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财务共享需求的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

时间:2024-09-03

孙德芝

摘要: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科技的迅猛发展,在全球跨国公司或企业集团内催生了财务共享服务,如何培养满足企业不断增加的财务共享综合性财会人才需求,是摆在高校本科会计教育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基于企业财务共享人才需求,提出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应调整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形式与手段、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等措施,进一步推动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财务共享;本科会计教育;教学改革

一、财务共享服务发展背景

共享服务产生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共享服务、外包行业逐步发展,随着企业跨国业务的增加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业务流程的融合,共享服务因其管理的价值创新而迅速被各国跨国公司或企业集团认可并推广,已成为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与价值创新的有效途径。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优化组织结构、规范业务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目的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许多大型企业已经或正在筹备建立财务共享中心,2011年,国资委在《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对中央企业提出了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要求。2013年,财政部也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中对我国大型企业、企业集团提出了要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了满足企业财务共享中心人才的需要,2014年,财政部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将财务共享服务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纳入到会计改革与发展规划。这些都凸显了我国国家层面对于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关注,财务共享服务正逐步成为我国大中型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简单重复的传统财务核算工作将不断被信息系统所取代,如何进一步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培养适应企业财务共享服务需求的新型财会管理人才,成为社会和企业界关注的重点,也成为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变革。

二、财务共享对财会人才的需求

财务共享是管理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和创新,从管理内容到管理方法、手段都发生了变化。以前传统管理模式下,子公司、分公司财务部都配备了整套的财会人员,而且由于各地财务人员素质以及信息技术基础不同,导致信息反馈不及时,财务数据处理效率低下。而在财务共享服务下,企业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整个集团的财务核算业务进行集中处理,将业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从而大大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而且财务数据和信息更准确,传递更及时。企业集团内重复的财务核算岗位人员被删减,子、分公司财会人员不再需要处理基础核算业务,而是对其提出了更高地要求,深入了解企业业务,对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经济业务的规律和变化趋势,更好地进行预算、控制和评价,助力企业战略发展,发掘企业内在价值。

财务共享中心将财务人才岗位分化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共享中心财务核算人员,主要负责系统各模块、业务循环以及报告的处理,第二类是高端管理会计人员,主要负责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评价。共享中心财务核算岗位主要是负责标准化流程的处理,因机械化程度较高,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不高,强调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处理效率,只要求熟练掌握核算相关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稳定性,另外流程化处理还要求人员要有较高的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完成组织的目标任务。高端的管理会计人员则要求向业务部门渗透,实现业务与财务融合,进行战略规划,全面预算、分析、决策,帮助战略落地,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知识,除了掌握基础核算知识外,要求掌握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对大数据挖掘的知识能力,还要有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感知能力,能精准进行预测、预算,具备全面的风险分析、过程管控和绩效评价等综合能力。此外,财务共享服务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要求每个成员都要爱岗敬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基于财务共享需求的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思考

财务共享服务在美国的发展已有三十多年时间,目前已处于成熟阶段,而美国的会计教育也是走在世界前列,可以借鉴美国会计名校的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进行调整。董普、成慧君、庞一楠(2015)比较了中美会计名校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教学模式,提出应大力借鉴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改革考评体系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参与企业实践等。美国高校会计教育目标的制定一般由会计教育界和会计职业界共同协商完成,高校会根据企业需求信息来订立会计教育目标,高校和企业关系密切。而我国高校教学目标基本是单方面制定的,这导致我国大学毕业生很难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目前企业对财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正发生着较大幅度调整,管理会计人员缺口很大,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要,我国高校特别是本科院校,作为高素质财会人才培养基地,要顺应社会对财会人才的发展要求,以企業财会岗位需要的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责任,根据财务共享服务对财务工作岗位和职责的变化要求,培养符合不同岗位需求的企业财会管理人才。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却高度相似,无法满足企业对财会人才岗位设置以及不同层级的需求,也无法体现各校的资源特色,造成部分岗位财会人才供给过剩,部分岗位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对高校本科财会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不同类别的高校应侧重不同类型财会人才培养,同时调整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手段,因地制宜,不同的人才需求匹配不同的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另外,会计专业教师团队信息化应用程度也不高,高校应加强对会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管理会计人才不仅应具备财务核算知识,还应将专业覆盖面拓展到了资金预算、监督、风险分析、内部控制以及对绩效的评析等方面,包括对办公、财务软件等会计信息系统平台的应用能力和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等能力。

四、基于财务共享需求的本科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1)调整课程体系。根据财务共享服务岗位能力要求,构建特色财会专业课程体系。财务共享中心财务人员应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与信息系统相融合的知识,一般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因此,应适当缩减原有难度大、理论性强的专业课程比例,增加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如管理信息技术等课程。高端管理会计人员应具备的预算、风险控制、绩效评价等综合性专业知识,应在专业知识完成后,增加专业选修课,提高综合性知识的学习比例,坚持“学以致用”原则,突出应用性和实训课程的设置和建设,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时间,应在每门课程结束后,安排1-2周的课程综合实训,将课程知识与企业岗位设置相结合,让学生体验课程知识如何运用于企业工作中。

(2)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我国高校本科会计多采取“大班”的教学形式,严重阻碍了企业财务共享对不同能力财会人才的需求,要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会计人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分“小班”进行,不同的班级突出不同的培养重点,也便于教师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发掘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财务共享高端人才注重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形式应多样化,利用多媒体、视频、网络课程等,教材作为教师选取的主要教学资料,其结构和内容的安排也至关重要,特别是教材中实践案例的选取,我国大部分教材的案例基本是沿用了几十年的陈旧的题目,与企业实际相差径庭。应借鉴国外会计教育发达国家做法,案例来源于企业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这样的案例分析才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实践案例课应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地方式,课内选取真实的案例分析,课外通过学校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参观,让学生主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将会计师事务所引入校园,实现“学与用”的无缝对接,防止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如果课外实践基地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学院还可以成立“社会服务”中心,让老师和学生尽量参与到社会中,同时还能为教材和课堂积累真实案例,锻炼师生实践动手能力。

(3)提升教师实践能力。财务共享要求会计教师不仅应通晓会计专业、会计信息系统相关的计算机基础、信息系统与管理、软件操作等学科理论知识,还应熟悉与专业和信息系统相关的实务知识,高校应创建更多会计信息化教学平台和企业实践平台,提升教师综合能力,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企业实践工作环境的理解和运用,很难满足财务共享对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需求,教师应更多地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将多学科知识转化应用,促进校企合作,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