共享程度低。
(2)缺少必要的信息公开制度,没有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信息管理不完善,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医院对外联系沟通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信息口径不统一,没有提供实时的信息动态。
(1)医院管理人员需要积极转变思维观念,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主动学习风险控制理论,改变“重业务、轻管理”的现状。同时,医院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内部控制效率。
(2)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应该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遵循分权制衡的原则。同时,设置独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落实内部控制措施。
(1)医院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增强风险意识,对医疗服务中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和应对。
(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将风险防控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通过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风险因素,并发出预警信息,提示管理人员积极处理。
(3)为了减少人为失误和差错,避免发生医疗事故或纠纷矛盾,医院应该建立追责机制,落实医护人员的岗位职责,出现问题后追究责任。
医院在医疗物资采购过程中,需要规范采购行为,获取质优价廉的器械耗材,有效开展医疗服务。
(1)医院应创新采购理念和采购方式,设置物资采购中心,统一编制采购计划,统一安排采购活动,统一管理库存,规范地开展物资采购和物资管理工作。
(2)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对采购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对供应商进行积极引导和有效约束,确保物美价廉。
(3)在大型物资采购时,应该采用招投标方式,并对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保障医院的合法利益。
信息沟通渠道畅通,能够提高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信息孤岛”问题。
(1)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构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提高医院的信息化水平。
(2)建立数据库,设置信息服务平台,方便各部门人员及时查询信息,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3)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以及医院对外联系沟通机制,充分发挥信息的功能作用,加强医院与各方之间的沟通,维护医院的良好形象。
(1)内审方面。在医院内部设置监督专岗,由专人实施监督,明确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追踪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理。
(2)外审方面。医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应该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的监督,采用不定期检查的方式,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加强外部监督。
X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公立医院。目前,医院拥有1600张床位,设置了25个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在职员工超过3000人。在医疗设备采购方面,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强,预算编制粗糙,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从2020年1月起,X医院将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建立了风险导向的医疗设备采购内部控制体系。
(1)业务风险评估。X医院先对风险进行梳理,结合采购业务流程和特点,从战略、运营、法律、财务等层面,对各类风险问题进行排查;采用的业务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资料采集、调查问卷、人员访谈等;形成风险清单,明确采购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由各部门负责人评估风险的危害程度。
(2)确定关键环节。这里的关键环节,是对整个内部控制工作成效产生重大影响的环节,也是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想确定关键环节,首先需要明确风险点。X 医院根据风险清单中的项目和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点,形成风险控制矩阵,从而明确了关键环节,为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3)内部控制活动测试。医院在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测试,及时发现不足和缺陷,采取改进措施。通过内部控制活动测试,了解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首先,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测试范围;风险程度越高,测试范围越大。然后,挑选样本进行抽样测试,评价内部控制活动是否有效。如果判定为无效,那么相关内部控制活动存在缺陷。最后,采用人员访谈、实地查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4)内部控制结果评价。X医院对内部控制结果进行评价,最终确定医院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缺陷。
首先,采购计划不合理,相关依据不充分,导致采购计划和执行工作脱节。其次,采购预算管理的相关机制不完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最后,采购职能设置、授权、执行不合理,采购部门、装备部门、审计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出现问题时容易互相推诿。
(5)提出整改措施。X医院依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采取合理的整改措施,提升工作效率。
首先,建立事前论证机制。针对采购计划进行调研分析,合理地进行采购规划。同时,组织临床科室和管理部门,对采购计划进行论证审核。其次,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定期向全院通报相关信息,形成预算执行分析报告。最后,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加强授权管理工作,在设备采购的过程中,各部门加强交流、协调、配合,降低风险。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都是医院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医院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预算控制风险、成本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针对不同的财务风险,以及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建立风险防控机制,规范医疗采购行为,加强信息沟通,开展监督管理工作。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医院规模扩大,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问题越来越复杂。只有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才能实现预期工作目标,提升医院的内部控制水平,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