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胡国友
(安徽交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机电系,安徽 池州 247000)
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成的办学联合体;是当前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有效平台载体;是协调推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各地得到快速发展,但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大多属于松散型,其组织架构、体制机制、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等明显制约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和经济社会发展。要解决这些制约问题,亟待探索建立新型模式的职业教育集团。
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全国共有14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覆盖90%以上的职业院校、100多个行业部门,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成规模、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职业教育集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职业教育集团仍属松散型集团,其发展模式尚处在摸索阶段,普遍存在集团化办学基础比较薄弱,集团组织机构不健全、不合理,政府发挥的主导作用尚不足,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成员合作不紧密,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政府支持与保障政策不完善,集团内涵建设不丰富,集团化办学功能和优势尚未有效发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明显乏力,难以促进教育链、产业链和利益链有机融合等诸多问题。因此,探索建立新型模式的职业教育集团已经十分迫切。
目前,根据集团成员合作程度,国内职业教育集团基本可分为松散型和紧密型两种形式。松散型职教集团是以契约为主要联结方式的办学联合体,因受契约联结方式、非独立法人资格和松散的合作形式等影响,难以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和作用。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指出:职业教育集团“要创新集团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全面增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活力和服务能力[1]。”因此,建立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不仅仅是职教集团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对职教集团改革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
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是在政府主导,龙头单位带动下,吸引多元主体参与,以专业、资本和利益为主要连接纽带,引入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探索多样化治理结构,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和紧密、稳定、共赢的合作关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联合体。
根据教育部《意见》的要求,建设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是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改革发展方向。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都正处在关键期、机遇期,建设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对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活力、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全面发展的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近些年来,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实践证明,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办学优势明显。建设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有利于改变当前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机构松散、成员合作不紧密,服务产业能力不足等迫切问题;能有效整合职教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能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1];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全面对接、精准服地方产业发展战略,协调推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国内一些职业教育集团在集团化办学模式、集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取到了较好的成效和经验,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如,山东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安徽铜陵大江教育集团公司等,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在《意见》中为建设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提供了政策指导。建设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将以《意见》为指导,充分借鉴国内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模式和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在政府主导下,以契约、专业和利益为主要联结纽带,从完善组织架构、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职业教育集团的内涵建设等方面入手。
国内职教集团绝大多数属于松散型,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都是以契约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松散型办学联合体,其合作基础不牢,组织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不足,未形成规范组织架构,其内部管理粗放,难以高效运行。因此,建立紧密型职教集团应从完善集团组织结构入手,明确各部门责权,搭建集团成员紧密的合作平台,组建有创新能力的改革团队,推动集团高效运行。
完善紧密型职教集团组织机构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建设:一是要改革过去松散的职业教育集团指导委员会,建立以政府有关领导为主要成员的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政府在职教集团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健全集团决策、协调、执行和咨询等四大机构,完善、发挥紧密型职教集团的各项功能;三是增补、完善集团工作部门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等职能部门,满足集团工作全面开展的需要;四是增设集团职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国内名专家、名院长、名理事长等担任委员,提升紧密型职教集团发展和决策水平。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完善集团的工作制度,明确集团各级机构(人员)的责权,建立明晰的集团工作机制。
紧密型职教集团不仅要有健全的机构,更需要有创新能力的改革团队。团队成员直接决定了集团未来的运行质量。强有力的行政领导,积极改革的院校领导以及主动参与的企业人员等是集团机构中的关键人物,选好这些关键少数才能有效发挥“政府主导,院校牵头,企业主体,行业支持”多方联动的合力,才能有效推动紧密型职教集团建设。
在集团建立独立法人资格和实行股份制运行等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创新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体制是推动紧密型职教集团建设最为有效的改革之一。创新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体制,建立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理事会负责制。建设紧密型职教集团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主导和大力支持,建立以政府领导为主要成员的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理事会负责制是建设紧密型集团十分重要的体制改革。
紧密型职教集团是以各方“利益链”为纽带的产教联合体,为促进集团高质量发展,需要在集团内建立权责明确、统筹有力、高效运转、合作紧密、互惠互利的运行机制[1]。主要有以下六大机制:一是决策机制:根据紧密型职教集团的管理体制,集团需建立集团管理委员会和理事会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是紧密型职教集团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负责统筹规划集团工作,研究部署集团重大事项等;二是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以政府拨款为主,成员单位、行业协会捐赠,集团服务工作的收入为补充,多渠道筹集经费保障机制;三是成员动态调整机制:对不能履行集团义务的成员予以及时调整,对有合作意愿的优质单位将及时吸纳。四是利益共享机制:紧密型职教集团建设事实上就是集团成员“利益共同体”建设。通过建立集团利益共享机制,让集团成员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五是成果激励机制:集团对有利于紧密型职教集团建设的产学研项目予以支持;对集团建设和发展有积极影响的成果予以奖励;六是考核激励机制:建立政府、职教集团、院校、企业等不同层级、不同内涵的考核激励机制,科学评价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发展成效,激励改革创新,鼓励合作发展,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推进紧密型职教集团建设[2]。
集团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布局,优化调整集团内中、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围绕产业的人才需求,深入推进集团中、高职院校的校际合作,全面开展“3+2”五年制高职、“3+3”对口升学等合作办学,促进集团内中高职院校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密切集团职业院校间的合作关系。同时,集团内职业院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专业与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学与生产对接”等要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在企业建立专业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实验基地;通过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实习实训等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功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行校企合作育人,共同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3]。此外,创新院校办学模式,按照“院校与园区”融合发展的路径,开展“把职业院校建在园区,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办学模式试点,充分发挥紧密型职教集团整合资源、促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共建共享等优势。试点以院校教学资源为基础,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力量以资金、设备、技术、师资、岗位和管理等要素参与院校建设,在试点工业园区建立分院(校),有效利用园区企业的生产岗位、育人环境和技术力量等,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共建、共管、共育、共赢”合作生态,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精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