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4-09-03

谷玉霞

摘 要:相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而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才刚刚起步,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会影响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率,因此,还需要不断总结内部控制经验,探索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本文重点分析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问题;解决对策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事业单位资产安全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员编制问题成为事业单位尤其是全额事业单位发展的瓶颈,很多事业单位不得不将有限的人员安排到业务岗位,对于会计及后勤人员则较为忽视,大多从其他岗位进行人员调剂,造成会计人员老龄化、专业性不强、岗位分工不清晰等诸多问题,使会计工作中本应相互牵制、防错纠错的机制无法正常运行,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因管理脱节而发生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而,必须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为单位提供真实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有效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保障事业单位资产安全。

2.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使事业单位内部职责明确、权利清晰、义务对等,既促进部门间沟通交流,又使部门间权责得到相互牵制。通过部门间的合作与监督,不仅可以提升经济活动开展的合理性,同时还能够防范不良现象或者徇私舞弊的发生,提高事业單位管理水平。

3.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效能

事业单位承载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是公共服务职能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要求事业单位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对内部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机制,并自觉接受监督,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的职能,提升公共服务的效能。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管理制度缺失,内部控制流程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及有关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学习的过程局限于文件的字面意思,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基础、内部控制的规范理解不到位,无法从全局层面构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业务活动和内部监督形式与企业不同,无法全部照搬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因此,必须针对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流程细化和流程再造,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把制衡机制嵌入事业单位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健全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有章可循、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通过经济业务活动流程的标准化,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

2.事业单位负责人对预算的认识不到位

随着事业单位预算改革的推进,财政部门对预算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对项目支出也开始进行绩效管理及跟踪,预算的重要性开始凸显,但仍未引起部分事业单位负责人的重视,部分负责人仍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己无关。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编制时,或者不予配合,或者预算编制过程中填报数据粗糙,无法细化到具体项目,或者故意疏漏,造成预算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

3.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内部环境有待改善

当前,尽管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很多单位并没有专业内部控制人员,往往是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兼职内控人员专业性不强,基础控制知识匮乏,在实际内部控制过程中,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单位由于人员限制,还无法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甚至在一些关键岗位和关键业务,权利集于一人,并没有做到互相牵制,导致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偏于形式化,无法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另外,有的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仍旧结合在一起,严重影响了审计部门监督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内部控制措施的落实。因此,内部控制环境有待进一步改进。

4.内部控制制度自身存在缺陷

内部控制管理的区域是单位内部整个系统,包含了事业单位运行期间的全部工作,然而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机制,未真正立足于单位内部管理。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是委托第三方为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第三方并不参与事业单位运行的全过程,制度多来源于政策要求、事业单位内部现有管理制度、与内部财务人员的沟通。

因此,第三方很难全面了解事业单位内部真实运行情况,制定出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比如:大多数制度存在着走形式、效果发挥不到位的现象;监督人员自身的工作职责不清晰,工作监督力度不足;部分监督流程烦琐,操作复杂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对策

1.提升思想认识,营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其中,控制环境包含了治理职能以及管理职能、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和措施。控制环境决定了单位的内部控制成效,影响了单位职工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

(1)需要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内部控制制度培训,强化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使内部控制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自主行为。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需要大家共同参与、长期坚持的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

(2)设置合理的岗位,不相容岗位应当相互分离。事业单位应当在遵循精简效能的基本原则下,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需求,对现有岗位进行设置,使岗位之间既能够权责分明又能够相互监督,起到相互牵制、制约的作用。

2.强化信息沟通,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现代化内控平台

目前,事业单位开发了各种信息化平台,如财政上开发的预算系统、政府采购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税务上开发的税务系统,人事上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社保系统,以及各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财务报销系统等。这些平台之间互不联系,各自为政,既起不到本应该有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还经常导致工作人员重复性劳动。如果能在开发时设置兼容程序,可以在部门授权的情况下进行数据查询和提取,或者在有互联事项时必须有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本身也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定期更新本单位工作动态、发展方向、政策法规、服务事项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群众可以通过网站的业务公开,对事业单位从事的工作进行了解和监督,形成良性的外部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可以将内部控制模块嵌入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信息化,使单位内部员工及时了解法律法规、本单位政策和工作流程,确保自身行为符合规范,不碰红线;信息化软件可以简化工作流程,实现内部信息沟通和交流,使单位内部各部门协同工作,资源共享,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可以通过流程设置,实现全程留痕,将审批过程和监督过程透明化,增强内部控制的实效性,促使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开展。

3.强化內部审计建设,加强内部监督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限,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必须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不参与其中工作,保持自身独立性,才能实现各部门相互牵制和制约,保证内部监督的公平公正。

内部审计部门要在国家审计所规定的内容外,根据单位内部业务实际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明确审计的范围、程序和方法,对照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流程对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对关键风险点进行管控,防范违规操作的发生,使内部控制制度发挥最大作用。

4.强化预算控制和预算绩效跟踪

新《预算法》的实施增强了预算的控制功能,起到了规范政府收支的控制作用,但是从根本上说这种控制行为是一种“外部控制”,并不能完全将事业单位自身的经济运行活动体现出来。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除“三公五费”外,其他的预算支出仍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年度决算依然存在调整空间。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推行,能够及时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反映和控制,预算的控制功能进一步强化。建立和完善与政府会计制度相匹配的预算绩效审计制度,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将“外部控制”转变为“内部控制”。在预算绩效评价中引入成本梹椥б胬砟睿に阌稍赐房刂谱湮毯徒峁刂疲俳乱档ノ荒诳靥逑档慕ㄉ韬屯晟啤?

四、结语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包含了诸多方面的内容。现阶段,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想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和基本的发展需求相一致,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需要加大对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力度,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以此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东霞.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实施探讨.财会学习,2019(01).

2.刘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几个重点问题.纳税,2018,12(31).

3.骆良彬,乔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几个重点问题.财务与会计,2016(13).

4.孙光国,王文慧.预算控制导向的政府交易成本规范:一个监管框架.财政金融,2014(10).

(责任编辑:王文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